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教案(精選13篇)

來源:文萃谷 8.65K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土地的誓言教案,歡迎閲讀與收藏。

土地的誓言教案(精選13篇)

土地的誓言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文語言富有激情,飽含着深沉的愛國熱情,因此,教學的重點是揣摩優美而富有激情的語句,增強對語言的感受力。難點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熱愛故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學情分析】

學生由於年齡的限制,沒有家國之痛、民族之恨這些經歷和體驗,但他們有着樸素的情感,也有着豐富敏感的心靈,教學中應努力喚起其內心的情感,進入文本情境進行學習。

對於文章的創作背景和作者,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方式查找,教師上課時可做簡要補充。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積累詞語,掌握“熾痛、嗥鳴、斑斕、讕語、怪誕、亙古”等詞的讀音、詞義,學會運用。

②瞭解作者及時代背景。

③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能力目標:

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深層體味作者的家園情、故國情。

②揣摩本文優美而富有激情的語句,增強對語言的感受力。同時進行仿句訓練,逐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培養、強化學生熱愛故土,熱愛祖國的情感,原意為家鄉的富饒、祖國的騰飛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教學重點】

從品味作者優美而富有激情的語句入手,感知作者深沉的故鄉情、愛國心。難點是讓學生真切理解作者的家國之痛,加深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策略】

1.情境法。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以高效的視聽效果充分感染學生的心靈。

2.朗讀法。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飽滿深沉的愛國熱情,字字有情,句句含情,感人至深,令人震撼。教學時宜採用多種形式朗誦課文,自行領會文意,培養語感,深刻體味作者的家園情、故國情。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利用多媒體播放東北的美麗風光(配以《天鵝湖》音樂)、日軍在東北的暴行以及東北人民背井離鄉逃離家園的情景(配以《松花江上》前奏音樂),形成強烈的反差。

師:到了1941年的9月18日,“九.一八事變”整整過去了十年,抗日戰爭正處在最為艱苦的階段,東北人民依然無家可歸,有一個叫端木蕻良的東北青年夜不能寐,遙望着北方的大熊星座,找尋着生他養他的故土,滿懷難以遏制的思念之情,寫下了一篇激情飛揚的文字----《土地的誓言》(板書)。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

2.要求學生注意朗讀的節奏、字音等,感受情感。

3.學生交流聽讀感受,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和情感。

①學生自由發言,評價師生的朗讀。教師隨機強調或糾正字音。

②根據學生的評價相機引導:朗讀者讀出了文章的哪些感情,還有哪些感情沒讀出來?

(教師隨機板書,如:熱愛、讚美、思念、悲憤、渴盼、決心、犧牲等。)

三、細讀課文,梳理文脈。

1.令作者如此熱愛和眷戀的'到底是一方怎樣的熱土呢?請找出文中直接描寫故鄉土地的語句。

2.重點研習第一段省略號前面的部分。

①指名學生朗讀,教師作朗讀指導.提醒學生注意語氣、語調、語速、重音等。

②提問:作者在這段話中列舉了哪些東北特有的景色、物產?哪些詞語能引起你豐富的聯想?關東沃野是一片怎樣的土地?

(學生思考回答,教師隨機板書,如:美麗、豐饒、淳樸、神祕等。)

③請一名學生仿照該部分的句式口頭説幾句話。

3.思考:課文兩段文字在內容結構上有何異同?

討論明確:課文第一段的主要內容是:我常常想起關東原野上的一切,我時時聽見故鄉的呼喚,我的心為此熱血沸騰!第二段的主要內容是:故鄉美好的生活令我夢縈魂牽,我發誓要為故鄉母親而戰鬥而犧牲。兩段文字一氣呵成,任由情感的激流傾瀉。

兩段文字都先直接抒發對故鄉的思念之情,然後回憶,最後直抒胸臆。兩段回憶所取景物不同。前者選取東北特有的物產,並採用景物的疊加,展現東北大地的豐饒美麗,表達作者對故鄉的激情讚美和深情懷念。後者選取春秋兩季景物,抒情較舒緩,在深情懷念中暗含憂傷、憤怒。

4.提問:遙對淪喪的美麗豐饒的土地,作者發出了怎樣的誓言?應該用怎樣的語氣語調來朗誦該部分內容?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點撥,作朗讀指導。學生齊讀最後一部分內容。)

四、品讀課文,揣摩語言。

1.提問:你覺得這篇課文中哪些語句寫得最富有感情,最能打動你?找出來,讀一讀,説説理由。

2.思考:作者運用了哪些手法來寫出對土地的情感的?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隨機板書。如:呼告、排比、擬人、比喻等。)

五、合作學習,質疑探究。

1.引導學生大膽説出自己的發現和疑問,互相討論解決。

可能的問題如:

①怎樣理解“當我記起故鄉的時候,我便能看見那大地的深層,在翻滾着一種紅熟的漿液……在那亙古的地層裏,有着一股燃燒的洪流,像我的心裏噴湧着血液一樣”等語句?

②“在那田壟裏埋葬過我的歡笑”中的“埋葬”如何理解?

2.教師小結:端木蕻良以其富有激情和文采的語言表達了對故土的熱愛和眷念,但這不是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的宦遊之思,也沒有王維的“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的美好想象。這是陸游的“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的淪喪之痛,對故鄉的眷念中融入的是對中華民族的愛。

六、延伸閲讀,加深理解。

1.師:其實在那個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時代,又何止是東北大地慘遭蹂躪,烽火燃遍了赤縣神州啊!面對破碎的山河、遍野的哀鴻,發出吟唱和吶喊的又豈止端木蕻良一人?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了詩人艾青寫於1938年的名詩《我愛這土地》。

(多媒體出示詩歌,教師有表情地朗讀。學生高聲齊讀兩遍“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一句。) 道遠,在2008年北京奧運聖火的傳遞之路上依然有干擾、阻撓、破壞的身影。祖國的騰飛需要在座的每一位青年學子的努力和拼搏。最後讓我把梁啟超先生的《少年中國説》的部分語句送給大家,願你們銘記在心。

(多媒體出示梁啟超《少年中國説》部分語段。學生齊讀。)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師:願明天中國的脊樑中有你們。

七、佈置作業

1.課外蒐集閲讀愛國詩文。

2.課下學唱歌曲。

《土地的誓言》教學反思

通過這節課我深刻的認識到:

一、語文與其他學科緊密相關。

《土地的誓言》這篇課文的學習,沒有歷史、音樂、地理學科的輔助學生很難接受,單純在語文學科範圍內學特別枯燥無味。通過教師設計課前鞏固翻閲歷史知識,才能讓學生了解東北三省,頭腦中有印象及淪陷的歷史經過,課中很好的體會被淪陷人民的心情和感受;引課時讓學生接觸地理知識,瞭解我們通遼市歷史上歸吉林省管轄,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平時看到學生不願讀書、寫作業,卻有興趣唱歌、抄歌詞,故與音樂老師藉資料給學生,投其所好,課上讓其唱、讀,給其一個施展才華的空間,順理成章的引導他們去寫作,使其有內容可寫,有格式可依。音樂的旋律使學生精神愉快,不知不覺中促使他們願學、樂學、愛學、學好。

二、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是導演

教師在課前周密的設計環節固然很重要,但是實施是關鍵,它關係到一節課的成敗。本課教師設計的環節,都將學生自然推倒演員的位置上,教師的不適時機的引導,教師的配樂朗讀,將學生導入遙遠的戰爭年代,讓學生進入角色;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師有引導學生入境,將課文的內容清楚的理解;根據課文內容進行發揮創新寫作,教師時刻用生動的語言感染學生,讓學生動起來,活起來,盡情表演,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尤為重要

