餈粑作文600字(精選22篇)

來源:文萃谷 4K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敍文、説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餈粑作文600字(精選22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餈粑作文600字(精選22篇)

餈粑作文600字 篇1

小時候總覺得打餈粑是體力活,得兩個身強力壯的人一下一下地把糯米放在石槽裏翻打。但這次回老家過年,我才真正瞭解到,那是以往的事了,現在大家都是用機械來打餈粑。

在親戚家,有一台奇怪的“鐵傢伙”,讓我和妹妹疑惑不解。爸爸告訴我,這是打餈粑的機器。我和妹妹圍着看了半天也沒看個明白。這時,姑奶奶端着一個冒着熱氣的木桶從後院裏走了過來,掀開蓋子,裏面是一桶白花花的糯米飯,糯米飯的香味瞬間撲面而來。我們頓時着急了,叫大人趕快開工打餈粑。

姑爺爺和姑奶奶兩人一起,一個用大湯勺往機器口放糯米飯,一個用木棍搗,你一下我一下,我看着覺得好簡單,心裏癢癢的,忍不住想要自己嘗試,但沒想到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還挺難。

我用力地往機器口搗着糯米,但糯米在我的手裏卻變得一點不聽話,經常整塊整塊的粘在木棒上,被我提起來。好不容易整好了糯米,又因力氣不夠,出口處斷斷續續,遠不如姑爺爺搗得那麼大塊。真是一件累人的活!才搗了幾下,我就累得氣喘呼呼,在大冷天竟直冒汗。

好不容易打完餈粑,我在手上抹上茶油,準備捏餈粑。

白白胖胖、熱乎乎的餈粑被放到了桌上,我和妹妹迫不及待地捏起了一坨,但隨後像被電了似的,縮回了手,放在嘴裏吸吮着。那種想捏,但又怕燙的樣子,把所有人都逗笑了。在一旁的姑奶奶則嫻熟地捏下餈粑,滾成一個小糰子,遞給我,讓我放到竹台上按開。

拿着捏好的餈粑糰子,我左右手倒來倒去,迅速地把這些白又圓的小糰子放在竹台上,用手掌輕輕按開,一個圓圓的餈粑做了出來。按照這個方法,我和妹妹在不知不覺中越做越好。最後,我拿起一塊蘸着糖和妹妹一起吃了起來。自己捏的,果然又香又軟。

這次打餈粑的快樂,我將永遠收入記憶夾中。

餈粑作文600字 篇2

土家人素有“二十八,打粑粑”的説法,當春節來臨,家家都要打糯米餈粑。新年將近,外公、二姨、媽媽和我一起製作了葉子餈粑。

外公已提前一天把材料準備好,我們就開始一起包餈粑了。按二姨的話,包餈粑就跟捏橡皮泥一樣容易,先取一團糯米材料,將糯米糰捏成碗形,將餡放進“糯米碗”中,將“碗口”封住,再揉成一個小圓餅就好了。

可聽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我在第一步就遇到了困難:捏出的“碗”太小了,壁太厚了。媽媽告訴我,可以一手託着“小碗”,一手往裏面按,這樣就能捏出合格的“碗”。我按照媽媽説的去做,果真做出了一個薄厚適合的“碗”。

雖然我第一步成功了,但第二步又卡殼了。上一步的碗偏薄,加上這一步放進去的餡料太多了,導致餡漏出來了。無奈之下,我只能把做壞掉的餈粑給媽媽“補救”。

吸取上次失敗的教訓,第二個餈粑被我用心地“精雕細琢”了一番:皮捏得薄厚適宜,餡料也是減少了一些,再將“碗口”密封,揉成一個鵝蛋大小的圓形,最後調整一下它的形態,樣子顯得美觀了不少。

現在的餈粑還光着茶綠色的身子,最後一步“收官之作”,就是要給餈粑穿上“艾葉衣服”。只見媽媽將手指沾上些許菜油,塗抹在艾葉上,再將兩片艾葉並在一起搓幾下,把兩片艾葉重合在一起,將光着身子的餈粑放在中間,上下左右各疊一下,中間用棕葉枯條固定一個結,一個完整的餈粑才算大功告成了。

將做好的餈粑放進蒸鍋中,等待半小時,熱騰騰的餈粑就出鍋了。這時,我們每人拿一個炙手的餈粑,圍坐在火爐旁,一邊吃着餈粑,一邊聊着家常。火爐温暖的熱氣包裹着我們,餈粑甜甜的香氣環繞在我們鼻尖。大夥兒其樂融融,無話不談,氣氛好不温馨。

而令我感到最快樂的是我參與了“包餈粑”這個土家人特有的民俗活動,感受到了一家人一起製作美食的幸福。其實,不論你用什麼法子來過年,只要和家人團團圓圓,就是一個幸福美滿的中國年了吧!

