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國小語文《桂林山水》課後反思

來源:文萃谷 1.11W

《桂林山水》課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點,以優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桂林風景的喜愛之情。那麼關於《桂林山水》的教學,你有什麼感想嗎?怎麼反思比較好呢?我們先一起來看看其他人的《桂林山水》課文教學反思範文吧!

2017國小語文《桂林山水》課後反思

  《桂林山水》教學反思_第1篇

《桂林山水》是一篇寫景的經典之作,以生動形象的筆觸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緊扣桂林山水的特點,在教學中,我認為以下幾點做得比較成功:

1. 拎主線,理文脈

課文開頭一段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句話也概括了桂林山水的特點,句中又以一個“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麗之景堪稱天下第一。第2、3自然段圍繞這一名句分別寫了桂林的山、水的特點,。抓住文章主線,使作者的思路和教者的教路有效融合,快速瞭解課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賞景色,解詞意

兩組分別描寫山水的詞語就是一幅幅生動的畫面,通過出示圖片直觀的感受以及對關鍵字的理解,“危峯兀立”、“怪石嶙峋”這樣難懂的詞語也就迎刃而解了,並且還能夠帶上對詞語的理解和感受朗讀詞語,讀出詞語的畫面感。在學習寫山的句子中,也是用這樣的方法來理解“奇峯羅列”。

3.悟寫法,重語練

本文中作者運用排比的句式描寫出桂林山水的特點是我們需要關注的語言訓練點,我引導學生朗讀後發現句式的特點,再遷移寫法,運用於小練筆中,學生能夠模仿相同的句式生動地描繪了廬山雲霧的特點,其中還不乏許多精妙的語言。

古語云: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課後靜心思考,發現課中不足之處:

1.學生的讀書只有個別讀和齊讀,形式比較單調。可以採用學生想像讀、同學合作讀、師生合作讀等形式來讀,效果會更好。寫山的句子朗讀的量可再充分一些,在老師引讀分句之後,如再次整合三句話朗讀,可顯出句段的整體性。

2.小練筆設置的是用排比的句式仿寫一個句段,而在交流小練筆時,發言的學生只選擇了三句話中的一句交流,而這時老師沒有及時引導學生,應該把三個句子連句成段一併朗讀。因此,在這個環節,由於老師的失誤讓聽課的老師會對此訓練有所誤解,認為這只是一個單句的訓練,也使得學生少了對排比句式的感悟。

反思自己整堂課的教學,固然自己做了大量的準備。但在操作之時仍有疏忽之處,這次的比賽課之後,讓我深刻感悟到:一堂好的課是需要精雕細琢的,充分的準備讓課堂行雲流水,靈活的教學機智更能激起漣漪。

  《桂林山水》教學反思_第2篇

《桂林山水》是一篇描寫桂林山水特點的優美文章,語句精悍,層次分明,結構完整。傳統的教學方法,就是圍繞着課文中的語句,讀----議----總結,從而歸納出桂林山水的六個特點。教學中,學生僅僅是從文字上進行朗讀,感悟。其實,“桂林”是一個遊覽勝地。山水之美是它其中的一個特色,桂林還有許多美的地方,等待我們去了解,去探索。對《桂林山水》一課的教學,我作了一個嘗試。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把一堂語文課上成了一節旅遊課,讓學生從中領略到祖國大好河山的美麗,壯觀。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過程中完成了學習任務。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同學們去過桂林嗎?(學生回答。)大家對桂林一定十分感興趣。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去桂林看一看,欣賞一下那裏的自然風景。”我在這一番開場白後,將網上下載的桂林山水的圖片由電腦播放出,讓學生欣賞。

二、巧設活動、入情入境

看到學生被桂林山水的景色吸引住了,發出了“哇!哇!”的讚歎聲,我突發奇想,何不讓學生開展一次“我是小導遊”的活動?接着,我説:“同學們願不願意前往桂林,看一看,然後做一名小導遊,把我國的大好河山介紹給中外的遊客?”在學生的一片贊同聲中,我讓學生分小組學習課文,抓住景色的特點,為做小導遊做好準備。

