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教案大綱

來源:文萃谷 2.11W

《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紀40年代寫於“九.一八”事變十週年的一篇散文,抒發了作者對淪亡國土強烈的思念之情,是一篇陶冶情操、培養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的作品。

土地的誓言教案大綱

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是《土地的誓言》最新教案範文,希望對各位老師的備考有幫助!

  【教材分析】

本文語言富有激情,飽含着深沉的愛國熱情,因此,教學的重點是揣摩優美而富有激情的語句,增強對語言的感受力。難點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熱愛故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學情分析】

學生由於年齡的限制,沒有家國之痛、民族之恨這些經歷和體驗,但他們有着樸素的情感,也有着豐富敏感的心靈,教學中應努力喚起其內心的情感,進入文本情境進行學習。

對於文章的創作背景和作者,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方式查找,教師上課時可做簡要補充。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①積累詞語,掌握“熾痛、嗥鳴、斑斕、讕語、怪誕、亙古”等詞的讀音、詞義,學會運用。②瞭解作者及時代背景。③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能力目標:

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深層體味作者的家園情、故國情。②揣摩本文優美而富有激情的語句,增強對語言的感受力。同時進行仿句訓練,逐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培養、強化學生熱愛故土,熱愛祖國的情感,原意為家鄉的富饒、祖國的騰飛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教學重點】

從品味作者優美而富有激情的語句入手,感知作者深沉的故鄉情、愛國心。難點是讓學生真切理解作者的家國之痛,加深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策略】

1.情境法。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以高效的視聽效果充分感染學生的心靈。

2.朗讀法。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飽滿深沉的愛國熱情,字字有情,句句含情,感人至深,令人震撼。教學時宜採用多種形式朗誦課文,自行領會文意,培養語感,深刻體味作者的家園情、故國情。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利用多媒體播放東北的美麗風光(配以《天鵝湖》音樂)、日軍在東北的暴行以及東北人民背井離鄉逃離家園的情景(配以《松花江上》前奏音樂),形成強烈的反差。

師:到了1941年的9月18日,“九.一八事變”整整過去了十年,抗日戰爭正處在最為艱苦的階段,東北人民依然無家可歸,有一個叫端木蕻良的東北青年夜不能寐,遙望着北方的大熊星座,找尋着生他養他的故土,滿懷難以遏制的思念之情,寫下了一篇激情飛揚的文字----《土地的誓言》(板書)。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

2.要求學生注意朗讀的節奏、字音等,感受情感。

3.學生交流聽讀感受,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和情感。①學生自由發言,評價師生的朗讀。教師隨機強調或糾正字音。

②根據學生的評價相機引導:朗讀者讀出了文章的哪些感情,還有哪些感情沒讀出來?

(教師隨機板書,如:熱愛、讚美、思念、悲憤、渴盼、決心、犧牲等。)

  三、細讀課文,梳理文脈。

1.令作者如此熱愛和眷戀的到底是一方怎樣的熱土呢?請找出文中直接描寫故鄉土地的語句。

2.重點研習第一段省略號前面的部分。

①指名學生朗讀,教師作朗讀指導.提醒學生注意語氣、語調、語速、重音等。

②提問:作者在這段話中列舉了哪些東北特有的景色、物產?哪些詞語能引起你豐富的聯想?關東沃野是一片怎樣的土地?

(學生思考回答,教師隨機板書,如:美麗、豐饒、淳樸、神祕等。)

③請一名學生仿照該部分的句式口頭説幾句話。

3.思考:課文兩段文字在內容結構上有何異同?