本篇課文結構清晰、語言生動,如按舊的教學模式教師灌輸,學生無味的聽講,這節課只能講結構層次,語言特點,學生接收的效果可想而知。教師採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整篇課文僅用二十五分鐘左右時間,這樣,留給學生更廣闊的空間進行創新寫作,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激活思維,提高寫作水平。

土地的誓言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反覆誦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領會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感。

2、注重涵泳品味,把握直抒胸臆、大聲呼告的抒情方式。

3、學會給課文做批註,把握關鍵語句揣摩品味其含義和表達的妙處。

教學重點:

1、反覆誦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領會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感。

2、注重涵泳品味,把握直抒胸臆、大聲呼告的抒情方式。

教學難點:

聯繫背景資料,學會給課文做批註,把握關鍵語句揣摩品味其含義和表達的妙處。

學法: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相結合。

課前準備:

佈置學生蒐集有關作者端木蕻良的資料,有關寫作背景,結合“閲讀提示”給課文做批註。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首先一起欣賞一個美麗的地方,看完後,談談你的感受。(出示東北地區的美麗圖片。)

這個地方就是我們中國的東北地區,她是一個美麗富饒的地方。然而,九一八事變之後這個地方被日本人的鐵蹄所踐踏,東北人民國破家亡、流離失所。那個時候人們內心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一起走進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感受東北流亡作家的愛國熾情。

二、出示學習目標

三、展示自學,夯實基礎

1、展示蒐集的作者簡介

端木蕻良,原名曹漢文,遼寧昌圖人。現代作家。1932年發表小説處女作《母親》。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説《科爾沁旗草原》《大地的海》,短篇小説集《憎恨》《風陵渡》等。

2、東北作家羣。

20世紀30年代中期,從東北流亡到上海及關內各地的一些青年作者,如蕭紅、蕭軍、端木蕻良、舒羣等人,習慣上被稱為“東北作家羣”。他們開了抗日文學的先聲,第一次把作家的心血與東北廣袤的黑土、鐵蹄下不屈的人民融成一團,顯示出一種濃郁的眷戀鄉土的愛國主義情緒和粗獷的地方風格,令人感奮。

3、寫作背景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已經過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戰爭正處於十分艱苦的階段,流亡在關內的東北人依然無家可歸。作者懷着難以抑制的思鄉之情寫下了這篇文章。表明了作者即使犧牲也要保衞祖國,使祖國得到解放,願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保衞祖國的感情。

4、展示重點詞語讀音,然後多種形式讀寫。

端木蕻良(hóng) 熾痛(chì) 嗥鳴(háo) 讕語(lán) 斑斕(lán)

怪誕(dàn) 漿液(yè) 亙古(gèn) 默契(qì) 田壟(lǒng) 蚱蜢(zhàměng) 污_(huì) 白樺樹(huà)

5、展示重點詞語的意思。

熾痛:熱烈而深切。 嗥鳴:(野獸)大聲嚎叫。

斑斕:燦爛多彩。  讕語:沒有根據的話。

怪誕:奇怪,古怪。 亙古:遠古。

污垢:骯髒的東西。

氾濫:江河湖泊的水溢出,比喻壞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

默契:雙方的意思沒有明白説出而彼此有一致的瞭解。

四、課堂新授活動

活動一:傾聽誓言,整體感知內容。

現在請大家認真欣賞課文朗讀視頻,整體感知內容,然後回答下面問題。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兩部分的主要內容。

點撥:第一段主要寫,“我”常常想起關東原野上的一切,“我”時時聽見故鄉的呼喚,“我”的內心為此熱血沸騰。

第二段主要寫,故鄉美好的生活令“我”魂牽夢縈,“我”發誓要為故鄉母親由戰鬥而犧牲!

2、如何理解本文的標題“土地的誓言”?

點撥:作者在文章末尾壯懷激烈地發誓:“我要回到她的身邊……為了她,我願付出一切。我必須看見一個更美麗的故鄉出現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墳前。”因此,這一標題應該理解為“面對土地發出的誓言”。

3、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討論:本文抒發了作者對國土淪喪的壓抑之感和對故土的深深眷戀之情,具有強烈的愛國色彩。

活動二:大聲朗讀,觸摸摯愛的土地

同學們,當我們的國土淪喪時,你不悲痛嗎?當我們的人民被蹂躪時,你不傷心嗎?下面請你帶着對祖國的熱愛,有感情的大聲朗讀課文,給課文做批註,自主探究下面問題,然後小組內交流。

1、作者摯愛的這片土地是怎樣的?你從什麼地方看出來?

1)作者摯愛的這片土地是美麗的。從下面語句看出來:“參天碧綠的白樺林,標直漂亮的白樺樹”“故鄉的土壤是香的。在春天,東風吹起的時候,土壤的香氣便在田野裏飄揚。河流淺淺地流過,柳條像一陣煙雨似的竄出來,空氣裏都有一種歡喜的聲音。原野到處有一種鳴叫,天空清亮透明,勞動的聲音從這頭響到那頭。秋天,銀線似的蛛絲在牛角上掛着”。

2)作者摯愛的這片土地是富饒的。從下面語句看出來:“紅布似的高粱,金黃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紅玉的臉龐,黑玉的眼睛,斑斕的山雕,奔馳的鹿羣,帶着松香氣味的煤塊,帶着赤色的足金”“糧車拉糧回來,麻雀吃厭了,這裏那裏到處飛。稻禾的香氣是強烈的,碾着新谷的場院轆轆地響着”。

3)作者摯愛的這片土地是我生活過的。從下面語句看出來:“在那田壟裏埋葬過我的歡笑,在那稻顆上我捉過蚱蜢,在那沉重的鎬頭上留着我的手印。我吃過我自己種的白菜”。

4)作者摯愛的這片土地是神祕獨特的。從下面語句看出來:“幽遠的車鈴,晴天裏馬兒戴着串鈴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讕語,原野上怪誕的狂風……”。

總結:文中許多描寫像電影特寫鏡頭一樣,疊現出家鄉一幅幅動人的畫面。讓人怎能不熱愛這片關東原野?

2、作者説“對於廣大的關東原野,我心裏懷着熾痛的熱愛。”你從文中什麼地方能看出來?

“我無時無刻不聽見她呼喚我的名字,我無時無刻不聽見她召喚我回去。”

“因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濫着一種熱情。”

“這時我聽到故鄉在召喚我,故鄉有一種聲音在召喚着我。……使我不得不回去。”

“這種聲音已經和我的心取得了永遠的溝通。”

“土地是我的母親,我的每一寸皮膚,都有着土粒”。

“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離開她。”

“我必定為她而戰鬥到底。”“我要回到她的身邊,我答應過我一定會回去。為了她,我願付出一切。”

活動三:涵詠品味,體會強烈的抒情

同學們,作者對於廣大的關東原野,心裏懷着熾痛的熱愛。作者不僅在文中直抒胸臆,大聲呼告,還用了其他方法表達自己的感情。現在,我們涵詠品味語句,體會文章強烈的抒情,然後圍繞下面問題進行智力搶答賽,看誰回答的又快又準確。

1、“我無時無刻不聽見她呼喚我的名字,我無時無刻不聽見她召喚我回去。”“她低低地呼喚着我的`名字,聲音是那樣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這兩句話使用了怎樣的手法,抒發了怎樣的情感?

