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精選11篇)

來源:文萃谷 1.39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優秀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歡迎閲讀與收藏。

優秀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精選11篇)

優秀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 1

教學目標:

1、進行閲讀方法指導,使用閲讀通用學案,留給充足的閲讀時間,讓學生獲得屬於他們自己的閲讀體驗,再在討論閲讀所得中學會參與、表達、傾聽與討論,獲得自己的閲讀成果。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培養閲讀興趣,形成良好的閲讀習慣。

2、理解作品內容,領會文章主旨,鼓勵獨特見解,引導明確:從自由自在的嬉戲到接受學校教育是每一個人必須經歷的成長階段,都一樣的值得珍惜。

3、體會記敍的感情色彩。

4、揣摩作者準確的形容,準確的表述動作,指導學生寫作,能在記敍的過程中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教學重點:

1、學生地主題閲讀和閲讀習慣的培養。

2、對文章主旨的主體領悟。

3、準確的表達。

教學難點:

1、學生討論閲讀所得,形成自己的閲讀成果。

2、準確表達的訓練與運用。

教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學案。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閲讀方法指導與學生對作品的主體閲讀與體悟。

教學程序

一、通用閲讀指導

目的:重新明確文章的一般閲讀方法、要求和程序,為生成性閲讀做好準備。

1、二步自讀法指導及閲讀要求。

2、分發學案。

3、重申學案填寫的方法。

二、生成性閲讀

目的:把閲讀的權利還給學生,讓學生寬鬆、沒有太多的事先束縛的狀態下,獲得對本文文本閲讀的第一手經驗。

1、學生開展主體閲讀,理解文本,感悟主題,揣摩表達,收集所得,提出疑問,自述理由。

2、碰到困難與周圍同學交換意見或向老師求助。

3、教師巡視,及時幫助學生解決閲讀中碰到的難題。

4、完成閲讀後,與周圍同學交流閲讀所得,探討問題。

5、完成學案相關內容的填寫,要注意味自己的觀點準備理由,等待下節課參與全班的討論。

三、閲讀思路的拓展

目的:根據本文本的特點,引導學生採用雙向互動對話式閲讀的方法,拓展閲讀思路,開展更深層次的主體閲讀活動,為下一課時的討論和完成本課的學習目標作更充分的`準備。

1、教師出示課題,引導學生觀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運用猜測、聯想、換位思維等方法,估測本文的寫作內容、順序安排和主要寫法。

2、學生討論。

3、歸納結論:

⑴從標題上看,作者必須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地點轉移順序來安排寫作內容,重點寫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各自的樣子和生活狀況;兩者之間必須安排過渡,過渡段要交代轉移的原因;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有可能形成對比。

⑵從上面的猜測可以看出,閲讀本文,應先從整體上掌握4個問題:百草園的樣子和生活?三味書屋的樣子和生活?為什麼到三味書屋?作者力圖表達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四、作業

課外圍繞猜測獲得的結論,作進一步深入的閲讀,準備下課時交流閲讀所得,參與討論,收穫自己的閲讀成果。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交流閲讀所得、討論讀後疑問、整理各自領悟、收穫到的閲讀成果;

2、進行語言運用訓練。

〖教學程序

一、交流閲讀所得,探討對文本的整體理解

1、出示上課時學生歸納所得的對文章整體把握必須首先解決的4個問題:

⑴百草園的樣子和生活?

⑵三味書屋的樣子和生活?

⑶為什麼到三味書屋?

⑷作者力圖表達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2、學生交流閲讀所得。

3、對有不同看法的結論,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教師要充分地給學生時間探討,不能急於下結論。

4、教師要特別注意引導的是對作品主題思想的悟解,要藉助課後第一題,引導學生明白:從自由自在的嬉戲到接受學校教育是每一個人必須經歷的成長階段,都一樣的值得珍惜。

這是最基本的底線。在這個基礎上,學生可以保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和觀點,教師要允許這種不同理解的存在。

二、交流閲讀所得,表達自己對作品的獨特領悟

1、學生説出自己認為文中寫得精彩成功的地方,或説出覺得作品寫得失敗的地方要求説明理由。

2、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要注意做到:一是引導學生説透,二是有意識的引導學生討論百草園物事、雪地捕鳥、痛別百草園三個文段中語言運用技巧和情感色彩的表達的作用,達成第3、4個教學目標。

3、對精彩之處多形式朗讀。

三、討論閲讀中產生的疑問,激勵深入或拓展式的探討

1、學生説出自己在閲讀中的疑問,並陳述自己的理由,或陳述自己對答案的猜想。

2、教師引導、激勵學生參與探討,用頭腦風暴的方式來碰發學生對作品的進一步解讀;對學生實在莫衷一是的問題,教師可作適當點播;對課堂上解決不了,又有探討價值的問題,教師要充分肯定,並且存疑,激發學生課外進一步尋求答案。

3、教師在本環節中要高度注意,隨時根據學生的問題和討論的情況,判斷、選擇、生成新的學習點,並引導學生探討學習。

四、歸納形成結論

1、學生整理閲讀和探討所得,在學案上整理、寫下自己的收穫和感受。

2、交流學習成果,談學習的感受。

3、共同歸納學習成果,讓學生形成必要的筆記。

4、教師強調:這些成果都是同學們自己在閲讀和探討中自己收穫的,而不是老師講給的。

五、語言運用訓練

課後題二、三題。

六、作業

1、基礎作業:

⑴生字詞抄寫、生字注音,重點詞語的解釋;

⑵“不必説……也不必説……單説……”仿寫;

⑶雪地捕鳥仿寫:動詞的準確運用。

2、拓展閲讀:練習冊課外文段閲讀。

優秀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 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學習課文描述百草園生活的部分,學習課文多角度,多層次,井然有序寫景的特點。

2.體會作者對百草園作為兒時樂園的特殊感情。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朗讀感受百草園的趣味生活。

2.通過討論交流掌握本文多角度,多層次,井然有序寫景的特點3.在導遊活動中感受作者對百草園的特殊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偉人童年時美好的記憶,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學習課文描述百草園生活的部分,體會作者對百草園作為兒時樂園的特殊感情。

教學難點:學習課文多角度,多層次,井然有序寫景的特點。

突破方法:通過“導遊”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着問題讀書;問題抓住重點,指導讀書方法,引導學生思考;注重方法的指導,引領學生進入課文,與文本對話,與事物對話,從而感受文章的表達技巧,感受作者對百草園作為兒時樂園的特殊感情

教法與學法導航:

教法導航:情景法、引導法、點撥法、討論探究法、活動法等。

學法導航:朗讀法、品味法、合作法、讀寫結合法、體驗法等。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認真分析學情,根據本課內容特點和第一課時的學習情況,確定相應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等

2.查閲有關“百草園”的書籍、網站,收集與本課時有關的圖片、文字資料等,創設一個輕鬆活潑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

3.對課堂充分預設,積極尋找重難點的突破方法

4.製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

1.繼續朗讀課文,掌握百草園部分的主要內容

2.查閲有關導遊知識的資料,準備課上交流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自從魯迅先生創作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後,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便名噪海內外每到節假日,大批遊客湧向浙江紹興魯迅故居附近,去遊覽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以此來回味魯迅先生小時候的逸事,表達對魯迅先生的懷念

假如你是當地的一名導遊,請根據《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課文的內容,為遊客做一番聲情並茂的導遊(出示魯迅故居圖——百草園)你認為一個出色的導遊最基本的素質應該是什麼?

(投影顯示:能準確挖掘景點的妙處,並將它準確傳達出來,以增強遊客遊覽的興趣)

今天,大家將面臨一項艱鉅的任務,那就是為魯迅老屋後的百草園擔任導遊,引導遊客遊覽百草園,領略百草園的美希望每一位學員都能順利過關!

二、美點概覽:

雖然,我們暫時還不能身臨其境去遊覽真正的百草園但是,我們手頭有最好的資料:魯迅先生的回憶性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讓我們和少年魯迅一道共同領略百草園的無窮樂趣吧!

自讀課文1~8自然段,用“在魯迅的眼中,百草園是,你看那”的句式概括百草園的妙處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回答示例:

在魯迅的眼中,百草園是美麗的,你看那高大的皂莢樹……

在魯迅的眼中,百草園是神祕的,你看那美女蛇的故事……

在魯迅的眼中,百草園是有趣的,你看那雪地捕鳥遊戲……

概括你對百草園的瞭解,説一説百草園有哪幾方面的`美點

學生回答後明確:景物美傳説美遊戲美

三、美點欣賞:

我們已經知道了百草園的景物美、傳説美、遊戲美,那麼它們究竟美在何處呢?下面讓我們細讀課文,親自去領略吧!

投影顯示:(百草園圖),以持續閲讀興趣,引導學生體會詞語、句子

1.課文第2自然段,描繪了哪些景物?它們的特徵分別是什麼?作者按怎樣的順序介紹景物的?作者又是如何做到繪聲繪色地描寫景物的?

討論明確:

景物:“菜畦”“石井欄”“皂莢樹”“桑葚”“鳴蟬”“黃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蟊”“何首烏”“木蓮”“覆盆子”,草園中的景物如此繁多

特徵:形、聲、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備

①“碧綠的”“紫紅的”寫出了繽紛的色彩;

②“光滑的”“肥胖的”“輕捷的”寫出了有趣的情狀;

③“長吟”“低唱”“彈琴”給人聽覺上的愉悦;

④“又酸又甜”寫出了充溢於口的味覺感受

同時這些景物又反映了季節的更迭,桑葚、菜花是春末的,蟬鳴是在盛夏,蟋蟀叫是在秋天,冬天雪景,構成了完整的四季圖

優秀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 3

設計創意:

“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是魯迅少年時期兩個相鄰的兩個人生驛站,是魯迅在歷經人生滄桑後對童年生活的温馨回憶。而傳統的教學往往把這兩者對立起來,説作品表現和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對兒童色束縛和損害”,那位先生是一個“體現孔孟之道的不學無術的典型腐儒”,我認為這種解讀存在着教條化、程式化、上綱上線化的傾向。作者在文中並沒有刻意地將兩者進行比較,推崇百草園而否定三味書屋,只是將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受自然地寫下來,三味書屋裏淋漓痛快的讀書、無拘無束的溜玩、興味盎然地偷畫、嚴而不厲的先生在作者筆下也充滿親切温馨。所以教學中沒有設計中心主旨的理解,只是放手讓學生自主閲讀、自主感受、自主表達,在個性化體驗中完成對文章的解讀。

新課標明確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本設計着眼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在尊重學生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究慾望,由粗到精,由整體到局部,從形象到語言進行感知、感受、感悟、理解、品味、探究,讓學法在感受中明確,讓語文素養在感悟中形成,讓思維品質在探究中提升。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作者兒時遊戲與學習生活的經歷,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對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對知識的渴望。

