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國小數學教案範文彙編8篇

來源:文萃谷 1.8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國小數學教案範文彙編8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一.教材依據

本節課所講的《圓錐的體積》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實驗版,第十二冊第二章第二節的內容。

二.設計思想

為了落實素質教育,積極推進新改革,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甘做學生的朋友,引導其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究性學習。通過“小組活動”、“合作探究”全面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性。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互助學習,自主探究所學的內容,完全改變過去被動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切實提高課堂效率。

本節教材我想通過向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中倒水或沙的實驗,得到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V=1/3sh.即就是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例2是已知圓錐形沙堆的底面直徑和高,求沙子的體積。這是一個簡單的實際問題,通過這個例子教學使學生初步學會解決一些與計算圓錐形物體的體積有關的實際問題。前面學生對圓錐、圓柱立體圖形的特徵已進行了學習,對其特徵也有了較深刻的認識,可以熟練地計算圓柱的體積、表面積、側面積。這是學習本節課的基礎。

三.教學目標

知 識 技能:理解並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能運用公式解決

簡單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在實踐操作中掌握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

情 感 態度:培養學生樂於學習,熱愛生活,勇於探索的精神。

四.教學重點

進一步理解圓錐的體積公式,能運用公式進行計算,能解決

簡單的實際問題。

五.教學難點: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

六、教法選擇

利用多媒體、觀察法、實驗法、師生互動啟發式教學

七、學法指導

觀察實驗 —合作探究—達標反饋— 歸納總結

八.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同樣的圓柱形容器若干、與圓柱等底等高的圓錐形容器若干、水和沙土。

九.教學過程

【複習舊知】

1. 課件展示圓柱和圓錐的立體圖形,並請學生説出圖形各部分的名稱。

2. 圓柱的體積公式是什麼?

【創設情境,引發猜想】

1.多媒體課件呈現出動畫情景故事(配音樂):

盛夏的一天,森林裏悶熱極了,小動物們熱得喘不過氣來,都想吃點解暑的東西。漂亮的小白兔去冷飲店買了一塊圓柱形的冰麒麟,聰明的狐狸拿着一塊圓錐形的冰麒麟想和它交換…… (多媒體課件展示兩塊冰麒麟等底等高)

2.引導學生圍繞問題展開討論。

問題一:小白兔上當了嗎?

問題二:狐狸和小白兔怎樣交換才算公平?

3. 導入新課,板書課題:同學們,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就來學習《圓錐的體積》這一節課,然後幫幫小白兔好嗎?

【自主探索,動手實驗】

出示思考題:通過實驗,你們發現圓柱的體積和圓錐的體積之間有什麼關係?你們小組是怎樣實驗的?

1. 小組實驗。按照實驗程序要求和注意事項(多媒體課件展示)

每四人為一小組,各小組長帶領三個成員動手操作實驗,教師在教室巡迴指導。

2. 全班交流。

組織收集信息 —— 引導整理信息 —— 參與處理信息

3. 引導反思。實驗過程讓學生積極發散思維,各抒己見。

4. 公式推導。

全班同學集體觀看多媒體課件的實驗過程,並結合自己的實驗活動試着推導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

圓柱的體積等於和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的3倍;或者圓錐的體積等於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1/3。

用字母表示為: V=1/3sh

5.思考:如果要計算圓錐的體積,必須知道那些條件?