餈粑作文600字 篇3

時光飛逝,轉眼間,我已是一名中學生。每日,時光從牀頭邊遊過,從門縫中鑽過,它就在你眼前,可我們只能眼睜睜地看着它流逝。曾經的點點滴滴,都化為了往事。

在國小的假期時,我習慣於旅行,感受中華大地對我的召喚。去年暑假,我和同學小銘去了貴州,去感受苗族的民族文化。

我們來到了美麗的苗寨,導遊告訴我們,苗族有一種很傳統的食物餈粑,於是,我們決定自己嘗試製作餈粑。導遊似乎早就看出來了我們的意圖,笑盈盈地搬出了石臼和木錘,接着,又搬出來了一桶蒸熟的糯米飯,並倒進了石臼裏,並教我們如何將糯米飯捶打成餈粑。看明白之後,我們開始着手嘗試。

當我拿起那個沉重的木錘時,濃濃的民族氣息撲面而來,同時也意識到打餈粑有多麼辛苦。用了很大的勁,我們才將那個木錘,重重地打在了糯米飯上,可當我們想把木錘再次拿起的時候,卻驚訝地發現,粘稠的糯米飯已經牢牢的粘住了木錘的底部,我們使足了勁,才把木錘從那粘稠的糯米中拔了出來。此時,我的臉上已佈滿了汗水。

為了嚐到自己親手製作的餈粑,我們使足了勁,又一錘子打了下去,緊接着,快速地將木錘拔了出來,這樣我們便輕鬆了一些。找到了省力一些的方法,打起餈粑來,事半功倍。儘管我的襯衫已經被汗水濡濕,我的心卻是欣喜的。

最終,打完上百錘後,糯米飯變成了餈粑,撒上花生碎、芝麻之後,我們終於嚐到了餈粑的味道。剛入口,濃濃的米香味便充塞了口腔,仔細的咀嚼,甚至還有一股香甜的味道縈繞,真是美妙極了。

當我的雙手撫摸着那一個沉重的木錘時,我彷彿看到了苗族的先民們用他們勤勞的雙手拿着木錘奮力捶打餈粑的場景。這種具有民族特色的食物,讓我知道了,我們炎黃子孫應當好好珍惜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並將這些國家的瑰寶傳承、創新!

時光如流水,一去不復返,我們應該珍惜當下,把握機遇,珍惜每一分鐘,留下一個美好的記憶。

餈粑作文600字 篇4

老家過冬至,有吃餈粑的習俗。

碰到祭祖或重大節日,有時候是紅白喜事,家裏都要做餈粑。

因此,在老家把餈粑叫“大餈”,如今常見的湯圓就有些不屑的被稱做“小餈”。

冬至的一大早,主婦便把糯米淘洗乾淨,放進木桶中浸泡。下午二三點,米浸透了,就把浸透的糯米放入飯甑中蒸熟。

臨近傍晚,糯米蒸熟了,杵餈粑的人也該回來了。

隨着“嘿!”的一聲,飯甑離鍋,杵餈粑的人噔噔幾個箭步來到石臼邊,把飯甑翻過來,輕輕一磕,一甑糯米飯就全都倒進石臼了。然後拿起杵棍,有節奏的杵起來。一下、一下、一下……

侯在旁邊的主婦早就備好了一盆清水,放在臼邊的凳子上。一杵下去,提起,將沾滿冷水的雙手在杵頭上抹一下(這樣每一杵都會清清爽爽,不至太黏)。

杵棍是木頭做的,有三尺來長,碗口那麼粗。杵柄有五六尺長,卯在杵棍上。

杵餈粑的人隨着杵棍的上下,頻頻踮動,像極了樸拙的民間舞蹈。隨着杵棍提起、落下,再提起、再落下,臼中的糯米便不斷髮出“叭叭”的響聲,糯米的黏度讓響聲聽起來有些依依惜別的味道。

一時間,屋子裏溢滿了糯米的醇香和田間稻禾的清香。

杵餈是件考驗臂力的活,一般都要中場換人,難得有人可以一臼杵到底。

糯米杵成泥後,餈就算做成了。

這時,便有人用蘸了冷水的手從石臼裏扯出杵好的餈粑,放在灑好“餈粉”的案板上抹打光溜,然後雙手輪作,扯成均勻的小團,置於“餈沙”中團團一滾,一個餈粑就做好了。

餈粉一般用碎花生、芝麻、紅糖、紅豆沙等和成,花生仁不能太碎。

餈粑馬上就能吃了。温乎乎,香噴噴,甜津津,嚼勁十足。節味兒也立即隨着咀嚼聲音瀰漫起來。

今天又是冬至,已經好幾年沒有吃到家鄉的大餈了……

餈粑作文600字 篇5

我叫餈粑,住在一個鄉下的農户家,大家相依為命地生活在一起,過着平淡而簡樸的生活。快過年了,我被運到了超市的櫃枱上,每天我和我的兄弟姐姐,因為每天我都會看到穿着不同服飾的人們,欣賞着他們的美麗開心極了。有一天,我被一個陌生的叔叔裝進了一個大大的紙箱子裏。也不知待了多久,隨着“嘎吱”一聲,卡車停下了,我們被幾個叔叔搬下了車,帶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一個阿姨把箱子打開,我趕緊張開嘴巴,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好舒服呀!我沐浴着燦爛的陽光,我和姐妹們在那裏唧唧喳喳地説過不停,馬路怎麼這麼寬,乾淨極了,兩邊栽了不知名字的樹,長得鬱鬱葱葱。抬頭望去,有許許多多的高樓大夏聳入雲霄。我們正欣賞着窗外的美景,被一個穿着白色衣服的叔叔搬進了一幢精緻的小房子裏,女主人是個漂亮的阿姨,她把我們扔進冒着熱氣的鍋裏,我在鍋待了一會兒,突然感到身體變得柔軟而且很粘,很快我們就被盛到兩個很別緻的小碗裏,於是我和我的兄弟姐妹們分開了,我被端上了餐桌,家裏的小主人,打扮得像白雪公主似的,看到我們十分的驚訝,看到我們圓圓的身子,細膩而好看,露出一張好奇的大眼睛,不停地問媽媽:“這是什麼呀?”媽媽説:“它的名字叫餈粑。”“餈粑是怎樣做成的?”於是我立馬從碗裏嘣了出來,讓我來告訴你吧!

