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國小數學教案範文六篇

來源:文萃谷 1.97W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小數學教案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精選國小數學教案範文六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填空選擇專項練習

一、填空(18分)

1、 的4倍是( ),( ) 的是20。

2、一個數的比4.5多20%,這個數是( )。

3、等邊三角形的邊數與正方形邊數的比是( ),比值是( )。

4、一個圓的半徑是4釐米,它的周長是( )釐米,面積是( )平方釐米。

5、從甲地到乙地,客車要行4小時,貨車要行5小時,客車速度比貨車快( )%,貨車速度比客車速度慢( )%。

6、在3:2中,如果前項加上6,要使比值不變,後項要加上( )。

7、甲數的等於乙數的 ,乙數比甲數多( )%。

8、一塊三角形菜地,邊長的比是4:3:5,周長是168米,其中最長的邊長是( )米。

9、抽樣檢驗一種商品,有48件合格,2件不合格,這種商品的合格率是( )。

10、把7/8:1.5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是( ),比值是( )。

11、某商品在促銷時期降價20%,促銷過後又漲20%,這時商品的價格是原來價格的( )%。

二、判斷(5分)

1、某班男、女生人數的比是7:8,男生佔全班人數的 。 ( )

2、半徑是2釐米的圓,它的周長與面積相等。 ( )

3、一個數增加15%以後,又減少15%,仍的原數。 ( )

4、海爾電器廠今年的產值比去年增加120%萬元。 ( )

5、把500克糖加入5千克水中,糖佔糖水的 。 ( )

6、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一個相同的數,比值不變。( )

7、六年級今天缺席4人,出勤46人,出勤率是92%。( )

三、選擇(5分)

1、0.3的倒數是( )

A、 B、3 C、

2、把5克食鹽放入100克水中,鹽水和水的重量比是( )

A、5:100 B、5:105 C、1:21 D、21:20

3、同一圓內半徑是直徑的( )

A、 B、2 C、π

4、甲數的是24,乙數的是24,甲數與乙數的比較( )

A、甲數大 B、乙數大 C、一樣大

5、a、b、c三個數都大於零,當a×1= ×b= ×c時,最小的數是( )

A、a B、b C、c

6、在含鹽30%的鹽水中,加入5克鹽和10克水,這時鹽水含鹽百分比是( )。

A、大於30% B、等於30% C、小於30% D、無法確定

7、甲乙兩股長1米的繩子,甲剪去 米,乙剪去 ,餘下的.繩子( )。

A、甲比乙短 B、甲乙長度相等 C、甲比乙長 D、不能確定

8、已知8X + 8 = 24,則4X + 3 = ( )

A、11 B、10 C、9 D、8

9、甲乙兩車同時從AB兩地相對開出,3小時後,甲車行了全程的 ,乙車行了全程的 ,( )車離中點近一些。

A、甲 B、乙 C、不能確定

10、用汽車運一批貨,已經運了5次,運走的貨物比 多一些,比 少一些,運完這批貨物最多要運( )次。

A、8 B、9 C、10 D、11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課本7677頁內容。兩步運算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的過程,體會類比思想。

2.掌握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並能正確計算。

教學重點:

掌握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掌握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具準備:

彩色紙條。

學具準備:

彩色紙條。

教學過程:

一、口算訓練

見口算題卡

二、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仔細觀察,圖中有哪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三、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兩隻青蛙一共吃了多少隻蚊子?

讓學生説一説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用到哪些數學信息?

同桌之間,找一找,説一説。

説説一共指的是誰和誰一共。

求兩隻青蛙一共吃了多少隻蚊子?就是用青青吃的蚊子數加上蛙蛙吃的蚊子數。

2.解決問題

可藉助線段圖來理解題意。

學生列式。

四、鞏固練習

兩隻蝌蚪一共吃了多少隻蚊子幼蟲?

學生獨立找解題所需要信息,並試着解答。

五、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直觀演示、操作、觀察、分析、概括等方法,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建立分數的初步觀念.

2.知道分數各部分名稱,理解他們的含義,會正確讀寫比較簡單的分數.

教學重點

理解分數的含義,建立分數的初步觀念.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回憶舊知.

(1)把12個蘋果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人分幾個?

(2)把6米長的繩子平均分成2段,每段多長?

(3)把3支鉛筆平均分給3個同學每個同學得多少支?