6.問題解決。

故事中的小白兔和狐狸怎樣交換才公平合理呢?它需要什麼前提條件?(課件出示:等底等高)

【運用公式,解決問題】

例2:建築工地上有許多沙子,堆起來近似一個圓錐,這堆沙子大約

有多少立方米?(結果保留兩位小數)

具體解題過程讓同學們自己大顯身手,個別學生可以上講台板演,然後教師作最後講評。

【練習鞏固】課件出示,師生共同完成。

一.判斷。

1、圓柱體的體積一定比圓錐體的體積大。 ( )

2、圓錐的體積等於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的。 ( ) 3、正方體、長方體、圓錐體的體積都等於底面積×高。( ) 。

4、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如果圓柱體的體積是27立方米,那麼圓錐的體積是9立方米。( )

二.填表。

已 知 條 件 體積

圓錐底面半徑2釐米,高9釐米

圓錐底面直徑6釐米,高3釐米

圓錐底面周長6.28分米,高6分米

【拓展延伸】:

有一根底面直徑是6釐米,長是15釐米的圓柱形鋼材,要把它削成與它等底等高的圓錐形零件。要削去鋼材多少立方厘米?

【質疑問難,總結昇華】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對圓錐的體積有哪些新的認識?請談談自己的感想和收穫。

【作業佈置】

課本25頁第3、5、8題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 結合現實生活,學會根據給定東、西、南、北中的一個方向辯認其餘三個方向。

2. 使學生知道地圖上的方向,並且會看簡單的路線圖。

3. 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4.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教學重、難點:

在具體的情境中,能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出其餘三個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

教具:小黑板 字條(打印)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今天老師第一次來到石良完小,誰能給幫老師一個忙。介紹一下 校園的情況,分別找一找校園的東西南北各有什麼建築?我有一些瞭解了,感謝同學們的介紹。

一、 課前小遊戲,導入新課(複習東南西北,起立,指説)

現在,上課(師生起立問好) 咱們來個小競賽,看哪個小隊的'同學反應快,回答流利、乾脆。準備好了嗎?想一想,你現在是面對什麼方向,(三個小隊分別説)?再一個問題:你的前後左右各是什麼方向?為什麼老師提同樣的問題,而你們的回答卻不一樣? 這節課咱們來研究方向與位置。(板書)

二、聯繫實際,自主探究

1.剛才,同學們給我介紹了校園的情況,我也找了幾個建築物,你們知道它在校園的哪個方向嗎?(廁所 操場 科技樓 食堂)(東 西 南 北)從你現在的位置來觀察,它在你的哪個方向?從你的前後左右四個方向來找一找?

2.為了讓我更清楚地認識校園,請同學們再幫我一個忙。把校園這四個建築物填在課前老師發給你的圖上,製成一個平面圖。利用你們已有的經驗,開始獨立完成。(生獨立完成平面圖,師巡視指導)

3.請3個學生把不同結果板演到小黑板上,並讓學生講解為什麼要這樣做,講明白是面對哪個方向,這個方向是什麼建築?後面?左面?右面? (轉身,分3個方向演示小黑板,並標上方向。演示完成後再把小黑板集中擺放。)

4.同學的平面圖都有道理,但為什麼不一樣?同一個校園,平面圖卻不一樣。怎麼辦?所以必須統一規則。在國際上人們繪圖或者平面圖時,規定按上北,下面就應該是(學生説,師板書到中間)以後再繪圖的時侯就必須按這個方位。 再把校園這四個建築物按到方位圖上。哪個平面圖是符合這個標準?為了看的更明白,再加上方向標。

5.這兩個圖怎麼變一變讓它也符合標準?(旋轉,也標上方向標。)

三、實踐應用

1. 實小平面圖

通過這個圖,你説一説知道學校的哪些情況?

2 做一個學校周邊環境平面圖

師:同學們課餘時間可以製作一個平面圖。調查一下學校周邊的情況?(板書東埠 西埠 下河頭 石良集 )把它們寫到另一張紙上,做成一個平面圖。

板書設計:略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上課時間:4/28

教學內容:83頁例2、“練一練”,練習十五的第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聯繫具體的問題情境,理解並掌握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進行分數加減混合運算。

2、使學生能運用分數加減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數學應用意識。

3、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感受數學學習的挑戰性,體驗成功學習的樂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能正確計算分數加減混合運算

教學過程

一、口算

1/4+1/3 5/9—2/3 1/2+1/6 3/4—5/8 1/6+3/10

9/14—1/2 3/8+1/8 5/9—2/9 7/10+5/10 3/10+3/4

二、探究

1、出示題目,理解題意。

紅山國小校園裏有一個花園,其中月季花的面積佔1/4,杜鵑花的面積佔1/3,其餘是草坪。草坪的面積佔幾分之幾?