2、學習寫景狀物的方法。

3、理解對比和過渡的作用。

4、培養熱愛大自然,追求新鮮知識的童心。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放一段音樂《童年的小搖車》)

同學們,我們聽到的歌曲《童年的小搖車》中唱到“那一天,媽媽問我,童年最難忘的是什麼?在朦朧的記憶中,難忘那小小的搖車”。歌曲向我們展現了難忘的童年生活,是的,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有幸福的回憶,有美好的體驗,也會有小小的煩惱。無論怎樣,只要我們打開童年之窗,我們會發現燦爛的春光中有無限的童趣,無味的寒冬中有亮麗的風景,自由的嬉戲中有爛漫的幻想,嚴肅的學習中也不缺乏快樂,讓我們走進魯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長的足跡吧!板書課題,簡介作品(《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憶自己童年、少年時代生活的。寫這些文章時魯迅先生已經40多歲了,這本散文集題名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二、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

常用字(要求會讀、會寫、會用):畦斂髓罕蜕鼎拗

辨析讀音(要求掌握):確鑿攢成長媽媽系一條長繩宿儒

非常用字(要求會讀、會理解):葚蛉蝥珊瑚竇厥倜儻叵盔

出示詞語(要求會解釋):確鑿輕捷鑑賞人跡罕至人聲鼎沸

2、從題目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依題目所示,將課文劃分為兩部分,並找出這兩個部分起止句中的過渡段。

3、聽配樂課文朗誦,思考:一個……的童年,並闡述理由。

有趣、樂……

(園中美景、美女蛇傳奇、雪地捕鳥)

(未脱孩童稚氣的魯迅對三味書屋簡陋而藴含深意的陳設、簡單而莊重的禮儀充滿了新奇,對方正、質樸、博學的先生充滿了恭敬,對先生開明、寬容的教育流露出感激,甚至他迂腐的神態、陶醉的吟誦也令作者極為歡心(誦讀搖擺),更不用説與眾多夥伴在一起“偷樂”的時光,三味書屋後園裏無聲的遊玩,課堂上有口無心的唱讀,老師入神時我們的“相宜”而樂(偷偷描畫)。

三、質疑問難

1、比較三味書屋之樂與百草園之樂的異同:

(説“同”:都是兒童之樂,都表現有兒童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對草木蟲鳥的獨特感受、對有本事的人單純崇拜、對自由歡樂的追求、對成人世界的無知等等。

説“異”:百草園是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樂土,三味書屋是嚴肅凝重的學堂;百草園之樂源於自然的厚賜,三味書屋之樂源於對知識與快樂的追求;百草園生活可謂“快樂無極限”,三味書屋裏只能暫借片刻逍遙;百草園裏有樸素自然的情趣,三味書屋裏有於平淡中開掘的美好情調等等。)

2、正因為童年是如此有趣、快樂,作者才對這段經歷產生依戀之情,請找出有關段落,並朗讀,體會其當時心情。

(過渡段)

3、本文寫“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兩部分之間是什麼關係?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結合課後練習一、3)

(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現作者兒童時代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理)

4、學生提出自己有疑問的地方,交流解決。

體驗反思

你的童年又是怎樣的?談談自己的童年趣事。

四、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抄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瞭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這節課我們主要掌握寫景、寫人的方法,進一步體會詞句作用。

二、研讀賞析

1、學生閲讀第二段,思考:百草園裏有哪些景物?作者如何來描寫這些景物的?為何這麼描寫?

(詳略、順序、感覺器官、多角度)

教師小結:第一部分描寫百草園景色(寫在大黑板上)和童年生活的情趣。這段文章處處表現出兒童的好奇、求知的心理特徵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學生再讀第二段,進一步體會佳句妙詞。

2、齊讀課文第7節,劃出生動形象寫出捕鳥方法的一連串動詞,並討論:這些動詞的位置可否調換或可刪去部分?

(作者用“掃開……露出……支起……撒些……系……牽……看……走……拉……罩住”一連串動詞,清晰準確地記下捕鳥的全過程,可見“我”的童年時代,對捕鳥十分愛好,這也反映了魯迅小時的廣泛興趣。一是寫人的動作,二是寫鳥雀的動作,三是寫竹篩的動作)

3、默讀三味書屋部分,思考: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作者對先生態度如何?你對先生的理解是怎樣呢?

(“他是一個高而瘦的老人,鬚髮都花白了,還戴着大眼境”。先生態度“和藹”,且又聽説“他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要求嚴格,教學認真,因此,“我”對先生的態度“很恭敬”。)

4、三味書屋中的魯迅又是一個怎樣的人?

三、拓展延伸

文中連續使用了一系列動詞,準確地描述了雪地捕鳥的過程。仔細品味,然後自己寫一段話,或敍述做某個遊戲的過程,或描寫螞蟻搬家的經過,也試着用上一系列詞。

請學生當場進行寫作片斷練習,可選取遊戲、活動或勞動的過程。

四、佈置作業

背誦課文第二段。

優秀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 4

教學目標:

1、體會文章語言具體生動、準確傳神的特點。

2、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樂趣,體會其對大自然的熱愛、對快樂自由活的嚮往與追求。

教學重點:

體會文章語言具體生動、準確傳神的特點。

教學難點:

瞭解作者兒時遊戲與學習生活的經歷,體味童真、童趣。

教學設想:

本文是作者1926年寫的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優美散文,是作者少年時代的生活戀歌。文章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現出作者兒童時代對自然的熱愛、對自由的嚮往。教學本文,圍繞教學重難點,採用自主研讀與合作探究的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自主質疑,合作探究,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教學過程

(課間播放歌曲《童年》,營造學習氛圍。)

一、創設情境,精心導入

二、走進作者

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的一生是戰鬥的一生,也是勤奮工作的一生。本文寫於1926年,是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裏。

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來撿,就是成年時回憶往事。

三、預習檢測

1、給下列紅色字注音:

確鑿菜畦收斂倜儻蟬蜕攢

2、根據意思寫詞語:

很少有人到來。()

人聲喧嚷嘈雜,好像鼎裏的水沸騰起來一樣。()

墊高枕頭,無憂無慮地睡覺。()

四、認定目標

五、揣摩題義:

文章題目傳遞給我們有哪些信息?

六、徜徉百草園、趣味無限

跳讀課文百草園部分(1—8自然段)思考:百草園有哪些趣事?

七、合作交流、美點欣賞

1、第2自然段作者寫百草園了哪些景物?作者為什麼能把百草園的景物寫得如此精彩?

提示:從用詞是否準確、修辭手法、觀察、順序、觀察角度(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特殊句式等方面進行賞析。

2、美女蛇的故事在全文中的作用?

3、找出第7自然段描寫捕鳥動作的'詞,説説這些動詞的作用。

交流總結寫景技巧:準確用詞理清順序多樣角度妙用修辭特殊句式

4、品析第9自然段(出示第9自然段)

①三個“也許””表現作者什麼樣的心態?

②兩個“我的”、三個“們”表達了“我”什麼情感?

八、走進三味書屋,苦中找樂

相比百草園,三味書屋的生活怎麼樣呢?(瀏覽課文10——24自然段,試舉例説明。)

九、學生質疑、主旨探究

魯迅在這篇文章中想要表達一種什麼情感呢?

十、課堂練習

必做題:(任選一題)

1、仿寫句子:不必説……也不必説……單是……

2、模仿“雪地捕鳥”,用五個以上的動詞描寫一種活動,注意用詞準確。

選做題:

摘抄文中喜歡的段落,來點賞析會更好!

優秀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 5

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掌握讀音、字形及詞義,並學會運用。

2.瞭解《朝花夕拾》

3.學習本文寫景善於抓住景物特徵,層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寫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與表達能力。

4.品味作者簡練生動、準確傳神的語言特色,增強語感。

5.體味魯迅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生活樂趣,嘗試表達自己的生活經歷和體驗。

6.學習魯迅先生從小熱愛大自然、熱愛自由生活、追求新知識的精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對事物的準確描摹、對動作的準確表達及寫作思路的條理性。

教學難點

1.理解美女蛇故事的作用,初步瞭解插敍。

2.揣摩三味書屋這一部分的思想內容,理解其中一些重要的詞語。

3.引導學生從整體與部分的結合上把握文章的主題思想。

教學方法

藉助多種形式誦讀,感知內容,體味情趣;

通過多角度品析,感受語言、習得語感;

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多層次評説,體驗“成長”,感悟思想情感。

訓練朗讀、探究標題、理清思路、評説人物、把握特色五種閲讀方法指導,注意細節、逐層漸進、手法新穎,有助於提高教學效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每個人的童年都一定會由許多趣事,令人回味無窮。你能講一講你的童年趣事嗎?(指名幾個學生回答)下面讓我們來學習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看看他是如何寫自己的童年趣事的。《朝花夕拾》這個集子的名稱就很有藝術性,“朝”本來是指什麼,這裏指什麼?(早晨,童年)“夕”本來指什麼,這裏指什麼?(晚上,成年或老年)

二、展示目標:

①介紹魯迅,走進課文。

②速讀探究標題、朗讀評説樂趣,感知文章。

三、自主學習

1.魯迅生平:1892年2月—1898年斷續在三味書屋;1898年入南京水師學堂;1902年到日本;1918年《狂人日記》:1926年《朝花夕拾》;30年代,“左聯”;1936年病逝。

詳細介紹見附錄一。

2.或者選讀《阿長與〈山海經〉》、《五倡會》等反映作者童年生活的精彩片段,走進魯迅的童年世界,導入課文。

魯迅一向嚴肅、莊重,但是打開他的童年之窗,那裏卻是另外一道風景:燦爛的春光中有童真,無味的冬日裏也有情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滿幻想,嚴肅的學習中也不乏快樂。

3.《朝花夕拾》,回憶自己童年、少年時代生活的散文。“朝花”喻童年美好的生活,“拾”回憶往事。是生活中最輾轉流徙,心情最苦悶的時候寫成的,為了“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閒靜來”,即借回憶舊時的美好事物,來排除目前的苦悶,尋一點閒靜,寄一絲安慰。這組散文,正是浸透兒時故鄉瓜果的清新甜美的滋味的小品,因此魯迅把它比做一組晨光裏綻開的花朵。

四、展示交流(以小組為單位展示交流)

怎樣快速理清本文思路?怎樣由思路把握課文內容?

方法是:

抓文題——明確思路

尋過渡段——理清結構

扣“樂趣”——把握內容

具體分析如下:

從標題看出,全文以地點為中心,按時間順序敍寫了兩部分內容。1~8段寫百草園的生活;9段為過渡段;10~24段寫三味書屋生活。“那時卻是我的樂園”點明童年的快樂和美好;全文表現了作者由童年的遊戲、玩樂到長大讀書的成長過程。

五、合作探究

問題

讀1~8段,説説百草園的樂趣

讀10~24段,思考:百草園是樂園,是不是三味書屋就沒有樂趣了呢?

