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企業和諧勞動關係的方法

來源:文萃谷 1.32W

沒有和諧的勞動關係,就沒有企業的和諧發展。我們聽過怎麼構建企業和諧勞動關係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推薦的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的技巧,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構建企業和諧勞動關係的方法
  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的方法

1、堅持服務大局,加強思想疏導。工會是黨領導下的工人階級羣眾組織,工會工作是黨的羣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工會的性質決定了工會工作必須圍繞黨的中心工作來展開,必須服務和服從於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當前,深化郵政體制改革,促進企業和諧發展,就是郵政企業工作的大局。工會組織要着眼於服務大局,發揮教育職能,加強對職工的思想教育和引導,避免職工出現對改革的逆反心理、牴觸心理和消極情緒等不穩定因素。要教育職工從全局的角度看待改革,正確理解和認同在改革過程中的利益調整,理解、支持、參與改革;從發展的角度看待改革,充分認識只有企業獲得了發展,自身的合法權益才能從根本上得到有效的維護和發展;從市場的角度看待改革,不斷適應競爭,並在競爭中獲得不斷創新和發展。要引導職工從全局的角度看待改革,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擯棄計劃經濟遺留下來的“等、靠、要”和大鍋飯觀念,樹立愛崗敬業意識、市場競爭意識和創新發展意識,通過自身的努力實現利益所得。同時,要及時掌握職工羣眾的思想動態,切實解決他們關心的熱點和難點問題,理順職工羣眾的思想情緒,努力將不穩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狀態。

2、堅持民主管理,加強民主監督。民主管理是企業和諧發展的動力。工會組織是企業民主管理的重要承擔者,要充分發揮參與職能,保護職工民主權利。工會組織要加強源頭參與,代表職工參與企業重大決策的制定,以及相應的監督檢查,發揮民主參與權力和民主監督權力的作用,切實維護職工的切身利益。要在企業和職工之間建立一個平等對話的機制,通過溝通和協商的方式來解決勞動關係中的矛盾和衝突,化解大量微觀層面的利益磨擦,使企業、職工雙方在讓步和協調中化解、緩和矛盾。要進一步完善職工代表大會制度,以落實職代會職權,提高職代會質量,發揮職代會作用為重點,積極參與企業重大決策。當前,尤其要在企業主輔分離、輔業改制等工作中,充分發揮職代會作用,堅持企業改革方案必須提交職工代表大會審議,充分聽取職工意見。其中職工安置方案必須經企業職工代表大會審議通過。提高職工在企業中的民主地位,是為了促進企業、職工雙方的`利益最大化,使勞動關係的改善與企業效率、社會發展形成互動關係,達到“互利雙贏”的目的。

3、堅持依法維權,加強合法訴求。維護職工羣眾的各項合法權益,是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的主要手段,也是構建和諧企業的本質要求。依照法律辦事是維權的主要方式。和諧的企業首先是一個法治的企業。工會要依據《憲法》、《工會法》、《勞動法》等法律法規,推動企業與職工簽訂好勞動合同、集體合同,以契約的形式保障和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允許合法訴求是維權的必要途徑。工會要在法律規定允許的範圍內,建立和完善一系列應答訴求的機制,充分反映職工羣眾的意願和要求,並滿足職工合法、合理的要求,切實保障職工羣眾在生產生活中得到應得的經濟利益,真正促進職工隊伍的穩定和企業發展的和諧。

4、堅持關愛職工,加強職工教育。改變職工在勞動關係雙方中的弱勢地位,關鍵在於提高職工綜合素質,把廣大職工培養成為同現代郵政事業相適應的高素質的勞動者和專業人才。當前,工會要從關愛職工的角度出發,一方面督促企業經營者切實承擔社會責任,樹立以人為本的先進管理理念,落實依靠方針,關愛職工,在企業發展的同時,提高工資報酬,增加福利待遇,使廣大職工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隨着企業經濟效益水平的不斷提高而提高,營造關懷暖人、事業穩人、待遇舒人的氛圍。另一方面圍繞郵政可持續發展這一中心任務,深入開展“創造學習型企業,爭當知識型職工”活動,用現代郵政技術知識武裝廣大職工,幫助他們提高職業道德水平和業務操作技能,增強崗位競爭能力和全面發展能力,為構築新型的勞動關係打下基礎。只有職工工作生活得到關心,整體素質得到提高,職工羣眾的積極性、創造性才能充分發揮出來,企業改革發展的目標任務才能落到實處,一種新型的和諧的勞動關係才能逐步建立起來。

5、堅持多辦實事,加強扶貧幫困。和諧企業的核心價值理念是公平與公正。工會組織除了要建立勞動關係協調機制外,還要建立企業經濟利益再分配的補償調節機制,多為職工羣眾辦實事、做好事,切實幫助困難職工解決工作難、生活難、就醫難和子女就學難等問題,把企業的關懷和温暖送到他們心坎上。通過多辦實事和扶貧幫困,使困難職工也能夠共享改革開放和企業發展的成果,減輕和緩解由於利益矛盾帶來的勞動衝突。

  勞動關係的含義

勞動關係是指勞動力所有者(勞動者)與勞動力使用者(用人單位)之間,為實現勞動過程而發生的一方有償提供勞動力由另一方用於同其生產資料相結合的社會關係。勞動關係建立的前提條件,一是勞動者(勞動力所有者)能夠在法律上享有獨立的人格主體地位,享有人身自由;二是按照勞動者的社會地位和身份不得不向生產資料所有者讓渡自己勞動力的使用權才能獲取勞動力再生產所必須的生活資料。

  勞動關係的特點

(1)形式上的財產關係和實際上的人身關係

勞動關係作為一種社會經濟關係,以財產交換關係為起點,勞動者作為勞動力的所有者與作為生產資料所有者的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係的目的是通過讓渡勞動力的使用權而獲得工資,用人單位則通過支付勞動者工資而獲得勞動者勞動力的使用權,從形式上看是一種財產交換關係。但勞動關係一旦建立,用人單位即獲得勞動者勞動力的使用權,勞動者的勞動力與勞動者人身不可分離性決定了在勞動力的使用即勞動過程中,勞動者必須接受用人單位的支配和指揮。因此,在現實的勞動關係中,財產關係的意義只在於勞動者作為勞動力的所有者,是一個可以自由處置自己的勞動力的獨立的自由人,可以自由出賣自己的勞動力。一旦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勞動關係建立,財產關係便轉換為人身關係。[3]

(2)形式上的平等關係和實際上的從屬關係,實質上的不平等關係

勞動者是勞動力的所有者,用人單位是生產資料的所有者,從表面上看,雙方作為各自獨立的財產所有者,有可能建立一種以雙方合意為基礎的平等的社會經濟關係,形式上具有平等性。但勞動者不擁有生產資料,必須通過出賣自己勞動力來換取生活資料的經濟地位決定了勞動者必須依附於生產資料所有者,並且一旦勞動關係建立起來,作為勞動者個人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平等關係即告結束,勞動者必須服從用人單位的支配或指揮,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務。在勞動關係的實際運行中,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關係並無平等性,而只有從屬性。這種從屬關係具體表現為人格上的從屬性,即勞動者在勞動過程式中必需服從用人單位的指揮監督;經濟上的從屬性,即勞動者必須受僱於用人單位從事勞動才能謀取生活資料;組織上的從屬性,即勞動者需編入用人單位的生產組織內並遵循用人單位的生產秩序,從屬性決定了實質上的不平等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