我的父母叫糯米,先把它們洗乾淨,放在鍋裏蒸熟,把我們放在一個很大的缸裏,兩個力氣很大的叔叔用兩根較粗的木棒,把我們變成很小很小的'分子,讓我們緊緊地團結在一起。然後就拉成一個團團,這一天也是家裏人最快樂的一天,除了家裏人,鄰居們也來幫忙,把我們鋪成一個圓圓的、扁扁的形狀,就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了。

小女孩也覺得很奇怪,不知道從哪裏嘣出來的聲音,若有所思的樣子。就這樣我沒有被小女孩吞掉,我被她的媽媽放進一個潲水桶裏,於是又開始了一段新的旅程……

餈粑作文600字 篇6

“煎餈粑嘍!”我的好朋友小葛拖着音在叫喊。

“這次我來煎,曹敏、我、高宇每人一塊。”説完就一頭栽進冰箱裏,尋找餈粑。

我想起了昨日的教訓,“等等!您坐着,我來煎,每人煎每人的。我怕你有重吃輕友,給我們差的。”

“OK!每人煎每人的,除了我弟弟高宇的!”小葛點頭表示贊同。

每人都選好了各種形狀的喜歡的餈粑。小葛先煎,我再煎,隨後就是高宇的。時間飛逝,小葛煎完了,我要上陣了,我可是老手了。我先將油倒入鍋,開啟電 磁爐、油煙機。白白的凝固的油在鍋裏也只能乖乖地變成液體油,像蜻蜓點水般地放入鍋中,濺起一陣“噴泉油”。開始煎了,等我把餈粑翻了翻身,像炒蛋炒飯似 的翻來覆去,散落的餈粑像是在鍋裏跳舞。我用手捏住鍋鏟,用力把餈粑壓下去,被壓的那一面只能束縛,那一面只能呈微黃色。在把餈粑翻一邊,重複以上的煎 法,煎餈粑的時候,還會發生“滋滋滋”的聲音。我那個餈粑漸漸地膨脹起來,原本那瘦瘦的又白的餈粑跟我玩起了餈粑版變身魔法,他成了一個又胖又大的還披了 一身鎧甲的戰士,卻即將在我的口中犧牲了。

我開始品餈粑了,我嗅了嗅,餈粑的那股香氣在我鼻子外盤旋着,想佔領我鼻前的重要位置,他的“肉”很飽滿,我不由自主地灑上塘,用手捏着筷子,用筷子夾住餈粑放入口中輕輕地咀嚼。

“人間美味,這餈粑可以和臭豆腐相提並論了。尤其是自己煎的,煎完之後最好吃、最香。”我邊吃邊説。

經過煎餈粑的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這不僅僅使我收穫,還增加了我的社會經驗。

餈粑作文600字 篇7

家鄉是我記憶深處美好又模糊的影象。寒假裏我回到了家鄉,那裏的房子都修築在水塘邊,只要站在家門口眺望,目光所及之處哪裏不是綠色?只要抬頭仰望,天空便會在你的瞳仁中滴上鮮亮的藍墨,或是俯身凝望水面,那真是好靜好美的一幅畫喲,是誰畫的呢?

畫中有山水,也有人物,我們的存在給這畫作添了不少生氣。我們親手製作了又香又糯的餈粑。打餈粑是個體力活,也是個細緻活,李伯伯用三輪車拉來了石頭缸,缸一着地,糯米就蒸好了,香噴噴冒着熱氣。木錘也洗淨了,就開始搗米,搗了一會兒,重頭戲來了,開始打餈粑。氣氛一瞬間活躍起來,一下一下地錘,一聲一聲地喊,糯米變得勁道起來,也更加有粘性,拉拽的時候就更費力了。“哎呀,不好!”不知誰喊了一聲,孩子們愣在原地,看見錘子上粘着一個白淨淨的東西,那不是餈粑嗎?李伯伯接住了差點“毀容”的餈粑,人羣裏沒有責怪聲,反而傳來一陣陣清朗的笑聲。李伯伯笑着説:“打餈粑的確是一門手藝,你們幾個年輕人沒經驗,讓我來吧。”李伯伯一上場,餈粑像見了老朋友,乖乖聽話,任憑李伯伯給它按摩,捶背,李伯伯果真是好手藝啊!在幾個人的配合下,餈粑變得又軟又糯,捶了那麼久,依舊熱氣騰騰,香飄十里。幾個嘴饞的小孩兒沒等裹上面粉就掐下一小團,品嚐着香香甜甜的味道在嘴裏化開,大家笑得滿足極了。之後我們把蒸好的餈粑送進裏屋,郭奶奶給他裹上面粉,餈粑像穿上了新衣,姐姐還捏了一個餈粑小人,白白胖胖,樣子可愛極了。我吃着香噴噴的餈粑,心裏美滋滋的。