“月季花的面積佔1/4,杜鵑花的'面積佔1/3”,都是把哪個量看作單位“1”的?

2、根據題意,列出算式,並説算式意義。

1-1/4-1/3 1-(1/4+1/3)

3、在書上獨立完成兩個算式的計算,再交流計算方法與結果,明確: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和整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一樣的。

三、鞏固

1、練一練

(1)計算下面各題。 5/9+2/3—2/5 1—(1/2+1/6)

(2)我國約有7/10的人口在農村,其餘的在城市。城市人口大約佔全國人口的幾分之幾?

獨立完成,校對交流,明確算式的意義。

2、練習十五第1題

3/4—5/8+5/6 4/5—(1/6+3/10) 3/7—(9/14—1/2)

(1)學生獨立計算,三人板演。

(2)校對交流,特別要注意比較各種方法的優劣。

(3)教師小結: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與整數相同,參加運算的幾個分數,可以分步通分,分步計算;也可以一次通分,再計算。中間過程中的分數,如果先約分再參加運算比較簡便,就及時約分。怎樣算簡便就怎樣算。

3、練習十五第3題

理解題意後,解答前面兩個問題。 鼓勵學生根據題中已知條件提出用分數加減法計算的不同問題,可以是一步也可以是兩步計算的,並讓學生嘗試解決提出的一些問題。

4、練習十五第2、4題 學生獨立完成後交流校對。

四、總結

這節課學習的是什麼內容?你能把計算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經驗和體會説給其他同學聽聽嗎?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結合具體情境,經歷用十幾減幾的退位減法解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多少或少多少的簡單問題的過程。

2、過程與方法 掌握十幾減5,4,3,2的退位減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經歷探索求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過程中,學會從數學角度去觀察事物。

教學重點:

用十幾減幾的退位減法解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多少或少多少的簡單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求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的方法的過程。

教具準備:

小棒,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今天,藍天白雲,天氣清涼,在美麗的大森林裏,小蝸牛舉行了一場精彩的'表演。你們想看嗎? (出示:從美麗的大森林伸展到藍藍的天空,再到陸續飛落的降落傘) (生答)現在老師就帶小朋友一起來欣賞小蝸牛的跳傘表演(指向黑板課題:跳傘表演)。請看大屏幕。 引起學生的興趣。

二、初學新課

(初步探究) 用電腦出示課本第全景圖

你説一下這幅圖的意思嗎?

提一個減法問題

怎麼列式?

14-6=?該怎麼算呢?下面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出來

14-6=8(個)

還能夠提出不一樣的減法問題嗎?

怎麼列式?

14-6=?該怎麼算呢?下面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出來

14-7=7(個)

觀察圖,理解圖意

蝸牛在跳傘

(1)背紅色降落傘的蝸牛比背黃色的多幾個?

14-6

紙上計算 14-6=8

(2)背藍色降落傘的蝸牛比背紅色的少幾個?

14-7

14-7=7 引起興趣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進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引導釋疑

(合作學習) 出示11頁例題

提問:今天比昨天少生了幾個蛋?

怎麼列式?

11-5=?如何計算

用小棒演示 11-5=6(個)

十幾減5會做了,那十幾減4,3,2呢?

11-2=

12-3=

13-4=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出情境,呈現知識起點

師:你們喜歡購物嗎?這是小軍在文具店購買學習用品(在與學生的談話中出示購物

情境圖,先呈現小軍來購物的情境,改動教材小軍和小晴同時呈現的購物情境)。

師:看到這幅圖,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呈現三種學習用品的標價)

生:一本筆記本5元,一個書包20元,一盒水彩筆18元。

師:小軍想買3本筆記本和一個書包,請你替小軍算一算一共要用去多少錢?