三、角色扮演、自主學習

首先,我扮演了導遊,對文章的第一段進行了解説。我的導遊詞是:“遊客們,人們都説桂林山水天下第一,今天,我將作為大家的導遊,帶領大家一快去觀賞桂林的山水......”接下來,由學生自願選擇一處景點做解説。並在學生的解説時播放圖片。學生興趣極大,搶着上前演示。解説繪聲繪色,對灕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特點解説得非常清楚。特別是學生李論上來別具一格,她的開場白是這樣的:“遊客們,我是今天的小導遊,首先我要考考大家。你們誰能説説灕江的水有幾個什麼特點?”當同學們説出時,李論又説:“下面由我作為你們的導遊,帶你們去遊覽一下灕江。”接下來她就着電腦出示的畫面把灕江的水的三個特點講得清清楚楚。並且非常有感情地朗誦了一遍,而且還點了幾個同學進行了朗讀表演。到這時,教室的氣氛達到了高潮,學生迫不及待地想上前扮演導遊這一角色。學生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景點,有的介紹水,有的介紹山,都力求將自己的導遊詞説得和別人不一樣。講的學生繪聲繪色,聽的學生聽得津津有味,躍躍欲試。就這樣,一堂課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完成了。接下來讓學生進行小練筆,寫一處景物。要求要抓住景物的特點。學生很快能把課文的寫作方法用上。如,有學生這樣描寫學校的綠化長廊,“綠化長廊的石頭真多啊!路是石頭鋪的,假山是石頭砌的,還有那圓桌、長凳也都是石頭做的……”學生交流了自己的習作,大家一起分享到成功的快樂。

縱觀本節課的教學活動,有以下幾點成功之處:

1、以學生為主體。這一堂課,打破了常規的教學方法。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思和習慣,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自主學習境地。上得活潑有趣。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心情下學完了課文。

2、體現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重視了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讓學生在人文的對話中理解了課文內容,體會到了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同時領略了祖國大好河山的美麗風光,激發了學生對祖國的熱愛。

3、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既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也給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鍛鍊機會。同時,將語文課和作文課有機地結合起來,學以致用。使學生知道寫景要抓住景物的特點。雖然不是每個學生能在一堂課裏掌握很好,但長期堅持,定能起到潛移默化的效果。

4、正確處理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係。這一堂課既注重了語言的積累,也注重開發了學生的創造潛能。

在教後的反思中,覺得以下幾個方面仍有不足:

1、沒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需求。因為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意味着在教師的課堂教學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學生在內的全班所有學生都是自己應該關注的對象。而這一節課,能在全班演示的學生少了,不能給更多的學生鍛鍊的機會。

2、沒有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有一部分學生雖然也好奇、興奮,但那種主動的意識沒有被激發出來,沒有參與進去,而只是站在了旁觀者的位置上。

值得探討之處;

1、怎樣既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導者,又怎樣讓所有的學生都動起來,還有待於探討。

2、怎樣才能在教學中體現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的重大變化,怎樣真正做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值得研究。

3、怎樣將傳統的課堂教學轉向重情感教學,重習慣培養,重學法指導,重思維訓練。還得摸索。

總之,通過這一課的教學,我深深體會到,課雖然沒有完全按照教案上,也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學生對本文的寫作特點感受很深,而且對文中所描寫的六個特點也瞭解透徹。從這堂課的教學中可以看到,教學模式有了很大的變化,教師只是一個組織者和參與者,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當然,像這樣的課,教師必須要駕馭好課堂,不要一味地讓學生活動而忽略了教學目的。

  《桂林山水》教學反思_第3篇

《桂林山水》以生動形象的筆觸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寫景佳作。對於這一課,我並不陌生,我曾在六年級多次教學。而對四年級的教學卻是第一次,在這次教學中我既有成功之處又有遺憾之點。

成功之處在於:

1、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根本途徑。

文章開頭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點明桂林是聞名遐邇、令人嚮往的遊覽勝地,於是會很自然地產生去盪舟灕江、觀賞桂林山水的慾望。全文分別從山和水兩方面作具體描繪。但是要讓學生領悟到桂林如詩如畫的美景僅讓學生從課文中的語句中理解是會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我在教學設計時精心收集有關桂林灕江水,桂林山的圖片,用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來促進學生對課文理解。然而,它的效果卻出呼我的預料。

