《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優秀教案(通用12篇)

來源:文萃谷 5.28K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優秀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優秀教案(通用12篇)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優秀教案 篇1

一、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文章的主要內容,精讀第二自然段。

2.根據上下文揣摩精彩的、富有深意或感性色彩濃厚的語句,深人體會作者的情感。

二、學習過程

1.感知教材,從課題着手,理清全文思路。

2.小組討論。

(1)全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貫穿全文的又是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文章第二自然段寫景極為精妙,妙在何處?

(3)“不必説……也不必説……單是……”中哪個內容是強調的重點?

(4)“……百草園……連那最末次的相見也已經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野草”為什麼能成為“樂園”呢?

(5)“也許是因為拔何首烏毀了泥牆吧,也許是因為將磚頭拋到間壁的樑家去了吧,也許是因為站在石井欄上跳了下來吧……都無從知道。”“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

(6)為什麼要寫“美女蛇”的故事?

(7)童年魯迅眼中的先生是個怎樣的人?你們心中的那位先生是怎樣一個人?怎樣全面評價三味書屋的那位先生?

(8)文章為什麼要描述兩個童年生活場所?

3.小組交流。

三、拓展練習

(1)雪地捕鳥的過程,作者用了二系列動詞來描述,準確、生動,請仔細品味,然後自己寫一段話,或敍述做個遊戲的過程,或描述螞蟻搬家的經過,也試着用上一系列動詞。

(2)請你準備一個自己的故事,也讓同學們來分享你的樂趣。

四、相關鏈接

1.關於三味書屋。

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幼年讀書的地方。他於12歲那年到這裏上學。第二年秋後,因祖父下獄,少年魯迅離家去紹興農村——皇甫莊、小皋埠避難,故學業中斷。

1894年夏間回家,仍返三味書屋。這樣一直到大約1898年往南京大師學堂學習前半年才離開,首尾竟達6年……

這裏的一切都保存得十分完好,仍舊如魯迅回憶時寫的那樣:“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着一塊匾:三味書屋;匾下面是一幅畫,畫着一隻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這匾和畫,解放前曾散失,解放後,黨派幹部想盡辦法才找回來。當年和魯迅一道唸書的同學,解放初還有周梅卿、章祥耀、王福林三位健在,按照這三位同學的回憶,三味書屋恢復了原來的佈置。屋子裏,好像是中國舊式的客廳,這在今天的青少年看來,是會感到奇特的。學生的座位一共有11個;魯迅的座位排在北牆邊,是一張帶抽屜的長方形桌子,桌子後面放着一張略嫌低些的椅子。這兒光線很暗,空氣也顯得潮濕。他的書桌右角,至今還刻有一個約一寸見方的“早”字,刀法簡樸挺直,它是魯迅幼年手刻的一件極為珍貴的木刻文物。至於它的來歷,據説是這樣的:有一天,魯迅上學遲到了,受到塾師的責備,他就用小刀刻下了這個方方正正的“早”字,來督促自己。從此,他再也沒有遲到過。

2.關於私塾。

私塾乃我國古代私人所設立的教學場所。它在我國2000多年的歷史進程中,對於傳播祖國文化,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培養啟蒙兒童,在使學童讀書識理方面,起過重要的作用。

私塾的學生多六歲啟蒙。學生入學不必過入學考試,一般只需徵得先生同意,並在孔老夫子的牌位或聖像前恭立,向孔老夫子和先生各磕一個頭或作一個揖後,即可取得入學的資格。私塾規模一般不大,收學生多者二十餘人,少者數人。私塾對學生的入學年齡、學習內容及教學水平等,均無統一的要求和規定。

就私塾的教材而言,有我國古代通行的蒙養教本“三、百、千、千”,即《三字經》、《百家姓》、《千家詩》、《千字文》,以及《女兒經》、《教兒經》、《童蒙須知》等等,學生進一步則讀四書五經、《古文觀止》等。其教學內容以識字習字為主,還十分重視學詩作對。

私塾的教學時數,一般因人因時而靈活掌握,可分為兩類:“短學”與“長學”。教學時間短的稱為“短學”,一般是一至三個月不等,家長對這種私塾要求不高,只求學生日後能識些字、能記賬、能寫對聯即可。而“長學”每年農曆正月半開館,到冬月才散館,其“長”的含義,一是指私塾的先生有名望,其教齡也長;二是指學生學習的時間長,學習的內容也多。

至於私塾的教學原則和方法,在蒙養教育階段,十分注重蒙童的教養教育,強調蒙童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生活習慣。如對蒙童的行為禮節,像着衣、叉手、作揖、行路、視聽等都有嚴格的具體規定,為我國教育的傳統。在教學方法上,先生完全採用注入式。講課時,先生正襟危坐,學生依次把書放在先生的桌上,然後侍立一旁,恭聽先生圈點口哼,講畢,命學生複述。其後學生回到自己座位上去朗讀。凡先生規定朗讀之書,學生須一律背誦。另外,私塾中體罰盛行,遇上粗心或調皮的學生,先生經常揪學生的臉皮和耳朵、打手心等。

3.有關本文主題的理解。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朝花夕拾》這本散文集寫於魯迅輾轉流徙在北京至廈門的這段時間裏,此時的魯迅只能借回憶舊時的美好事物來排解心中的苦悶,所以把原集名《舊事重提》改為《朝花夕拾》,那一朵朵晨光中綻開的花朵拾來是為了自賞,並不是為了戰鬥,本文也不能遊離於該集外,因此説本文是暴露封建社會對兒童身心健康的漠視、殘害是片面的。

從課題及內容上看,三味書屋的生活也是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因此説寫三味書屋的生活是為了反襯百草園生活的自由快樂,表示對百草園式生活的加倍懷念和追求也是片面的。

4.有關三味書屋先生的評價。

對三味書屋的這位先生的正確評價有助於對三味書屋生活的全面理解。我們可以從作者對這位先生的神態、動作、語言三方面去揣摩人物的思想、性格,這種方法對以後學習各類寫人的記敍文或對小説中的人物形象分析都有很大幫助。

對三味書屋的那位先生的評價,不應過多貶責。從課文的敍述中,可發現魯迅敍及他的和藹,對學生能因材施教(“給我讀的書漸漸加多”),有戒尺和罰跪的規則卻不常用。這反映出他比較開明的思想。當然他那“一心只讀聖賢書”(對“怪哉”式提問怒而不答)的落後的教育思想及偶爾運用戒尺和罰跪規則的落後的教育方式也不足取。

5.有關課文語段賞析。

(1)“不必説……也不必説……單是……”這一句式將兒童眼中的百草園的無限趣味全部包容其中了。知道石井欄“光滑”,是因為童年魯迅曾多次好奇地在那裏摸爬滾打過;知道皂莢樹之所以高大,是因為童年魯迅曾多次攀爬過它,爬到它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枝權上,雙腳蹬着樹杈,兩手成一字形橫支在兩邊的樹幹上,搖啊搖,晃啊晃,甚至還爬上樹權,彎下樹枝盪鞦韆呢!當不小心摔在地上時,摸着摔疼的屁股,仰望皂莢樹,才覺爬得越高摔得越重呢!知道蜂之所以肥胖,那是因為同年魯迅看到蜂之笨拙了!肥胖的孩子行動笨拙,行動笨拙的黃蜂自然也就是肥胖的了。知道覆盆子“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好得遠,那是因為童年魯迅不只一次地摘過嘗過。童年魯迅因此跟愛玩的兒童一樣,不但摘、嘗,還會用桑葚、覆盆子把口舌染得紫紅;不但拔何首烏,而且還翻斷磚,按班蝥;意外地遇見蜈蚣,不但驚嚇,更有驚喜;班蝥後竅噴出煙霧,喜悦、滿足,那是何等的樂趣。春有桑葚、菜花,盛夏有鳴蟬,秋天有蟋蟀,冬天又可玩雪和捕鳥。那快樂,那情趣,自在其中了。

(2)百草園是“我的樂園”,但是有一處誰都不敢去,是什麼地方呢?這就是長着很長的草的地方。為什麼呢?因為相傳這園裏有一條很長的赤練蛇。於是作者又自然而然地引出長媽媽講的美女蛇的故事。美女蛇的故事本來與文中提到的百草園中的赤練蛇毫無關係,但作者由此生髮聯想。這一聯想有助於作者闡述百草園是“我的樂園”。美女蛇的故事雖然讓人害怕、擔心,卻強烈地吸引着孩子們,引發了他們的好奇心,使“我”得到一些教訓,悟出一些道理,同時也給百草園增添了更多的神祕色彩。

6.欣賞品味童趣——《母親的童年趣事》。

童年是什麼?是樹上的蟬,是水中的蛙,是牧笛的短歌,是夥伴的迷藏……總之,童年是無憂無慮的,幸福美好的。每當母親繪聲繪色地講述起她童年時代的趣事時,臉上總泛着紅潤的光彩,畢竟,那往事就像潺潺的流水在她心中縈繞,一旦進發應是那麼滔滔不絕……

母親小時候很頑皮。在外婆家附近,曾堆放着一摞又一摞厚實的稻草,放學歸來的母親耐不住寂寞,一頭扎進草裏摸爬滾打,嬉戲玩耍。從此,稻草堆就成了周圍孩子們温暖舒適的“安樂窩”。不久,鄰家的小孩掀起了玩“跳傘”的熱潮。所謂“跳傘”,顧名思義就是撐開傘從樓上往稻草堆裏跳。每天,都有一把把五顏六色的小“降落傘”從樓上“降落”到草堆裏,使得四周“煙霧”繚繞。母親見狀,立刻心血來潮,加之別人慫恿,更是義無反顧地衝回家,翻箱倒櫃,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出一把灰溜溜的破傘。母親也不管三七二十一,飛奔至二樓,撐開傘,剛想邁步,一股莫名其妙的緊張感猛地侵襲而來。她的心忐忑不安,雙腿瑟瑟發抖,臉“刷”地白了。地下的一羣好事之徒忙冷嘲熱諷:“膽小鬼!窩囊廢!”母親火冒三丈,但雙腳沉得像灌滿了鉛,動彈不得。這時,鄰家好友就給母親打氣:“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殺!”母親不負眾望,一鼓作氣,緊閉雙眼,撐住傘把,縱身一跳。“嘣!”只聽一聲沉重的巨響,稻草堆四周草絮飄飛,輕煙騰起。母親緩緩地爬起來,只覺得腦袋嗡嗡作響,一陣眩暈,邊走路,還邊打踉蹌。但那驚險、刺激的一瞬卻使她刻骨銘心。這種極具危險性的遊戲最後被外公遏止了,母親自然少不了一陣狗血淋頭的痛罵。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那堆稻草也“玉石俱焚”了。

每當母親回憶起這些,總是“咯咯”地笑,笑得那麼甜蜜,那麼燦爛。彷彿一切令人魂牽夢縈的往事歷歷重現。母親繼續講着年少時如詩的歲月,夢幻的季節……我想。童年就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永不消失。

7.由《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想到的——為什麼魯迅忘不了三味書屋?

