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學隨筆

來源:文萃谷 4.86K
桂林山水教學隨筆1

《桂林山水》是冀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最後一篇課文,這是一篇寫景的經典之作,以生動形象的筆觸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緊扣桂林山水的特點,在教學中,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桂林山水教學隨筆

一、抓住主線,瞭解課文內容。

學習這篇課文,首先讓學生知道作者的寫作順序。課文一開頭就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以一個“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麗之景堪稱天下第一。第2、3段圍繞這一句分別寫了灕江的水靜、清、綠和桂林的山奇、秀、險的特點。第四自然段寫了桂林的洞奇絕,第五段寫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所獲得的總體印象,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詩句結尾。抓主線,使學生快速理解課文,提高了課堂效率。

二、讀讀悟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在教學中,根據新課標“朗讀是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應讓學生在積極思維和情感體驗中,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的要求,我採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有思考,讀中有感悟。學生能夠帶着情感和體會理解課文內容,讀出文章的味道,語感也隨之產生。在本堂課中,我能夠做到細緻的指導朗讀,通過指導,讓學生能夠感受桂林山水獨特的美。

三、提煉寫法,積累實踐。

在學習課文之後,我將本課中排比的修辭方法提煉出來,讓學生深刻理解排比方法的運用,然後仿照文章的句子寫一寫身邊的美景:“南山公園的樹真 ”。讓孩子在觀察身邊事物的同時也激發孩子寫作的興趣。

當然,我在本課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不足:

情景創設方面做得不到位,不能將學生充分調動起來,鼓勵性語言不多,沒能關注全體學生,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同時也沒能指導學生背誦,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我不能進行有效要求與指導,使得學生合作的效果不是很好。

以上就是我對《桂林山水》一課的教學反思,在日後工作中,我將更加細緻的設計,對於學生嚴格要求,培養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努力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

桂林山水教學隨筆2

《桂林山水》是一篇描寫桂林山水特點的優美文章,語句精悍,層次分明,結構完整。傳統的教學方法,就是圍繞着課文中的語句,讀----議----總結,從而歸納出桂林山水的六個特點。教學中,學生僅僅是從文字上進行朗讀,感悟。其實,“桂林”是一個遊覽勝地。山水之美是它其中的一個特色,桂林還有許多美的地方,等待我們去了解,去探索。對《桂林山水》一課的教學,我作了一個嘗試。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把一堂語文課上成了一節旅遊課,讓學生從中領略到祖國大好河山的美麗,壯觀。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過程中完成了學習任務。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同學們去過桂林嗎?(學生回答。)大家對桂林一定十分感興趣。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去桂林看一看,欣賞一下那裏的自然風景。”我在這一番開場白後,將網上下載的桂林山水的圖片由電腦播放出,讓學生欣賞。

  二、巧設活動、入情入境

看到學生被桂林山水的景色吸引住了,發出了“哇!哇!”的讚歎聲,我突發奇想,何不讓學生開展一次“我是小導遊”的活動?接着,我説:“同學們願不願意前往桂林,看一看,然後做一名小導遊,把我國的大好河山介紹給中外的遊客?”在學生的一片贊同聲中,我讓學生分小組學習課文,抓住景色的特點,為做小導遊做好準備。

  三、角色扮演、自主學習

首先,我扮演了導遊,對文章的第一段進行了解説。我的導遊詞是:“遊客們,人們都説桂林山水天下第一,今天,我將作為大家的導遊,帶領大家一快去觀賞桂林的山水......”接下來,由學生自願選擇一處景點做解説。並在學生的解説時播放圖片。學生興趣極大,搶着上前演示。解説繪聲繪色,對灕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特點解説得非常清楚。特別是學生李論上來別具一格,她的開場白是這樣的:“遊客們,我是今天的小導遊,首先我要考考大家。你們誰能説説灕江的水有幾個什麼特點?”當同學們説出時,李論又説:“下面由我作為你們的導遊,帶你們去遊覽一下灕江。”接下來她就着電腦出示的畫面把灕江的水的三個特點講得清清楚楚。並且非常有感情地朗誦了一遍,而且還點了幾個同學進行了朗讀表演。到這時,教室的氣氛達到了高潮,學生迫不及待地想上前扮演導遊這一角色。學生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景點,有的介紹水,有的介紹山,都力求將自己的導遊詞説得和別人不一樣。講的學生繪聲繪色,聽的學生聽得津津有味,躍躍欲試。就這樣,一堂課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完成了。接下來讓學生進行小練筆,寫一處景物。要求要抓住景物的特點。學生很快能把課文的寫作方法用上。如,有學生這樣描寫學校的綠化長廊,“綠化長廊的石頭真多啊!路是石頭鋪的,假山是石頭砌的`,還有那圓桌、長凳也都是石頭做的……”學生交流了自己的習作,大家一起分享到成功的快樂。

縱觀本節課的教學活動,有以下幾點成功之處:

1、以學生為主體。這一堂課,打破了常規的教學方法。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思和習慣,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自主學習境地。上得活潑有趣。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心情下學完了課文。

2、體現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重視了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讓學生在人文的對話中理解了課文內容,體會到了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同時領略了祖國大好河山的美麗風光,激發了學生對祖國的熱愛。

3、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既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也給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鍛鍊機會。同時,將語文課和作文課有機地結合起來,學以致用。使學生知道寫景要抓住景物的特點。雖然不是每個學生能在一堂課裏掌握很好,但長期堅持,定能起到潛移默化的效果。

4、正確處理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係。這一堂課既注重了語言的積累,也注重開發了學生的創造潛能。

在教後的反思中,覺得以下幾個方面仍有不足:

1、沒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需求。因為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意味着在教師的課堂教學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學生在內的全班所有學生都是自己應該關注的對象。而這一節課,能在全班演示的學生少了,不能給更多的學生鍛鍊的機會。

2、沒有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有一部分學生雖然也好奇、興奮,但那種主動的意識沒有被激發出來,沒有參與進去,而只是站在了旁觀者的位置上。

值得探討之處;

1、怎樣既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導者,又怎樣讓所有的學生都動起來,還有待於探討。

2、怎樣才能在教學中體現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的重大變化,怎樣真正做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值得研究。

3、怎樣將傳統的課堂教學轉向重情感教學,重習慣培養,重學法指導,重思維訓練。還得摸索。

總之,通過這一課的教學,我深深體會到,課雖然沒有完全按照教案上,也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學生對本文的寫作特點感受很深,而且對文中所描寫的六個特點也瞭解透徹。從這堂課的教學中可以看到,教學模式有了很大的變化,教師只是一個組織者和參與者,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當然,像這樣的課,教師必須要駕馭好課堂,不要一味地讓學生活動而忽略了教學目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