生:53=15元,15+20=35(元)

師:觀察上面的算式,在解決小軍用去多少錢的問題時,用了幾步計算?

生:兩步。

師:也就是用了兩個算式。

師:有沒有列不同算式的?

有個別同學列成如下算式,並進行了計算。

①53+20=15+20=35

②53+20=15+20=35

師:板書學生的算式作為後面交流的素材。

師:黑板上這兩個同學列的是一個算式,你同意他們這樣的寫法嗎?你們也試着寫一寫(有了分步列式的基礎,大部分同學都會列出53+20的算式)。

師:這一道算式能包含上面的兩個算式嗎?説説你的`想法。

生:能,算式53+20中,第一步計算53的積是15,第二步計算15+20的和是35。

師:剛才這位同學説出第一步、第二步,也就是説53+20這個算式要幾步計算?

生:兩步。

師:哪兩步?

生:第一步是算乘,第二步是算加。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解決的問題兩步混合運算(板書課題)。

師:結合情境圖誰能説一説53+20,第一步先算什麼?表示什麼意思?第二步再算什麼?又表示什麼意思?

生:第一步先算53,表示買3本筆記本用的錢。第二步再加上買書包的20元,表示一共用去多少錢。

師:結合情境圖説一説53+20,能先算3+20嗎?(學生基本上能結合實際情境説出不能先算3+20的道理)

師:對比分步與綜合算式,比較它們之間的聯繫與區別。

生:分步算式第一步計算的結果直接寫在算式的後面,而綜合算式要把第一步的計算結果寫在算式的下面。教師配合學生的發言在綜合算式和分步算式算法中相機用紅筆標出。

【設計意圖】:新教材融計算於解決問題之中,這是源於計算是為了解決問題的需要,現實生活中就是這樣的,只有在解決問題時才需要計算。因此,混合運算順序的規定,也應是這樣的。整改情境圖分層出示數學問題,既便於突出學生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又便於在解決問題中體驗、理解綜合算式與分步算式的聯繫,實現為了解決問題用綜合算式需要運算順序需要在解決問題情景中去分析運算順序的建構過程,實現計算與應用交融的目的。

二、豐富算、用材料,再次感悟運算順序

師:投影增添小晴來購物的動畫情景。

師:小晴付50元錢買2盒水彩筆,請你幫小晴算一算她帶的錢夠不夠?(生馬上回答:夠了)

師:為什麼?應找回多少錢?(學生基本上能分步口算得出結果)

師:請同學們列綜合算式並嘗試解答。

生:50-182

師:第一步先算什麼?表示什麼?第二步算什麼?又表示什麼?

生:第一步先算182,表示買2盒水彩筆的錢。第二步再用50去減182的積,表示應找回的錢。

師:現在老師寫兩個算式,你能結合情境圖説説分別在解決什麼問題嗎?

師:18+53;182-20

(由於情境圖信息比較簡單,學生都能結合情境圖説出每道算式解決的是什麼問題) 師:請同學板書上面三道算式。

師:比較53+20和18+53;182-20和50-182兩組算式,你發現了什麼?體驗不論乘法在前還是在後,都要先算乘法後算加、減的道理。

【設計意圖】創設豐富的算、用材料,讓學生通過情境提煉數學問題,;根據算式尋找數學問題,讓學生經歷以用引算,以算激用的過程。尤其是兩組算式的對比,讓學生深層次地理解運算順序的實質,拓展了運算順序的認知。

三、抽象概括運算順序

師:黑板上有幾道兩部計算的綜合算式,觀察它們的運算符號有什麼特點

生:都是乘加(減)

師:誰能説一説它們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大部分學生都能運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敍述)

四、拓展延伸

師:繼續增添情境圖信息:一套3本《格林童話》共36元。①小明買4本。②小紅買2套。

師:誰能結合情境圖説一説,下面兩個算式分別是解決什麼問題?該怎樣去計算呢?