點撥:運用呼告的手法,直接對着土地傾訴自己的熱愛、懷想、眷念,並且將傾訴對象擬人化,以“她”而不是“它”相稱,隱含將土地比做“母親”的意思。在讀者心裏掀起重重波瀾,激起強烈的共鳴。

2、“當我躺在土地上的時候,當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裏握着一把泥土的時候,或者當我回想起兒時的往事的時候……”這幾句話反覆出現“當我……的時候”,有什麼作用?

點撥:這幾句話大量運用排比造成連貫的、逐漸增強的氣勢,有利於抒發內心的情感。

3、“我想起那參天碧綠的白樺林,標直漂亮的白樺樹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見奔流似的馬羣,……我想起紅布似的高粱,金黃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紅玉的臉龐,……我想起幽遠的車鈴,晴天裏馬兒戴着串鈴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讕語,原野上怪誕的狂風……”這一段話表達自己的情感時有怎樣的特點?

點撥:選擇白樺林、蒙古狗、奔馬羣、紅高粱、黑土地等東北特有的景物密集地排列在一起,疊印的一個又一個畫面,像電影鏡頭一樣閃現,句式構成了排比,加大了信息容量和對讀者的衝擊力,展現東北大地的豐饒美麗,表達了對東北家鄉的熱愛之情。

4、為什麼文章起初寫“關東大地”用“她”來稱呼,而到了後面時卻又改口説“土地,原野,我的家鄉,你必須被解放!你必須站立”?

點撥:人稱的變化實際上是情感的變化的結果。文章開始用第三人稱,是因為感情起初比較平穩,但隨着作者情緒一步步的激動,作者就不滿足於使用向第三者介紹的人稱代詞“她”了,於是拋開讀者直接與自己所敍述的對象進行對話交流,對土地以“你”相稱,情感顯得更加直接而迫切。這在修辭上叫做“呼告”,具有強烈的抒情效果。

活動四:字斟句酌,體會關鍵詞句

請大家結合寫作背景,合作交流下面的問題:

1、作者在第一段中列舉了大量物產、景色有什麼作用?

點撥:作者把故鄉寫得如此美好,如此豐饒,能讓我們更愛她,併為她的美好被埋葬而感到悲憤。這更能激起我們對侵略者的仇恨以及恢復故鄉的美好的信念和決心。

2、“我必須看見一個更美麗的故鄉出現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墳前”這一句話有什麼深刻含義?

點撥:充溢着飽滿、深沉的愛國之情。表明“我”將抗擊侵略者,為保衞家鄉犧牲一切,並具有相信最終能獲勝的堅定信念。

3、怎樣理解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濫着一種熱情”中的“氾濫”的含義?

點撥:“氾濫”原意是“江河水溢出,淹沒土地”,又引申為“思想、事物到處擴散”。作者的心情正如決堤之水不可遏抑地向四下氾濫奔流,作者那激憤狂放的心情用了“氾濫”來形容較之用“澎湃”“湧動”等詞語更多了幾分野性和難以駕馭的力量。

4、怎樣理解文中“在那田壟裏埋葬過我的歡笑”中的“埋葬”這個詞語的含義?

點撥:“埋葬”只用於已經死去的事物。作者使用“埋葬”形容我的歡笑,是為了説明我的歡笑已經死去了,早已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只是悽苦、哀愁和悲憤!它被埋葬在故鄉的田壟間。所以用“埋葬”更多了一層沉重的感覺和悲憤的心緒。誰埋葬了我們的歡笑,誰奪去了我們的“田壟”,我們就要埋葬他們!讓埋葬我們歡笑的田壟成為埋葬侵略者的墓地!這其實是使作者發出錚錚誓言的原因之一。

5、“當我記起故鄉的時候,我便能看見那大地的深層,在翻滾着一種紅熟的漿液……在那亙古的地層裏,存着一股燃燒的洪流,像我的心裏噴湧着血液一樣。”這句話的深刻含義是什麼?這句話裏“紅熟的漿液”喻指什麼?

點撥:這句話是説作者思鄉的心情就像地下沸騰的巖漿一樣在燃燒在沸騰在奔突,就要噴湧而出。

“紅熟的漿液”表層是指“大地深處沸騰的漿液”。深層是指作者內心正如地下沸騰的巖漿一般。

6、文章結尾一句“為了她,我願付出一切。我必須看見一個美麗的故鄉出現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墳前”的含義是什麼?

點撥:作者願意為了土地不惜奮鬥,為了美麗的東北故鄉而奮鬥,甚至不惜犧牲自己。表達了強烈而深沉的愛國之情。

活動五:拓展閲讀,激發愛國熱情

同學們,當國難當頭的時候,許多作家、詩人紛紛拿起手中的筆,與敵人鬥爭,抒發愛國之情,現在,我們欣賞艾青的《我愛這土地》,感受詩人的愛國熱情,熱愛我們的祖國。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飽滿、深沉的愛國熱情。作者把九一八事變以後東北流亡青年壓抑的情感用火一樣熾熱的語言表達出來,彷彿使人諦聽得到心臟的跳動,感受得到熱血的沸騰。希望我們學習作者那種對故鄉、對土地、對祖國熾熱的愛,努力學習,早日成才,用實際行動回報祖國。

六、佈置作業

1、學習本文直抒胸臆、呼告的手法,抒發自己對家鄉、學校的感情。

2、背誦課文中喜愛的語句。

板書設計:

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

回憶:故鄉美麗、富饒

傾訴:熱愛、懷念、眷戀故鄉

誓言:回到故鄉身邊,為她戰鬥

土地的誓言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感受文中飽滿、深沉的愛國熱情;;

2、揣摩、品味文中富有激情的語言

3、培養、強化學生熱愛故土、熱愛祖國的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品味本文富有激情的語言;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生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查字典注音識記,會寫生字詞,弄清詞義。

(2)蒐集關於祖國故鄉土地等方面的歌、詩、散文資料。

(3)翻看中國歷史瞭解我國東北的物產及淪陷的年代、範圍等情況。作閲讀筆記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歌曲播放,激情導入

1、歌曲播放:

教師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歌中的悲壯情感。

2、激情導入:

“九·一八”事件,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踐踏着富饒的關東平原,無數的東北同胞被迫背井離鄉,四處流浪。他們不知何時才能回到自己可愛的故鄉,才能與家人歡聚一堂。事隔十年,作為東北作家羣中的一員,作者懷着難以遏制的思鄉之情,面對故鄉的土地發出了壯懷激越的誓言。

二、有情朗誦,整體感知

1、有情朗誦:

①教師配樂範讀課文。要求:

a注意把握朗讀感情及語氣語調重音;

b劃出最能觸動你的句子並説出理由;

c感受文中的情感。

②學生朗讀課文,進一步把握文中的思想感情。要求:

a流暢、準確,並儘量讀出自己所體悟到的情感。

b讀後能夠談出自己的感受。

2、整體感知:

①面對故土,作者發出了怎樣的誓言?