小組討論

點撥

1、學生讀、圈、議,教師側重訓練學生在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礎上進行朗讀的能力:

“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一句,輕讀“似乎確鑿”,淡化“現在”的回憶,重讀“樂園”,強化“那時的感受”。

“不必説……也不必説……單是……就……”一段,“不必説”“也不必説”輕讀,這是“抑”的部分,它們所引領的部分在朗讀時要語速稍緩,語調柔和,體現作者回憶時的喜愛讚歎之情,同時給讀者回味遐想的餘地;“單是”“短短”“無限”重讀,這是作者描繪的`重點,帶強調意味,它引領的內容要通過甜美的語氣和略帶誇張而多變的語調,表現出兒童或驚喜或羨慕或有情或失望的情趣。(可以讓學生逐句揣摩和練習)

美女蛇故事部分,可進行講故事式演讀,讀出故事味。前半部分以敍述語氣,娓娓道來,後半部分讀出故事的玄妙之感。故事前後的文字是往事與回憶的銜接性的語言,要讀出作者寬慰反諷的的敍述語調。

雪地捕鳥部分,可進行想象性誦讀,想象孩子們捕鳥時的緊張等待、充滿希望以及小心謹慎的情景,讀出歡樂的情趣和迷戀之情。

不必説色彩斑斕、明豔美麗的植物,也不必説體態可愛、生龍活虎的動物。單是神祕、奇異的美女蛇傳説,就有無限樂趣。

不必説泥牆根一帶的自由玩耍,也不必説夏夜乘涼聽到的美女蛇故事。單是冬天裏雪地捕鳥,就有無限樂趣。

2、根據課文內容,説説三味書屋的苦與樂。

學生自由發言,可能的説法有:

雖有讀書、對課不斷增加的事實,卻也有三味書屋後園無聲的“偷樂”;

雖有先生拒答“怪哉”的面有愠色,卻也有不常用“戒尺”“罰跪”的開明寬容;

雖有課堂上先生枯燥乏味的唱讀,卻也有“做戲”“描繡像”的“相宜”之樂。

六、課堂小結,拓展延伸

1、劃出表現哺鳥動作的動詞,推薦兩小組分別上台表演。(提示:一人口述原文,一人演魯迅,兩人演小鳥;要求模擬出以下動作,魯迅:掃開、支起、撒、系、牽、看、拉、捉拿;小鳥:飛翔、落下、啄食、飛走、罩住。)

2、觀察表演者動作,要求用上系列動詞描述。

七、自我檢測

1、確鑿()菜畦()桑葚()纏絡()人跡罕至()蟬蜕()

人生鼎沸()宿儒()盔甲()倜儻()拗斷()執拗()

2.句式仿寫

“不必説……也不必説……單是……就……”

例:不必説放假的輕鬆,也不必説週末的一天,三五好友的促膝長談,聽音樂時的愜意心情和逛街時的悠閒自在。單是看着書桌上擺滿的輔導書,層層疊疊的練習卷,宛如一座座小山般的草稿紙,一支支用完的油筆芯,就有一種滿足的感覺。

不必説那怪模怪樣的英語單詞,也不必説那些抽象難懂的定理公式,單是那些艱澀拗口的文言文,就有無窮的煩惱。

優秀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 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瞭解作者兒時遊戲與學習生活的經歷,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對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對知識的渴望。

過程與方法

1.領會課文按空間順序安排材料的寫法。

2.學習課文細緻觀察、抓住特點的寫法,學會具體、真切、生動地描寫事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熱愛大自然,追求新鮮知識的童心。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描述百草園的部分,學習寫景抓特點、按順序、多角度描寫的手法。

難點

感知課文,體會文章的主題。

教學方法

朗讀法、品評法。

課前準備

課文朗讀磁帶、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每個人的童年,都是一片寬闊的原野,在這上面,你可以任意栽種世界上所有的花草,可以放飛所有的希望,可以播撒一年的幸福,可以盪漾一生的笑意。童年是美好的,只要有一顆敏鋭易感的心,童年的一切記憶都會深深地留在心中。今天我們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瞭解魯迅先生對童年的記憶。

二、作者簡介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他出生於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時代受進化論的影響,於1902年赴日本留學,原學醫,後從事文藝工作,企望以此來改變國民的精神。1918年5月,首次以“魯迅”為筆名發表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説《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1921年12月發表的中篇小説《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傑出的作品之一。魯迅一生著作頗豐,代表作有小説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等。

三、文本鏈接

1.題解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優美散文。課題用“從……到……”兩個介詞點明瞭作者回憶童年生活的地點和範圍。

2.《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回憶自己童年、少年時代生活的。本文選自《朝花夕拾》,是一篇回憶性散文,寫於1926年9月18日。1926年9月,魯迅到廈門大學任教,遭到頑固守舊分子的排擠。為了“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閒靜來”,魯迅只能借回憶舊時的美好事物來寄一絲安慰,排解一些苦悶;在這樣的思想狀態中,“回憶在心裏出土了”,著文即以“朝花”的豔麗與單純,來安慰“夕拾”(即現時,此時)、“離奇和蕪雜”的思緒。本文便是在這種情況下寫成的。

3.關於三味書屋

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幼年讀書的地方。他於12歲那年到這裏上學。第二年秋後,因祖父下獄,少年魯迅離家去紹興農村——皇甫莊、小皋埠避難,故學業中斷。1894年夏間回家,仍返三味書屋。這樣一直到大約往南京水師學堂學習前半年才離開,首尾竟達六年……

四、整體感知

1.教師播放示範朗讀錄音,學生聽讀,瞭解課文大意。

2.教師選一男一女兩位同學讀課文,女同學讀百草園部分,男同學讀三味書屋部分。要求讀音響亮、抑揚頓挫、節奏分明,讀出形象感、情趣感。其餘同學點評。

3.教師請學生談談初讀課文的感受:

生1:本文寫魯迅先生的童年趣事。

生2:本文寫作者童年時的遊戲、玩樂和長大讀書的情形。

生3:本文寫作者由童年的遊戲、玩樂到長大讀書的過程。

其餘同學評價:第3位同學的表述較好。

4.教師順勢引導學生了解閲讀文章的一些技巧和步驟:從題目《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我們可以捕捉一些信息,“從……到……”表示這篇文章主要以空間的變換為記敍順序,大致包括兩大部分,並且暗示文章前後兩部分的內容。

5.學生快速閲讀課文,找出寫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兩部分的起止語句以及中間的過渡段。從開始“我家的後面有一個很大的園”到中間“來不及等它走到中間去”是寫百草園的部分;從“出門向東”到文章結尾“這東西早已沒有了罷”是寫三味書屋的部分;中間“我不知道為什麼家裏的人要將我送進書塾裏去了”是兩部分之間的過渡段。

五、課文精讀

1.讀課文第1自然段。這段話交代了什麼內容?

交代了回憶百草園的緣由。

2.第1自然段説百草園“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這兩句話有沒有矛盾呢?

沒有矛盾。前一句話是用大人的眼光來看。“確鑿只有”斷定其中不會有什麼動人之處;“似乎”又對這斷定有所躊躇,這是表示是否記得清楚還不敢説。後一句是從小孩子的眼光來看的,作者回憶童年在百草園玩耍,一切都那麼新奇有趣,確是兒童的樂園。所以不矛盾。

3.朗讀第2自然段,思考回答問題。

(1)作者寫了百草園中的很多種動植物,它們分別是什麼?

寫了十四種動植物,它們分別是:皂莢樹、桑椹、菜花、何首烏、木蓮、覆盆子、草叢、蟬、黃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2)作者寫了百草園中什麼景物呢?

菜畦、石井欄。

(3)作者在寫這些景物、動物、植物的時候,用了哪些詞語把它們寫得如此生動、美好呢?作者為什麼把這些景物寫得那麼具體、生動、真切?百草園為什麼是“我那時的樂園”?(重點引導學生如何描寫景物。)

既抓住事物的特點,又符合兒童的心理。石井欄之所以“光滑”,是因為井經過了長年累月的使用;之所以知道它“光滑”,是因為童年的魯迅多次好奇地摸過它。説黃蜂“肥胖”,不僅是它的體態較別的昆蟲肥大,而且體現了兒童特別的感覺。叫天子忽然間“直竄向雲霄裏去了”,也不單寫出這種鳥兒的機靈輕捷,還表現出兒童的羨意。至於寫油蛉“低唱”、蟋蟀“彈琴”,更是兒童特有的感受。不被大人看得上眼的百草園,卻有那麼多有趣的事物供好奇心盛的孩子觀賞、玩耍並去探索它的奧祕。這當然是“我”的樂園了。這裏的草木蟲鳥曾吸引了兒時的魯迅先生去觀察、玩味,引起了他的好奇心與求知慾。至今,這些景物還歷歷如在魯迅先生的眼前,他就用充滿感情的語言把它們描寫出來,以表現兒童生活的情趣,引起讀者感情上的共鳴。

(4)作者怎樣描寫出百草園的可愛?

魯迅先生用色彩絢麗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百草園的可愛。多角度寫景,色形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備。菜畦的“碧綠”、桑椹的“紫紅”、菜花和蜂的“黃”是寫顏色,“肥胖”、“高大”、“臃腫”、“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是寫形狀,這兩者都從視覺上寫;鳴蟬的“長吟”、蟋蟀的“彈琴”,是從聽覺上寫;覆盆子“又酸又甜”寫的是味覺,這真叫有聲有色、有滋有味。這裏實際上包括了春、夏、秋三個季節的景物,桑椹、菜花是春末的`,蟬鳴在盛夏,蟋蟀到秋天才叫;這與下文寫到的冬天的百草園合起來成為完整的四季圖,可見作者構思的精妙。

(5)作者用什麼方法來把這百草園的可愛之景描繪得生動活潑而不顯得雜亂無章呢?

寫景有序,層次井然,條理清晰,活潑多姿。先用兩句“不必説……”寫百草園整體,再寫局部的“泥牆根一帶”,這是一種順序,第一個“不必説”由低到高寫靜物,第二個“不必説”由高到低寫動物,這又是一種順序。整體是從植物寫到動物,局部是從動物寫到植物,這又是一種順序。這幾種順序結合起來,使寫景不僅有序,而且活潑多姿。

(6)作者為什麼能把百草園的事物寫得這樣精彩?

融情入景,景中有人,表現兒童好奇心重、熱愛大自然的性格特點。作者曾對百草園的景物進行過細緻的觀察,並抓住了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還在描寫之中傾注了自己對百草園——這個兒童樂園的熱愛之情。因此才把百草園的事物寫得這樣精彩。

(7)本段還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描寫百草園的事物?表現出了事物的什麼特點?