餈粑可以是甜的,也可以是鹹的,好比我們的人生,反覆捶打,反覆磨練。這門打餈粑的老手藝值得傳承,下次我也要去學一學這門手藝。

餈粑作文600字 篇8

我的家鄉是湖南省郴州市,那裏羣山壞饒,自然景觀非常秀麗,人們每當過春節之前家家户户都要做餈粑。今年我回家過年了,看到爺爺奶奶也在做餈粑。

做餈粑前,爺爺對我説:“餈粑又叫糯米餈、狀元餈,相傳南宋慶元二年,邑人鄒應龍赴京應試,村裏家家户户都送餈粑供他路上吃,並預祝他金榜題名。路上,鄒應龍渴了,喝上幾口清泉,餓了,啃上幾口餈粑。經過長途跋涉到了京都,由於才華出眾,殿試對答如流,寧宗皇帝御筆親點他狀元及第。當他把從家鄉帶來的餈粑呈獻給皇上品嚐時,連皇上也讚不絕口,賜名‘狀元餈’。”聽完爺爺的故事,我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開始做了,爺爺把浸好的糯米放在曾瓦里蒸好,再把蒸好的糯米倒入石臼中,爸爸和叔叔兩個大男人拿起木搥往石臼裏不斷地砸糯米飯,隨着不斷地撞擊,糯米飯形成了一大塊潔白的糯米糰,幾輪下來,兩個大男人已累得滿頭大汗,接着,準備一張又長又大的乾淨木板,把糯米飯糰放上來時,用最快的速度把它分成許多個小糯米糰,壓平弄圓就形成了一個個餈粑,最好玩的就是在餈粑上畫畫了,我拿起筆,蘸上顏料,在餈粑上一會兒畫哭臉,一會兒畫笑臉,使一個個餈粑變成了許多個“活娃娃”,趁餈粑熱時,咬一口,一個字-----棒!

同學們,看起來做餈粑的步驟很簡單,做起來可不簡單,做餈粑可是一項技術活:砸糯米飯時,要用最快的速度,一定的力,要掌握規律;做餈粑時,把糯米飯糰分成小糯米糰時要小心燙。

今天的收穫可真不少,既增長了見識,有嚐到了餈粑,真是一舉兩得!

餈粑作文600字 篇9

大年七年級,我隨爸媽到後港鎮三河村的二爺家做客。大家圍坐在一個大火盆旁,邊取暖邊閒聊。聊了一會兒,伯伯提議烤餈粑吃。我還從來沒吃過烤餈粑呢,今天可要嚐個新鮮!

伯伯拿出一大塊四四方方的餈粑,切成一個個小塊,然後找來一把長長的火鉗,張開15度左右的角,把切好的餈粑放在火鉗上,再把火鉗舉到火盆上方開始烤。他一邊烤,一邊不停地給餈粑翻身。餈粑慢慢地變胖,鼓成了一個個“小枕頭”。最後,它們換上了金黃金黃的衣裳,笑得咧開了小嘴巴。

我迫不及待地夾起一塊,張嘴就咬,“好燙啊!”我趕緊鬆開口,直吹氣。這猴急猴急的狼狽樣兒招來滿屋子笑聲。等了片刻,我再咬,啊,外殼又脆又酥,裏面又軟又糯,嚼一嚼,滿口溢香。

烤餈粑這麼好吃,我也想動手試試。從伯伯手中接過火鉗,我有模有樣地擺開了陣勢。可不一會兒,就感覺火鉗好燙手,胳膊也舉酸了,只好換手。離火苗越近,火力不是越猛,餈粑不是熱得更快嗎?我正得意於自己的聰明,可餈粑竟散發出濃濃的焦糊味兒。望着我疑惑的眼神,伯伯哈哈大笑,“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烤餈粑也有講究,火鉗舉低了,猛火容易烤糊餈粑;火鉗舉高了,餈粑老半天烤不熟!”

我耐着性子,從頭再來,始終保持着火鉗與火苗的距離。終於,“噗”的一聲,餈粑鼓起了第一個小氣泡,接着是第二個、第三個……我把烤熟的第一塊餈粑送給媽媽品嚐,媽媽高興得直誇:“好吃!真香!”

嚼着酥脆的烤餈粑,我也咀嚼着伯伯剛才的一番話:“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是呀,很多事情,急了,快了,往往容易搞砸;慢慢來,小心做,不急不躁,成功反而來得更快些。

餈粑作文600字 篇10

餈粑是我最喜歡吃的食物之一,今天,我在媽媽的指導下,準備學煎餈粑。

開始煎餈粑了,我先從冰箱拿出餈粑和雞蛋。從冰箱裏拿出來的餈粑像一個厚厚的冰塊,雞蛋也冰冰涼涼的。我先拿起一個碗把它放在桌子上,開始打蛋了。我拿起雞蛋在碗的邊緣輕輕地敲了一下,雞蛋有了小小裂痕的印記,我從碎的那個地方剝開,蛋液順流而下流進了碗裏,可我不小心一使勁,雞蛋殼子上的一些碎渣也掉進了剛打好的雞蛋液裏面了,我拿起筷子,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那些殘渣弄出來。

接下來我開始把雞蛋攪拌均勻,雞蛋攪拌均勻後成了金黃的蛋液,還有一點腥味。接着我把餈粑放入攪拌好的雞蛋液裏,餈粑就像穿上金色的鎧甲。然後,我把鍋洗乾淨,放在灶上,小心翼翼地打開火,放入少量的油,等油燒熱之後才能將餈粑放入鍋裏。鍋裏已經有淡淡的白煙了,媽媽告訴我油已經燒熱了,讓我把已經裹上金鎧甲的餈粑用筷子挑起來準備放入鍋中,可是餈粑好像在做垂死掙扎似地總是想從筷子中掙脱出來,還邊往下流蛋液,彷彿在説:“不去,我不去,我可不要變成你們人類的食物!”我一狠心,還是把它們一個個放進了鍋裏。