教學時,當我出示灕江水的第一張幻燈片時,學生的雙眼一亮,不由自主地喊到 “啊,好美的景!” 此時學生的情緒一下高漲起來。我也為之一震,隨即抓住學生這高漲的情緒,讓學生説出美在什麼地方,如果讓你用文字表達你會怎樣説,讓學生嘗試説説。學生們都爭先恐後地説開了。在學生“欣賞”與“説”的過程中,學生獲得美感,形成主動體會以及獨到的見解,並在欣賞中歸納出灕江的水靜、清、綠,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以及描繪出它的秀麗風光。從這一教學過程中讓我認識到通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不僅能用於呈現學習內容,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有關的學科內容,同時可幫助學生實現探究學習、發現學習,主動地建構知識,促進學生間進行充分的信息交流。讓我體會到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根本途徑。

2、“重讀促悟”是語文教學的關鍵所在。

這篇文章的文句相當優美,非常適合朗讀。在教學設計中,我特別注重朗讀指導設計,在教學中我也是把這一環節作為我教學的關鍵。教學時我讓學生在領會文章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指導學生要以一個遊覽者從容、輕鬆語氣語速朗讀,突出幾處強調重音,如“卻從沒見過”、“靜、清、綠”、“奇、秀、險”和注意幾個“啊”字的讀音,等。還讓學生採用“先讀感歎句,再讓學生讀具體描寫的部分。”利用這種讀法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感悟出作者在寫作方法上的獨到之處——先感歎概括,再具體描述的表達方法。

接着讓學生品讀,評讀,誦讀,挑戰讀……。學生的思維在讀中相互碰撞,相互觸發,每一個同學都想讀,能讀,愛讀,從而讀出了桂林山水的美,讀出了情趣,讀出了感情。在學生對朗讀的評價中,我順其自然地引導學生對重點詞語進行品析、體會,同時結合語境理解,積極啟發學生想象,使學生在讀中感悟意思,感受語言的神奇,受到情的薰陶。通過朗讀吸引學生主動融入閲讀情境,這樣學生不但感受到自然景物美,還體會到語言文字的美。並從讀中領會“先用感歎概括,再具體描述的寫作方法及句子的表現手法。”從這過程中使我感觸在語文教學種以重視朗讀來促進感悟特點,領會寫法是語文教學的關鍵所在。

3、品詞析句,分析表達手法,是學生情感昇華的有效方法。

“濃縮的往往都是精華”,教學中要善於引導學生在品味好詞語、分析句式、句意中去發現美、鑑賞美。在本文的教學中對灕江水、桂林山、以及山水相融的描寫,對灕江的水、桂林的山的描寫都是十分準確、生動、具體,作者抓住了灕江水的靜、清、綠,桂林山的奇、秀、險的特點,寫出景物的個性。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展開描寫。用生動的語言、多種修辭手法——比喻、排比、對偶、誇張等,把灕江的水,桂林的山寫出了淋漓盡致的景象。詞語選擇運用都十分恰當,耐人尋味。無限情態盡在眼前。通過學生在閲讀、欣賞的基礎上,有意識的對有關的句子進行指導,讓學生在品詞、析句中得到深化,使學生自然表現出令人讚歎的美,充分體會到自然美的存在,而產生熱愛自然,熱愛桂林山水之情。

遺憾之點在於:

教材的研究,教學的設計還不夠全面。

常言道,不論有多好的課,都會有遺憾。雖然説我在教學《桂林山水》一文中成功之點不少,但遺憾也同樣存在,就是我沒有注意本文 “誇張”這一修辭手法應用。課文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中,我都沒有注意到這一點,直到學生在進行“一課三練”時,我還發現自己對這一修辭手法的忽視。這説明自己在研究教材、備課、上課方面,對知識點沒有做到全面認真地分析,使教學有一定的知識漏點,讓學生失去學習體會機會。

反思後的設想:

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加強自身信息技術方面的技術提煉,努力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起來;重視對學生的朗讀指導與訓練,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對思想的領悟。不論在教學設計,還是在教學的過程中,都要做到認真研究教材,仔細、全面的找準教學的每一個知識點,教學時儘量使學生達到“內容必解,方法必學,道理必懂。”教學標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