這段文字還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

比喻句:“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表現出木蓮果實的形態特點;“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表現了覆盆子形狀顏色的美麗。

擬人句:“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表現出這兩種昆蟲鳴聲的悦耳。

4.小結:第2自然段是文章第一部分的第二層,是寫景的精彩之處。它描寫了百草園的景物和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這段文字中處處表現了兒童好奇、求知的心理特徵和對大自然的熱愛。那麼我要強調一點就是請同學們注意作者寫景的基本原則和常用手法。

5.讀第3~6自然段。文章為什麼要寫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給百草園增添了神祕色彩,豐富了百草園作為兒童樂園的情趣。

6.第7、8自然段是怎樣描寫捕鳥的?準確地運用了哪些動詞?為什麼要寫捕鳥?

先寫捕鳥的時間、條件、方法,然後寫捕鳥的收穫、經驗教訓。運用的動詞有“掃開”“露出”“支起”“撒”“系”“牽”“看”“拉”“罩”。寫捕鳥也是寫百草園給愛玩的兒童帶來的無窮樂趣。

7.第8自然段寫了一位什麼樣的人物?這和百草園是“我”的樂園有什麼關係?

第8自然段寫了一位善良、沉靜、有豐富捕鳥經驗的農民——閏土的父親。字裏行間洋溢着對勞動人民智慧、經驗的欽佩之情。這層中,沒有明寫“百草園是‘我’的樂園”,但“我”已經樂在其中了,捕鳥時的新奇、興奮,對閏土父親的欽佩,這些都是百草園生活中的組成部分,這樣就把“樂園”寫得實在、具體了。

8.讀第9自然段。“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從哪些詞語看出來的?

不知道,從“也許是……也許是……也許是……都無從知道”可以看出,三個“也許是”表示儘管猜測的原因很多,但一個也無法肯定。

9.“Ade,我們的蟋蟀們!Ade,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這句話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什麼心理?

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表達了“我”對百草園的依戀之情。

第二課時

一、複習提示

課文第一部分寫百草園,作者抓住“我的樂園”來寫,行文充溢了生機和活力。“我”慢慢地長大了,“我”不得不離開“我的樂園”,心中充滿了依戀、無奈、迷茫;接着寫“我”被送進三味書屋,隨先生讀書。

二、鞏固理解

1.三味書屋的陳設是怎樣的?字裏行間流露了作者的什麼感情?

三味書屋的學習環境:“一扇黑油的竹門”,書房中間掛着一塊匾道:“三味書屋”,下面有“畫着一隻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的畫。作者描寫剛到書屋時對裏頭的陳設佈置首先就充滿着新奇的情感,那“黑油的竹門”,“三味書屋”的大匾,“畫着一隻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的畫幅,那孔子牌位、拜孔子和拜先生儀式,對未脱孩提稚氣的魯迅,充滿着一種不同於百草園戲耍的新鮮感。假如説,百草園是令人留戀的,那麼進了三味書屋,則又使他的好奇心進入了一個新的天地。

2.“我”對先生的印象又如何呢?

主要是敬慕先生,説他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對他淵博的知識感到信服。同時也很愛他,因為學生雖然很調皮、很貪玩,但先生很少體罰他們,通常總不過是瞪瞪眼睛而已。

3.由學生分角色讀課文第12自然段至末尾。

一人讀“我”的語言,一人讀先生的語言,一人讀敍述部分。

注意下面幾句話的讀法:

(1)“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應讀作:“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意思是:“仁這東西很遙遠嗎?我想得到仁,這仁就來了。”

(2)“笑人齒缺曰狗竇大開”,應讀作:“笑人齒缺,曰‘狗竇大開’”,意思是:“笑人家牙齒缺了,(那口)像個狗洞大開着。”

(3)“上九潛龍勿用”,上九,即初九。意思是:惡勢力強大時,才高德重的“好人”就要隱居起來,暫時不出去做官,以免被害。

(4)“厥土下上上錯厥貢苞茅橘柚”,應讀作:“厥土:下上、上錯。厥貢:苞茅、橘柚”。意思是:“那個地方的土地(分為九等,上上為第一等,下上為下等裏的最上一級),好壞交錯;那進貢的東西,有祭祀專用的一捆捆的茅草,還有橘、柚這類水果。”

4.魯迅先生兒時在三味書屋學習七年,文中描寫了讀書生活中的哪些樂趣?

寫出了五個方面的樂趣:問“怪哉”蟲——充滿好奇心;正午習字,晚上對課;逃課到小園中玩耍;師生一起朗讀時的情景;上課時偷偷在下面玩紙盔甲、畫畫兒。

5.怎麼理解先生不回答“怪哉”蟲的問題?

私塾先生通常要求學生讀他所指定的書,書外的問題是不予解答的,況且提問者又是一個剛入學不久的學生,如此“不務正業”,這大概是先生不作回答且有怒意的原因。

6.“他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則,但也不常用”説明先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打戒尺、罰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學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罰跪規則而不常用,説明他對這種落後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態度,也反映他對學生的開明思想。

7.作者寫三味書屋的生活,也寫了老先生壽鏡吾,壽鏡吾老先生是怎樣的一個人?

先生則以他的品行“方正、質樸、博學”以及對學生的寬容獲得了少年魯迅的崇敬。文章是這樣描寫先生的:他對學生和藹,在開始嚴厲,後來就好起來,不失開明,如沒有孔子牌位的拜孔子和拜先生儀式。學生溜出花園去玩,並不是不可以,只是去的人“太多”、“太久”,就不行了。他不屑於回答“何曰怪哉”之類的怪題也無可挑剔;從不輕易體罰學生,在學生不聽話時,戒尺和罰跪“不常用”,“普通總不過瞪幾眼,大聲道:‘讀書!’”。他有點舊書生的迂腐,他在念書時,“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着,向後面拗過去,拗過去”。非常投入的一種聲情並茂的朗讀習慣,這並沒有給學生帶來一點厭惡感,更沒有在作者幼小的心靈中留下恐懼的陰影。

8.第二部分表現出三味書屋學習生活的什麼特點?和百草園中的情趣盎然構成了什麼關係?

兩部分是和諧統一的關係,貫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歡樂的回憶,是對自然的愛和對知識的追求,是一顆天真調皮的童心,這是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韻味美之所在。

三、文章脈絡

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是魯迅童年生活過的兩個地方。閲讀時抓住地點的變化可將全文分為兩部分,每部分又可按時間和事情的不同分為幾層:

第一部分(第1~8自然段):回憶百草園的有趣生活。又可分四層:

一層(第1自然段):總的介紹百草園情況。點出是“我的樂園”,充滿留戀之情。

二層(第2自然段):描繪百草園春、夏、秋三季的景色。

三層(第3~6自然段):寫長媽媽講的美女蛇故事及“我”的感慨。

四層(第7~8自然段):寫冬天百草園雪地捕鳥的樂趣。

第二部分(第9~24自然段):回憶在三味書屋讀書的經歷。可分五層:

一層(第9自然段):是過渡段,告別百草園去私塾讀書。

二層(第10~11自然段):寫入學的情形。介紹了書屋和先生。

三層(第12~16自然段):寫不準提課外的問題。

四層(第17~23自然段):描寫三味書屋後園遊戲以及師生共同讀書的情景。

五層(第24自然段):寫課堂上“我”趁先生讀書入神時“畫畫兒”。

四、寫作特點

本文采取了由遠及近、由高到低、從靜到動、先夏後冬的順序,對百草園的景物作了有層次的描述。先寫遠遠望見的、粗線條的景物,如菜畦、皂莢樹、鳴蟬,再寫身邊、腳下、眼前的景物,如斑蝥、何首烏根、覆盆子果實;先寫靜止的,如石井,再寫動態的,如叫天子;先寫生機勃勃的春、夏、秋季,再寫別有情趣的冬季。又如作者對捕鳥經過的記敍,雖然僅僅用了兩個句子共100個字,但寫得很細緻、很有層次。第一句,簡潔交代了冬季捕鳥的條件。第二句,着重寫捕鳥經過。這之中,又是先寫捕前必要的準備,寫了捕鳥的環境和確保來鳥落網的準備,強調要先露出一塊地面再撒些秕穀;支棒要短;竹篩大而多孔;繩長,人遠遠牽着,看鳥雀下來後再猛然一拉。最後説明,只要掌握以下要領,罩住鳥是不成問題的。這一小段記敍,描述有序而嚴格,絕不能任意調換。

五、板書設計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百草園)

賞美好景物聽神祕故事捕覓食之鳥―→自由快樂

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有這樣一句話:“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會等教育資源,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我認為,不僅要“溝通課堂內外”,就閲讀教學而言,更主要的是要溝通讀者(學生)和作者的心靈(心理)。作者和讀者,所處時代、環境,個人的經歷、性情等各有不同,這給學生的閲讀理解造成了障礙。閲讀教學首先就是要找到這個相通的地方。從兒童心理、從為什麼要寫的角度讓學生理解,似乎要省力些。

語文教師要牢固地樹立資源開發意識。資源開發的途徑是多樣的。學生的學習成果(包括錯誤)是極其寶貴的資源。讓學生把自己的作文與名家的文章作比較,即能激發學生興趣,更是有效的學習方式。即時開發學生身上的語文學習資源、利用好學生學習成果資源,是一門學問和一種藝術。

語文永遠是感性的。“增加學生的語文實踐機會”,就是增加學生感性體驗的機會。“走出教室”是實踐,在教室讀書和寫作同樣是語文實踐。從“百草園”的“玩樂”到“三味書屋”的“讀書”是成長,願我們的語文學習也能茁壯成長。

優秀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 7

目的要求:

一、認識魯迅。

瞭解童年時魯迅愛美麗的自然景物,愛動人的民間傳説,愛讀書學習,恭敬學識淵博的人,愛繪畫,愛一切新鮮活潑的生活的性格和生活情趣。

理解魯迅在永別故鄉和流離顛沛中,追憶童年生活時的一種惆悵的失落感。

明白魯迅“夕拾”“朝花”的深刻的批判精神和強烈的愛憎感情。

二、學習本文依照時間、空間順序有層次的記敍和生動、具體的描寫。

三、能夠記敍自己經歷的印象深刻的人和事,要求內容充實,增進記敍的興趣。

要點難點

學習要點應放在第一大段“百草園”。即作家抓住特點寫景和寫景中確切使用形容詞、動詞這一部分。只有深刻體味到在“百草園”這個自由廣闊的天地裏能夠享受到無窮樂趣這一點,才能進一步理解“三味書屋”單調、沉悶、枯燥的生活是怎樣束縛和摧殘着兒童身心健康的發展的。

難點:

1.弄懂插敍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別是理解插敍後的一段議論的含義。

2.正確理解魯迅對三味書屋生活的態度。

3.理解結尾的話。

4.理解行文中敍述口吻的變化。

寫作背景

本文的發表、結集和寫作背景

這是一篇回憶性的散文,寫於1926年9月18日,最早發表於同年10月10日《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副題:《舊事重提之六》,後由作者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