很快,靠鍋底的餈粑上的蛋液凝固了,餈粑也在慢慢變軟、變大,香味撲鼻而來,一面餈粑已經煎好了,媽媽指揮我:“卓卓,趕緊把它們翻了個面,不然會糊的!”我趕緊手忙腳亂一個個將餈粑翻面,最後翻面的已經有些黑乎乎了。我深吸一口氣説:“我的媽呀,這太不容易了吧!”等另一面也凝固了,變軟變大了,我便趕緊把它們盛起放入盤子裏,撒了少許白糖,端上餐桌細細品嚐。餈粑吃起來甜甜的、糯糯的。

煎餈粑真不容易,看來世上壓根沒容易的事!

餈粑作文600字 篇11

如果説喝雄黃酒是端午的習俗,吃年夜飯是除夕的習俗,那麼打餈粑就是清明節特有的習俗了。今年清明節,我就親眼見到了餈粑的製作過程。

做餈粑的第一步就是蒸糯米。把糯米洗淨放入一個木桶中,將木桶放在一口盛滿水的大鍋上,下面生起火來,不一會,熱氣就冒出來了。經過一番蒸煮,木桶裏的糯米熟了。熱騰騰的糯米出桶時,白花花的霧氣迎面撲來,一股糯米香直衝鼻孔。整桶糯米被倒到一個大石臼中,大人們開始用石錘擊打。打餈粑可是一項體力活,那石錘少説也有幾十斤重,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提不動,因此需要有好幾個壯漢輪流擊打。一錘子下去,即使是再堅硬的東西也會被砸碎,何況是這柔軟的糯米,因此同時還需要一個靈巧的人來控制形狀,添水揉糯米。

開始時,身高八尺、力大無比的舅舅首先上陣。只見他兩手一前一後托住石錘柄,與動作靈敏的叔叔互相配合,一起一落,彷彿在演奏一支富有節奏且歡樂流暢的樂曲。那錘子在舅舅手中得心應手,猶如金箍棒在齊天大聖手中舞動,毛筆在王羲之手中揮灑自如,不久,原本縫隙較大的糯米漸漸融為了一團。別看舅舅打得興致勃勃,但沒過幾分鐘,他就體力不支,敗下陣來。於是,後面的人就自告奮勇地接上去,累了又輪下一個,如此交替、重複,充分顯示出了集體的力量。

待打得顆粒均勻時,糯米就變成了餈粑。熱氣騰騰的餈粑出臼後,倒入覆蓋着一層面粉的面牀上,用手和擀麪杖扒平,然後劃成一條條的形狀,放入各種餡料,用刀切開,如同包餃子一般包起來,再拉長拉細。這樣,香糯可口的餈粑就大功告成了,一口咬入,嚼性十足。

餈粑作文600字 篇12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由於福安四面環山的地理位置,盛產茶葉,所以福安的山上很多采茶工,我的外公和外婆正是。他們打拼來幾畝地,靠着幾畝地茶葉維持生活!當年因為茶葉,我們家缺少小麥、麪粉。自然包不成餃子、做不成年糕,所以我們家過年的時候,就開始打餈粑。

老家大院裏那個大石壇子,年齡已經40多歲了!由於每次過年只用一次,並沒有過多的損壞。我很小的時候吃過幾次餈粑,但是後來老家搬遷,大石壇子就留在那裏。前幾年,老房子突然坍塌,那個大石壇子也被埋沒在那裏。每當路過時,媽媽基本上都會和我講他們一大家子在這大院裏的美好時光。媽媽説外公和叔公教過她如何打餈粑。媽媽總是這樣娓娓道來:

你外公把一大盆糯米倒到水裏,反覆的清洗,再泡上一陣子,直到米看起來有點柔軟。

等到第二天,把米放在大蒸籠裏,全部蒸熟。等待的時間是漫長的,我們一大羣小孩兒就在那傻傻地等着,直到睡着了!

到了下午,米蒸到鬆軟香甜,把這些米倒進大石壇子裏,拿起大木棒錘!捶到稍微成型的時候,叔公配合着外公不停地翻面,直到餈粑可以拉絲。

外公用勺子或者手分成一塊一塊!用小袋子包裝起來給表姐和我舅姨們吃,我總是睡得迷糊,幾乎沒吃過熱乎的。

別人過年吃年糕,吃餃子。我們過年吃餈粑,現在買東西方便了,外公外婆老了,傳統的手藝也沒有人做了,真的不知道什麼時候還能吃到長輩親手做的餈粑。

媽媽每次都會以一種遺憾的口吻結束她的講述。

我時常會循着媽媽的講述,想象到那院子裏熱鬧的場景。當思緒拉回來時,我總是這樣想:我們在發展新科技的時候,傳統手藝可不能丟啊!我們應該傳統的手藝繼續傳承下去!

