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之死教學設計

來源:文萃谷 7.56K

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今天小編為大家準備了項羽之死教學設計,歡迎閲讀!

項羽之死教學設計

  項羽之死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對人物語言、動作描寫的分析,感知人物的性格特點,概括人物形象。

2.感知項羽的悲情英雄形象,評價其性格與命運。

【教學重點】

用“多維透視法”分析鑑賞人物形象。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在高一上學期學過一篇節選自《史記》的文章——《鴻門宴》,在這篇文章中司馬遷塑造了一個鐵骨錚錚的熱血男兒——項羽,他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大家思考:項羽是一個怎樣的人?(用成語概括)

驍勇善戰、威風凜凜、不可一世、剛愎自用、優柔寡斷、婦人之仁。《項羽之死》選自《史記·項羽本紀》,記敍了楚漢戰爭中的最後一戰——垓下之圍的全過程以及項羽生命的最後時刻。上一節課,我們對文章進行了文字疏通,這節課我們將跟隨司馬遷的筆觸繼續勾畫、描摹自己心目中的項羽形象。

二、根據故事情節,將課文劃分層次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垓下之圍。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東城快戰。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烏江自刎。

三、瞭解多維透視法

多維透視法,即多側面、多角度地展示人物形象,“不虛美、不隱惡”,使人物顯露多方面的性格特徵,血肉俱全,豐滿立體。

四、運用“多維透視法”分析項羽的性格特徵

1.霸王別姬中的項羽

項羽被圍垓下,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展現了他悲情英雄的一面。同美人、寶馬的訣別,顯示其多愁善感的性格。項羽自封“西楚霸王”,力能扛鼎、能征善戰、曾號令天下,現如今卻四面楚歌、窮途末路。人生的境遇變化之快,讓他始料未及。此時最能表現他這種複雜心境的動詞是什麼?“泣”,極其傳神地寫出了項羽內心難以言表的情感。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更何況是西楚霸王?“泣數行下”,這是司馬遷筆下霸王的唯一一次落淚、最後一次落淚,渲染出英雄末路的悲涼,也寫盡了霸王的悲慘處境。

2.東城快戰中的項羽

在“東城快戰”中,司馬遷圍繞“項羽”一共寫了三個事件:潰圍南出、誤信田父、三戰三勝。

(1)潰圍南出,“項王渡淮,騎能屬者百餘人耳”,而“漢王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兵力反差極大,透視出項羽的身處絕境。

(2)誤信田父,田父為何故意給項羽指錯路?

補充資料:《史記·項羽本紀》

“秦二世元年,項羽隨叔父項梁起兵反秦。攻襄城,襄城堅守不下。已拔,皆坑之。”

“秦二世二年,鉅鹿之戰後,項羽因疑秦降卒思歸,坑秦卒二十餘萬人。”

“漢元年,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

“漢三年四月,項羽大破漢軍,殺漢卒十餘萬人。”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失民心者失天下。司馬遷委婉地表達了項羽失敗的根本原因——失去了民心。

(3)快戰中的“突圍、斬將、刈旗”,這三者在古時的交戰中都是難以做到的事情,你從中看到項羽是怎樣的人?彷彿看到一個英姿颯爽、驍勇善戰、逞匹夫之勇的赳赳武夫形象。

那為什麼在文中項羽又數次強調“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這反映了他怎樣的複雜心理?死,並不可怕;承認失敗,那才可怕。這句話暗示了項羽的自負和不醒悟,他從沒有真正意識到自己失敗的原因,也暗含着司馬遷的批評態度。

那你認為是什麼造成了項羽的失敗?(語文教案 )性格缺陷:優柔寡斷,匹夫之勇,殘暴兇狠;政治錯誤:不懂籠絡人心;軍事失敗:分封天下,養虎為患;命運的捉弄:鴻門宴錯失良機,誤信田父走錯路。

3.烏江自刎中的項羽

項羽在烏江邊拒渡、賜馬、贈頭,表現了他的哪些性格特點?表現了他知恥重義、視死如歸的性格。在烏江岸邊,亭長勸項羽趕快登船,來日尚可東山再起,項羽説:“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這番話發自肺腑,表現了項羽知恥重義的性格,賜馬給亭長又表現了他心地仁善。項羽進行了最後短兵相接地搏殺之後身受重傷,此時看到了背楚投漢的故人呂馬童,於是贈頭給他,自刎而死,這個情節再次表現了項羽的視死如歸。

五、總結歸納項羽的'性格特徵

坦誠直率 心地善良 光明磊落 知恥重義 視死如歸 剛愎自用

不善用人 有勇少謀 多愁善感 優柔寡斷 自矜功伐 婦人之仁

六、討論:項羽能不死嗎

結論:項羽必須死。

1.性格悲劇

性格決定命運。有什麼樣的性格,就有什麼樣的人生。

2.歷史悲劇

(1)軍事力量垓下之戰前,項羽的十萬大軍受到三十萬漢聯軍的長期圍困,而漢軍佈下的十面埋伏使楚霸王的軍隊受到了重創,幾乎全軍覆滅,楚霸王已經失去了東山再起的基礎與條件,正所謂“槍桿子裏面出政權”,沒有強大的軍事力量作後盾,即使項羽力能拔山也無濟於事。

(2)政治形勢。漢王劉邦進入關中後,廢除了秦朝人人痛恨的苛刑酷法,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贏得民心。而楚霸王卻缺乏政治家的遠見卓識與深謀遠略。

(3)起義的環境與條件。即使他能過江回到家鄉,形勢也與起義前大相徑庭。當時之所以能夠揭竿而起,一呼百應,是因為強秦剛滅六國,人心不穩,而又焚書坑儒,修築長城,實施酷刑厲法,傷民過多過重,可以説是,所以,不管是陳勝吳廣也好,還是劉邦項羽也好,只要義旗一豎,便如星星之火,綿延不絕。而經過連年戰亂後,人心思定,當時已經不再具備項羽東山再起的政治環境。

烏江亭

王安石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捲土來?

(4)生存機會。劉邦從安天下的角度出發,不會給項羽留活路的。楚霸王即使有幸過江,漢軍也會繼續追殺,不除掉這個眼中釘,劉邦是不能安然入睡的。從以後除掉韓信、英布等做法看,項羽也沒有任何活下去的機會和可能性。

七、評價:項羽在楚漢相爭中失敗了,我們還能稱其為英雄嗎

1.李清照:為項羽大唱讚歌,認為好男兒就應該生為人傑,死為鬼雄,項羽不肯後退,寧肯一死,死得好!

詠項羽

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2.易中天:項羽死得壯烈,死得英雄,死得氣勢磅礴,驚天地,泣鬼神,就連烏江之水也要為之嗚咽,為之洪波湧起,濁浪翻騰。顯然,項羽的死是高貴的。無論他是為什麼死的,他的死,都有無與倫比的人格魅力和審美價值。

3.王立羣:項羽雖然最後失敗,但我們承認,項羽是英雄,項羽叫本色英雄。他所表現的是自己的英雄本色,他沒有遮掩顧忌、不計利害成敗地把它表現出來,因此在“成者王敗者寇”這樣一種歷史傳統中,項羽依然能得到人們的憑弔和同情。

八、課後作業

假如項羽被活捉,寫一段項羽在押解途中的心理活動。字數:300字左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