討論明確:課文第一段的主要內容是:我常常想起關東原野上的一切,我時時聽見故鄉的呼喚,我的心為此熱血沸騰!第二段的主要內容是:故鄉美好的生活令我夢縈魂牽,我發誓要為故鄉母親而戰鬥而犧牲。兩段文字一氣呵成,任由情感的激流傾瀉。

兩段文字都先直接抒發對故鄉的思念之情,然後回憶,最後直抒胸臆。兩段回憶所取景物不同。前者選取東北特有的物產,並採用景物的疊加,展現東北大地的豐饒美麗,表達作者對故鄉的激情讚美和深情懷念。後者選取春秋兩季景物,抒情較舒緩,在深情懷念中暗含憂傷、憤怒。

4.提問:遙對淪喪的美麗豐饒的土地,作者發出了怎樣的誓言?應該用怎樣的語氣語調來朗誦該部分內容?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點撥,作朗讀指導。學生齊讀最後一部分內容。)

  四、品讀課文,揣摩語言。

1.提問:你覺得這篇課文中哪些語句寫得最富有感情,最能打動你?找出來,讀一讀,説説理由。

2.思考:作者運用了哪些手法來寫出對土地的情感的?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隨機板書。如:呼告、排比、擬人、比喻等。)

  五、合作學習,質疑探究。

1.引導學生大膽説出自己的發現和疑問,互相討論解決。

可能的問題如:①怎樣理解“當我記起故鄉的時候,我便能看見那大地的深層,在翻滾着一種紅熟的漿液……在那亙古的地層裏,有着一股燃燒的洪流,像我的心裏噴湧着血液一樣”等語句?②“在那田壟裏埋葬過我的歡笑”中的“埋葬”如何理解?

2.教師小結:端木蕻良以其富有激情和文采的語言表達了對故土的熱愛和眷念,但這不是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的宦遊之思,也沒有王維的“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的美好想象。這是陸游的“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的淪喪之痛,對故鄉的眷念中融入的是對中華民族的愛。

  六、延伸閲讀,加深理解。

1.師:其實在那個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時代,又何止是東北大地慘遭蹂躪,烽火燃遍了赤縣神州啊!面對破碎的'山河、遍野的哀鴻,發出吟唱和吶喊的又豈止端木蕻良一人?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了詩人艾青寫於1938年的名詩《我愛這土地》。

(多媒體出示詩歌,教師有表情地朗讀。學生高聲齊讀兩遍“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一句。) 道遠,在2008年北京奧運聖火的傳遞之路上依然有干擾、阻撓、破壞的身影。祖國的騰飛需要在座的每一位青年學子的努力和拼搏。最後讓我把梁啟超先生的《少年中國説》的部分語句送給大家,願你們銘記在心。

(多媒體出示梁啟超《少年中國説》部分語段。學生齊讀。)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師:願明天中國的脊樑中有你們。

  七、佈置作業

1.課外蒐集閲讀愛國詩文。 2.課下學唱歌曲《松花江》。

  《土地的誓言》教學反思

通過這節課我深刻的認識到:

一、語文與其他學科緊密相關。

《土地的誓言》這篇課文的學習,沒有歷史、音樂、地理學科的輔助學生很難接受,單純在語文學科範圍內學特別枯燥無味。通過教師設計課前鞏固翻閲歷史知識,才能讓學生了解東北三省,頭腦中有印象及淪陷的歷史經過,課中很好的體會被淪陷人民的心情和感受;引課時讓學生接觸地理知識,瞭解我們通遼市歷史上歸吉林省管轄,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平時看到學生不願讀書、寫作業,卻有興趣唱歌、抄歌詞,故與音樂老師藉資料給學生,投其所好,課上讓其唱、讀,給其一個施展才華的空間,順理成章的引導他們去寫作,使其有內容可寫,有格式可依。音樂的旋律使學生精神愉快,不知不覺中促使他們願學、樂學、愛學、學好。

二、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是導演

教師在課前周密的設計環節固然很重要,但是實施是關鍵,它關係到一節課的成敗。本課教師設計的環節,都將學生自然推倒演員的位置上,教師的不適時機的引導,教師的配樂朗讀,將學生導入遙遠的戰爭年代,讓學生進入角色;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師有引導學生入境,將課文的內容清楚的理解;根據課文內容進行發揮創新寫作,教師時刻用生動的語言感染學生,讓學生動起來,活起來,盡情表演,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尤為重要

本篇課文結構清晰、語言生動,如按舊的教學模式教師灌輸,學生無味的聽講,這節課只能講結構層次,語言特點,學生接收的效果可想而知。教師採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整篇課文僅用二十五分鐘左右時間,這樣,留給學生更廣闊的空間進行創新寫作,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激活思維,提高寫作水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