從當時的社會政治形勢看,我國正處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高潮時期,國共合作的國民革命軍順利北伐,衝擊着北洋軍閥的統治。另一方面,封建軍閥和帝國主義勢力加緊迫害革命力量,鬥爭很尖鋭。無論是在1924年的女師大事件中,還是1926年發生的“三·一八”慘案中,魯迅先生始終堅定地站在愛國青年學生一邊,站在鬥爭的最前列,寫下了《紀念劉和珍君》、《無花的薔薇之二》、《死地》、《可慘與可笑》等一系列文章,與反動勢力進行了毫不妥協的戰鬥。當然,這也就更加觸怒了封建軍閥,而被誣陷,被通緝。為了安全起見,魯迅先生在許壽裳等友人的敦促和幫助下,先是暫避在西城錦什坊的莽原社裏,後又輾轉住進幾家外國醫院,最後於9月初到達廈門,經林語堂推薦,在廈門大學國文系任教。

魯迅在廈大僅一百三十多天的日子裏,一方面為革命風暴在南方的興起而歡欣鼓舞,正如9月14日給正在廣州的許廣平的信中所説;”此地北伐順利的消息也甚多,極快人意。”

可是,另一方面,魯迅不久就發現,廈門也骨子裏和北京沒有什麼兩樣,“沉沉如死”。廈大校長兼國學院院長林文慶,是個頑固守舊分子,他使廈大彌散着尊孔復古的空氣,令人窒息。林文慶與跟蹤魯迅而來的“現代評論派”分子串通起來,以種種卑劣手段排擠魯迅。魯迅此時又陷入渴望戰鬥而不可得的新的孤寂與苦悶之中,於是,對於往事的回憶便開始在他心中醖釀了,這正如《故事新編·序言》中所説:“直到1926年的秋天,一個人住在廈門的石屋裏,對着大海,翻着古書,四近無生人氣,心裏空空洞洞。”“這時我不願想到目前,於是回憶在心中出土了”。《朝花夕拾》小引中還有如下説明:“……這回便輪到陸續載在《莽原》上的《舊事重提》,我還替他改了一個名稱:《朝花夕拾》。”“這十篇就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後五篇卻在廈門大學的圖書館的樓上,已經是被學者擠出集團之後了。”“朝花”,即清晨帶露珠、色香“自然要好得多”的鮮花,指魯迅青少年時的事;“夕拾”,是説直到中年以後才在回憶中把它們寫出來,藉以慰藉“夕時”“離奇和蕪雜”的心情。

魯迅在廈大期間寫的後五篇回憶性散文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父親的病》、《瑣記》、《藤野先生》、《範愛農》;此前在北京期間寫的前五篇回憶性散文有:《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無常》。《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形式多樣,筆法靈活,抒情之中見諷刺,敍述之中顯深意,嚴肅的內藴常以幽默詼諧的語言出之,構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

段落大意

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是魯迅童年生活過的兩個地方。閲讀時抓住地點的變化可將全文分為兩部分。每部分又可按時間和事情的不同分為幾層。

全文可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1—8段):回憶百草園的有趣生活。又可分四層。

一層(1段):總的介紹百草園情況。點出是“我的樂園”,充滿留戀之情。

二層(2段):寫熱天百草園充滿無限樂趣。

三層(3—6段):寫長媽媽講的'美女蛇故事及“我”的感慨。

四層(7—8段):寫冬天百草園雪地捕鳥的樂趣。

第二部分(9段—結束):回憶在三味書屋讀書的經歷。可分五層。

一層(9段):是過渡段,告別百草園去書塾讀書。

二層(10—11段):寫入學的情形。介紹了書屋和先生。

三層(12—16段)寫不準提課外的問題。

四層(17—20段):寫不準去後園玩。

五層(21—24段):寫師生讀書的可笑情景“我”趁先生讀書入神時畫畫兒。

主題思想

作者通過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截然不同的生活描寫,表現了少年兒童熱愛大自然,探求各種知識的廣泛的生活興趣,並揭露批判了束縛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封建教育。

寫作特點

課文説的是“我家”後面的一個“很大的園”,裏面植物、動物很多,在童年魯迅來説,有趣的事情很多,如果不能按照一定的時間空間順序來安排材料,勢必寫得雜亂無章,百草園為什麼説是“樂園”,讀者也就很難從記敍中獲得清晰的感受了。

本文采取了由遠及近、由高到低、從靜到動、先夏後冬的順序,對百草園的景物作了有層次的描述。先寫遠遠望見的、粗線條的景物,如菜畦、皂莢樹、鳴蟬,再寫身邊、腳下、眼前的景物、何首烏根、覆盆子果實;先寫靜止的,如石井欄,再寫動態的,如叫天子;先寫生機勃勃的夏季,再寫別有情趣的冬季。又如作者對捕鳥經過的記敍,雖然僅僅用了兩個句子共100個字,但寫得很細緻,很有層次。第一句,簡潔交代了冬季捕鳥的條件。第二句,着重寫捕鳥經過。這之中,又是先寫捕前必要的準備,創造招鳥環境和確保來鳥落網的可能,強調要先露出一塊地面再撒些秕穀,支棒要短,竹篩大而多孔,繩長,人遠遠牽着,看鳥雀下來後再猛然一拉。最後説明,只要掌握好以上要領,罩住鳥是不成問題的。這一小段記敍,語序順正而嚴格,絕不能任意調換。

文章像是一位精明熱心的導遊,引導我們對百草園的環境和童年時代魯迅在這裏充滿情趣的活動,一步步地有了深切的瞭解。

全文前寫百草園,後寫三味書屋。就局部而言,寫百草園含三大塊內容:夏天的百草園、美女蛇的傳説、冬天的百草園。寫三味書屋,先寫三味書屋座落的位置及格局陳設,寫第一次行禮、第二次行禮,插敍“怪哉”蟲的傳説,後寫讀書生活(讀書、習字、對課),寫溜到後園裏玩耍,再寫師生朗讀,寫孩子們偷偷在課堂上做戲、描繡像。作者就是這樣,把一幅幅生活圖畫展現在我們面前。

這一幅幅畫面,按照作者的思路,是有其內在聯繫排列在一起的。這種聯繫主要表現為內容上合乎邏輯、順乎情理的承前啟後,同時作為一篇好文章,在形式上也要求有相應的過渡文字,起到結構全文的粘合劑的作用。

文章第一段,以回憶的口吻,簡潔概括介紹百草園的位置、規模、名稱、變遷、景觀,特別點出“那時卻是我的樂園”。那麼,“樂”在何處呢?帶出下文。第二段寫樂在夏季。第三段,由“長的草”不去,因為相傳有“赤練蛇”,為下段寫美女蛇搭了“橋”。第四、五段正好寫樂在關於美女蛇的奇妙傳説。這傳説寫完,第六段稍加議論,作為前面的收束。第七段,以“冬天的百草園比較的無味”一句起步。關鍵是“比較”二字,跟誰比呢?顯然,是跟剛剛寫完的夏天的百草園比。於是第七、八段寫雪地捕鳥之樂。一直到第九段將被送進書塾而無限留戀地告別百草園一蟲一鳥,一草一木,幾行動人的抒情,完成轉而記敍三味書屋生活的過渡。

作業練習

1.選出下面字形、讀音完全正確的一項:

A.竹篩zhúsāi籤賞jiànshǎng

繡像xiùxiàng

B.菜畦càiwā淵博yuānbó

腦髓nǎosuí

C.確鑿quèzáo盔甲huījiǎ

蟬鋭chántuì

D.秕穀bǐgǔ錫箔xībó倜儻tìtǎng

2.選出下面加黑字注音、解釋不全對的一項:

A.人跡罕至(hàn稀少)

人聲鼎沸(fèi水開)

B.拗過去(ǎo用力彎曲)

斂在盒裏(liǎn放)

C.攢成小球(cuán湊在一塊)

高枕而卧(wò睡)

D.總而言之(yán説)

無處覓食(mì尋找)

3.選出下面全是形聲字的一項:

A.擁腫輕捷木蓮珊瑚

B.機關消釋戒尺

C.和藹紳士宿儒方正

D.油蛉蟋蟀蓮房彈琴

4.選出下面説法不正確的一項:

A.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市人,是我國現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B.本文選自魯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小説。

C.本文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同時對束縛兒童身心發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滿。

D.“三味書屋”不是“我”的樂園,但其中也不乏樂趣,如大家放開喉嚨讀書的情形以及到後園去折梅花、尋蟬蜕都是好玩的事情。

5.“三味書屋”的先生是一位學問淵博的老者,文中魯迅對他的看法是:

A.他挫傷了學生的求知慾,魯迅很討厭他。

B.他對魯迅很嚴厲,魯迅認為這束縛了兒童的身心發展,所以對他很不滿。

C.他沒有多少真才實學,只是常讀些令學生難懂的文章,魯迅覺得他很可笑。

D.他很博學,對學生又有一些開明的思想,魯迅對他很恭敬。

6.文章在寫百草園時插入了美女蛇的故事,選出下面分析正確的一項:

A.這個故事是長媽媽講的,目的是使魯迅懂得做人之險。

B.這個故事是長媽媽講的,它表明了勞動人民的智慧。

C.這個故事給百草園增添了神祕感,也給這個兒童樂園增添了情趣。

D.這是一個迷信故事,魯迅有力地批判了長媽媽的迷信思想。

閲讀文段,回答7—8題。

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些秕穀,棒上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着,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

7.選擇最準確的動詞填空,恰當的一項是:

A.撐放系拉B.支撒

優秀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 8

創意説明:

這是一篇優美的散文。景色描寫形象細膩,事情記敍完整生動,人物描摹惟妙惟肖。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反覆朗讀,體會這些特點,學習本文簡練生動、準確傳神的語言,豐富自己的語彙,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步驟:

一、組織學生聽課文朗讀磁帶,並討論下列問題:

1.從課文標題和文章看,全文寫了哪兩個地方?作者對這兩個地方各是什麼感情?

2.文章的過渡段是哪一段?全文是按什麼順序記敍的?

二、研讀課文第一部分,體會作者童年時代在百草園的樂園生活。

1.指定學生朗讀課文第一部分。

2.組織學生討論下列問題:

(1)這一部分的寫作順序是什麼?

(2)這一部分寫了哪些景物?景物的特徵分別是什麼?請學生找出相關的詞語。

(3)“雪地捕鳥”這一情節,哪些動詞運用得準確、生動?

(4)“美女蛇”故事的插敍有什麼作用?

(5)離開百草園,作者的心情怎樣?這一小節(第9小節)的`內容在文章結構上所起的作用是什麼?