餈粑作文600字 篇13

俗話説,民以食為天。我的家鄉在貴州,有許多美食,如:血粑、米豆腐、酸辣粉其中,最好吃的莫過於於家鄉的餈粑了。

記得去年的冬天,當年的氣息歡快地敲打着各家的窗門時,舅媽又開始忙裏忙外地做餈粑了。

門前放着一個凹進去的大石頭搗臼,旁邊還有兩個大木錘。首先,把蒸好的糯米放入搗臼裏,再用兩個大錘子一上一下地錘打糯米。爸爸和舅舅掄起錘子就是一通打,把糯米都打出來了。“誒誒誒,你們怎麼這樣打啊,記住要一上一下,有節奏地打。”在一旁觀看的舅媽,實在看不下去了,就來指導指導。

“知道了。”他倆人異口同聲地説道。這兩個老爺們配合得還挺默契,兩人嘴裏喊着“一二一二”的口號。你一下我一下,發出“咚咚”的聲音。舅媽則雙手沾滿水,隨着他們的節奏,順勢把已經成團的餈粑翻過來,再錘打,經過無數次的重複,一個毫無顆粒的餈粑誕生了。餈粑打好後,舅媽把它們分成若干個大小相同的小團。有的裏面包豆沙,有的裏面包糖,有的什麼也不包,壓成直徑10釐米的大餅,就成了甜甜的餈粑。如果覺得不好看,還可以在餈粑中間點上幾點紅色的點兒。接下去,該我大顯身手了。我把蘿蔔餡、豆沙餡、白糖放在一個個餈粑中,像包包子一樣擰緊,不一會兒,一個個可愛的餈粑誕生了。

餈粑的吃法有好多。可以放在炭火上烤軟,那樣的餈粑外殼被烤得金黃,裏面卻是軟的,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也可以切成小塊,和甜酒一起煮熟,是個不錯的早餐;要是你不喜歡這些做法,索性來個油炸,吃起來又香又酥家鄉的餈粑,軟糯可口,香香的味兒在我的嘴裏揮散不去,成了我懷念的一道家鄉味。

餈粑作文600字 篇14

我的老家在湖南,那裏的山和水都堪稱一絕。不過,今天要介紹的可不是美麗風景,而是美味可口的餈粑。

在南方,冬至吃餈粑的習俗來源於一個傳説。相傳在古代,福州一個年輕人上山砍柴,被一個雌猩猩抓走,後來兩者生下一個兒子。幾年後男青年思鄉,便抱着孩子逃走了。孩子離不開母親,青年想起雌猩猩愛吃餈粑,於是做了餈粑放於家門口,引來猩猩,全家困聚。

不管這個來歷是真是假,不過,打餈粑的風俗卻一直源用到今天。現在,我就重點來給大家介紹它的做法。餈粑以糯米為主料,浸泡後擱蒸籠裏蒸熟,再迅速放入大舀裏舂至綿軟柔韌。然後將飯泥製作成可大可小的小球狀。擱上芝麻炒香磨粉拌白糖就可以吃了。不過,為了能存放方便且更長時間,就做成餅狀形。在做餈粑的過程中,別有一番情趣。先是大人們把小球狀的飯糰一個個整齊放在一塊大木板上,然後就是把另一塊相同大的大木板蓋在上面,接下來就是“踩”餈粑了。幾個小孩子一同跳到木板上來回蹦蹦跳跳着。越大力氣跳動,“踩”出來的餈粑就越大,也就越受歡迎了。等到打開木板後,我們幾個孩子就來“搶功”。這個最大的餈粑是我“踩”的,那個也是我“踩”的……大人們就開心地看着孩子們熱火朝天的勁兒笑過不停。每逢春節,家家户户都要提前打好餈粑,等到來年下地農忙時,就能吃上美味的餈粑,那樣也就更有力氣幹農活了。

説到吃餈粑,哎呀,我這口水可是流不完吶。一端上來,就迫不及待地挑起一個。餈粑的種類很多,裏面有的擱紅豆、綠豆、還有擱放從山上採摘下來的野菜,帶有大自然原始

淡淡的清香。真是一口下去,回味無窮。

聽了我介紹的餈粑,是不是很興奮呀?心動不如行動,熱情的湖南人正等着你去品嚐那香噴噴的餈粑呢!

餈粑作文600字 篇15

每年的臘月,老家的大人們都忙着打餈粑。

餈粑是老家的特產,它相當於年糕,但又不同於年糕。年糕是粳米粉做的,餈粑是用糯米飯做成,而且形狀也不同於年糕的長條,餈粑是長方塊。餈粑是過年中自家和招待客人的主要點心。

打餈粑在夜裏進行。早上將糯米浸泡在大水缸裏,黃昏時將泡脹了的糯米放在大蒸籠,蒸熟後由一個身強力壯的人抱起裝滿糯米飯的蒸籠,將飯倒扣進大石米窯裏,緊接着由三四個人用T形木棍搗那熱氣騰騰的糯米飯,一個人喊着號子,其他人跟節拍圍着米窯快速轉圈,不一會就將糯米飯搗成粘糊狀。這時候大人們開始給小孩捏餈粑糰子,小孩們來看打餈粑就是為這時候能吃到香噴噴的餈粑糰子。小孩們吃足以後,搗餈粑的人收起T形木棍,由一人掄起大石錘,使勁向石米窯裏的餈粑打下去,並由一個人不時地將餈粑翻動。整個過程的作用相當於和麪,將飯敲打成了和熟的面。