推開油黑的竹門,我走進第三間房。

我放下書包,跟着同學拜過那幅畫和先生,就到院子裏去了。

今天書屋裏不是往日的琅琅書聲,而是同學們嘈雜的説話聲。今天,先生是不可能拿着戒尺來趕我們回去唸書的了。因為,今天是先生説的“散學典禮”,先生説要讓我們休息休息,等春節後再上學。這,我們自然特別高興。

後院的桂花樹上長長的牽了幾個字——“散學典禮”,一直牽到臘梅樹上。還是用紅紅的硃砂寫的。同學們一個個笑逐顏開,天南地北地談着。大家談得最熱烈的,還是先生要給優秀學生髮的獎品呢。我真希望,我就是那個優秀學生,獎品就是先生的那枝精緻的狼毫筆呀,那是我夢寐以求的東西了。先生今天的頭髮梳得特別好,還穿了件總也捨不得穿的新長袍。他那總是板着的臉,也露出了難得一見的笑意。“靜一靜,同學們,三味書屋的散學典禮現在開始。”喧鬧的院子馬上安靜了下來。“同學們,你們在一起已經幾個月了……”聽着先生的總結,望望這裏的一磚一瓦,我想起了在三味書屋度過的快樂時光。記得有一次……

那次,先生走進書屋就讓我們對對子,還出了個特別難的題目:“比目魚”。

他一手拿着戒尺,一手拿着我們極想得到的一隻蟬蜕作為獎品。我們想了一會兒。有的同學對的是“九頭蟲”。也有人對的是“雙飛燕”……不過這些都沒有令先生滿意。後來我站起來結結巴巴地説:“獨角獸。”沒想到先生高興極了:“答得好!比對獨,目對角,魚對獸,對得工整,真是絕妙好對!”這還是先生第一次誇讚我呢。

還有許多次,我和同學們一起去花壇折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蜕,提了蒼蠅喂螞蟻……

“周樹人,周樹人。”誰在叫我,我從回憶中醒來,轉過頭問身邊的同學。那個買過我的繡像的同窗拍拍我的肩説:“周樹人,你當優秀生了,還不快去領獎。”我驚呆了,真是我嗎?我激動不已,跑到先生面前。

“周樹人,希望你繼續努力。”先生笑容滿面,特別慈祥,他把一個包裝精美的盒子遞給了我。我點點頭,接過盒子回到了隊列中。

打開盒子一看——啊,是那枝精緻的狼毫筆。這枝筆,平常連摸一下都是不允許的。現在先生送給了我,我一定要努力,做一個和先生一樣方正、質樸、博學的人。

我愛這個書屋,愛這個自然純樸、學識廣博的先生,愛那些一起快樂地生活過的同學。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優秀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學習課文描述百草園生活的部分,學習課文多角度,多層次,井然有序寫景的特點;

2.體會作者對百草園作為兒時樂園的特殊感情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朗讀感受百草園的趣味生活

2.通過討論交流掌握本文多角度,多層次,井然有序寫景的特點

3.在導遊活動中感受作者對百草園的特殊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作者童年時美好的記憶,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學習課文描述百草園生活的部分,體會作者對百草園作為兒時樂園的特殊感情

教學難點:學習課文多角度,多層次,井然有序寫景的特點

突破方法:通過“導遊”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着問題讀書;問題抓住重點,指導讀書方法,引導學生思考;注重方法的指導,引領學生進入課文,與文本對話,與事物對話,從而感受文章的表達技巧,感受作者對百草園作為兒時樂園的特殊感情

【教法與學法導航】

教法導航:情景法、引導法、點撥法、討論探究法、活動法等

學法導航:

朗讀法、品味法、合作法、讀寫結合法、體驗法等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認真分析學情,根據本課內容特點和第一課時的學習情況,確定相應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等

2.查閲有關“百草園”的書籍、網站,收集與本課時有關的圖片、文字資料等,創設一個輕鬆活潑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

3.對課堂充分預設,積極尋找重難點的突破方法

4.製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

1.繼續朗讀課文,掌握百草園部分的主要內容

2.查閲有關導遊知識的資料,準備課上交流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自從魯迅先生創作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後,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便名噪海內外每到節假日,大批遊客湧向浙江紹興魯迅故居附近,去遊覽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以此來回味魯迅先生小時候的逸事,表達對魯迅先生的懷念

假如你是當地的一名導遊,請根據《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課文的內容,為遊客做一番聲情並茂的導遊(出示魯迅故居圖——百草園)你認為一個出色的導遊最基本的素質應該是什麼?

(投影顯示:能準確挖掘景點的妙處,並將它準確傳達出來,以增強遊客遊覽的興趣)

今天,大家將面臨一項艱鉅的任務,那就是為魯迅老屋後的百草園擔任導遊,引導遊客遊覽百草園,領略百草園的美希望每一位學員都能順利過關!

二、美點概覽:

雖然,我們暫時還不能身臨其境去遊覽真正的百草園但是,我們手頭有最好的資料:魯迅先生的回憶性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讓我們和少年魯迅一道共同領略百草園的無窮樂趣吧!

自讀課文1~8自然段,用“在魯迅的眼中,百草園是,你看那”的句式概括百草園的妙處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回答示例:

在魯迅的眼中,百草園是美麗的,你看那高大的皂莢樹……

在魯迅的眼中,百草園是神祕的,你看那美女蛇的故事……

在魯迅的眼中,百草園是有趣的,你看那雪地捕鳥遊戲……

概括你對百草園的瞭解,説一説百草園有哪幾方面的美點

學生回答後明確:景物美傳説美遊戲美

三、美點欣賞:

我們已經知道了百草園的景物美、傳説美、遊戲美,那麼它們究竟美在何處呢?下面讓我們細讀課文,親自去領略吧!

投影顯示:(百草園圖),以持續閲讀興趣,引導學生體會詞語、句子。

1.課文第2自然段,描繪了哪些景物?它們的特徵分別是什麼?作者按怎樣的順序介紹景物的?作者又是如何做到繪聲繪色地描寫景物的?

討論明確:

景物:“菜畦”“石井欄”“皂莢樹”“桑葚”“鳴蟬”“黃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蟊”“何首烏”“木蓮”“覆盆子”,草園中的景物如此繁多

特徵:形、聲、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備

①“碧綠的”“紫紅的”寫出了繽紛的色彩;

②“光滑的”“肥胖的”“輕捷的”寫出了有趣的情狀;

③“長吟”“低唱”“彈琴”給人聽覺上的愉悦;

④“又酸又甜”寫出了充溢於口的味覺感受

同時這些景物又反映了季節的更迭,桑葚、菜花是春末的,蟬鳴是在盛夏,蟋蟀叫是在秋天,冬天雪景,構成了完整的四季圖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優秀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培養熱愛大自然,追求新鮮知識的童心。

2、學習通過對比來反映生活的寫法。

3、學習運用形象、準確的詞語狀物、敍事、寫人。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對百草園的景物描寫。

(2)記敍的感情色彩。

2、難點:

(1)對三味書屋內容和寫法和理解。

(2)兩相比照的結構。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解題初讀課文,疏通字詞,劃分文章結構,教讀文章第一部分。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約二分鐘〉

每個人都有自己難忘的童年,好像蒲公英的一粒種子撐起毛絨絨的絮傘離開母親的懷抱到大自然去尋找自己的天地一樣,包含着依戀與嚮往。魯迅先生在他四十五歲時,回憶自己童年時期的往事,寫下了《》這篇回憶性散文,這是朵“夕拾”的小花,字裏行間藴含着純真、質樸之情。閲讀時要細心體會。

二、看文下注釋和“預習提示”瞭解作家作品及學習重點。〈約三分鐘〉

三、檢查預習情況(不看課文)。〈約五分鐘〉

1、出示小黑板(學生説、互相糾正、教師指導)

①常用字(要求會讀、會寫、會用)

畦 斂 髓 罕 蜕 鼎 拗

②辨析讀音(要求掌握)

確鑿 攢成 長媽媽 系一條長繩 宿儒

③非常用字(要求會讀、會理解)

葚 蛉 蝥 珊瑚 竇 厥 倜儻 叵 盔

2、出示詞語(要求會解釋)

確鑿 輕捷 鑑賞 人跡罕至 人聲鼎沸

四、默讀課文(集中注意力、不動脣、不指讀),讀後回答〈約五分鐘〉

1、根據本文標題的結構“從……到……”分清寫百草園和寫三味書屋兩部分的起止。[一、(1-8)節、二、(9-24)節]

2、哪一節是連接這兩部分的過渡段?[第9節]

五、教讀文章第一部分,重點分析第二節。〈約二十八分鐘〉

1、範讀第1節,回答:〈約3分鐘〉

這一節包含幾句話?[兩句]每一句話的重點詞語是什麼?[①句:百草園;②句:是“我”的樂園]

把一、二句的重點詞語連綴成句,概括本段內容。[百草園是“我”的樂園。]

本段中“似乎”與“確鑿”是否矛盾?試用現代語“好像確實”加以體會。[不必求同,只要體會出“現在”與“那時”的不同即可。]

2、齊讀第2節,思考:〈約13分鐘〉

作者是如何寫百草園的生活的?[先用兩個“不必説”總寫百草園的概貌,使下面“單是”的內容更為突出,一略一詳。]

作者寫百草園時具體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用了哪些準確生動的詞語來描寫?(要求邊討論,邊批劃,一併完成練習二1、②)

指導:作者在描寫百草園時抓住了春、夏、秋的動植物,從色、狀、聲、味各方面對百草園的靜景、動景進行了具體的描繪。

運用:讓學生用“不必説……也不必説……,單是……就有……”造句。(完成練習二)

再讀第2節,進一步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並運用準確的詞語描繪百草園的。藉助黑板上的詞語當堂試背課文第2節。

3、速讀3—6節〈約5分鐘〉

第3節有什麼作用?[過渡]由此引出了一個什麼故事?[美女蛇的故事]

引導:讓學生複述美女蛇的故事,並指出課文穿插此傳説,並非宣揚封建迷信,那麼其作用是什麼?[增添神祕色彩]

思考:從課文的哪一節可以看出此故事是虛構的?(第6節)

4、小聲朗讀7、8兩節〈約5分鐘〉

畫出描寫捕鳥動作的詞。[掃、支、撒、系、牽、拉]

為什麼作者只寫了幾十個字,就把捕鳥過程交待清楚?[動詞用得準確、貼切]

引導:捕捉益鳥是違法行為,我們要保護自然,維護生態平衡。

練習:口説一種遊戲,描寫連續動作,至少用五個表動作的詞。

5、教師小結〈約2分鐘〉

作者寫百草園,始終圍繞着一個“樂”字——樂於觀察百草園的景物,樂於聽美女蛇的故事,樂於捕鳥活動。那麼,“我”為什麼還要離開百草園呢?下一課我們共同分析。

六、佈置作業〈約二分鐘〉

1、抄寫常用字、多音多義字、生詞。

2、熟背第二自然段。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繼續分析課文第二部分,進行寫作指導。

教學步驟

一、複習檢查(約六分鐘)

1、聽寫常用字、詞。

2、抽查第二自然段熟背情況。

3、作者在描寫百草園時,流露出什麼感情?從哪裏最能看出來?[熱愛大自然,懷念百草園的生活。從“是我的樂園”這一句能看出來。]

二、繼續教讀課文(約十八分鐘)

1、導入正課(約1分鐘)

百草園是“我”的樂園,有美好的景色,無限趣味的動植物,還有長媽媽講的神奇故事和閏土父親教捕鳥的趣事。百草園的生活是自由自在的,那麼,“我”離開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去讀書又是一種什麼樣的感情呢?