②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三、合作探究,品讀賞析

1、合作探究:

①作者運用哪些手段把自己對國土的這種感情表達出來?試舉例説明。

討論明確:

a運用了大量富於鮮明感情色彩的詞語,直接抒發感情。

b運用排比、比喻修辭表達加強情感的衝擊力。

c人稱的恰當運用。

②課文分為兩段,兩段在內容和結構上有什麼異同?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點撥,明確:

結構相同:先抒情後回憶最後再直接抒情。

內容相同:都有對故土的回憶和描繪。

內容上的不同點:回憶中所選取的景物不同。

土地的誓言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掌握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學習文中語言運用的技巧。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品味精彩段落和關鍵語句。

3、感悟作者對祖國、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播放歌曲《松花江上》

二、學生談聽後感受

教師:“是的,歌聲使那段令人悲痛的歷史再現眼前。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國主義強行侵佔東北,四個月內東北全境淪陷,我們可愛的家鄉就這樣被日本侵略者的鐵騎蹂躪了十年,1941年,在九一八事變十週年之際,流亡在關內的東北人依然無家可歸,而作者作為其中的一員,懷着難以遏止的情感,寫下了這篇散文──《土地的誓言》。”

三、通過課件展示,簡介作者

四、朗讀詩歌,初步感知

1、播放朗讀錄音,讓學生一邊聽,一邊標記易讀錯的字。

2、讀一讀。

3、提問:這篇文章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愛國之情、思鄉之情和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的滿腔仇恨)

4、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找出最感動自己的話,深情地大聲地朗讀出來,並找學生談一談某句話為什麼會感動自己。

5、理解文章標題含義。

(明確:這不是土地本身發出的誓言,而是作者面對土地所發出的誓言)

6、找出文中作者所發的誓言。

五、品味精彩段落和關鍵語句,感悟作者對祖國、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1、教師進行學法示例,與學生共同揣摩第一自然段的關鍵語句和前半部分的`景物描寫。

⑴ 怎樣理解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濫着一種熱情”中的“氾濫” 的確切含義?

指導學生按照“氾濫”的原意和引申義以及與“澎湃”“湧動”等詞相比較來理解,“氾濫”原意是“江河水溢出,淹沒土地”,又引申為“思想、事物到處擴散”。作者的心情正如決堤之水不可抑制的向四下氾濫奔流,作者那激憤狂放的心情用了“氾濫”來形容較之用“澎湃”“湧動”等詞語更多了衝破一切阻隔的力量。

⑵ 教師有感情的朗讀第一自然段中“當我躺在土地上的時候……原野上怪誕的狂風”,讓學生閉目傾聽。

① 展開聯想和想象,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頭腦中的畫面。

② 有人説這段話排列的詞語過多,不夠簡潔,有些句子完全可以刪掉,比如“紅玉的臉龐,黑玉的模樣”“狐仙姑深夜的讕語,原野上怪誕的狂風”。你是否同意這種看法?

(明確:紅玉的臉龐,黑玉的模樣使人想到仍在日寇鐵蹄之下的故鄉親人,這些景物密集的排列在一起,展現了東北大地的豐饒美麗 )

2、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學習第一自然段的後半部分和第二自然段。

⑴ 讓學生仿照老師提問的角度和方法,自己提出問題並試着自己獨立思考後回答。

⑵ 分組討論,交流思考結果。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通過小組討論解決。

⑶ 小組無法解決的難點由各組的代表提出來,班內交流,師生合作解決。

六、教師引導學生體會文章兩個段落的異同點,並板書

1、深情讚美家鄉──誓死解放家鄉

教師:作者願用生命捍衞自己的家鄉,他把他的情感用火一樣熾熱的語言表達出來,彷彿使人諦聽到他心臟的跳動,感受到他熱血的沸騰。事實上,近代以來,有許多的仁人志士為我們國家的自由統一拋頭顱、灑熱血,奉獻自己的一切,這才創建了我們這個富強美好的家園,下面就再讓我們來聽一首歌,來接受一次心靈的洗禮吧,會唱的同學可以跟着一起唱。

2、播放《我的祖國》

土地的誓言教案 篇5

教學重點:

揣摩、品味語言

教法:

點撥法、情感感染法、談話法

學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設計:

一、 素材準備

1、 交待主題:圍繞“外敵入侵、人民流離失所”的主題來收集相關資料

2、 活動佈置:

教師準備:影視歌曲《松花江上》、“九一八”歷史事件的視頻錄像、東北的相關相片

學生準備:作者相關資料;中國近代史上國破家亡的事例;美國“九一一”事件的相關信息

二、 教學過程:

(一) 屏氣凝神聽誓言

學生交流準備的素材,教師出示媒體素材,由“九一八”及歌曲《松花江上》引出對本文作者和背景的'介紹,之後讓學生談初步感受,教師激情過渡----------聽誓言:

錄音播放課文朗讀,同時提出要求:

a整理字詞積累卡;

b結合文章內容概括本文:作者對着的土地發出的誓言。

學生交流,教師補充。

(二) 酣暢淋漓品誓言

學生有感情的朗讀,進一步感受作者發出的誓言,並提出具體要求:

(1)結合課文內容及自己對東北的瞭解,自由交流“東北印象”,然後教師課件展示以“東北印象”為主題的圖片。藉此進一步把握作者對故土的激情所產生的基礎,同時為自主學習創設一個“暢所欲言”的環境與氣氛。

(1) 劃出自己深受觸動的詞語和句子

(2) 劃出文中飽含深情的句子

(3) 劃出自己有疑問的句子

學生交流上述問題,師適時點撥,並提出學生未能提出和解決的問題。例如:為什麼文章開始用“關東大地”,後來用“她”來稱呼,而到了後來卻又改口説“土地、原野,我的家鄉,你必須被解放,你必須站立”等

(三) 聲情並茂讀誓言

在品味語言的基礎上,學生結合朗讀磁帶總結朗讀提示,可以從“語速、語氣、語調、感情、停頓”等方面根據自己的感受和體悟,選擇相應的段落進行朗讀

(1) 學生朗讀體驗

(2) 在學生朗讀的基礎上,老師結合特殊句式:排比句式、斷句進行朗讀指導。

(四) 蕩氣迴腸宣誓言

在學生激情朗讀後,師與生面對面會談:

(1) 作者對土地持一種什麼態度、情懷?

(2) 角色轉換:假如你是作者,請用一舉富於激情的話表示對心中熱土、對祖國的情懷

(3) 從本篇文章中,我們不難看出作者對土地深刻的眷戀,源於對祖國深深的熱愛,在文壇上不乏許多表達對祖國熱愛之情的章篇,同學們的資料庫中還有那些名家名篇------

結合以上的交流,讓學生用文字,宣傳廣告等多種形式對祖國莊嚴宣誓-------

土地的誓言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識字認詞,積累好詞好句,品味文中具有激情的語言。

2、通過朗讀了解文章內容,結合時代背景把握文章主題。

3、學習用排比的句式進行寫作。

過程與方法:

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師生主體與主體間對話。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強化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了解文章內容,結合時代背景把握文章主題。

教學難點:

品味文中具有激情的語言。

突破方法:

學生合作交流共同解疑,教師適當點撥。

教學方法:

讀悟賞拓

教學媒體:

多媒體電腦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準備:

1、積累字詞。

2、查找有關“九·一八”事變及作者的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熱愛你足下的這片土地嗎?那麼就請你用最深情的語言來形容它吧!(設計意圖:讓學生先對文章所描繪的對象有自己的感受,用恰當的詞語準確表達自自己的感受。)(學生活動:學生用所給句式説話。)

同學們的語言是那樣的優美和深情!是啊,當我們面對着如此美麗而廣博的土地時,怎能不生髮感慨。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曾深情地謳歌過我們足下這片多情的土地,今天就讓我們跟隨端木蕻良的筆共同去領略我們足下這片黑土地的魅力!(設計意圖:激情激趣,讓學生帶着熱情走進文章。)

(串聯詞:首先我們來明確本堂課的學習目標。)

二、明確學習目標。(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使學習目的性更強,學生可以做到有針對性地學習。)

(串聯詞:文章是我們語文學習的依託,下面請同學們結合老師所給出的微型詞典走進文章,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快速閲讀文章。)

三、讀一讀 知內容

自由快速朗讀。(設計意圖:讓學生熟悉文章。)(學生活動: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文章。)

共讀文章,先指名朗讀、再教師範讀、最後全體齊讀。(設計意圖:全體師生共同參與,把讀的權力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讀中瞭解文章內容。)(學生活動:學生邊讀文章邊思考下列問題。)

(串聯詞:前面兩位同學讀得都非常棒,連我也禁不住要一試身手了,下面由老師來給大家朗讀好不好?)