打熟了後再平鋪在撒有幹米麪粉的門板上。每打一米窯鋪一層。

第二天早上,餈粑幹了,用切菜刀劃成一個個大方塊,餈粑就算做成了。

老家打餈粑是集體互助活動,每家有一米窯或兩米窯,打好以後,疊放在一個門板上,早上自上而下,等着各劃各的,然後挑回自家。

餈粑有各種吃法,油煎、水煮、火烤都非常可口,但我還是最喜歡火烤的餈粑。冬天的晚上在火宕的炭火上支個大鐵火鉗,再把餈粑放在火鉗上翻烤,將餈粑烤得鼓脹鼓脹,然後在鼓脹的肚裏灌進白糖,那不僅是小時候的美味,就現在我也沒遇上比那更好的燒烤。

現在每年春節前我都託人從老家帶來餈粑,現在的餈粑跟從前的餈粑沒有不同,所不同的是早已不用手工製作,而是用機器製作。那打餈粑的場面再也難見了。

餈粑作文600字 篇16

以前讀幼兒園的時候,我很喜歡和奶奶一起去市場,市場裏有許多東西,有蔬菜、水果、糖果等等。

今天我又和奶奶去市場,奶奶先帶我去雞販子那裏,奶奶挑了一隻很肥的雞,給了那個雞販。那個雞飯首先把雞的脖子弄斷,然後把雞放在熱水中一燙,熟練地拔了雞的毛,最後再切成四塊,裝進袋子裏。

奶奶帶我在市場裏走來走去,不知道要買什麼好,我仔細看了那些店鋪。賣肉大嬸長得像個肉墩子似的,胖得身上的肉多得沒處放。賣烤紅薯的老爺爺烤的紅薯是金黃色的,捧在手裏,感覺是軟綿綿的,吃起來又香又甜。賣雞蛋的那個胖女人身材本來就不高,又沒脖子,猛一看,很像一個啤酒桶……

忽然,我的腳停住了,目光停留在了賣餈粑的大叔身上,就像被520膠水粘住,怎麼也離不開,奶奶看着我這樣,又看看賣餈粑的大叔,問:“你又想要吃餈粑?”我我點了點頭,奶奶帶着我走向餈粑鋪去,老闆看見我來了,説:“小朋友,你又來啦。”“嗯,叔叔請來三塊錢一盒的餈粑。”我回答道,“好嘞,小朋友。”叔叔先把機器打開,又把一把刀拿好,叔叔把機器按好,按好後餈粑開始從裏面擠出來,叔叔拿出刀,把餈粑切成一顆一顆的小球,再把餈粑倒進裝滿糖的大碗裏,開始攪拌,沒過一會兒,每顆餈粑都粘滿了糖,叔叔把它們倒進盒子裏,並插上了幾根牙籤,遞給了我。

我接過裝餈粑的盒子,説了一句:“謝謝大叔。”大叔先是一愣,又笑着説:“不用謝的。”説完便繼續去叫賣他的餈粑。

這就是我們那位賣餈粑的叔叔,他的餈粑至今讓我回味無窮,香在我的心中。

餈粑作文600字 篇17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來了中秋節。可是天公不作美,一到中秋節就下起了雨。又不能賞月了!

我悶悶不樂地坐在沙發上,突然電話響起——

“哎,乖孫女,外婆做了餈粑,快來呀!”是外婆打來的!

我興奮地來到了外婆家。

我用筷子夾了一塊桌上的餈粑,蘸黃豆麪,嚐嚐——有點甜,甜中還帶着黃豆的清香。味道真不錯!

外婆笑着,眼睛眯成了兩彎月牙,“好吃嗎?”

我沉默了。純正的餈粑味道是城裏孩子很少品味到的,因為有了月餅。外婆卻不用現成的月餅代替餈粑,而耐心地給我做出了這樣的美味佳餚。外婆對我真好!

吃着餈粑,我又想起了那件事。

外婆是一位出生於解放前舊社會的農民,沒文化,卻讓四個孩子都讀了不同程度的書。外婆現在沒有工資收入,全靠已經成家立業的孩子們給生活費。這些錢剛好能讓外婆過得不錯。

我也上國中了,父母為了我接受更好的教育,但對於我們這個工薪家庭來説,送我到重慶讀書,開支也算不便宜。外婆知道後,趕緊來到我們家—

“哎,這。”外婆從手上的布袋裏拿出一個厚厚的信封,交給了媽媽,“我沒事兒了,拜拜。”

媽媽打開信封一看——整整兩千元錢!我驚呆了。

“媽!您等一下!”媽媽追上外婆,“誰叫您拿錢來的?”

“哎,幺兒讀書需要!”外婆急着要走。

“不用您操心!您不用攢錢!”媽媽把錢塞回外婆的布袋。

“哎……”外婆若有所失地離開了。

我細細地品着這餈粑的味道,第一次仔細地打量外婆:短髮已花白,眼睛細眯着,臉上佈滿了皺紋……

這些真的是皺紋嗎?不,這是歲月的留痕,是為後代們用心血寫下的一本書呀……

中秋,吃着外婆做的餈粑,我倍感温暖。

餈粑作文600字 篇18

印象中的餈粑並不是什麼稀罕之物,每到要吃餈粑的時候幾乎家家户户都收藏着幾斤餈粑,如今我已經記不清吃過多少回餈粑,也從未數過吃了多少個餈粑。要説餈粑的味道,不僅僅是香甜可口軟滑細膩,也藴含着家鄉的鄉土味