3.指導學生集體朗讀文章第一部分,體會作者所表達的對百草園的喜愛和留戀之情。

三、研讀課文第二部分,理解“我”在三味書屋的讀書生活的方方面面。

1.指定學生朗讀課文第10、11小節,概括這部分的內容。引導學生體會“我”對先生的敬重之情,並找出相關的詞語進行分析。

2.學習課文第12節至文章最後的內容,組織學生討論下列問題:

(1)這部分內容寫了幾件事情?

(2)寫大家到三味書屋後面的園裏去自尋樂趣,除了表現孩子們的天性之外,還有其他什麼作用?

(3)哪些內容的描寫表現了封建教育的陳腐與失敗?

四、課後練習。

1.認真朗讀並背誦課文第2小節,體會作者寫景手法的高妙。

2.通讀全文,請説出你所認為的作者童年生活中最有趣的事情,説明理由,並與同學交流。

優秀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 9

一、教學目標

基於上述認識,這一課着重實現兩個教學目標:(一)學習仔細觀察、抓住特點、準確生動地描寫事物的方法以及遣詞造句的精妙。(二)體會作者輕鬆愉快、幽默風趣的散文筆法。

二、導入新課

每個人都有自己難忘的童年,回憶童年趣事,是温馨而甜蜜的。中年時的魯迅為了追尋這種甜蜜,特意寫了一組回憶散文,結集為《朝花夕拾》。單看書名,就洋溢着濃濃的詩意和情趣,今天我們學習其中較有代表性的一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板書課題)。

三、整體感知

教師以輕鬆愉快、幽默風趣的語調朗讀全文(或用配樂磁帶),為學生理解文意題旨及風格特點作好鋪墊。(如換成學生自讀,效果較難保證)。

四、重點學習

(一)詳學“百草園”部分。

問:作者回憶描述了“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兩地的童年生活,文章以此分為兩部分。

大家覺得哪部分最有趣、最愛讀?(百草園)那我們就重點學習“百草園”部分。能否給這一部分加一個小標題?(①《我的樂園——百草園》;②《童年的樂園》;③《童年趣事》;

④《綠色童年》;……鼓勵學生暢所欲言,答案不求一致。)

“相傳叫百草園”,連園名都是“相傳”而來,可見年代久遠。開篇即渲染一種滄桑感、神祕感,令人嚮往,急欲一遊。第一段最後一句“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畫龍點睛,成為第一部分的“文眼”。字裏行間流露出深深的懷戀。

問:具體描寫“百草園”最精彩的是哪一段?(第二段)

學生齊讀第二段。教師引導學生想像“百草園”的美景,並給學生時間,將之擴寫得更

細膩逼真:“百草豐茂的百草園,在身體四周鋪展開來,空氣中瀰漫着百草清純的芳香和泥土温和的氣息。時而站在菜畦的壠上,彎腰間一間苗,菜葉上滾動着晶瑩的露珠,陽光下閃耀着七彩光輝。時而站在井台上,用手摸一摸石井欄,潔白而光滑。縱身從井台上跳下,仰起頭來,看高大的皂角樹,從墨綠的樹冠上,透射下一縷縷筆直的光線,斑斑駁駁地印在地上,微風過處,無數光斑閃耀,像一地碎紙屑在翻動。爬上桑樹,把柔嫩的枝條拉彎,摘一

把桑椹,又紅又紫晶瑩剔透,不用吃,嘴巴里已溢滿了口水。看到樹葉里拉長聲音、引吭高歌的鳴蟬了嗎?看到黃黃的菜花上那隻忙忙碌碌的黃蜂了嗎?時起時伏,嗡嗡不已。突然,一隻輕快的叫天子突然從草間直竄上雲霄去了,天瓦藍瓦藍,只有朵朵白雲飄浮着,天上早沒了雲雀的影子。……”富有詩情畫意的想像以引導和擴寫訓練,使學生如臨其境,更增添了對“百草園”的喜愛之情。

作者寫百草園的概貌很有次序,反映出觀察得細緻:第一個“不必説”從低處寫到高處,寫植物,是靜態,是春景,給人清新遼闊的感覺;第二個“不必説”又從高處寫到低處,寫動物,是動態,是夏景,使人感到人跡罕至的百草園充滿生機;“單是”以後,又從動物寫到植物,動物又分有聲和無聲,植物分可吃與不可吃,是秋景。對各色動植物的形狀、聲響、滋味各方面都作了恰當的點染,使人感到百草園確實生機盎然、樂趣無窮。第二段是教學的重點,讓學生反覆誦讀,限時背誦。

問: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的特點,用了哪些動詞、形容詞,把“百草園”的各種景象描寫得形象生動、歷歷在目?

(形容詞如:“碧綠”“光滑”“高大”“紫紅”等;動詞如“長吟”“伏在”“直竄”“低唱”“彈琴”等。用詞準確、精練而生動。)

教師強調:描寫景象,需仔細觀察,抓住特點,巧用動詞、形容詞。(板書)

問:為表現“百草園”的“無限趣味”,作者採用了一種什麼句式?(採用了“不必説……也不必説……單是……就……”的句式)

這種句式的容量很大,不但在“不必説”之中,做到了簡略地概説,而且突出了“單是”以後的.重點,讓人感到僅僅“單是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已趣味無窮,可想而知“百草園”的佳趣一定比比皆是,數不勝數,更勾起了讀者無限美好的嚮往。要求學生運用“不必説…”句式及恰當的動詞、形容詞,進行口頭作文。5分鐘後,同學們爭先恐後口頭作文,或講述童年玩“老鷹叼小雞”的遊戲,或回憶國小捉泥鰍的情景,或口述升入國中後的見聞。如《我校的宣傳走廊》:“跨入國中大門半月來,我感到一切都很新鮮。不必説寬敞的實驗室儀器琳琅滿目,也不必説校史陳列館的內容豐富多彩,單是校門內兩側的宣傳走廊,就有無限的情趣:‘時事要聞’‘文苑天地’‘數理世界’‘學生風采’……”口頭作文費時不多,卻為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架設了一座橋樑。

描寫百草園時插入的“美女蛇故事”,可不講或略講:這是由“赤練蛇”引起的相關聯想,豐富文章內容,增添閲讀情趣,塗抹神祕色彩。説明即便是驚心動魄的“美女蛇故事”,也是趣味盎然的“百草園”的一部分,中年的魯迅依然記憶猶新。

問:春夏時的“百草園”是美麗迷人、充滿趣味的,那麼冬天的百草園如何呢?(不下雪的百草園比較無味。“雪一下,可就兩樣了。”)作者描寫雪後的百草園也是充滿樂趣的,重點寫捕鳥。教師要求學生熟讀“掃開一塊雪……養不過夜的”一段,體會“雪地捕鳥”一段作者連續運用了哪些動詞?(掃、露、支、撒、系、牽、拉、罩)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捕鳥的經歷,談談捕鳥時緊張而愉悦的心情,並準備竹篩、短棒、長繩等捕鳥用具,讓學生按照魯迅文中所指示的方法,動手演示捕鳥過程。這樣,既引導學生認真看課文,體會一系列動詞的準確性,又給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的機會,增添了課堂的生活情趣。

教師強調:交待事情,需有條理、準確地運用動詞。(板書)

印發或誦讀史鐵生的散文《我與地壇》的片斷,與課文比較閲讀,異中見同,擴大閲讀面:“……撅一杈樹枝左右拍打,驅趕那些和我一樣不明白為什麼要來這世上的小昆蟲。蜂兒如一朵小霧穩穩地停在半空;螞蟻搖頭晃腦捋着觸鬚,猛然間想透了什麼,轉身疾行而去;瓢蟲爬得不耐煩了,累了祈禱一回便支開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樹幹上留着一隻蟬蜕,寂寞如一間空屋;露水在草葉上滾動、聚集,壓彎了草葉轟然墜地摔開萬道金光。滿園子都是草木競相生長弄出的響動,窸窸窣窣片刻不息,園子荒蕪但並不衰敗。……”(全文見新高中《語文》第二冊)

(二)略學“三味書屋”部分

問:作者如何從描寫“百草園”過渡到“三味書屋”?(用過渡段)學生齊讀過渡段,體會幽默風趣的語言。“也許是……也許是……也許是……”的句式表達了少年魯迅對百草園的留戀,對自由生活的熱愛,而且以兒童的心理來作種種揣度,更顯質樸、天真、可笑。

問:私塾先生給大家印象最深的表現是什麼?(讀書的樣子)

讓學生依照書上的描寫,模仿先生讀書的樣子。若有條件,可適當化裝:長衫、眼鏡、鬍鬚……

問:為使人物形象生動有趣,魯迅描寫了教書先生哪些方面?(神態描寫——微笑起來……;動作描寫——將頭仰起,搖着,向後面拗過去,拗過去……;語言描寫——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坐皆驚呢……)

教師強調:刻畫人物,需注意神態、動作、語言的描寫。(板書)

私塾先生在文中並非反面角色,作者並沒有表現出對先生的惡感,也沒有把主題放在批判舊教育制度上。儘管先生有些古板迂腐,但不失為一位教學認真、心地善良、值得尊敬的老人。在魯迅看來,“三味書屋”的生活和“百草園”一樣,是值得留戀和回憶的。

五、梳理總結

本文思路清晰,先寫“百草園”,後寫“三味書屋”,中間用過渡段。寫百草園重點寫了三方面內容,寫三味書屋重點寫了私塾先生讀書神態,層次分明。語言輕鬆愉快,幽默風趣,可讀性很強。籠罩全文的是一種依依深情。

六、課後作業

剛才我們一起分享了童年魯迅的歡樂。同學們也是十一二歲,也是剛剛走出童年的大門。

童年就像珍藏在你們記憶深處的桃花源,有青山、有綠水、有白雲、也有藍天;有晚歸的牛羊,有牧童的短笛;更有母親那一聲聲悠長的呼喚。童年,濃縮了一段歷史,一段淚珠也在唱歌的歷史;童年,沉澱了一個童話,一個冬天裏也有花香的童話。童年的故事説不完,就像大海里的珍珠,每一顆都晶瑩剔透,每一顆都熠熠閃光。同學們能不能把童年的趣事説出來給大家聽,讓我們也一塊來分享你們的快樂呢?大家想不想用我們這節課學到的方法試着也寫一篇《難忘的童年》,和魯迅先生比一比誰寫得好呢?

優秀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 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2、理解課文的內容、結構和主題。

[過程與方法]

1、學習理解精彩的景物描寫,以及準確生動的動作描寫。

2、探討文中的疑難詞語和問題,培養探究的習慣。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作者在文章中表達的感情。

教學重點

1、要求學生掌握本文的寫景的筆法,瞭解寫景的基本原則和常用手法。

2、從語言入手理解課文中的寫景和抒情。

教學難點

1、是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困難;

2、是有些難解的詞語。

教學方法:自讀、探究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導入:

魯迅先生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人,哪一位同學來介紹一下有關魯迅的情況?