教師明確:通過仔細觀察這幾道題中都有平均分,就是使每一份者都是一樣多.通過剛才的分,我們可以看出,平均分後,每份都能得到一個整數,可以用一個整數來表示.但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不是每一次平均分後都得到一個整數,這兒有一個,我想把它分給兩個同學,那麼怎麼分才使兩個同學覺得呢?每份得多少?只有分得同樣多,才能使每個同學平均分.

二、探究新知

1.談話導入.

【出示圖片例1】這半個餅可以用一個整數來表示嗎?那麼該用什麼數來表示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知識,

2.教學例1:認識 .

(1)認識一個餅的

①出示圖片例1.

②教師説明:把一個分成兩份,其中一份是多少用分數表示就是這塊餅的二分之一

(板書: )寫的時候先寫一,再寫2,最後寫1.

③學生看圖獨立想 表示的意義.小組討論交流.

學生: 表示把一個餅平均分成兩份,取其中的一份.

教師提問: 一、2、 l各表示什麼?

學生:一表示平均分,叫做分數線,2表示平均分的份數,l表示取的份數.

師強調:寫的時候,注意這條線要寫得平直,橫線上、下的數要對齊.

(2)指導讀寫

(3)反饋練習

①引導學生拿出一張長方形紙,試析出它的 ,塗上顏色,並在塗色的一半上寫 .

教師提問:折法不向,拆出的形狀也不同,為什麼每一份都是這張紙的 ?

②判斷圖中的陰影部分能否用 表示.為什麼?

3.教學例2:認識

(1)【出示圖片例2-1】

教師提問:通過看這幅圖,你都知道了什麼?

(2)讓學生拿出一張長方形紙,折出它的,並給它塗上顏色,塗完後小組討論判斷對錯.

鞏固意義:把一個圓平均分成了三份,陰影部分表示這個圓的三分之一.

(教師板書: ,讀作:三分之一)

(3)拿出準備好的綵帶,學生討論:怎樣才能剪下它的

4.教學例3、例4.

(l)引導學生每人拿出兩張長方形的紙,按例3、例4的要求做,做完後填空.

(2)同桌討論,教師各組巡迴檢查,瞭解學生自學情況.

(3)集體反饋:四分之一、五分之一怎樣?

教師貼圖:

(4)判斷.

下面哪個圖的塗色部分是 ,在()裏劃.

5.教學

(1)教師:請同學們拿出長方形紙、直尺和彩筆,在長方形紙上畫出1分米長的一條線段,把它平均分成10份,標出每份是它的幾分之幾?怎麼寫?

(2)小組討論,看圖.

(3)羣體討論.投影展示學生的答案,師貼出放大圖.

教師提問:數一數,這條線段上有幾個 ?

教師明確:把一條一分米長的線段,平均分成十份,每份都是它的 ,它有10個這樣的 .

6.教師提問:今天我們學習的分數有什麼特點?(板書:幾分之一)

三、課堂練習

1.填空:把一張正方形的紙,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一寫作 ;

把一條1米長的綵帶平均分成15份,每份是它的 .

2.判斷:

(1)

(2)把一塊蛋糕切成7塊,每塊是它的 ( )

(3)把一根繩子平均分成3段,每段是它的 ( )

3.一米長的繩子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 ),每份長( )米.

四、全課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感受?

五、課後作業.

1.小軍跑步,他跑了全長的 ,請你在線段上表示出來.

2.讀出下面各分數.

3.寫出下面各分數.

六分之一 九分之一 十二分之一

十分之一 七分之一 二十分之一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與實踐活動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讓學生充分經歷平均分的過程,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3、引導學生感受平均分和實際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的探究問題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平均分。

教學難點: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感受平均分

1、導入,操作

(1)、請把你組內的東西分給每一個人,要一樣.

(2)、各小組動手操作

(3)、各小組彙報情況,教師板書。

2、觀察

(1)、觀察各小組分的結果,你發現了什麼?

(2)、學生觀察彙報。

(3)、從觀察中我們發現有些組分的同樣多,你們能給這樣的分法取個名稱嗎?

(4)、學生取名。

3、出示課題

(1)、平均分。

(2)、説説剛才哪些組是平均分,哪些組不是平均分。

(3)、剛才不是平均分的同學,你們有什麼辦法使它平均分?

(4)、學生交流.

二、動手操作

1、學習例2:把15個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樣分?有幾種分法?

(1)、討論

(2)、動手操作。

(3)、學生彙報。

(4)、你喜歡哪種分法?為什麼?