3634 3626

生:3634是小明買4本《格林童話》要多少元?算式3626表示小紅買一本《格林童話》要多少元?

師:結合情境圖説一説,算式3634要先算什麼?能先算什麼?

師:算式3626呢?

師:你覺得乘除在一起運算,他們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學生通過觀察,結合情境圖中的解決問題,大部分都能説出運算順序)

師:算式3634與算式3626在運算符號上有什麼相同點?

生:都是乘除運算。

師:對比黑板上的幾道只有乘加(減)和上面兩道乘除算式的運算順序。你有什麼話想説?

生:乘加(減)兩部計算的,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或減;乘除兩部計算順序,要按照順序(從左到右)計算。

生:暫時不計算的數要把它移下來。

生:等於號要在算式的下面寫,兩個等於號要對齊。

師:配合學生的敍述,在算式的相應位置相機標示。

【設計意圖】此環節再次通過增添數學問題情境,使學生再次以用引算、以算激用,為進一步拓展岸生對兩步混合運算順序的認知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也溝通了練習題中的題組對比題之間的聯繫。

五、突出重點訓練

第層次:質疑運算順序,下面各組算式的運算順序一樣嗎?

1.15+32 2.100-253

23+15 255-100

3.6484

6442

第二層次:説説每道題應先算什麼?再計算。

233+50 166-9

38+415

第三層次:下面計算對嗎?不對的請改正。

50+507 44-74

=l007 =28-40

=700 =8

153-25 3682

=45-25 =364

=20 =144

六、全課總結

1.有什麼收穫?

2.有什麼問題?在計算混合運算時,你想給同學哪些友情提示?

3.你認為兩步混合運算還會出現哪些情況?課後你能應用今天所學的方法去嘗試解決嗎?

國小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強化學生對年、月、日之間關係的理解。

2.讓學生體會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教學重點:強化學生對年、月、日之間關係的理解。

教學難點:體會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必然聯繫。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知識再現

1.課件出示表格,並讓學生填寫表格。

年()個月

大月

小月

2.填空:平年的2月有()天,全年有()天;閏年的2月有()天,全年有()天。通常每()年裏有()個平年,()個閏年。公曆年份數除以()沒有餘數的一般是閏年;公曆年份數是整百數的,必須除以()沒有餘數才是閏年。

二、基本練習

1.完成教材第49頁“練習六”第1題。

引導猜測:小明的生日是下個月的第1天,你知道是幾月幾日嗎?

要求:請用類似“我的生日在教師節前兩天”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生日讓其他同學猜。

2.完成教材第49頁“練習六”第2題。

(1)提問:你知道爸爸、媽媽的生日嗎?在今年的年曆上把它們圈出來。

(2)追問:爸爸、媽媽的生日過了嗎?在爸爸、媽媽的生日這一天,你為他們做了什麼?還沒有過的同學,你打算怎樣給爸爸、媽媽過生日?

3.完成教材第49頁“練習六”第3題。

讓學生根據題意,挑一個自己最喜歡的月份,找出×月1日是星期幾,製作一個月曆,並完成以下要求。

(1)在表中圈出節日、紀念日。

(2)算一算這個月一共上課多少天,休息多少天?

(3)你還想説些什麼?在小組裏説一説。

三、綜合練習

1.完成教材第50頁“動手做”。

學生拿出準備好的月曆卡,四人一組做框數遊戲。

(1)要求:每次用長方形橫着框出3個數,説説這3個數之間的關係,算出它們的和。

先指名回答,再將學生的算式隨機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尋找規律。

得出:三個數的和是中間數的3倍。

(2)要求:每次用長方形豎着框出3個數,説説這3個數之間的關係,算出它們的和。

先指名回答,再將學生的算式隨機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尋找規律。

得出:三個數的和是中間數的3倍。

(3)追問:還可以框出幾個數?怎樣框?試一試。

2.出示教材第50頁“你知道嗎”內容。

提問:同學們,我們平常所説的一年四季和一年的四個季度一樣嗎?