2、齊讀第9節,體會這段文字所表達的感情。(完成練習三)〈約3分鐘〉

連用三個“也許”和本段第一句哪些詞語呼應?[“不知道為什麼”、“最嚴厲”]

最後一句“Ade”,“我的……”表達了怎樣的心情?[依戀]

3、默讀10—20節,思考:〈約7分鐘〉

三味書屋的環境與百草園有什麼不同?先生對“我”與長媽媽和閏土的父親對“我”的態度有什麼不同?

討論歸納:百草園:優美開闊;三味書屋:封閉沉悶。長媽媽慈愛,閏土的父親善良、耐心;先生既和藹,也有嚴厲的時候。(板書關鍵詞語)

4、分讀第21節(約5分鐘)

引導:你們剛才讀的內容都懂不懂?[不懂]不懂為什麼先生還要學生讀呢?[封建社會的私塾教育,就是強迫學生死讀書。]

你認為三味書屋的先生是個怎樣的人?[方正、質樸、博學、對學生和藹、至誠、寬和,但他深受封建教育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毒害,有些迂腐可笑。]

當老師讀書入神的時候,少年魯迅在下面畫畫,這種做法可取嗎?為什麼?(鼓勵學生各抒已見)

5、討論練習一,可懂本文中心意思。〈約2分鐘〉

點撥:童年是一個人的清晨,魯迅先生回憶自己童年的一段生活往事,把它視為“夕拾”的“朝花”。可見感情的基調是緬懷,從童真、幼稚的行為中,發現純真的美。用成人的眼光回憶童年的感受,對三味書屋所受封建教育,不很滿意也是很自然的。

三、自我檢測(約二分鐘)

哪些問題基本清楚;哪些問題還不明白;除練習中的問題外,自己又發現什麼問題。

四、寫作訓練〈約十七分鐘〉

1、情境速寫。〈約10分鐘〉

要求:同學隨意朗讀21節第2句引號中的話,再現私塾上課情景,感受“人聲鼎沸”的含義。教師模擬先生讀書陶醉的樣子,學生在下面各搞自己有興趣的事。

2、仿照下面的描寫,寫一種你喜愛的東西,表達讚歎的情感。〈約7分鐘〉

橘子小到和孩子的拳頭彷彿,恰好握在小手裏,皮極薄,色明黃,形微扁,有的偶帶小蒂和一兩片綠葉,瓤嫩筋細,水分相當多,到嘴有一種柔和清新的味兒。

五、佈置作業(約二分鐘)

1、試以《炒蛋》為題,寫一段文字,表現其系列動作,注意用詞準確。

2、模仿本文的對比寫法,聯繫現實,寫一個片斷,反映減負後的學校生活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優秀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基於上述認識,這一課着重實現兩個教學目標:

(一)學習仔細觀察、抓住特點、準確生動地描寫事物的方法以及遣詞造句的精妙。

(二)體會作者輕鬆愉快、幽默風趣的散文筆法。

二、導入新課

每個人都有自己難忘的童年,回憶童年趣事,是温馨而甜蜜的。中年時的魯迅為了追尋這種甜蜜,特意寫了一組回憶散文,結集為《朝花夕拾》。單看書名,就洋溢着濃濃的詩意和情趣,今天我們學習其中較有代表性的'一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板書課題)。

三、整體感知

教師以輕鬆愉快、幽默風趣的語調朗讀全文(或用配樂磁帶),為學生理解文意題旨及風格特點作好鋪墊。(如換成學生自讀,效果較難保證)。

四、重點學習

(一)詳學“百草園”部分。

問:作者回憶描述了“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兩地的童年生活,文章以此分為兩部分。

大家覺得哪部分最有趣、最愛讀?(百草園)那我們就重點學習“百草園”部分。能否給這一部分加一個小標題?(①《我的樂園——百草園》;②《童年的樂園》;③《童年趣事》;④《綠色童年》;……鼓勵學生暢所欲言,答案不求一致。)

“相傳叫百草園”,連園名都是“相傳”而來,可見年代久遠。開篇即渲染一種滄桑感、神祕感,令人嚮往,急欲一遊。第一段最後一句“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畫龍點睛,成為第一部分的“文眼”。字裏行間流露出深深的懷戀。

問:具體描寫“百草園”最精彩的是哪一段?(第二段)

學生齊讀第二段。教師引導學生想像“百草園”的美景,並給學生時間,將之擴寫得更細膩逼真:“百草豐茂的百草園,在身體四周鋪展開來,空氣中瀰漫着百草清純的芳香和泥土温和的氣息。時而站在菜畦的壠上,彎腰間一間苗,菜葉上滾動着晶瑩的露珠,陽光下閃耀着七彩光輝。時而站在井台上,用手摸一摸石井欄,潔白而光滑。縱身從井台上跳下,仰起頭來,看高大的皂角樹,從墨綠的樹冠上,透射下一縷縷筆直的光線,斑斑駁駁地印在地上,微風過處,無數光斑閃耀,像一地碎紙屑在翻動。爬上桑樹,把柔嫩的枝條拉彎,摘一把桑椹,又紅又紫晶瑩剔透,不用吃,嘴巴里已溢滿了口水。看到樹葉里拉長聲音、引吭高歌的鳴蟬了嗎?看到黃黃的菜花上那隻忙忙碌碌的黃蜂了嗎?時起時伏,嗡嗡不已。突然,一隻輕快的叫天子突然從草間直竄上雲霄去了,天瓦藍瓦藍,只有朵朵白雲飄浮着,天上早沒了雲雀的影子。……”富有詩情畫意的想像以引導和擴寫訓練,使學生如臨其境,更增添了對“百草園”的喜愛之情。

作者寫百草園的概貌很有次序,反映出觀察得細緻:第一個“不必説”從低處寫到高處,寫植物,是靜態,是春景,給人清新遼闊的感覺;第二個“不必説”又從高處寫到低處,寫動物,是動態,是夏景,使人感到人跡罕至的百草園充滿生機;“單是”以後,又從動物寫到植物,動物又分有聲和無聲,植物分可吃與不可吃,是秋景。對各色動植物的形狀、聲響、滋味各方面都作了恰當的點染,使人感到百草園確實生機盎然、樂趣無窮。第二段是教學的重點,讓學生反覆誦讀,限時背誦。

問: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的特點,用了哪些動詞、形容詞,把“百草園”的各種景象描寫得形象生動、歷歷在目?

(形容詞如:“碧綠”“光滑”“高大”“紫紅”等;動詞如“長吟”“伏在”“直竄”“低唱”“彈琴”等。用詞準確、精練而生動。)

教師強調:描寫景象,需仔細觀察,抓住特點,巧用動詞、形容詞。(板書)

問:為表現“百草園”的“無限趣味”,作者採用了一種什麼句式?(採用了“不必説……也不必説……單是……就……”的句式)

這種句式的容量很大,不但在“不必説”之中,做到了簡略地概説,而且突出了“單是”以後的重點,讓人感到僅僅“單是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已趣味無窮,可想而知“百草園”的佳趣一定比比皆是,數不勝數,更勾起了讀者無限美好的嚮往。要求學生運用“不必説…”句式及恰當的動詞、形容詞,進行口頭作文。5分鐘後,同學們爭先恐後口頭作文,或講述童年玩“老鷹叼小雞”的遊戲,或回憶國小捉泥鰍的情景,或口述升入國中後的見聞。如《我校的宣傳走廊》:“跨入國中大門半月來,我感到一切都很新鮮。不必説寬敞的實驗室儀器琳琅滿目,也不必説校史陳列館的內容豐富多彩,單是校門內兩側的宣傳走廊,就有無限的情趣:‘時事要聞’‘文苑天地’‘數理世界’‘學生風采’……”口頭作文費時不多,卻為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架設了一座橋樑。

描寫百草園時插入的“美女蛇故事”,可不講或略講:這是由“赤練蛇”引起的相關聯想,豐富文章內容,增添閲讀情趣,塗抹神祕色彩。説明即便是驚心動魄的“美女蛇故事”,也是趣味盎然的“百草園”的一部分,中年的魯迅依然記憶猶新。

問:春夏時的“百草園”是美麗迷人、充滿趣味的,那麼冬天的百草園如何呢?(不下雪的百草園比較無味。“雪一下,可就兩樣了。”)作者描寫雪後的百草園也是充滿樂趣的,重點寫捕鳥。教師要求學生熟讀“掃開一塊雪……養不過夜的”一段,體會“雪地捕鳥”一段作者連續運用了哪些動詞?(掃、露、支、撒、系、牽、拉、罩)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捕鳥的經歷,談談捕鳥時緊張而愉悦的心情,並準備竹篩、短棒、長繩等捕鳥用具,讓學生按照魯迅文中所指示的方法,動手演示捕鳥過程。這樣,既引導學生認真看課文,體會一系列動詞的準確性,又給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的機會,增添了課堂的生活情趣。

教師強調:交待事情,需有條理、準確地運用動詞。(板書)

印發或誦讀史鐵生的散文《我與地壇》的片斷,與課文比較閲讀,異中見同,擴大閲讀面:“……撅一杈樹枝左右拍打,驅趕那些和我一樣不明白為什麼要來這世上的小昆蟲。蜂兒如一朵小霧穩穩地停在半空;螞蟻搖頭晃腦捋着觸鬚,猛然間想透了什麼,轉身疾行而去;瓢蟲爬得不耐煩了,累了祈禱一回便支開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樹幹上留着一隻蟬蜕,寂寞如一間空屋;露水在草葉上滾動、聚集,壓彎了草葉轟然墜地摔開萬道金光。滿園子都是草木競相生長弄出的響動,窸窸窣窣片刻不息,園子荒蕪但並不衰敗。……”(全文見新高中《語文》第二冊)

(二)略學“三味書屋”部分

問:作者如何從描寫“百草園”過渡到“三味書屋”?(用過渡段)學生齊讀過渡段,體會幽默風趣的語言。“也許是……也許是……也許是……”的句式表達了少年魯迅對百草園的留戀,對自由生活的熱愛,而且以兒童的心理來作種種揣度,更顯質樸、天真、可笑。