2、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應是多少根?(學生動手分一分)

3、完成課本做一做,把12瓶礦泉水平均分成3份。

三、應用拓展

練習三第2題。

(1)、肯定第二種分法是符合題義的分法。

(2)、引導學生觀察第3種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題意應該如何做?

(3)、學生討論交流。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體會並運用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能對這些加法進行比較熟練地口算。

2、使學生能嘗試運用所學加法去解決比較簡單的實際問題,在數學活動中累積經驗,感受數學與現實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繫,增強數學意識。

3、使學生能與同學互相合作學習,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操作實踐。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教學重點:

學會並能熟練掌握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不進位,不握退位)的計算。

  教學難點:

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用具:

小棒、計數器、卡片、圖片、ppt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今天老師要給大家介紹一個新朋友,(出示松鼠卡片)大家看這是誰呢?

生:小松鼠!

師:對,是小松鼠!大家都很厲害,那麼誰知道小松鼠最喜歡吃什麼呢?

生:松果!

師:同學們真聰明!今天小松鼠特別開心,因為今天小松鼠的生日,小松鼠跟着松鼠媽媽一起去採它最愛吃的松果,我們一起看看它們採了多少吧!(出示ppt課文情境圖)

  二、合作探究,學習新知

1、説一説圖中傳達的數學信息。(講解25和4裏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

2、根據圖中信息提一個數學問題?

(1)松鼠媽媽比小松鼠多踩了多少松果?

(2)小松鼠比松鼠媽媽少採了多少松果?

(3)小松鼠和松鼠媽媽一共採了多少松果?(出示問題卡片)

3、給學生實踐,讓學生説一説、算一算。(出示數學卡片)

4、松鼠媽媽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個松果?

列算式解決問題,25-4=21

提問:從20裏面拿掉4根,還是從5裏面拿掉4根?(擺小棒計算)

4個珠子是從十位上拿走還是從個位上拿走?為什麼?(撥計數器解決問題)

總結:先算個位上的5-4=1,再算20+1=21。

5、小松鼠比松鼠媽媽少採了多少了松果?

列算式解決問題,25-4=21

(提示:這個問題上個問題的算式和算法都一樣。)

6、請學生列算式解決小松鼠和松鼠媽媽一共踩了多少松果?

25+4=29

提問:4根小棒擺在5那裏還是20那裏?擺小棒計算。

4個珠子撥在十位上還是撥在個位上?為什麼?撥計數器解決問題。

(總結:先算個位上的5+4=9,再算20+9=29)

7、帶學生做遊戲(你出幾我出幾,我們之間相差幾)

  三、鞏固練習

教科書練習

  四、課堂總結

把小松鼠人物化,帶領學生髮現小松鼠採松果中的數學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和交流,不用教師刻意牽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能在自然平和的氣氛集中注意力並學會知識,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國小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教材第81頁例3、例4,練習十六9---14題。

教學目標:

1、經歷交流、討論、練習等學習過程,理解方程的含義和等式的性質,根據等式的性質正確熟練地解方程。

2、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及列方程解決問題的步驟,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找出數量之間的相等關係,能根據題意正確地列出方程,解答兩、三步計算的問題。

3、能根據問題的特點選擇恰當的方法來解答,進一步培養分析數量關係的能力,發展思維。

教學重點:

理解方程的含義和等式的性質。

教學難點:

較熟練地解簡易方程,並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複習

1、什麼叫做方程?(方程是含有字母的等式。)能舉幾個是方程的式子嗎?

2、什麼叫做方程的解? (使方程兩邊左右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過程,叫做解方程。)

3.解方程的依據是等式的性質: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加或減去)相同的數,等式的大小不變。

4、出示例3 學生交流。

5、出示例4 學生交流。

二、創設情境,引出知識

1、出示:學校組織遠足活動。原計劃每小時走3.8km,3小時到達目的地。實際2.5小時走完了原定路程,平均每小時走了多少千米?(列方程解應用題)

解題過程

解:設現在平均每小時走了x千米。

2.5x=3.83

2.5x2.5=11.42.5

x=4.56

答:平均每小時走了4.56千米?

2、提出問題

這是我們熟悉的列方程解決問題,用方程解決問題是我們解題的一種方法。請你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自主梳理有關代數的知識。

三、分析知識建立聯繫

(一)學生彙報各類知識

小組彙報知識,要求按照由淺入深的順序彙報,邊彙報教師邊完善,同時進行板書。

(二)解方程與方程的解

1、具體知識

4.56是方程的解,而求這個解的過程就是解方程。

方程是含有字母的等式

補充提問:能舉幾個是方程的式子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