2、題解: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憶自己童年、少年時代生活的。寫這些文章時魯迅先生已經40多歲了,這本散文集題名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優美散文。課題用“從……到……“兩個介詞點明瞭作者回憶童年生活的地點範圍。

三、查預習。

1、給加黑的字注音、正音,然後釋詞。

四、整體把握

通讀課文,然後解決下面問題

1、提問: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內容?課文提到了哪些地點?百草園對於作者來講有什麼重要意義?板書:樂園

2、分組討論:為什麼百草園是我的樂園,到底有什麼樂趣?(用自己的話來總結)

在百草園中有有趣的植物、有趣的動物組成了有趣的活動,可以幹有趣的事情,聽有趣的故事,所以百草園是我的樂園。

3、提問:所有樂趣之中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一般學生會回答泥牆跟一帶,捕鳥。

4、為什麼作者要把他們寫得如此詳細,又為什麼能寫得如此詳細?

因為這些給作者印象最深,感情最深,當作者充滿感情回憶起童年時,這一切便都栩栩如生的出現在眼前。

五、細讀課文

提問: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百草園的景物的?

(1)既抓住了事物的特點,又符合兒童的心理,用詞貼切。

(讓學生理解:光滑、肥胖、伏、竄、輕捷、低唱、彈琴等詞語和相關語句。)

(2)形、聲、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備。

形:肥胖、高大、臃腫、小球

聲:長吟、彈琴

色:碧綠、紫紅、菜花和蜂的“黃”。

味:又酸又甜。

春景:桑葚、菜花。

夏景:鳴蟬。

秋景:蟋蟀的叫

四、佈置作業

1.完成研討與練習一

2.完成第一課時補充作業。

第二課時

一、繼續學習第一部分。

1.寫了百草園的景物後,又寫的是什麼?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可讓學生簡要複述和評論這個故事。

2.問:文章為什麼要寫美女蛇的故事?

討論並歸納: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給百草園增添了神祕色彩,豐富了百草園作為兒童樂園的情趣。

3.下面一段寫的是什麼?

寫的是冬天的百草園。

4.冬天的百草園最有趣的是什麼事?

捕鳥。

5.文章是怎樣描寫捕鳥的,準確地運用了哪些動詞?為什麼要寫捕鳥?

討論並歸納:先寫捕鳥的時間、條件、方法,然後寫捕鳥的收穫、經驗教訓。運用的動詞有“掃開”、“露出”、“支起”、“撒”、“系”、“牽”、“看”、“拉”、“罩”。寫捕鳥也是寫百草園給愛玩的兒童帶來的無窮樂趣。

二、閲讀課文過渡段和三味書屋部分

1.學生齊讀過渡段。

2.問:“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從哪些詞語看出來的?

討論並歸納:不知道,從“也許是……也許是……也許是……都無從知道”可以看出,三個“也許是”表示儘管猜測的原因很多,但一個也無法肯定。

3.問:“Ade,我的蟋蟀們!Ade,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這句話運用什麼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什麼心理?

討論並歸納:運用擬人,表達了“我”對百草園的依戀。

4.問:這一段在全文結構中起什麼作用?

討論並歸納:起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5.問:第二部分一開始作者對先生是怎樣評價的?

討論並歸納:先生很“和藹”。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

6.問:怎麼理解先生不回答“怪哉”這蟲的問題?

?討論並歸納:私塾先生通常要求學生讀他所指定的書,書外的問題是不予解答的,況且提問者又是一個剛入學不久的學生,如此“不務正業”,這大概是先生不作回答且有怒意的原因。

7.問:“他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則,但也不常用”説明先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討論並歸納:打戒尺、罰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學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罰跪規則而不常用,説明他對這種落後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態度,也反映他對學生的開明思想。

8.問:你認為在三味書屋的生活有那些地方寫得有趣味?

9.問:從作者的記敍和描寫中,你覺得作者對三味書屋的生活是什麼樣的感情?

10.請歸納本文的中心思想。

三、小結

全文主要內容由兩部分構成——百草園和三味書屋.表現了兒童時代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快樂的生活。

四、作業

1.完成課後研討與練習二。

2.做第二課時補充作業。

第三課時

一、問題探究

1.本文寫“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兩部分之間是什麼關係?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為什麼要寫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本來與文中提到的百草園中的赤練蛇毫無關係,但作者卻由此生髮聯想。對於為什麼要寫這一內容,歷來看法不一。有的説是表現長媽媽的迷信思想,有的説是寄託善良制服邪惡的願望,有的説表現百草園裏存在着惡毒的事物。教學時可以撇開這些不同的觀點,重點讓學生想一想:童年魯迅對這個故事是不是很感興趣?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這一聯想對作者闡述百草園是“我的樂園”是否有幫助?最後讓學生明白:不管別人的爭論如何,有一點可以看出,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訓,悟出一些道理,同時也給百草園增添了更多的神祕色彩。

3.童年魯迅對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麼態度?

二、小組討論:

1、這時的我與在百草園中的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對於生活的熱愛,大自然的熱愛,對於知識的追求,天真幼稚,歡樂,細緻的觀察生活,好奇心

2、這時的“我”與在百草園中的生活的“我”和“我”的生活又有什麼不同之處?

生活比較枯燥,學習內容引不起興趣,老師不允許問課外的知識,原來的貪玩到現在的用心學習,有趣的故事到聽不懂的文章。對長媽媽的依戀到對老師的尊敬。

3、告別了童年的無憂無慮,魯迅開始有了自己的祕密。自己的煩惱,自己的思想與見解了,他為什麼會有這些變化呢?他能夠逃避,不去上學嗎?

板書:成長。

4什麼才是真正的成長,是年齡的增大?是體重的增加,結合課文,説説你的見解。

三、作業

下面這段話中連續使用了一系列動詞,準確地描述了雪地捕鳥的過程。仔細品味,然後自己寫一段話,或敍述做某個遊戲的過程、或描寫螞蟻搬家的經過,也試着用上一系列動詞。

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穀,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着,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

有朋自遠方來

活動目標

瞭解“朋友”的內涵,學會與別人交朋友。認清自我,讓別人願意與自己交朋友。

活動準備:1.學生課前蒐集有關交友的名言警句、故事等。

2.課前每位學生各剪三顆紅五角星,以便上課時做遊戲用。

3.教師準備本課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活動一:交流收穫,解讀“朋友”

導語設計:世界華人成功學激勵大師陳安之先生説:“要成功就要和成功者在一起”,也就是説要和成功者交朋友。可見,我們要成功,交朋友很重要,交什麼樣的朋友更重要。為了同學們現在和將來的成功,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叩響友誼的大門,努力尋找一把打開友誼之門的鑰匙。

1.交流收穫。同學交流課前蒐集的有關交友的格言、故事等,並談談自己的'理解、啟示。

明確:(1)交友名句:①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②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③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2)交友故事:①管寧割席,道不同不以為友;②藺相如和廉頗刎頸之交;③俞伯牙摔琴謝知音。……

2.解讀“朋友”內涵。

(1)教師出示“友”字的小篆寫法,讓學生猜一猜它是個什麼字,並解釋其內涵。

明確:這是“友”字的小篆寫法,它看起來像兩隻同時伸出來的右手,兩手相交表示握手。握手是為了表示友好,就像生活中的朋友相見,大家都伸出右手緊緊相握,以表達親密友好之情。所以“友”字本義是友好之意。

(2)教師出示甲骨文的“朋”字,讓學生討論它看起來像什麼,並解釋其內涵。

明確:“朋”字看起來像並列的兩串貝殼,這種並列的關係表達了“朋”字平等的內涵。

小結:通過對“朋友”兩字的解讀,我們可以將“朋友”的內涵理解為平等而友好的人際關係。平等意味着重視而非歧視對方;友好則意味着我們的言行舉止不僅不會給他人帶來傷害,帶來痛苦,而且會給他人帶來快樂和益處。

活動二:聆聽故事,辨別朋友

1、請班同學以下説一個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在我______的時候(橫線上可填:考試、痛苦、生病、開心、獲獎、生日……),朋友——(橫線上填寫朋友的表現。)

2、同學們聽完故事後,一起來思考:故事中誰是真朋友?誰是假朋友?為什麼?

3、教師個別提問,引導學生掌握辨別真假朋友的標準

教學提示:引導學生體驗交友經歷,並從一定的情境中學會辨別真假朋友,掌握甄別真假朋友的標準。為下一個活動奠定基礎。

活動三、我評我選,體驗互動

1.教師教師活動規則:每位同學拿出三顆紅五星,在紅五星上寫上班中最喜歡的同學姓名及喜歡的理由。全班四組同學依次開展送星活動,每位同學要將手中的紅五星送給班裏最要好同學。活動過程中同時播放周華健演唱的歌曲《有一個朋友是你》

2.比一比:班裏哪位男、女同學得到的紅五星最多(即:最具有人氣),並請上講台,在學生的掌聲中給予頒獎,最後對同學們在紅五星上寫出的理由進行歸納。

3.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思考:最受歡迎的同學有什麼共同的特點?不受歡迎的同學有什麼品質?如何讓自己成為受歡迎的人?

4.教師根據學生討論結果和發言內容,進行小結,歸納以下結論:

友誼技巧:

(1)平等互惠,學會體諒朋友的難處,相互給予與分擔。

(2)寬容他人,尊重差異,加強溝通。

(3)坦誠相待,堅持原則,絕不能以犧牲原則為代價,維持所謂的友情。

[教學提示]通過活動,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能力、錘鍊語言的能力,可以檢驗學生對“朋友”一詞理解的廣度和深度。進而“朋友”這一。讓學生在活動中真實體驗受人歡迎的快樂,從活動中歸納總結出受人歡迎的品質,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避免了“滿堂灌”式的教學。

活動四:活學活用,自我反思

請你結合自身情況,思考一下,如何交到更多的好朋友,需要做哪些具體的改變?把這些具體的行為改變寫在紙上,比如:“言行上應該變得更有禮貌”,並與大家分享。

總結:交友看起來很難,如果你真正明白了“朋友”的真諦,並積極得在生活中去實踐它,平等而友好的對待身邊的同學,想必會有很多同學願意與你為友!正所謂:愛人者,人恆愛之,人恆敬之。交友之道也就在於此,後祝大家儘快交到越來越多的好朋友。

教學提示:引導學生掌握交友的關鍵點,給涉世未深的學生提些改變一生的交友忠告。

活動五、自我認識

通過這次活動,同學瞭解了你,你對自己和同學也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將活動中的自我介紹寫成一篇文章,或為你的朋友寫一段介紹文字。不少於400字。

優秀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 11

教學目標:

㈠知識和能力目標:

瞭解作家作品;領悟課文寫景的精妙,提高描寫的能力;理解並學習課文按空間順序記敍事件;把握文章的主旨

㈡過程和方法目標:

通過合作與交流,探討寫景的妙處;反覆朗讀課文,理清層次;結合自身實際,用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多角度深思課文的主題

㈢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認識魯迅從小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啟發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教學重點:

1、領悟本文的寫景的筆法,瞭解寫景的基本原則和常用手法;

2、通過複述課文,學習本文選材、組材的技巧

教學難點:

描寫三味書屋的部分難在兩點:

1.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困難;

2.有些難解的詞語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播放歌曲《童年》,在播放歌曲時,老師在一旁解説:童年是一首古老的歌謠,每個人都有難忘的童年,童年的小夥伴、童年的小祕密、童年的故事是我們記憶中的珍寶我們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在1926年9月18日,回憶起自己童年時期的往事,寫下了一篇優美散文,字裏行間藴含着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今天就讓我們伴隨這首優美的樂章走進魯迅先生的童年!看一看魯迅先生的童年和我們的童年有哪些不同?