(串聯詞:還剩下最後一部分,把讀的機會留給大家,下面請同學們齊聲朗讀。)

思考:文中描繪了哪些故鄉的事物?作者記憶中的故鄉是怎樣的?

是誰在對土地發出誓言?發出了哪些誓言?

(友情提示:同學們可以結合文中具體的詞句回答。)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邊讀邊思考,邊讀邊勾畫的習慣;瞭解文章的具體內容。)

四、悟一悟 探主題

(串聯詞:文章的內容是為主題服務的,下面我們來共同分析文章的主題。)

思考:文章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友情提示:你可以結合時代背景及作者經歷思考。)(設計意圖:檢查學生課前預習情況,讓學生掌握結合時代背景分析主題的學習方法。)

五、品一品 賞特色

(串聯詞:內容和主題固然重要,但形式也文章的必要組成部分,下面我們來賞析本文的語言。)

思考:你認為文中哪些詞句寫得精彩?為什麼?(友情提示:你可以從修辭、句式、表達情感的方式等多個角度去分析。)

(設計意圖:學生先自主學習然後合作交流,從而培養學生分析文學語言的能力及口語表達能力。)(學生活動:學生先自主分析,然後合作解疑。)

六、寫一寫 創佳作

(串聯詞:通過分析,我們瞭解了端木蕻良的作品之所以那麼富有氣勢和感染力,是因為他運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式。他能寫出那麼秀麗的詞句,你們能不能?既然如此有自信,那就快點動起你手中的筆吧,我期待着欣賞你筆下綻放的'美麗花朵。)

請同學們結合所給出的句式寫話。

句式一:“當我……,當我……,我想起……,我看見……,我聽見……。)

句式二:“土地是……,……;土地是……,……;土地是……,……。)

句式三:“在春天……;在盛夏……;在秋日……;在嚴冬……。)

(設計意圖:學以致用,運用所學自創佳作,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學生活動:學生先自己寫,然後小組評議,選出優秀作品展示,然後全體同學共評。)

七、想一想 展視野

(串聯詞:你們的作品寫得都那麼富有詩意,真讓老師對你們刮目相看。那你還知道哪些有關寫思鄉和愛國之情的詩句嗎?)

你還知道哪些有關寫思鄉或愛國之情的詩句?説出來我們大家一起積累。

(設計意圖:增強學生的積累意識,擴展學生的學習視野。)

八、提供資源平台:

(設計意圖:將課內所學延伸到課外,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九、教師小結: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領略了我們足下這遼闊而富饒的黑土地的神奇,欣賞了端木蕻良匠心獨運的作品,瞭解了那斷永不能忘了的辛酸歷史,同學們創作了那麼多令人稱道的作品……如果你還覺得意猶未盡的話,請你動起你的手完成今天的作業。

十、佈置作業:

1、請你將你認為寫得精彩的語句積累在積累本上。

2、請同學們在課外收集一些與“九一八”事件相關的資料,編一份小報,來加深對這篇文章的理解。(設計意圖:延伸拓展課內知識,同時加深對本文主題的理解。)

土地的誓言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培養學生對土地、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揣摩、欣賞精彩段落和語句

教學儀器與媒體:

投影儀、PP軟件、錄音機等。

教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與方法:

一、情境導入

1、導語

2、學生上網檢索有關背景和作者的資料

二、整體感知

1、範讀

2、學生自讀

三、品讀精彩語句

1、學生朗讀並互相評價

2、揣摩特殊詞語的用法

(1)“我有時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還是跳動的,我的心還在噴湧着熱血,因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濫着一種熱情。”

(2)請再看這樣一個句子

“在那田壟裏埋葬過我的歡笑,在那稻顆上我捉過蚱蜢,在那沉重的鎬頭上留着我的手印。”

作者為什麼不用“飄蕩着我的歡笑,迴響着我的歡笑”之類的詞語呢?

(3)學生討論後學法總結指導

這兩個詞語的運用都逾越了常規。對於這些特殊的用法,應從以下兩方面求解:

A、明確該詞的本意;

B、分析該詞所處的語境。

最後在本意和語境間可以發現詞語的具體確切含義。

四、擴展思考

同學們你們在現實生活中是怎樣表達對祖國的熱愛的呢?

五、佈置作業(播放《松花江上》)

“九一八真的成為歷史了嗎?”以此為題寫一篇小作文。(可以網上檢索有關資料)

教後記:土地也就是一個國家的主權問題,結合〈最後一課〉來講。用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來導入。文章是寫事變過去十年後,抗日戰爭正處在十分艱難的時候。用聯繫時代背景,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賞精彩段落。

土地的誓言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揣摩、欣賞精彩段落和語句

二、體會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對土地、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播放音樂《松花江上》

2、介紹時代背景。

二、整體感知

1、範讀

2、學生快速閲讀

三、品讀精彩語句

1、學生朗讀並互相評價

2、揣摩特殊詞語的用法

舉例:

(1)“我有時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還是跳動的,我的心還在噴湧着熱血,因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濫着一種熱情。”

(2)“在那田壟裏埋葬過我的歡笑,在那稻顆上我捉過蚱蜢,在那沉重的鎬頭上留着我的手印。”

提問:作者為什麼不用“飄蕩着我的歡笑,迴響着我的歡笑”之類的詞語呢?

(3)學生討論後總結指導

這兩個詞語的運用都逾越了常規。對於這些特殊的.用法,應從以下兩方面求解:

A、明確該詞的本意;

B、分析該詞所處的語境。

最後在本意和語境間可以發現詞語的具體確切含義。

引導學生自己在文中尋找類似的語言進一步分析。

四、配樂朗誦全文

五、擴展思考

提問:同學們在現實生活中是怎樣表達對祖國的熱愛的呢?用怎樣的形式,舉幾個例子。

六、總結(略)

土地的誓言教案 篇9

教材與學情分析:

《土地的誓言》是東北作家端木蕻良寫於1941年九一八事變十週年的一篇抒情散文,抒發了作者對淪亡國土的強烈思念之情。調子是悲愴的。

學生由於年齡的限制,根本沒有家國之痛、民族之恨這些經歷和體驗,但他們有着樸素的情感,也有豐富敏感的心靈。教學中應努力喚起其內心的情感,進入情境學習。

對於文章的創作背景和作者,通常由教師講解,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在21世紀的信息社會,網絡已經滲透到每一個角落,我們教學應充分利用這一資源,本課將實驗由學生利用網絡資源當堂檢索。

教學創意:

學生在網絡環境下由教師指導,自主獲取知識,擴展課堂教學;配以音樂感染學生。

教學結構:

情境導入

——整體感知——品味精彩語句——擴展思考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揣摩、欣賞精彩段落和語句

2、體會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培養學生利用網絡獲取知識的能力

德育目標:培養學生對土地、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揣摩、欣賞精彩段落和語句

教學儀器與媒體:投影儀、計算機lanstar教學軟件、錄音機等。

教學過程與方法:

一、情境導入

1、導語

2、學生上網檢索有關背景和作者的資料

二、整體感知

1、範讀

2、學生自讀

三、品讀精彩語句

1、學生朗讀並互相評價

2、揣摩特殊詞語的用法

(1)“我有時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還是跳動的,我的心還在噴湧着熱血,因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濫着一種熱情。”

(2)請再看這樣一個句子

“在那田壟裏埋葬過我的歡笑,在那稻顆上我捉過蚱蜢,在那沉重的`鎬頭上留着我的手印。”

作者為什麼不用“飄蕩着我的歡笑,迴響着我的歡笑”之類的詞語呢?