問:私塾先生給大家印象最深的表現是什麼?(讀書的樣子)

讓學生依照書上的描寫,模仿先生讀書的樣子。若有條件,可適當化裝:長衫、眼鏡、鬍鬚……

問:為使人物形象生動有趣,魯迅描寫了教書先生哪些方面?(神態描寫——微笑起來……;動作描寫——將頭仰起,搖着,向後面拗過去,拗過去……;語言描寫——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坐皆驚呢……)

教師強調:刻畫人物,需注意神態、動作、語言的描寫。(板書)

私塾先生在文中並非反面角色,作者並沒有表現出對先生的惡感,也沒有把主題放在批判舊教育制度上。儘管先生有些古板迂腐,但不失為一位教學認真、心地善良、值得尊敬的老人。在魯迅看來,“三味書屋”的生活和“百草園”一樣,是值得留戀和回憶的。

五、梳理總結

本文思路清晰,先寫“百草園”,後寫“三味書屋”,中間用過渡段。寫百草園重點寫了三方面內容,寫三味書屋重點寫了私塾先生讀書神態,層次分明。語言輕鬆愉快,幽默風趣,可讀性很強。籠罩全文的是一種依依深情。

六、課後作業

剛才我們一起分享了童年魯迅的歡樂。同學們也是十一二歲,也是剛剛走出童年的大門。

童年就像珍藏在你們記憶深處的桃花源,有青山、有綠水、有白雲、也有藍天;有晚歸的牛羊,有牧童的短笛;更有母親那一聲聲悠長的呼喚。童年,濃縮了一段歷史,一段淚珠也在唱歌的歷史;童年,沉澱了一個童話,一個冬天裏也有花香的童話。童年的故事説不完,就像大海里的珍珠,每一顆都晶瑩剔透,每一顆都熠熠閃光。同學們能不能把童年的趣事説出來給大家聽,讓我們也一塊來分享你們的快樂呢?大家想不想用我們這節課學到的方法試着也寫一篇《難忘的童年》,和魯迅先生比一比誰寫得好呢?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優秀教案 篇5

【指導思想】

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主,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索精神,注重質疑問難與互相切磋。

2、注重學生的內心感受與自我體驗。

3、培養學生語感,能夠初步領悟作品內涵。

【教學設計】

一、導入課文

有一首歌中唱到:小小少年,沒有煩惱,隨着歲月,他的煩惱增加了這便是成長,有喜也有憂,有憧憬也有一絲絲擔心。在本單元的學習中,我們將邀請一些大作家為我們講述成長的故事,今天走進我們課堂的是文學大師魯迅,他帶來的故事叫《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二、快速閲讀課文,整體感知

1、合上書,快速回想課文內容。

2、提問:

⑴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內容?

⑵課文提到了哪些地點?

⑶百草園對於作者來講有什麼重要意義?

(板書:樂園)

三、分組討論

為什麼百草園是我的樂園,到底有什麼樂趣?

四、引導學生總結

在百草園中有有趣的植物、有趣的動物組成了有趣的活動,可以幹有趣的事情,聽有趣的故事,所以百草園是我的樂園。

1、所有樂趣之中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一般學生會回答泥牆跟一帶,捕鳥)

2、為什麼作者要把他們寫得如此詳細,又為什麼能寫得如此詳細?

因為這些給作者印象最深,感情最深,當作者充滿感情回憶起童年時,這一切便都栩栩如生的出現在眼前。

小結:

童年是夜空中偶然閃爍的星星,雖不十分耀眼,卻透漏着永恆的生命力。

童年是半空裏的風箏,整天飛行在嬉笑中。

所以當魯迅一天天的長大,他不得不同他的樂園告別上學去了。我們可以想見一個小孩子被押解着,心不甘情不願的去上學的情形。他能適應得了學校生活嗎?

五、快速閲讀我在三味書屋中的生活

百草園是我用回憶美化了的樂園,三味書屋卻是我生活了七年的學堂。

(板書:學堂)

小組討論:

1、這時的我與在百草園中的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對於生活的熱愛,大自然的熱愛,對於知識的追求,天真幼稚,歡樂,細緻的觀察生活,好奇心。

2、這時的我與在百草園中的生活的我和我的生活又有什麼不同之處?

生活比較枯燥,學習內容引不起興趣,老師不允許問課外的知識,原來的貪玩到現在的用心學習,有趣的故事到聽不懂的文章。對長媽媽的依戀到對老師的尊敬。

3、告別了童年的無憂無慮,魯迅開始有了自己的祕密。自己的煩惱,自己的思想與見解了,他為什麼會有這些變化呢?他能夠逃避,不去上學嗎?

(板書:成長)

4、什麼才是真正的成長,是年齡的增大?是體重的增加,結合課文,説説你的見解。

六、再次認真看課文,請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七、回到課文中去,模仿你認為寫得最美的句子寫一段話

八、小結拓展

學了本文,在你印象中魯迅的童年與少年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

(活潑、天真、好奇、求知慾強等。)

在我們學過的《風箏》一課中,在我們看到的魯迅的照片中,他卻是一個很嚴肅的,甚至有點不近人情的感覺。那麼魯迅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們的作業就是蒐集關於魯迅的文章、作品與資料,然後寫一篇《我眼中的魯迅》,時間是兩週。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優秀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體會文章語言具體生動、準確傳神的特點。

2、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樂趣,體會其對大自然的熱愛、對快樂自由活的嚮往與追求。

教學重點:

體會文章語言具體生動、準確傳神的特點。

教學難點:

瞭解作者兒時遊戲與學習生活的經歷,體味童真、童趣。

教學設想:

本文是作者1926年寫的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優美散文,是作者少年時代的生活戀歌。文章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現出作者兒童時代對自然的熱愛、對自由的嚮往。教學本文,圍繞教學重難點,採用自主研讀與合作探究的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自主質疑,合作探究,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教學過程

(課間播放歌曲《童年》,營造學習氛圍。)

一、創設情境,精心導入

二、走進作者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的一生是戰鬥的一生,也是勤奮工作的一生。本文寫於1926年,是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裏。

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來撿,就是成年時回憶往事。

三、預習檢測

1、給下列紅色字注音:

確鑿菜畦收斂倜儻蟬蜕攢

2、根據意思寫詞語:

很少有人到來。()

人聲喧嚷嘈雜,好像鼎裏的水沸騰起來一樣。()

墊高枕頭,無憂無慮地睡覺。 ()

四、認定目標

五、揣摩題義:

文章題目傳遞給我們有哪些信息?

六、徜徉百草園、趣味無限

跳讀課文百草園部分(1—8自然段)思考:百草園有哪些趣事?

七、合作交流、美點欣賞

1、第2自然段作者寫百草園了哪些景物?作者為什麼能把百草園的景物寫得如此精彩?

提示:從用詞是否準確、修辭手法、觀察、順序、觀察角度(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特殊句式等方面進行賞析。

2、美女蛇的故事在全文中的作用?

3、找出第7自然段描寫捕鳥動作的詞,説説這些動詞的作用。

交流總結寫景技巧:準確用詞理清順序多樣角度妙用修辭特殊句式

4、品析第9自然段(出示第9自然段)

①三個“也許””表現作者什麼樣的心態?

②兩個“我的”、三個“們”表達了“我”什麼情感?

八、走進三味書屋,苦中找樂

相比百草園,三味書屋的生活怎麼樣呢?(瀏覽課文10——24自然段,試舉例説明。)

九、學生質疑、主旨探究

魯迅在這篇文章中想要表達一種什麼情感呢?

十、課堂練習

必做題:(任選一題)

1、仿寫句子:不必説……也不必説……單是……

2、模仿“雪地捕鳥”,用五個以上的動詞描寫一種活動,注意用詞準確。

選做題:

摘抄文中喜歡的段落,來點賞析會更好!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優秀教案 篇7

教學目的:

1 認識魯迅。瞭解童年時魯迅愛美麗的自然景物,愛動人的民間傳説,愛讀書學習,恭敬學識淵博的人,愛繪畫,愛一切新鮮活潑的生活的性格和生活情趣。

2 理解魯迅在永別故鄉和流離顛沛中,追憶童年生活時的一種惆悵的失落感。

教學要求:

1、學習本文依照時間、空間順序有層次的記敍和生動、具體的描寫。(寫景)

2 、記敍的感情色彩。

3 、兩相比照的結構。

4、準確的形容,準確的表述動作。(敍事)

學習要點:應放在第一大段“百草園”。即作家抓住特點寫景和寫景中確切使用形容詞、動詞這一部分。只有深刻體味到在“百草園”這個自由廣闊的天地裏能夠享受到無窮樂趣這一點,才能進一步理解“三味書屋”單調、沉悶、枯燥的生活是怎樣束縛和摧殘着兒童身心健康的發展的。

教學難點:

1.弄懂插敍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別是理解插敍後的一段議論的含義。

2.正確理解魯迅對三味書屋生活的態度。

教學課時

3 課時

第一課時

一簡介作者及創作背景(展示相關圖片)

魯迅(1881—1936),本名周樹人,浙江省紹興市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雜文、小説、散文、詩歌等,收在《魯迅全集》裏。本文寫於1926年,是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

百草園,紹興城內魯迅家房屋後面的園子。三味書屋,在魯迅家附近,魯迅小時候(12歲到17歲)在這裏讀書。

當時我國正處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高潮時期。國共合作的國民革命軍順利北伐,衝擊着北洋軍閥的統治。另一方面,封建軍閥和帝國主義勢力加緊迫害革命力量,鬥爭很尖鋭。魯迅先生始終堅定地站在愛國青年學生一邊,站在鬥爭的最前列,寫下了《紀念劉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與反動勢力進行了毫不妥協的戰鬥。因而被誣陷,被通緝。為了安全起見,魯迅先生於1926年9月初到達廈門,經林語堂推薦,在廈門大學國文系任教。在廈大僅一百三十多天的日子裏,魯迅一方面為革命風暴在南方的興起而歡欣鼓舞,可是,另一方面,魯迅不久就發現,廈門也骨子裏和北京沒有什麼兩樣,“沉沉如死”。廈大校長兼國學院院長林文慶,是個頑固守舊分子,他使廈大彌散着尊孔復古的空氣,令人窒息。林文慶與跟蹤魯迅而來的“現代評論派”分子串通起來,以種種卑劣手段排擠魯迅。魯迅此時又陷入渴望戰鬥而不可得的新的孤寂與苦悶之中,於是,對於往事的回憶便開始在他心中醖釀了,“朝花”,即清晨帶露珠、色香“自然要好得多”的鮮花,指魯迅青少年時的事;“夕拾”,是説直到中年以後才在回憶中把它們寫出來,藉以慰藉“夕時”“離奇和蕪雜”的心情。《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形式多樣,筆法靈活,抒情之中見諷刺,敍述之中顯深意,嚴肅的內藴常以幽默詼諧的語言出之,構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