引導學生仔細閲讀,説説從文中你知道了什麼。

指名回答,明確:一年四季與一年的四個季度是有區別的。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還有哪些疑問?

五、課堂作業

《補》

國小數學教案 篇7

【説教材】

本節課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2~3頁的內容。小數的意義是國小數學概念中較為抽象、難理解的內容,許多教材的編排都是在“分數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來學習小數的意義,但這本教材卻是把小數的意義放在“分數的認識”的前面來學習的,但教材在呈現方法上還是比較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從易到難,從具體到抽象,分層漸出,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又利於學生掌握知識,這體現了教材編排的科學性。教材從學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經驗基礎為背景開始,來認讀小數、寫小數,從而理解小數的意義。理解小數的意義,是這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學好這節課的內容,將為今後學習小數的性質、小數的大小比較、小數的加減法等打下良好的基礎。

【説教學目標】

本節課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2~3頁的內容。小數的意義是國小數學概念中較為抽象、難理解的內容,許多教材的編排都是在“分數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來學習小數的意義,但這本教材卻是把小數的意義放在“分數的認識”的前面來學習的,但教材在呈現方法上還是比較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從易到難,從具體到抽象,分層漸出,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又利於學生掌握知識,這體現了教材編排的科學性。教材從學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經驗基礎為背景開始,來認讀小數、寫小數,從而理解小數的意義。理解小數的意義,是這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學好這節課的內容,將為今後學習小數的性質、小數的大小比較、小數的加減法等打下良好的基礎。

【説教法、學法】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讓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來學習數學。因此本節課,在教法和學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個方面:

1、 本節課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原則,主要採用啟發誘導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親歷知識的觀察、發現、應用的過程。主要利用遷移法、討論法、練習法對新知識進行主動學習。

2、由於小數的意義是國小階段較為難理解的概念。因此要注重教學中數學的生活化。本節課從學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經驗出發,緊密結合“買文具”的具體情境,激活學生先前已有的生活經驗,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來,再認識小數,經歷讀寫小數,要有層次性。把小數與價錢緊密聯繫起來,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學習,從而理解小數的意義。

【説教學流程

1、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教材中創設了“買文具”的情境圖,教師可以利用這個情境,激活學生先前的生活經驗,為此教師也可適當加上一點語言,比如新學期開學了,小朋友們要準備買一些學習用具,小飛在文具店裏看到“櫥窗”裏陳列着的文具,出示情境圖,師:你知道每種文具是多少錢嗎?這樣的數你見過了嗎?這個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同桌互相説一説每一種文具的單價是多少?學生對於這樣的情境圖是很熟悉的,價錢也應該能説清楚。

2、新課講解。

看着標價牌上的數據,讓學生同桌之間互相説一説每一種文具的單價是幾元幾角幾分。通過同伴之間的交流,促進每個學生去感受和理解每個文具標價牌上小數所表示的意義。然後,要求每個學生都動筆填寫各種文具的價格,同桌互相檢查核對。在學生理解了標價牌上小數的意義後,就引出課題,這樣表示文具單價的數叫做小數,今天我們來學習對小數的認識。再引導學生觀察這些小數與以前學過的數進行比較,你發現了什麼?(學生會很容易就發現小數多了個小數點)

師講解:尺子 1 . 0 6

整數部分 小數點 小數部分

讀作:一點零六

講解讀法的時候要強調不同小數部分的讀法,小數部分只要讀數字就可以了。再講解寫法,並讓學生再説一説這個小數中的“1”表示什麼?“0”表示什麼?“6”表示什麼?整個小數又表示幾元幾角幾分。為了鞏固知識,老師可以再寫幾個小數,讓學生讀一讀,並説一説分別表示的價錢。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小數點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可以創設一個這樣的情境:在超市裏,售貨員叔叔粗心地把水彩筆標價牌上的小數點位置寫錯了,16.85元寫成了1.685元,你想想看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這樣一個問題,學生會很感興趣的,讓他們討論討論,可以引發他們對小數點的關注。