(3)學生討論後學法總結指導

這兩個詞語的運用都逾越了常規。對於這些特殊的用法,應從以下兩方面求解:

A、明確該詞的本意;

B、分析該詞所處的語境。

最後在本意和語境間可以發現詞語的具體確切含義。

四、擴展思考

同學們你們在現實生活中是怎樣表達對祖國的熱愛的呢?

五、佈置作業

(播放《松花江上》)

“九一八真的成為歷史了嗎?”以此為題寫一篇小作文。(可以網上檢索有關資料)

土地的誓言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富有激情的語言。

3.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

1.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富有激情的語言。

課時安排:一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收集東北的物產及淪陷的歷史資料;

教師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錄像:九一八事變資料介紹,(課前3分鐘)讓學生談感受。

教師講述:九一八事變之後,當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踐踏着祖國東北大地的時候,無數的東北同胞被迫背井離鄉,遠離故土家園。試想,他們是懷着怎樣的家仇國恨與思念之情思?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東北作家端木蕻良的抒情散文《土地的誓言》,來聆聽一下作者的心聲。然後板書課題。

二、出示學習目標:指名學生朗讀。

三、課堂學習研討

活動一:聽一聽,感受故鄉美。

邊聽邊思考:

1.概括兩段內容.

2.東北給你怎樣的印象?(提示:劃出各段中有關描寫故鄉景物的語句,然後概括,可以用文中的詞語概括。)

注: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及瞭解的東北信息,自由交流“東北印象”,然後教師課件展示以“東北印象”為主題的圖片。讓學生感受東北的物產豐富,

明確:

1.(1)我常常想起關東原野的一切,我時時聽見故鄉的呼喚,我的心為此熱血沸騰。

(2)故鄉的美好生活令我夢縈魂牽,我發出誓言,為故鄉母親戰鬥犧牲。

2.東北物產豐富、美麗、豐饒(板書)。

小結:從圖片中,我們欣賞到了東北的景物美、文化美。而在作家端木蕻良的筆下則展示的更加具體形象。

活動二:讀一讀,感悟故鄉美。(小組合作學習)

精讀課文“當我躺在土地上的時候……原野上怪誕的狂風”一段,思考:

1.作者在這段話中列舉了哪些東北特有的景色和物產?

2.作者是通過怎樣的手段描寫這些景物和物產的?這樣描寫有什麼作用?(提示:可以從詞語的運用、句式、修辭手法等方面進行分析)

3.有人認為這段話排列的詞語過多,不夠簡潔.有些句子完全可以刪掉,如:”紅玉的臉龐,黑玉的眼睛”“狐仙姑深夜的讕語……等”。你是否同意這種看法?為什麼?

要求:以四人或兩人為一小組,每人説一個內容,先讀段落,再交流討論兩個問題,然後班上集體評價,教師點撥。(注:學生在交流時,教師巡迴指導。)

明確:

1.作者列舉了白樺林、紅高粱、馬羣、黑土地等。描繪了東北大地的豐饒、美麗,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激情讚美和深切懷念

2.(1)運用排比、比喻修辭表達加強情感的衝擊力。如:“當我躺在土地上的時候……怪誕的狂風”

(2)調動了視覺。如:“參天碧綠的白樺林”“紅布似的高粱”中“碧綠”、“紅”。

(3)運用了嗅覺。如:“帶着松香氣味的煤塊。”中“松香氣味”。

(4)運用了聽覺。“我聽見皮鞭滾落在山澗裏的脆響。”中“聽見脆響”。從各種角度描寫,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思念。

(5)運用短語,如:“參天碧綠、標直漂亮”。形容東北地區的事物,表現東北的`廣闊。

3.運用一系列的物象和形容詞,一覽無餘地給我們展現了整個關東原野的美麗景象,造成視覺上的衝擊力,使人不由自主地產生了熱愛之情。讓人彷彿看到東北的人們趕着馬車、拉着糧食在大道上跑着的情景。

齊讀這個片段,感受東北的美麗,感受作者的情懷。

第二段景物:

(1)“在春天……從這頭響到那頭。”這裏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調動了嗅覺、視覺。展現了春天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2)“秋天,銀線似的蛛絲……響着。”這裏也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調動了視覺、嗅覺、聽覺等角度,展現了秋天豐收的景象。

小結:作者調動了各種手段,描繪了東北美麗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思念和熱愛之情。可是這麼美的景物卻被日本糟蹋得不成樣子,變得蕭索和淒涼,從而使作者變得憂傷和憤怒。(板書:變蕭索淒涼)

活動三:品一品,眷念故鄉美。

你覺得文中哪些句子或詞語最能打動你,最能體現作者的情感?請找出來深情地朗讀這些句子,並談談你喜歡的理由。可以用我喜歡,因為這裏用了

的句式回答。

學生品讀課文,進行語言品味,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明確:(找出三句以上即可)

(1)我喜歡“我心裏懷着熾痛的熱愛。”因為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其中“熾痛”二字用得好,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調。

(2)“我無時無刻不聽見……我無時無刻不聽見它召喚我回去。”這句話寫出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

(3)“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濫着一種熱情。”“氾濫”原意是“江河水溢出,淹沒土地”,又引申為“思想、事到處擴散”。這裏指作者的心情正如決堤之水不可遏制地四下氾濫奔流,從而用“氾濫”一詞來形容作者那激憤狂放的心情,更多了幾分野性和難以駕馭的力量。

(4)“在那田壟裏埋葬過我的歡笑。”“埋葬”一詞用得好,日本沒來之前,東北是美好的,因此,作者是快樂的但是九一八事變之後,東北變得一片淒涼,作者被迫遠離家鄉,作者是痛苦的,因此用埋葬好.

(5)“土地,原野,我的家鄉,你必須被解放!你必須站立!”

這裏對土地以“你”相稱,用了呼告的手法,把對土地重新獲得自由解放的迫切心情表達的淋漓盡致。

(6)為了它,我願付出一切。我必須看見美麗的故鄉出現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墳前。這句話寫出了作者願付出一切解放家鄉的決心。

學生齊讀第二段中部分句子。板書:戰鬥到底,解放站立。

小結:作者的感情多麼強烈啊!是的,當抗日烽火然遍大中國大地時,光未然面對黃河寫下了《黃河頌》;當法國阿爾薩斯遭受普軍侵佔,都德面對失去國土的沉痛寫下了《最後一課》;九一八事變已過去整整十年了,流亡在外的東北人們依然無家可歸,端木蕻良面對失去的關東原野,寫下了《土地的誓言》。

活動四:抒一抒,故鄉會更美。

請你模仿本文的寫法,用一段優美的語言將你的故鄉描繪出來,或者用你的彩筆把你的故鄉畫出來,以此來表達你對家鄉的讚美之情。(150字左右)。

注:(課前寫作,課上展示,並作出評價。)