二正字音:

確鑿záo菜畦qí 蟋蟀shuaì 纏絡竹篩shāi覓食m 淵博yuānbó

鼎沸dǐngfèi繡像xi ù 錫箔bó 籤賞jiànshǎng腦髓nǎosuǐ盔甲kuī jiǎ

蟬鋭chántuì .秕穀bǐ gǔ 錫箔xī bó 倜儻tì tǎng拗ǎo

人跡罕至(稀少)人聲鼎沸(水開).拗過去(ǎo用力彎曲)斂在盒裏(liǎn放)

攢成小球(cuán湊在一塊)高枕而卧(wò睡).總而言之(yán説)無處覓食(mì尋找)

三分析(如何寫景)

1從標題分析寫作內容及順序

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是魯迅童年生活過的兩個地方。魯迅用“從……到……”的標題把它們聯繫在一起,帶有比照意味。全文是按空間轉移順序寫的。閲讀時抓住地點的變化可將全文分為兩部分。每部分又可按時間和事情的不同分為幾層。全文可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1—8段):回憶百草園的有趣生活。又可分四層。

一層(1段):總的介紹百草園情況。點出是“我的樂園”,充滿留戀之情。

二層(2段):寫熱天百草園充滿無限樂趣。

三層(3—6段):寫長媽媽講的美女蛇故事及“我”的感慨。

四層(7—8段):寫冬天百草園雪地捕鳥的樂趣。

第二部分(9段—結束):回憶在三味書屋讀書的經歷。可分五層。

一層(9段):是過渡段,告別百草園去書塾讀書。

二層(10—11段):寫入學的情形。介紹了書屋和先生。

三層(12—16段)寫不準提課外的問題。

四層(17—20段):寫不準去後園玩。

五層(21—24段):寫師生讀書的可笑情景“我”趁先生讀書入神時畫畫兒。

2 找出兩段生活的過渡段,劃分結構。

——“我不知道……”承上啟下,全文分為兩部分。

3 朗讀第一段,找出關鍵句,作者寫道:“連那最末次的相見也已經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似乎”表示對自己的印象不能全成肯定,“確鑿”則是完全肯定的語氣。有矛盾嗎?該怎樣理解作者的用意?

——關鍵句是“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似乎”是因為不相見已隔了七八年,印象模糊,“確鑿”是因為童年生活快樂而難忘記。

4 朗讀第二段,劃出能準確表達事物特點的詞語並分析,重點引導學生如何描寫景物。

1)抓住事物特點,符合兒童心理

石井欄“光滑”表明長年累月摸,寫出少年魯迅多次好奇地摸。“直竄”寫出鳥兒的機靈輕捷和兒童羨慕不已的心理。

2)多角度寫景,形聲色味俱全,春夏秋齊備。

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皆有;桑椹,菜花在春末,蟬鳴在盛夏,蟋蟀到秋後才叫,與後文冬季合成四季圖,構思極精巧。

3)融情入景,景中有人,表現兒童好奇好知熱愛大自然的性格特點。

4)寫景有序,層次井然,條理分明,活潑多姿。

本文采取了由整體到局部,由遠及近、由高到低、從靜到動、先夏後冬的順序,對百草園的景物作了有層次的描述。先寫遠遠望見的、粗線條的景物,如菜畦、皂莢樹、鳴蟬,再寫身邊、腳下、眼前的景物,如何首烏根、覆盆子果實;先寫靜止的,如石井欄,再寫動態的,如叫天子;先寫生機勃勃的夏季,再寫別有情趣的冬季。"不必説……也不必説……單是……就"用“單是就”突出後者

5 朗讀美女蛇一段,學生複述,分析作用。

——運用了聯想手法,增添神祕氣氛,豐富了百草園作為兒童樂園的樂趣。

四、作業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課,春夏秋三季百草園特點,引入冬季。

二、分析(如何敍事)

1 冬季百草園的特點,“比較的無味”該怎麼理解?

——“比較的無味,雪一下,可就兩樣了。”有雪則好玩,尤其是捕鳥,相對其它三季,樂趣少些,但還是有的。

2 有哪些趣味?

——拍雪人和塑雪羅漢,人跡罕至,不相宜,只好來捕鳥。費字不多,寫出兒童愛玩心理。

3 劃出捕鳥動詞,分析作用。

——作者對捕鳥經過的記敍,雖然僅僅用了兩個句子共100個字,但寫得很細緻,很有層次。第一句,簡潔交代了冬季捕鳥的條件。第二句,着重寫捕鳥經過。這之中,又是先寫捕前必要的準備,創造招鳥環境和確保來鳥落網的可能,強調要先露出一塊地面再撒些秕穀,支棒要短,竹篩大而多孔,繩長,人遠遠牽着,看鳥雀下來後再猛然一拉。最後説明,只要掌握好以上要領,罩住鳥是不成問題的。這一小段記敍,語序順正而嚴格,絕不能任意調換。“掃,露,支,撒,系,牽,看,拉,罩”,準確、生動、真切寫出捕鳥地全過程,也從捕鳥活動寫出捕鳥時的興奮驚喜之情,不點樂園,卻樂在其中。對比閏土父親的描寫,則寫出閏土父親的善良,沉靜,捕鳥經驗豐富。

4 過渡段作用

——表達出作者深刻眷戀百草園和被迫離開時勢無奈與依依惜別的深情,加點詞不可刪,否則由猜測變成肯定,不符合文章原意。

總結:通過描寫百草園是一個絢麗明快、充滿生氣的樂園,充分表達了我對自由自在生活和大自然的熱愛,好奇、求知的性格特點。

三、分析第二部分:三味書屋的生活。

1 劃出有關三味書屋的環境描寫和作者感覺的詞。

———陳舊、呆板、冷清,與百草園的勃勃生機形成對比。

2 三味書屋的生活與百草園的生活的對比。

——學習環境:呆板(黑油竹門,匾,畫)

學習生活:枯燥:(正面描寫)教學內容單調難明,只讀書,習字,對課,古書難明

教學方法死板,發問遭禁止,要打戒尺,罰跪

(側面描寫)折花、尋蟬蜕,做戲,畫畫兒,喂螞蟻。

四、作業

第三課時

一、複習冬天百草園

二、分析(如何寫人)

1 分析對先生外貌的描寫

——寫出我對先生的敬意,先生是一位宿儒形象。

2 三味書屋的先生是一位學問淵博的宿儒,但他對“怪哉”這蟲是怎麼一回事,卻不作回答,而且臉上還帶怒色。先生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有罰跪的規則,也不常用。你怎樣評價這位先生呢?

——提問本是魯迅出於好奇和求知,但先生有此反應,是當時私塾制度所規定的。只要學生讀自己的書,不應多問不必要的問題,反映了先生的迂腐,也指出這種教育制度不可取,會大大挫傷學生求知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壽鏡吾先生學識淵博,對學生要求嚴格,但他,仍有和藹,開明的一面,對罰跪,戒尺等到落後的教育方式持保留的態度,因面魯迅一直對他保持深深的敬意。

3 課外延伸:下邊是魯迅在三味書屋讀書時的三個故事:

他曾製作一張書籤,中間豎寫“讀書三到:心到,口到,眼到”10個字,夾在書頁裏。讀書時,讀一遍書,自上而下蓋書籤上一個字。這個辦法同學們很讚賞,大家都仿效起來。

有的同學整天只想玩,常常揹着老師拉別人一起玩。魯迅為防止同學影響自己的學習,就在書桌的左上角貼了一張三寸長二寸闊的紅紙條,紙條上寫着“君子自重”4個字。

魯迅讀書時,還要幫助家裏做些事,特別是為父親的病經常上當鋪跑藥店。有一次,因多做了些家務,讀書遲到了,受到老師的責備,他就在書桌的右下角用小刀刻了個“早”字,用以鞭策自己。此後,他就再沒有遲到一次。

把這些情況和課文作個比照,思考下邊幾個問題。

1.)魯迅少年時這樣用功,為什麼還對他的三味書屋生活流露出不滿的情緒呢?

2.)怎樣理解少年魯迅揹着先生畫畫呢?

3.)少年魯迅視百草園為樂園,又是一位用功讀書的學生,兩者有矛盾嗎?

4.)你從少年魯迅在書桌的右下角刻個“早”字聯想到什麼?

——魯迅還是一位熱愛學習的好學生裝,他只是對束縛兒童身心發展的封建教育不滿而已。

4 對文章所描述的內容,有下列三種理解,你是怎麼理解的?(選2)

1).嘲諷脱離實際的清末私塾教育,暴露封建社會對兒童身心健康的漠視、束縛、殘害。

2).真實的再現封建時代少年兒童入學前後的生活,表現了少年兒童熱愛大自然,探求各種知識的廣泛的生活興趣,表達了作者對生氣蓬勃的少年生活的懷念和追求。

3.)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同時對束縛兒童身心發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滿。

三、揣摩·運用

1 文章描繪百草園,用了“不必説……也不必説……單是……”,把這些詞語去掉讀一讀,跟原文對比,體會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寫。並試着模仿這樣的句式寫一段話。

2 雪地捕鳥這段文字總共不到70個字,連用9個表達動作的詞,把雪地捕鳥的系列活動生動而有層次的表現出來了。每句話都寫得實實在在,沒有可有可無的字句,試寫一個遊戲,表現系列動作,注意用詞準確,不超過100字。

四、總結本文寫作特點

1 本文采取了由遠及近、由高到低、從靜到動、先夏後冬的順序,對百草園的景物作了有層次的描述。先寫遠遠望見的、粗線條的景物,如菜畦、皂莢樹、鳴蟬,再寫身邊、腳下、眼前的景物,如何首烏根、覆盆子果實;先寫靜止的,如石井欄,再寫動態的,如叫天子;先寫生機勃勃的夏季,再寫別有情趣的冬季。又如作者對捕鳥經過的記敍,雖然僅僅用了兩個句子共100個字,但寫得很細緻,很有層次。第一句,簡潔交代了冬季捕鳥的條件。第二句,着重寫捕鳥經過。這之中,又是先寫捕前必要的準備,創造招鳥環境和確保來鳥落網的可能,強調要先露出一塊地面再撒些秕穀,支棒要短,竹篩大而多孔,繩長,人遠遠牽着,看鳥雀下來後再猛然一拉。最後説明,只要掌握好以上要領,罩住鳥是不成問題的。這一小段記敍,語序順正而嚴格,絕不能任意調換。

2 全文前寫百草園,後寫三味書屋。就局部而言,寫百草園含三大塊內容:夏天的百草園、美女蛇的傳説、冬天的百草園。寫三味書屋,先寫三味書屋座落的位置及格局陳設,寫第一次行禮、第二次行禮,插敍“怪哉”蟲的傳説,後寫讀書生活(讀書、習字、對課),寫溜到後園裏玩耍,再寫師生朗讀,寫孩子們偷偷在課堂上做戲、描繡像。作者就是這樣,把一幅幅生活圖畫展現在我們面前。