二、鞏固基礎知識

1.魯迅,中國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1881年9月25日誕生。出身於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時代受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902年去日本留學,原在仙台醫學院學醫,後從事文藝工作,希望用以改變國民精神。1905—1907年,參加革命黨人的活動,發表了《摩羅詩力説》、《文化偏至論》等論文。期間曾回國奉母命結婚,夫人朱安。1909年,與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譯《域外小説集》,介紹外國文學。同年回國,先後在杭州、紹興任教。

辛亥革命後,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員、僉事等職,兼在北京大學、女子師範大學等校授課。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説《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

2.解釋下列詞語的含義

人跡罕至確鑿

人聲鼎沸輕捷

鑑賞倜儻

三、學生朗讀課文

四、題解: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憶自己童年、少年時代生活的寫這些文章時魯迅先生已經40多歲了,這本散文集題名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課題用“從……到……”兩個介詞有以下的含義:

a)“百草園”“三味書屋”點明全文記敍的兩個地方“從……到……”表明文章是按“百草園”在前,“三味書屋”在後的時間和空間順序來寫的,很明顯就是把文章分為兩大部分內容

b)全文敍寫了作者童年兩處的生活片段第一部分,記敍百草園的生活;第二部分,記敍三味書屋的生活

c)表明了作者由童年的遊戲、玩樂到長大讀書的成長過程

五、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1.學生探究: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是魯迅童年生活過的兩個地方,從題目看,文章是按空間順序來寫的,那麼他們各自的起止段落為何,哪一段又是過渡段,請探討

明確:(1—8段)回憶百草園的有趣生活

(9段)過渡段,告別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去讀書

(10—24段)回憶在三味書屋的讀書經歷

2.兩個生活片段中各寫了哪些好玩的事情?百草園:

[1]有趣的動植物

[2]神奇的傳説

[3]雪地捕鳥三味書屋:折花、尋蟬蜕,做戲,畫畫兒,喂螞蟻(問“怪哉”蟲——充滿好奇心;正午習字,晚上對課;逃課到小園中玩耍;師生一起朗讀時的情景;上課時偷偷在下面玩紙盔甲,畫畫兒)

六、佈置作業,學生活動

1、閲讀1—8段,以“一個的童年”説一段話或給個這幾段加一個小標題

2、閲讀10—24段,以“的讀書經歷”説一段話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合作交流,感悟探討:

研讀學習第一部分

1.齊讀1—8自然段

指導與思考:

①用一句話歸納這一部分的內容

②勾劃出景色描寫和細節描寫的段落

③提出自己還不懂的地方

2.根據上面的“指導與思考”分析第一部分

①明確:寫“百草園”是“我”兒時的樂園

(1)有趣的景物;

(2)有趣的故事——美女蛇的故事;

(3)有趣的活動——雪地捕鳥

②勾劃出景色描寫和細節描寫的段落

3.請學生朗讀第2段,引導學生迸行分析

①提問:作者寫了百草園中的多少種動植物,它們分別是什麼?

寫了十四種動植物,它們分別是:皂莢樹、桑椹、菜花、何首烏、木蓮、覆盆子、草叢、蟬、黃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②提問:作者在寫這些景物、動物、植物的時候,用了哪些詞語把它們寫得更加生動、美好呢?作者為什麼把這些景物寫得那麼具體、生動、真切?百草園為什麼是“我那時的樂園”?(重點引導學生如何描寫景物)

既抓住事物的特點,又符合兒童的心理石井欄之所以“光滑”,是因為井經過了常年累月的使用;之所以知道它“光滑”,是因為童年的魯迅多次好奇地摸過它説黃蜂“肥胖”,不僅是它的體態較別的昆蟲肥大,而且體現了兒童特別的感覺叫天子忽然間“直竄向雲霄裏去了”,也不單寫出這種鳥兒的機靈輕捷,還表現出兒童的羨意至於寫油蛉“低唱”、蟋蟀“彈琴”,更是兒童特有的感受不被大人看得起眼的百草園,卻有那麼多有趣的事物供好奇心盛的孩子觀賞、玩耍並探索大自然的奧祕這當然是“我”的樂園了這裏的草木蟲鳥曾吸引着兒時的魯迅先生去觀察、玩味,引起了他的好奇心與求知慾至今,這些景物還歷歷如在魯迅先生的眼前,魯迅先生就用充滿感情的語言,把它們描寫出來,表現兒童生活的情趣,引起讀者感情上的共鳴

③提問:作者怎樣描寫出百草園的可愛?

魯迅先生用色彩絢爛的語言,生動的文筆描繪了百草園的可愛

多角度寫景,色形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備(找出色、形、聲、味及春、夏、秋景的詞語)菜畦的“碧綠”,桑葚的“紫紅”、菜花和蜂的“黃”是寫顏色,“肥胖”“高大”“臃腫”“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是寫形狀,這兩者都從視覺上寫;鳴蟬的“長吟”,蟋蟀的“彈琴”,是從聽覺上寫;覆盆子“又酸又甜”寫的是味覺:這真叫有聲有色、有滋有味這裏實際上包括了春、夏、秋三個季節的景物,桑葚、菜花是春末的,蟬鳴在盛夏,蟋蟀到秋天才叫;這與下文寫到的冬天的百草園合起來成為完整的四季圖,可見作者構思的精巧

④提問:作者用什麼方法來把這百草園的可愛之景描繪得生動活潑而不顯得雜亂無章呢?

寫景有序,層次井然,條理分明,活潑多姿先用兩句“不必説……”寫百草園整體,再寫局部的“泥牆根一帶”,這是一種順序第一個“不必説”由低到高寫靜物,第二個“不必説”由高到低寫動物,這又是一種順序整體是從植物寫到動物,局部是從動物寫到植物,這又是一種順序這幾種順序配合起來,使寫景不僅有序,而且活潑多姿

⑤提問:作者為什麼能把百草園的事物寫得這樣精彩?

融情入景,景中有人,表現兒童好奇好知熱愛大自然的性格特點作者曾對百草園的景物進行過細緻地觀察,並抓住了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還在描寫之中傾注了自己對百草園——這個兒童樂園的熱愛之情因而把百草園的事物寫得這樣精彩

⑥提問:本段還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描寫百草園的事物?表現出了事物的什麼持點?

這段文字還運用了“排比”“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

排比句: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

比喻句:“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表現出木蓮果實的形態特點;“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表現了覆盆子形狀顏色的美麗

擬人句:“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蟋們在這裏彈琴”,表現出這兩種昆蟲鳴聲的悦耳

[小結]:第2段是文章第一部分的第二層,是寫景的精彩之處描寫了百草園的景物和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這段文字中處處表現了兒童好奇、求知的心理特徵和對大自然的熱愛那麼我要強調一點就是請同學們注意學習作者寫景的基本原則和常用手法

讓學生輕聲齊讀第2段,加深體會,加強記憶

4.指定學生朗讀課文第3至8段,引導學生進行分析

①提問:文章的第3段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起過渡(或承上啟下)的作用從對百草園的景物的描寫,過渡到關於百草園中有關傳説的敍述上去

②提問:這裏寫了一件什麼事?

這裏寫了長媽媽講的美女蛇的故事這個故事帶有神怪色彩,結局是邪不壓正,美女蛇被制服了

③合作探究,蛇的故事(突出這節的難點問題)

1、為什麼要寫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本來與文中提到的百草園中的赤練蛇毫無關係,但作者卻由此生髮聯想對於為什麼要寫這一內容,歷來看法不一有的説是表現長媽媽的迷信思想,有的説是寄託善良制服邪惡的願望,有的説表現百草園裏存在着惡毒的`事物

2、寫百草園插入一段美女蛇的故事有什麼作用?(增加了百草園的神祕色彩,使得它更有情趣其他方面不必涉及)

想一想:童年魯迅對這個故事是不是很感興趣?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這一聯想對作者闡述百草園是“我的樂園”是否有幫助?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訓,悟出一些道理,同時也給百草園增添了更多的神祕色彩

5.讓學生齊讀課文第7、8段,引導學生進行分析

①提問:這兩段寫了什麼?

寫了雪天捕鳥,是百草園冬天的樂趣

②提問:默讀課文第7段,同時找出寫捕鳥方法的動詞,分析使用這些動詞的表現力量

作者用“掃、支、撒、系、牽、看、拉”等一連串的動詞,清晰、準確地寫出捕鳥的全過程,表現了兒童好動的性格,對捕鳥的喜好

③提問:第8段寫出了一位什麼樣的人物?這和百草園是“我”的樂園有什麼關係?

第8段寫出了一位善良、沉靜、有豐富捕鳥經驗的農民——閏土的父親字裏行間洋溢着對勞動人民智慧、經驗的欽佩之情這層中,沒有明寫“百草園是‘我’的樂園”,但樂在其中了,捕鳥時的新奇、興奮,對閏土父親的欽佩,這些都是百草園生活中的組成部分,這樣就把“樂園”寫得實在、具體

二、小結

百草園是“我”兒時的樂園,這裏能夠自由地觀賞自然景物;這裏能夠聽到神奇的故事,而且又能常常被這種獵奇的心理驅使,想在百草園中尋得老和尚那樣的“飛蜈蚣”;這裏還可以學到捕鳥這種本領;這裏還可以做在大人的眼皮子底下決不能做的把戲——毀牆根、投磚頭、跳欄杆……這裏的生活是自由的、新奇的、活潑的、帶有探險意味的,這怎能不是兒童的樂園呢?離開它又怎能不戀戀不捨呢?

這就是課文的第一部分,表現了作者兒時在百草園中的種種樂趣。

三、作業

1.拓展延伸:作者用一連串的動詞,準確地描述了雪地捕鳥的過程,請你也用上一系列的動詞來介紹你曾參與的一項活動(如溜冰、跳馬、騎自行車、釣魚等)

2.拓展延伸:用“不必説……也不必説……單是……就有……”這個句式有什麼好處呢?能否模仿課文,用這個句式來寫一寫我們美麗的校園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