四、課堂總結

教師總結:《土地的誓言》讓我們從中感受到作者熾痛的熱愛,他懷着一顆滾燙的心,決心為土地的解放戰鬥到底。作為我們新時代的中學生更要熱愛生我們養我們的土地,因為土地以寬厚似海的胸懷哺養着華夏兒女,土地以豐腴肥厚的身軀滋養着炎黃子孫!我要為土地吟一首詩,那就是土地之詩;我要為土地譜一曲歌,那就是土地之歌。請同學們一起欣賞祖海的《生我養我的土地》。

五、作業佈置:

1.摘抄本文表達作者感情的句子,並做些點評。

3.達標練習:練習反饋及拓展延伸鞏固

六、板書設計:

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

美麗蕭索

土地{變

豐饒淒涼

誓言:戰鬥到底解放站立

梅花三弄

土地的誓言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注重朗讀訓練,讀準字音,讀出感情。

2、通過朗讀領會文意。聯繫時代背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揣摩、欣賞精彩段落和語句。瞭解呼告的寫作手法。

4、增強學生熱愛祖國家鄉,發奮圖強的美好情操,培養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

揣摩、欣賞精彩段落和語句。

教學難點:

品味作者藴含在字裏行間的深厚情感。

教學用時:

一課時

教學步驟:

導入:

一、播放《松花江上》的音樂,讓學生感受歌中的情感,説説自己的感受。同時介紹背景,展示九一八之後東北人民家破人亡、流離失所的慘狀和悲痛,介紹作者,努力喚起學生的內心情感。

二、檢查預習,掃清字詞障礙

熾( )痛嗥( )鳴讕( )語怪誕( )亙( )古

輾( )着轆轆( )污穢( )鎬( )頭默契( )

三、整體感知

1、配樂範讀課文,學生按要求聽讀課文。

[要求]:感受文中作者所藴涵的情感

注意教師朗讀時對語氣語速重音等的把握和處理。

回答問題:土地會發出誓言嗎?如何理解本文的標題――“土地的誓言”?

明確:是作者對土地發出的誓言,不是土地本身發出的誓言。

四、自主研讀、合作探究

1、文中寫了具有怎樣景色的土地(默讀課文第一段,畫出描寫故鄉景色的句子)

明確:“當我躺在土地上的時候,……原野上怪誕的狂風。”

2、作者在這段話中列舉了東北哪些特有的景色和物產?

明確:白樺林,紅高粱,馬羣,黑土地等。抓住這些景物能充分體現東北地區的地域特徵。

3、作者為什麼在這段話中列舉了一大串的景色、物產?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列舉了一大串富有東北地域特徵的景色、物產,作者如數家珍,像電影鏡頭一樣展現,展現東北大地的富饒美麗,表現了對故鄉深切的留戀和熾痛的熱愛,也加大了信息容量和對讀者的衝擊力與感染力。

作者回憶起故鄉的景色,似乎聽到了故鄉的呼喚。讀第一段後半部分思考:

4、作者把廣大的關東原野,以“她”而不是“它”相稱,這是為什麼?表達了作者什麼感情?

明確:運用呼告的手法,直接對着故鄉的土地傾訴自己的熱愛、懷想和眷念,並且將傾訴對象擬人化。以“她”而不是“它”相稱,隱含將土地比做“母親”的意思。比如:“我無時無刻不聽見她呼喚我的名字,我無時無刻不聽見她召喚我回去。…‘她低低地呼喚着我的名字,聲音是那樣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等等。這種感情經過多次反覆,像音樂的主旋律一樣得到加強,自然會在讀者心裏掀起重重波瀾,激起強烈的共鳴。表達了自己對故土的熱愛。

5、作者由景及人想到自己在故鄉的生活,閲讀第二段討論概括這是一種怎樣的生活?(小組討論)

明確:美好,幸福,歡樂。

6、這樣美麗的景物,這樣美好的生活,現在卻遭遇不幸。作者面對土地發出了怎樣的誓言?(用原文回答)

明確:我必須回去!為了她,我願付出一切!

7、大家想這篇文章要表達怎樣的情感呢?作者寫它的目的是什麼呢?

明確:對故鄉對祖國的熱愛;激發人們的愛國熱情,鼓勵人們站起來為家鄉,為祖國而戰。

五、精讀課文,進行語言品味

這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飽滿、深沉的愛國熱情。再讀課文找出文中令你感動的或者認為寫得好的語句。

提示:可以從修辭手法方面賞析,也可以從形容詞的使用上賞析,還可以從作者要表達的情感上等方面賞析。

1、怎樣理解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濫着一種熱情”中“氾濫”這個詞的確切含義?

明確:“氾濫”原意是“江河水溢出,淹沒土地”,又引申為“思想、事物到處擴散”。這裏表現作者的心情正如決堤之水不可遏抑地向四下氾濫奔流,一發不可收拾。它比用“澎湃…‘湧動’”等詞更多了幾分野性和難以駕馭的力量。表達作者極其強烈的思鄉之情。

2、“在那田壟裏埋葬過我的歡笑”中“埋葬”這個詞的確切含義?

明確:“埋葬”用於已經死去的事物,那麼,我的'歡笑已經死去了嗎?是的,昔日飄蕩、迴響在田壟的歡笑曾經是晶瑩如露珠般點綴在壟上,散發出迷人的光澤。而今,這一切早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只是悽苦、哀愁和悲憤!作者的歡笑確實“死了”,它被埋葬在故鄉的田壟間。這裏用“埋葬”比“飄蕩”、“迴響”更多了一層沉重的感覺和悲憤的心緒。

3、“當我記起故鄉的時候,我便能看見那大地的深層,在翻滾着一種紅熟的漿液……在那亙古的地層裏,有着一股燃燒的洪流,像我的心噴湧着血液一樣”?

明確:從表層看,這是寫實。在任何一塊大地的深層,都湧動着沸騰的巖漿,這些巖漿就是“紅熟的漿液”“燃燒的洪流”。從深層看。這是虛寫。在作者的心中也正如地下沸騰的巖漿一樣在燃燒在沸騰在奔突,似乎正要噴湧而出。

4 、作者用大量的詞語形容東北地區的種種事物,你覺得哪些詞語用得好,能夠引起你豐富的聯想?

明確:“參天碧綠”形容白樺林,“標直漂亮”形容白樺樹讓人感受到一棵棵,一排排筆直的

白樺樹傲然挺立在風中:多個景物連在一起使人想象出東北大地的豐饒美麗,遼闊無比。

5、有人説這段話排列的詞語過多,不夠簡潔,有些句子完全可以刪掉,比如“紅玉的臉龐,黑玉的眼睛……狐仙姑深夜的讕語,原野上怪誕的狂風”。你是否同意這種看法?為什麼?