這一幅幅畫面,按照作者的思路,是有其內在聯繫排列在一起的。這種聯繫主要表現為內容上合乎邏輯、順乎情理的承前啟後,同時作為一篇好文章,在形式上也要求有相應的過渡文字,起到結構全文的粘合劑的作用。

文章第一段,以回憶的口吻,簡潔概括介紹百草園的位置、規模、名稱、變遷、景觀,特別點出“那時卻是我的樂園”。那麼,“樂”在何處呢?帶出下文。第二段寫樂在夏季。第三段,由“長的草”不去,因為相傳有“赤練蛇”,為下段寫美女蛇搭了“橋”。第四、五段正好寫樂在關於美女蛇的奇妙傳説。這傳説寫完,第六段稍加議論,作為前面的收束。第七段,以“冬天的百草園比較的無味”一句起步。關鍵是“比較”二字,跟誰比呢?顯然,是跟剛剛寫完的夏天的百草園比。於是第七、八段寫雪地捕鳥之樂。一直到第九段將被送進書塾而無限留戀地告別百草園一蟲一鳥,一草一木,幾行動人的抒情,完成轉而記敍三味書屋生活的過渡。

五、作業

六、板書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敍事散文)——選取自《朝花夕拾》

魯迅 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按空間轉移順序

一、我在百草園的快樂生活("樂園"的樂趣)

不必説 (碧綠)菜畦 (光滑)石井欄 靜景 低 春季

整體概貌(略寫) { (高大)皂莢樹 (紫紅)桑椹 ↓ ↓

也不必説 鳴蟬(長吟) (肥胖)黃蜂(伏) 動景 高 夏季

↓↓(輕捷)叫天子(直竄)

油蛉(低唱)蟋蟀(彈琴) 動景 高 秋季

分寫局部(詳寫) {單是……就 蜈蚣(噴煙) ↓ ↓

木蓮果實(蓮房般) 靜景 低

何首烏根(擁腫)

覆盆子(小珊瑚珠)(又酸又甜)

雪地捕鳥: 掃,露,支,撒,系,牽,看,拉,罩 冬季

神祕色彩:美女蛇的故事(聯想)

——熱愛自由快樂生活,熱愛大自然

二、三味書屋的生活

學習環境:呆板 (黑油竹門,匾,畫)

學習生活: 單調枯燥:{(正面描寫)教學內容單調難明,只讀書,習字,對課,古書難明

{教學方法死板,發問遭禁止,要打戒尺,罰跪

{(側面描寫)折花、尋蟬蜕,做戲,畫畫兒,喂螞蟻。

教書先生:方正、質樸、博學、嚴格中有和藹、開明的一面

——好學、追求探索知識,封建教育束縛了兒童的身心發展

狀物:1抓住特點,符合兒童心理2多角度寫景3融情入景4狀物有序,條理分明

敍事:準確、生動、簡潔

寫人:客觀、帶有感情。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優秀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進行閲讀方法指導,使用閲讀通用學案,留給充足的閲讀時間,讓學生獲得屬於他們自己的閲讀體驗,再在討論閲讀所得中學會參與、表達、傾聽與討論,獲得自己的閲讀成果。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培養閲讀興趣,形成良好的閲讀習慣。

2、理解作品內容,領會文章主旨,鼓勵獨特見解,引導明確:從自由自在的嬉戲到接受學校教育是每一個人必須經歷的成長階段,都一樣的值得珍惜。

3、體會記敍的感情色彩。

4、揣摩作者準確的形容,準確的表述動作,指導學生寫作,能在記敍的過程中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教學重點】

1、學生地主題閲讀和閲讀習慣的培養。

2、對文章主旨的主體領悟。

3、準確的表達。

【教學難點】

1、學生討論閲讀所得,形成自己的閲讀成果。

2、準確表達的訓練與運用。

【教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學案。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閲讀方法指導與學生對作品的主體閲讀與體悟。

教學程序

一、通用閲讀指導

目的:重新明確文章的一般閲讀方法、要求和程序,為生成性閲讀做好準備。

1、二步自讀法指導及閲讀要求。

2、分發學案。

3、重申學案填寫的方法。

二、生成性閲讀

目的:把閲讀的權利還給學生,讓學生寬鬆、沒有太多的事先束縛的狀態下,獲得對本文文本閲讀的第一手經驗。

1、學生開展主體閲讀,理解文本,感悟主題,揣摩表達,收集所得,提出疑問,自述理由。

2、碰到困難與周圍同學交換意見或向老師求助。

3、教師巡視,及時幫助學生解決閲讀中碰到的難題。

4、完成閲讀後,與周圍同學交流閲讀所得,探討問題。

5、完成學案相關內容的填寫,要注意味自己的觀點準備理由,等待下節課參與全班的討論。

三、閲讀思路的拓展

目的:根據本文本的特點,引導學生採用雙向互動對話式閲讀的方法,拓展閲讀思路,開展更深層次的主體閲讀活動,為下一課時的討論和完成本課的學習目標作更充分的準備。

1、教師出示課題,引導學生觀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運用猜測、聯想、換位思維等方法,估測本文的寫作內容、順序安排和主要寫法。

2、學生討論。

3、歸納結論:

⑴ 從標題上看,作者必須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地點轉移順序來安排寫作內容,重點寫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各自的樣子和生活狀況;兩者之間必須安排過渡,過渡段要交代轉移的原因;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有可能形成對比。

⑵ 從上面的猜測可以看出,閲讀本文,應先從整體上掌握4個問題:百草園的樣子和生活?三味書屋的樣子和生活?為什麼到三味書屋?作者力圖表達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四、作業

課外圍繞猜測獲得的結論,作進一步深入的閲讀,準備下課時交流閲讀所得,參與討論,收穫自己的閲讀成果。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交流閲讀所得、討論讀後疑問、整理各自領悟、收穫到的閲讀成果;

2、進行語言運用訓練。

教學程序

一、交流閲讀所得,探討對文本的整體理解

1、出示上課時學生歸納所得的對文章整體把握必須首先解決的4個問題:

⑴ 百草園的樣子和生活?

⑵ 三味書屋的樣子和生活?

⑶ 為什麼到三味書屋?

⑷ 作者力圖表達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2、學生交流閲讀所得。

3、對有不同看法的結論,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教師要充分地給學生時間探討,不能急於下結論。

4、教師要特別注意引導的是對作品主題思想的悟解,要藉助課後第一題,引導學生明白:從自由自在的嬉戲到接受學校教育是每一個人必須經歷的成長階段,都一樣的值得珍惜。

這是最基本的底線。在這個基礎上,學生可以保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和觀點,教師要允許這種不同理解的存在。

二、交流閲讀所得,表達自己對作品的獨特領悟

1、學生説出自己認為文中寫得精彩成功的地方,或説出覺得作品寫得失敗的地方要求説明理由。

2、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要注意做到:一是引導學生説透,二是有意識的引導學生討論百草園物事、雪地捕鳥、痛別百草園三個文段中語言運用技巧和情感色彩的表達的作用,達成第3、4個教學目標。

3、對精彩之處多形式朗讀。

三、討論閲讀中產生的疑問,激勵深入或拓展式的探討

1、學生説出自己在閲讀中的疑問,並陳述自己的理由,或陳述自己對答案的猜想。

2、教師引導、激勵學生參與探討,用頭腦風暴的方式來碰發學生對作品的進一步解讀;對學生實在莫衷一是的問題,教師可作適當點播;對課堂上解決不了,又有探討價值的問題,教師要充分肯定,並且存疑,激發學生課外進一步尋求答案。

3、教師在本環節中要高度注意,隨時根據學生的問題和討論的情況,判斷、選擇、生成新的學習點,並引導學生探討學習。

四、歸納形成結論

1、學生整理閲讀和探討所得,在學案上整理、寫下自己的收穫和感受。

2、交流學習成果,談學習的感受。

3、共同歸納學習成果,讓學生形成必要的筆記。

4、教師強調:這些成果都是同學們自己在閲讀和探討中自己收穫的,而不是老師講給的。

五、語言運用訓練

課後題二、三題。

六、作業

1、基礎作業:

⑴ 生字詞抄寫、生字注音,重點詞語的解釋;

⑵ “不必説……也不必説……單説……”仿寫;

⑶ 雪地捕鳥仿寫:動詞的準確運用。

2、拓展閲讀:練習冊課外文段閲讀。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優秀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進行閲讀方法指導,使用閲讀通用學案,留給充足的閲讀時間,讓學生獲得屬於他們自己的閲讀體驗,再在討論閲讀所得中學會參與、表達、傾聽與討論,獲得自己的閲讀成果。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培養閲讀興趣,形成良好的閲讀習慣。

2、理解作品內容,領會文章主旨,鼓勵獨特見解,引導明確:從自由自在的嬉戲到接受學校教育是每一個人必須經歷的成長階段,都一樣的值得珍惜。

3、體會記敍的感情色彩。

4、揣摩作者準確的形容,準確的表述動作,指導學生寫作,能在記敍的過程中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教學重點】

1、學生地主題閲讀和閲讀習慣的培養。

2、對文章主旨的主體領悟。

3、準確的表達。

【教學難點】

1、學生討論閲讀所得,形成自己的閲讀成果。

2、準確表達的訓練與運用。

【教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學案。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閲讀方法指導與學生對作品的主體閲讀與體悟。

教學程序

一、通用閲讀指導

目的:重新明確文章的一般閲讀方法、要求和程序,為生成性閲讀做好準備。

1、二步自讀法指導及閲讀要求。

2、分發學案。

3、重申學案填寫的方法。

二、生成性閲讀

目的:把閲讀的權利還給學生,讓學生寬鬆、沒有太多的事先束縛的狀態下,獲得對本文文本閲讀的第一手經驗。

1、學生開展主體閲讀,理解文本,感悟主題,揣摩表達,收集所得,提出疑問,自述理由。

2、碰到困難與周圍同學交換意見或向老師求助。

3、教師巡視,及時幫助學生解決閲讀中碰到的難題。

4、完成閲讀後,與周圍同學交流閲讀所得,探討問題。

5、完成學案相關內容的填寫,要注意味自己的觀點準備理由,等待下節課參與全班的討論。

三、閲讀思路的拓展

目的:根據本文本的特點,引導學生採用雙向互動對話式閲讀的方法,拓展閲讀思路,開展更深層次的主體閲讀活動,為下一課時的討論和完成本課的學習目標作更充分的準備。

1、教師出示課題,引導學生觀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運用猜測、聯想、換位思維等方法,估測本文的寫作內容、順序安排和主要寫法。

2、學生討論。

3、歸納結論:

⑴ 從標題上看,作者必須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地點轉移順序來安排寫作內容,重點寫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各自的樣子和生活狀況;兩者之間必須安排過渡,過渡段要交代轉移的原因;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有可能形成對比。

⑵ 從上面的猜測可以看出,閲讀本文,應先從整體上掌握4個問題:百草園的樣子和生活?三味書屋的樣子和生活?為什麼到三味書屋?作者力圖表達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四、作業

課外圍繞猜測獲得的結論,作進一步深入的閲讀,準備下課時交流閲讀所得,參與討論,收穫自己的閲讀成果。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交流閲讀所得、討論讀後疑問、整理各自領悟、收穫到的閲讀成果;

2、進行語言運用訓練。

教學程序

一、交流閲讀所得,探討對文本的整體理解

1、出示上課時學生歸納所得的對文章整體把握必須首先解決的4個問題:

⑴ 百草園的樣子和生活?