3、鞏固練習

書本上的“試一試”,讓學生獨立填一填,同桌互相檢查反饋,並讀一讀,再老師講解,分別説一説每一個數字的意義。

“練一練”,讓學生獨立完成,再反饋。練習中可以出現一些比較有挑戰性的題目,讓學生能夠與同伴合作,解決一些問題,知道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存在數學。

4、課堂小結:誰能向大家介紹你認識的小數朋友是怎樣的?你是是怎樣認識的?這節課你最得意的是什麼?(讓學生反思學習活動,以及學習的內容)

國小數學教案 篇8

教學內容

人教版國小數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95頁主題圖、96頁例3、第96頁做一做,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通過觀察、猜想、操作等數學活動,推導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發展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並能進一步體會利用轉化的方法解決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能正確地應用公式計算梯形的面積,並能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求知慾,陶冶情操。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獲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掌握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並會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梯形面積公式推導方法的多樣化,體會轉化的思想。

考點分析

會用梯形面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出:學生有效的教學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要做到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變課堂教學為課堂生活,就必須把握教學規律、用活教材。故而,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教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並獲得數學活動經驗。根據這一教學理念,本課採用主導-主 體 相 結 合為 特 徵 的 探 究 性 教 學 模 式 ,讓 學生 在 觀 察 、猜 想 、驗 證 、歸 納 、交 流 中 獲得新知並提高能力。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內容,是在學生掌握認識梯形特徵,學會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的計算,並形成一定空間觀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又是 對 前 面 所學 的長方 形 、正方 形 、平 行 四 邊 形 和 三角 形 面 積 知 識 的 發 展 、鞏固和應用,梯形的面積是國小階段的幾何知識的重要內容,為後面的組合圖形的求積知識以及進一步學習立體幾何知識做好鋪墊。學習梯形的面積能夠較好地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本領,培養學生的思能力和空間觀念,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

學情分析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在動手剪拼中掌握了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並初步掌握了研究問題的`基本思路,體會到了轉化的思想,尤其是在學習過三角形的面積之後,學生對用兩個完全一樣的圖形拼成一個新的已學過的圖形的計算方法已初步掌握,這為本課學習求梯形面積的思想方法打下了基礎,所以教學時一定要放手指導學生根據舊知識自己發現規律,在掌握運用規律的同時發展學生的思維。

專家建議

五年級的學生已對圖形有力基本的認識,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能夠初步利用生活中的經驗及已有的知識基礎,但是學生的抽象能力與歸納理解能力都是在實物的表象層次上,所以講授時要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理解本章節知識與生活的聯繫。

教學方法

遊戲引入新知講授鞏固總結練習提高

教學用具

課件、多組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課件出示教材第95頁的主題圖)。

教師:同學們在圖中發現了什麼?

教師:車窗玻璃的形狀是梯形。怎樣求出它的面積呢?

通過舊知遷移引出新課。

教師:同學們還記得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面積怎麼求嗎?

指名能説出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及三角形面積公式。並能簡要説出面積公式推導過程。

課件出示平行四邊形面積、及三角形面積公式推導的過程,教師揭示轉化方法:拼合法、割補法

教師:前面我們學習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又學習了三角形的面積,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能用學過的方法推導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出新課,梯形的面積。

板書課題--梯形的面積。

二、新知探究

師:根據前面的學習,我們把要研究的圖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平面圖形,就能找到求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今天我們要研究的梯形面積,可以怎樣轉化呢?下面我們就來實踐操作一下吧。

請同學們打開學具袋,看看裏面的梯形有什麼特點?

生:各種梯形,每種兩個,每種梯形顏色一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