明確:不能刪。因為“紅玉的臉龐,黑玉的眼睛”很容易引發人們想像到東北的父老鄉親像紅玉一樣的臉龐,像黑玉一樣的眼睛,使人想到仍在日寇鐵蹄下呻吟的故鄉親人。“狐仙姑深夜的讕語,原野上怪誕的狂風”這兩句雖是不好的事物,但確是東北地區“特產”很容易激發人們思鄉之情。

6、文中多次出現“當我……當我……當我”“我想起……我看見……我聽見……我想起……我想起……”這是運用什麼修辭手法。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明確: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造成連貫、逐漸增強的氣勢,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思鄉之情

六、拓展活動

仿寫《土地的誓言》中你最喜歡的一段話或第一段中描寫豐饒美麗的東北大地的句子來讚美你的家鄉。(學着運用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

仿句練習

例句:當我躺在土地上的時候,我想起那參天碧綠的白樺林,標直漂亮的白樺林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見奔流的馬羣,深夜嗥鳴的蒙古狗,我聽見皮鞭滾落在山澗裏的脆響……

七、課堂小結

本課我們從欣賞景物、體會感情入手,瞭解作者通過描寫東北大地豐富的物產,美麗的景色,回憶自己在那土地上發生的美好往事,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熱愛、懷念、眷戀之情,同時也表達了作者飽滿深沉的愛國熱情。在我們這片灑滿熱血的土地上,作為二十一世紀的中學生,更應該好好學習,將來建設最美好的家園。

八、佈置作業

收集有關鄉愁的詩歌,反覆朗讀,體會作者的故土情。

九、板書設計:

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

誓言:對土地發出的誓言

內容:故鄉的美景故鄉的呼喚

為故鄉而戰

故鄉的生活美好,幸福

主旨:眷戀故土保家衞國

土地的誓言教案 篇12

一、教學分析

(一)教材分析:

《土地的誓言》是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紀40年代寫於“九一八”事變十週年的一篇散文,抒發了作者對淪亡國土強烈的思念之情,是一篇難得的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的佳作。

(二)學情分析:

學生由於年齡的限制,沒有家國之痛,民族之恨的經歷和體驗,但他們有着樸素的情感,豐富敏感的心靈,教學中應努力喚起其內心的情感,進入文本情景進行學習。

教學環境分析

本文是一篇抒發作者對淪亡國土強烈思念的文章,我利用網絡蒐集了一些日軍侵華圖片和故土昔日美景圖片,讓學生更直觀的感受戰爭的罪惡,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根據學校實際條件,我選擇了用電子交互式白板上課。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利用多媒體,深層體會作者的思鄉愛國之情。

2、利用課件、圖片及視頻,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揣摩、品味本文富有激情的語言。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受作者濃郁的思鄉愛國之情,培養、強化學生熱愛故土、熱愛祖國的情感。

三、教學重點:

1、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具有激情的語言。

教學難點:

揣摩語言,感悟作者強烈的思鄉愛國之情。

四、教學方法:

朗讀品味法、創設情境法、討論探究法。

五、課前準備:

預習課文,查找資料,瞭解寫作背景,解決生字詞。

六、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及整合點:

流程圖

(二)激情導入,背景介紹:

今天,我要帶領同學們去見證一段屈辱的歷史。(播放日軍侵華圖片)

1931年9月18日,日軍強行侵略了東北,發動了九一八事變,四個月內東北全境淪陷。作者可愛的家鄉就這樣被日軍的鐵蹄整整蹂躪了十年!

看了這些圖片你有什麼感受?

(三)誓言鏗鏘戍家鄉

試想,對於流淌着同胞淚水與鮮血的東北大地,對於流離失所、屍橫遍野的家鄉,他們有着怎樣的家仇國恨!東北作家端木蕻良懷着難以遏制的情感面對土地發下誓言:

學生讀:“我必定為他而戰鬥到底!”

“土地,原野,我的家鄉,你必須被解放!你必須站立!”

“我必須看見一個更美麗的故鄉出現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墳前。而我將用我的淚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穢和恥辱。”

這就是(板書:土地的誓言)

師: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是一個丟掉國家皇帝的感慨;“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是一個耄耋老人臨終的夙願。”“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是一個將軍就義前的錚錚遺言。國破家亡,故土淪喪,你能體會作者發誓時的內心感受嗎?

指導朗讀:讀出感情

生甲:憤怒。那就請讀出你的憤怒來!

生乙:堅定。請你用堅定語氣告訴父老鄉親:“收復故土,舍我取誰?”

生丙:必勝的信念。那就請你給鄉親們打一針強心劑吧!

……(板書“戍”)

看來,讀一段文字,根據自己的理解,帶這種感情可以,帶那種感情也可以。由於理解的角度不同,就能讀出不同的`感情。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體驗,也就讀出了自己的韻味。

“我”與家鄉生死相依,休慼與共,是因為“我”對於廣大的關東原野有着“熾痛的熱愛”!

對於狼煙四起的家鄉“氾濫着一種熱情!”那麼,令我魂牽夢縈的家鄉是怎樣的呢?(板書:憶)

(四)激情滿懷憶家鄉

“千里沃野,別時容易見時難。”無家可歸、有家難回的“我”遙望家鄉,看到的是:(播放家鄉美景課件)

聽到的是:

土地的誓言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學習並運用正確的朗讀方法,誦讀課文。

2.分析比喻的含義,體味比喻説理的生動形象和説服力。

3.聯繫生活實際,正確的感悟雄健精神對我們的現實意義。

教學重點

1.通過反覆朗讀,理解課文內容,體味作者的豪壯情懷。

2.揣摩本文比喻中藴涵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

課時安排

一課時

1.精心導入

播放《國歌》的音樂,同學們,這是我們每個中國人都非常熟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這首歌正如歌詞中所説的那樣,是在“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創作的。她如戰鼓震撼了中國人的心,她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為保衞和建設自己的.家園,克服重重困難,執着向前。偉大的革命家李大釗曾在20年代,也是在我國處在艱難的時候,創作了一篇震撼人心的文章,她同樣也激勵着中國人努力衝破一切困難,奮勇向前。

2.感悟內容

a.如果別人要你向他們介紹我國的困難處境,我國的國民雄健的兩種情況時,那麼你會怎麼讀標題?

(艱難的國運和雄健的國民都重讀)

b.如果要鼓勵你的同胞挺起胸膛來戰勝困難,那麼你又怎麼讀標題呢?哪個詞語該重讀?(“雄健的國民”重讀)

c.再讀課文,將體會結合起來。

d.下面研究一下,國民為什麼能雄健,先讀課文,要求讀準子音

e.國民為什麼能“雄健”?同學們採集課文説話,這樣説:國民之所以能雄健,是因為他們……

f.選讀課文,選取你最喜歡的內容,讀給大家聽,並談談理由。

g.明確雄健的含義。

投影

比喻長江大河──民族生命進程

揚子江、黃河──中華民族歷史進程

浩浩蕩蕩──中華民族歷史勢不可擋、一往無前

平原無際,一瀉萬里──中華民族歷史順利發展

曲折回徊,崎嶇險阻──中華民族歷史所逢的艱難國運

長江、黃河穿沙漠,過山峽──中華民族前進中的艱難鬥爭

濁流滾滾,一瀉萬里──中華民族的光明前程

小結:

作者在通篇運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動地提出了用雄健精神戰勝困難。(播放課件)這雄健精神是:在困難面前決不低頭,勇往直前。

3.朗讀體味

a、下面一個人讀一段,請五個學生讀。

b、四人小組討論,哪個同學讀的表達出了作者的感情,3分鐘後,派代表發言。

c、分部朗讀:男、女個一名擔任領讀,讀第一段。第二段由全體女同學朗讀。男同學讀第三段。第四段男女生輪讀。第五段由領讀來讀首句,後幾句由男女生齊讀。

體味反思質疑交流

1.閲讀全文後,你有什麼感受?大家交流一下。

2.“走到崎嶇的境界,愈是奇趣橫生,覺得在此奇絕壯絕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種冒險的美趣。”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你體驗過這樣的美趣嗎?

總結:同學們,每個國家,每個民族,乃至每個人在前進的道路上,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面對困難,我們就是要靠雄健精神;衝破一切艱難險阻,像奔流不息的長江、黃河那樣勇往無前。

延伸作業

模仿課文,用比喻手法寫一段話,説一個道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