⑵ 三味書屋的樣子和生活?

⑶ 為什麼到三味書屋?

⑷ 作者力圖表達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2、學生交流閲讀所得。

3、對有不同看法的結論,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教師要充分地給學生時間探討,不能急於下結論。

4、教師要特別注意引導的是對作品主題思想的悟解,要藉助課後第一題,引導學生明白:從自由自在的嬉戲到接受學校教育是每一個人必須經歷的成長階段,都一樣的值得珍惜。

這是最基本的底線。在這個基礎上,學生可以保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和觀點,教師要允許這種不同理解的存在。

二、交流閲讀所得,表達自己對作品的獨特領悟

1、學生説出自己認為文中寫得精彩成功的地方,或説出覺得作品寫得失敗的地方要求説明理由。

2、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要注意做到:一是引導學生説透,二是有意識的引導學生討論百草園物事、雪地捕鳥、痛別百草園三個文段中語言運用技巧和情感色彩的表達的作用,達成第3、4個教學目標。

3、對精彩之處多形式朗讀。

三、討論閲讀中產生的疑問,激勵深入或拓展式的探討

1、學生説出自己在閲讀中的疑問,並陳述自己的理由,或陳述自己對答案的猜想。

2、教師引導、激勵學生參與探討,用頭腦風暴的方式來碰發學生對作品的進一步解讀;對學生實在莫衷一是的問題,教師可作適當點播;對課堂上解決不了,又有探討價值的問題,教師要充分肯定,並且存疑,激發學生課外進一步尋求答案。

3、教師在本環節中要高度注意,隨時根據學生的問題和討論的情況,判斷、選擇、生成新的學習點,並引導學生探討學習。

四、歸納形成結論

1、學生整理閲讀和探討所得,在學案上整理、寫下自己的收穫和感受。

2、交流學習成果,談學習的感受。

3、共同歸納學習成果,讓學生形成必要的筆記。

4、教師強調:這些成果都是同學們自己在閲讀和探討中自己收穫的,而不是老師講給的。

五、語言運用訓練

課後題二、三題。

六、作業

1、基礎作業:

⑴ 生字詞抄寫、生字注音,重點詞語的解釋;

⑵ 不必説也不必説單説仿寫;

⑶ 雪地捕鳥仿寫:動詞的準確運用。

2、拓展閲讀:練習冊課外文段閲讀。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優秀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掌握讀音、字形及詞義,並學會運用。

2.瞭解《朝花夕拾》

3.學習本文寫景善於抓住景物特徵,層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寫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與表達能力。

4.品味作者簡練生動、準確傳神的語言特色,增強語感。

5.體味魯迅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生活樂趣,嘗試表達自己的生活經歷和體驗 。

6.學習魯迅先生從小熱愛大自然、熱愛自由生活、追求新知識的精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對事物的準確描摹、對動作的準確表達及寫作思路的條理性。

教學難點

1.理解美女蛇故事的作用,初步瞭解插敍。

2.揣摩三味書屋這一部分的思想內容,理解其中一些重要的詞語。

3.引導學生從整體與部分的結合上把握文章的主題思想。

教學方法

藉助多種形式誦讀,感知內容,體味情趣;

通過多角度品析,感受語言、習得語感;

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多層次評説,體驗“成長”,感悟思想情感。

訓練朗讀、探究標題、理清思路、評説人物、把握特色五種閲讀方法指導,注意細節、逐層漸進、手法新穎,有助於提高教學效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每個人的童年都一定會由許多趣事,令人回味無窮。你能講一講你的童年趣事嗎?(指名幾個學生回答)下面讓我們來學習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看看他是如何寫自己的童年趣事的。《朝花夕拾》這個集子的名稱就很有藝術性,“朝”本來是指什麼,這裏指什麼?(早晨,童年)“夕”本來指什麼,這裏指什麼?(晚上,成年或老年)

二、展示目標:

①介紹魯迅,走進課文。

②速讀探究標題、朗讀評説樂趣,感知文章。

三、自主學習

1.魯迅生平:1892年2月—1898年斷續在三味書屋;1898年入南京水師學堂;1902年到日本;1918年《狂人日記》:1926年《朝花夕拾》;30年代,“左聯”;1936年病逝。

詳細介紹見附錄一。

2.或者選讀《阿長與〈山海經〉》、《五倡會》等反映作者童年生活的精彩片段,走進魯迅的童年世界,導入課文。

魯迅一向嚴肅、莊重,但是打開他的童年之窗,那裏卻是另外一道風景:燦爛的春光中有童真,無味的冬日裏也有情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滿幻想,嚴肅的學習中也不乏快樂。

3.《朝花夕拾》,回憶自己童年、少年時代生活的散文。“朝花”喻童年美好的生活,“拾”回憶往事。是生活中最輾轉流徙,心情最苦悶的時候寫成的,為了“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閒靜來”,即借回憶舊時的美好事物,來排除目前的苦悶,尋一點閒靜,寄一絲安慰。這組散文,正是浸透兒時故鄉瓜果的清新甜美的滋味的小品,因此魯迅把它比做一組晨光裏綻開的花朵。

四、展示交流(以小組為單位展示交流)

怎樣快速理清本文思路?怎樣由思路把握課文內容?

方法是:

抓文題——明確思路

尋過渡段——理清結構

扣“樂趣”——把握內容

具體分析如下:

從標題看出,全文以地點為中心,按時間順序敍寫了兩部分內容。1~8段寫百草園的生活;9段為過渡段;10~24段寫三味書屋生活。“那時卻是我的樂園”點明童年的快樂和美好;全文表現了作者由童年的遊戲、玩樂到長大讀書的成長過程。

五、合作探究

問題

讀1~8段,説説百草園的樂趣

讀10~24段,思考:百草園是樂園,是不是三味書屋就沒有樂趣了呢?

小組討論

點撥

1、學生讀、圈、議,教師側重訓練學生在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礎上進行朗讀的能力:

“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一句,輕讀“似乎確鑿”,淡化“現在”的回憶,重讀“樂園”,強化“那時的感受”。

“不必説……也不必説……單是……就……”一段,“不必説”“也不必説”輕讀,這是“抑”的部分,它們所引領的部分在朗讀時要語速稍緩,語調柔和,體現作者回憶時的喜愛讚歎之情,同時給讀者回味遐想的餘地;“單是”“短短”“無限”重讀,這是作者描繪的重點,帶強調意味,它引領的內容要通過甜美的語氣和略帶誇張而多變的語調,表現出兒童或驚喜或羨慕或有情或失望的情趣。(可以讓學生逐句揣摩和練習)

美女蛇故事部分,可進行講故事式演讀,讀出故事味。前半部分以敍述語氣,娓娓道來,後半部分讀出故事的玄妙之感。故事前後的文字是往事與回憶的銜接性的語言,要讀出作者寬慰反諷的的敍述語調。

雪地捕鳥部分,可進行想象性誦讀,想象孩子們捕鳥時的緊張等待、充滿希望以及小心謹慎的情景,讀出歡樂的情趣和迷戀之情。

不必説色彩斑斕、明豔美麗的植物,也不必説體態可愛、生龍活虎的動物。單是神祕、奇異的美女蛇傳説,就有無限樂趣。

不必説泥牆根一帶的自由玩耍,也不必説夏夜乘涼聽到的美女蛇故事。單是冬天裏雪地捕鳥,就有無限樂趣。

……

2、根據課文內容,説説三味書屋的苦與樂。

學生自由發言,可能的説法有:

雖有讀書、對課不斷增加的事實,卻也有三味書屋後園無聲的“偷樂”;

雖有先生拒答“怪哉”的面有愠色,卻也有不常用“戒尺”“罰跪”的開明寬容;

雖有課堂上先生枯燥乏味的唱讀,卻也有“做戲”“描繡像”的“相宜”之樂。

……

六、課堂小結,拓展延伸

1、劃出表現哺鳥動作的動詞,推薦兩小組分別上台表演。(提示:一人口述原文,一人演魯迅,兩人演小鳥;要求模擬出以下動作,魯迅:掃開、支起、撒、系、牽、看、拉、捉拿;小鳥:飛翔、落下、啄食、飛走、罩住。)

2、觀察表演者動作,要求用上系列動詞描述。

七、自我檢測

1、確鑿() 菜畦() 桑葚() 纏絡()人跡罕至() 蟬蜕()

人生鼎沸() 宿儒() 盔甲() 倜儻() 拗斷() 執拗()

2.句式仿寫

“不必説……也不必説……單是……就……”

例:不必説放假的輕鬆,也不必説週末的一天,三五好友的促膝長談,聽音樂時的愜意心情和逛街時的悠閒自在。單是看着書桌上擺滿的輔導書,層層疊疊的練習卷,宛如一座座小山般的草稿紙,一支支用完的油筆芯,就有一種滿足的感覺。

不必説那怪模怪樣的英語單詞,也不必説那些抽象難懂的定理公式,單是那些艱澀拗口的文言文,就有無窮的煩惱。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優秀教案 篇11

【設計創意】

“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是魯迅少年時期兩個相鄰的兩個人生驛站,是魯迅在歷經人生滄桑後對童年生活的温馨回憶。而傳統的教學往往把這兩者對立起來,説作品表現和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對兒童色束縛和損害”,那位先生是一個“體現孔孟之道的不學無術的典型腐儒”,我認為這種解讀存在着教條化、程式化、上綱上線化的傾向。作者在文中並沒有刻意地將兩者進行比較,推崇百草園而否定三味書屋,只是將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受自然地寫下來,三味書屋裏淋漓痛快的讀書、無拘無束的溜玩、興味盎然地偷畫、嚴而不厲的先生在作者筆下也充滿親切温馨。所以教學中沒有設計中心主旨的理解,只是放手讓學生自主閲讀、自主感受、自主表達,在個性化體驗中完成對文章的解讀。

新課標明確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本設計着眼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在尊重學生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究慾望,由粗到精,由整體到局部,從形象到語言進行感知、感受、感悟、理解、品味、探究,讓學法在感受中明確,讓語文素養在感悟中形成,讓思維品質在探究中提升。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作者兒時遊戲與學習生活的經歷,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對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對知識的渴望。

2、學習寫景狀物的方法。

3、理解對比和過渡的作用。

4、培養熱愛大自然,追求新鮮知識的童心。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放一段音樂《童年的小搖車》)

同學們,我們聽到的歌曲《童年的小搖車》中唱到“那一天,媽媽問我,童年最難忘的是什麼?在朦朧的記憶中,難忘那小小的搖車”。歌曲向我們展現了難忘的童年生活,是的,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有幸福的回憶,有美好的體驗,也會有小小的煩惱。無論怎樣,只要我們打開童年之窗,我們會發現燦爛的春光中有無限的童趣,無味的寒冬中有亮麗的風景,自由的嬉戲中有爛漫的幻想,嚴肅的學習中也不缺乏快樂,讓我們走進魯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長的足跡吧!板書課題,簡介作品(《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憶自己童年、少年時代生活的。寫這些文章時魯迅先生已經40多歲了,這本散文集題名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二、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

常用字(要求會讀、會寫、會用):畦 斂 髓 罕 蜕 鼎 拗

辨析讀音(要求掌握):確鑿 攢成 長媽媽 系一條長繩 宿儒

非常用字(要求會讀、會理解):葚 蛉 蝥 珊瑚 竇 厥 倜儻 叵 盔

出示詞語(要求會解釋):確鑿 輕捷 鑑賞 人跡罕至 人聲鼎沸

2、從題目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依題目所示,將課文劃分為兩部分,並找出這兩個部分起止句中的過渡段。

3、聽配樂課文朗誦,思考:一個……的童年,並闡述理由。

有趣、樂……

(園中美景、美女蛇傳奇、雪地捕鳥)

(未脱孩童稚氣的魯迅對三味書屋簡陋而藴含深意的陳設、簡單而莊重的禮儀充滿了新奇,對方正、質樸、博學的先生充滿了恭敬,對先生開明、寬容的教育流露出感激,甚至他迂腐的神態、陶醉的吟誦也令作者極為歡心(誦讀搖擺),更不用説與眾多夥伴在一起“偷樂”的時光,三味書屋後園裏無聲的遊玩,課堂上有口無心的唱讀,老師入神時我們的“相宜”而樂(偷偷描畫)。

三、質疑問難

1、比較三味書屋之樂與百草園之樂的異同:

(説“同”:都是兒童之樂,都表現有兒童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對草木蟲鳥的獨特感受、對有本事的人單純崇拜、對自由歡樂的追求、對成人世界的無知等等。

説“異”:百草園是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樂土,三味書屋是嚴肅凝重的學堂;百草園之樂源於自然的厚賜,三味書屋之樂源於對知識與快樂的追求;百草園生活可謂“快樂無極限”,三味書屋裏只能暫借片刻逍遙;百草園裏有樸素自然的情趣,三味書屋裏有於平淡中開掘的美好情調等等。)

2、正因為童年是如此有趣、快樂,作者才對這段經歷產生依戀之情,請找出有關段落,並朗讀,體會其當時心情。

(過渡段)

3、本文寫“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兩部分之間是什麼關係?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結合課後練習一、3)

(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現作者兒童時代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理)

4、學生提出自己有疑問的地方,交流解決。

體驗反思

你的童年又是怎樣的?談談自己的童年趣事。

四、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抄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瞭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這節課我們主要掌握寫景、寫人的方法,進一步體會詞句作用。

二、研讀賞析

1、學生閲讀第二段,思考:百草園裏有哪些景物?作者如何來描寫這些景物的?為何這麼描寫?

(詳略、順序、感覺器官、多角度)

教師小結:第一部分描寫百草園景色(寫在大黑板上)和童年生活的情趣。這段文章處處表現出兒童的好奇、求知的心理特徵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學生再讀第二段,進一步體會佳句妙詞。

2、齊讀課文第7節,劃出生動形象寫出捕鳥方法的一連串動詞,並討論:這些動詞的位置可否調換或可刪去部分?

(作者用“掃開……露出……支起……撒些……系……牽……看……走……拉……罩住”一連串動詞,清晰準確地記下捕鳥的全過程,可見“我”的童年時代,對捕鳥十分愛好,這也反映了魯迅小時的廣泛興趣。一是寫人的動作,二是寫鳥雀的動作,三是寫竹篩的動作)

3、默讀三味書屋部分,思考: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作者對先生態度如何?你對先生的理解是怎樣呢?

(“他是一個高而瘦的老人,鬚髮都花白了,還戴着大眼境”。先生態度“和藹”,且又聽説“他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要求嚴格,教學認真,因此,“我”對先生的態度“很恭敬”。)

4、三味書屋中的魯迅又是一個怎樣的人?

三、拓展延伸

文中連續使用了一系列動詞,準確地描述了雪地捕鳥的過程。仔細品味,然後自己寫一段話,或敍述做某個遊戲的過程,或描寫螞蟻搬家的經過,也試着用上一系列詞。

請學生當場進行寫作片斷練習,可選取遊戲、活動或勞動的過程。

四、佈置作業

背誦課文第二段。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優秀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整體感受,先整體把握結構,後整體感受內容,呼應練習一。

2、重點品味、體會景物和行為描寫準確、真切、生動的表達效果,總結學習借鑑,呼應統習二。

3、引導就感興趣的問題,開展力所能及的研究性學習活動,以深化學習,提高綜合實踐能力。

教學重難點:

1、重點:着力品味準確、生動的語言,引導學生自主感受其景其情其意,培養主體意識、合作與探究精神。

2、難點:描寫三味書屋部分的內容,引導學生適當感知即可,無須深究。

教學方法:

採用"活動式"教學法。用重點詞語對應尋找活動,快速把握整體結構;用"聽-讀-思-議"四步活動,整體感受內容;用"做""演"的體驗活動輔助重點把握與難點化解。

課前準備

①查工具書讀準音

②讀順文,尤其是引用的古文。

③讀懂義,指文章大意,圈出感興趣的內容。

整體感知

導語

1、檢查預習

下列加橫線字該怎麼讀?(以多媒體顯示,或用實物投影顯示。學生認讀後配上注音)

確鑿 菜畦 蟋蟀 纏絡 覓食 竹篩 淵博 鼎沸 倜儻 書塾

2、聽讀活動

(1)聽的要求與策略(多媒體顯示)。

①文題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哪些是寫"百草園"的?哪些是寫"三味書屋"的?請邊聽邊劃出對應詞語,如"百草園""三味書屋",將課文作結構劃分。

②你在預習時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描寫所寄託的思想感情,已有初步感受,請再聽聽老師的誦讀,進一步加深感受。

(2)讀的要求與策略

教師在鑽研教材,把握特點基礎上,為課文選配適當的背景音樂,範讀力求做到:音(清晰、準確、優美)的示範,韻(白話與文言的不同風格)的呈現,情(歡快與苦悶)的感染,意(天真、雅趣,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的導引,發揮教師範讀的多重隱性教育功能。這種面對面的互動是其他名人的誦讀錄音替代不了的。

3、思考活動

(1)學生活動要求:將自己讀的感受與聽老師讀的感受結合起來,思考聽讀前老師提出的兩個問題,形成自己的看法並備足理由。

(2)教師輔助策略:啟發學生用視讀法,瀏覽重要段落,然後結合思考練習一,作出選擇。可以贊成其中一説,推翻自己重立一説更為可貴。巡視課堂,及時幫助解決思考中的疑難問題。

4、交流活動

(1)關於結構切分

明確:第l-8自然段寫百草園的生活,第10-24自然段寫三味書屋的生活,第9自然段是兩部分的過渡。因為第9自然段落筆在對百草園的留念,過渡段放在前部分為好。

(2)關於"思想感情"的整體感受

引導:"百草園"裏充滿歡樂,這是出自孩子的天性。請女同學齊誦第2自然段,男同學齊湧第7自然段,品一品是不是這種感覺。(齊誦)"三昧書屋"內枯燥乏味,也是孩子自由好動的天性逆反。下面分角色誦讀第17-23自然段,悟一悟是不是這種意味。(一人讀解説性文字,一人讀先生話語,一人讀'我'的文字,齊讀"大家"的內容;要求讀出個性,讀出情趣。)(誦讀)有空就溜出去玩,老師發火了,便扯着喉嚨,各讀各的書,雖調皮而可愛,説枯燥也有趣。私塾先生讀書的聲音、模樣,也很有趣。總體看,樂也好,苦也好,都凝聚着天真調皮的童心稚趣,它們共同組成了魯迅揮之不去的甜美回憶。因而,文章前後兩部分內容貌似對立,實則統一,思考練習一的第三種意見為好。

(站在孩子角度參與活動,對其他見解,有偏執的引導,合理的肯定,有創意的表揚,促成自由爭鳴的"場效應"形成,使課堂出彩。)

(以上為第一課時主要教學活動)

5、品析活動

(1)預習要求:見"練習"二、三題的具體內衣

(2)活動形式:合作競爭。在個體全面預習的基礎上,臨時分成三個學習小組,抽籤選定三個重點段的閲讀。選定學習組長,組長主持組內的交流,集思廣益,形成最佳解讀;然後分組展示解答成果並接受其他組的質疑,看誰完成的又快又好。如何展示,由各小組設計,可選代表用語言彙報,可設計遊戲演示(如捕鳥的過程),但須以美讀為基礎,使活動中書聲不斷。

(3)活動引導

關於第2自然段的重點品析

①用詞的準確性及其表達效果(學生活動之後多媒體顯示)。

A、色彩:碧綠、紫紅、黃。

B、形狀:肥胖、高大、臃腫。

C、聲音:長吟、彈琴。

D、味道:又酸又甜。

E、動作:伏、竄。

有色有聲 有滋有味 春夏秋冬 樂趣無窮

②仿寫因情而評,把握句子特點,表達效果好,即肯定表揚。

關於第7自然段的重點品析

①用詞的準確性及其表達效果(學生活動之後,媒體顯示)。

A、動詞:掃、支、撒、系、牽、看、走、拉、罩。

B、效果:過程清楚、真切、生動,藴含喜愛之情與頑皮天性。

②遊戲寫作展示。

可以動作表演的形式,可以語言表達的形式,兩種兼具更好。教師評定宜持欣賞、鼓勵、表揚的態度。

關於過渡段的重點品析

①結構上的作用:承上啟下,起過渡作用。

②流露的感情:對百草園的喜愛、留戀(再次引導全班同學揣讀"不能……了"。兩個"Ade"、兩個歎號內容,加深感悟),對三味書屋的畏懼(再次引導揣讀"最嚴厲""無從知道"等內容,加深感悟)。

③物名前加"我"的表達效果:表示親密,體現童心童趣。

活動總結

(1)活動方式:教師提出課堂總結的方向,放手讓學生學會總結。

①主題方面:作者通過百草園與三味書屋生活的回憶,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②技巧方面:在寫作上有哪些方法值得學習?

(2)規範結論:

主題: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美好生活的回憶,表現兒童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的舉動和歡樂的心理。

技巧:抓住景物特點,從形、聲、色、味、動作等多方面去描寫有着情感去表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