餈粑的做法很簡單:糯米泡半天以上,濾幹水,放置在木甑裏蒸熟,爾後倒入石臼舂爛至膠狀,在幹靜的器具上撒些糯米粉,將舂爛的糯米至其上揉搓,捏成小團或餅狀,還可以用特殊的模具印成各種圖案,置通風乾燥處陰乾,陰乾後可浸泡在水中,能長時間保存。別小看這小小的餈粑,光他的吃法就有好幾種呢:用炭火鐵夾烘烤這吃,用油炸着吃,煎着吃``````想到這我就情不自禁的想起了甜酒餈粑。那次我冒着風雪回家,手是冰冷冰冷的,腳也好不到哪去。那時我就在想,如果風雪再大些我怕是一動也不想動了,光説這些有什麼用,還是趕緊回家吧!好不容易回到家裏,我就被一股莫名的香味引到餐桌。我納悶是什麼東西這麼香?定睛一看,呀!原來是甜酒餈粑。我迫不及待的端上來就是一口,彷彿所有的寒冷都被温暖代替,留下的只是一陣暖意,一種透徹心骨的暖意,還有那甜酒和餈粑巧奪天工的美妙融合,咬上一口,軟軟的,綿綿的,滿嘴全是糯米沁人心脾的香味,外面的還一個勁的往裏湧……我是多麼希望此時此刻有一碗甜酒餈粑擺放在我面前,來驅散我所有的寒意,融入我身體中的一部分。甜酒餈粑吃了不單單是叫人温暖一陣,它還有着其他作用:糯米有着豐富的蛋白質、鈣、鐵等,中老年人、孕產婦和身體虛弱者吃了能很好的補氣養血。

看來,小小的一塊餈粑不僅融入了家鄉味,也把外出打工人們的心融進去了,我愛吃餈粑,更愛生產他的家鄉。

資江國小六年級:王文婷

餈粑作文600字 篇19

我的家鄉湖南有許多美味,如醬板鴨、米糖、臘肉、豬血丸子等等,但是,我最喜歡的還是家鄉的餈粑。

每年春節前夕,我的家鄉家家户户都有打餈粑的習俗,因為餈粑象徵着豐收、團圓和吉祥,也是送給客人的最佳禮品。

別看餈粑小小的一個,做出來可不容易。首先,把米放在水中浸泡一天以上;接着把米放進木桶中蒸熟,然後把蒸熟的米飯放入機器中攪拌成泥;再在乾淨的容器上灑上幹米粉,把攪拌成的泥放在容器上揉搓,分成一小團一小團的,放在有印花的圓圓的模具裏壓一壓,等壓出形了再把它倒出來,這樣,一個餈粑就做好了,如果覺得不好看,還可以在餈粑中間用可食用的紅色色素點上幾點。這時,你肯定想吃了吧?可是還不能吃,還要放陰涼乾燥處風乾,風乾後放在水中泡起來,就能保存上幾個月。做餈粑也是聚會的好時機,大人們不停地忙碌,小孩子也不閒着,忙來忙去地幫大人拿東西,這個場面可真是熱鬧得無法形容。

餈粑做好了就要吃了,吃餈粑的方法有很多,可以煮着吃、蒸着吃、煎着吃等等,其中最過癮的就是烤着吃了。冬天的湖南很冷,一家人經常在火爐旁坐着烤火,在火爐上搭個鐵架子,把餈粑放在鐵架子上烤,烤餈粑時火不能太大,要不就會只把外皮烤焦,而裏面還是硬的,要慢慢地烤,不停地翻,不能太急,等到餈粑脹得像個包子時就烤熟了,如果你要吃甜的,可以在餈粑里加些糖,這時你也不能急於下口,要不會燙到口舌的。咬一口餈粑,那真是裏軟外香,色香味俱全,讓人百吃不膩。

聽了我的介紹,你一定嘴饞了吧,那就快來我的家鄉品嚐美味的餈粑吧!

餈粑作文600字 篇20

餈粑的清香,習俗,做法都凝聚了我濃濃的故鄉情。

一個又一個的餈粑泛着糯米的清香送入口中,頓感清風瑟瑟徐來,餈粑中的汁在牙齒的瘋狂進攻下瞬間爆了滿滿一嘴,整個嘴充盈了餈香。久久無法忘懷。

聽長輩們説,餈粑原是王母娘娘的上等小吃。每逢過節,便當成禮物被送出去。被送之人又會將餈粑精心製成,送往另一户人家。如此一來,餈粑變成了維繫良好關係的橋樑。

餈粑的做法説簡單也不難,説難也不容易。餈粑不需要你有多少的精湛技藝,但需要你用心,很耐心。將餈粑把蒸好後放入一個大桶子裏,放上七七八八一些糖料,叫上一屋子人,一人拿着一根棍子便開始打磨,起先的一股子稀奇勁便被時間一點點的打磨侵蝕。但那一陣陣打清香誘使你無法放棄。詩生活也是這樣,總在你快要放棄生活的時候,生活便要給你希望,你覺着生活很難,生活也覺得你很難。細心打磨成乳後便開始揉形狀,但總歸圓球球還是最多的。因為它象徵着團團圓圓。若還有些閒工夫,人們還會買一些食用色素,將餈粑都染成紅色的。意味着團團圓圓過年嘛,圖一個一家人熱鬧開心。但有時也會有不同顏色形狀。不同的形狀代表不同的寓意,不同的顏色代表不一樣的意義。白色代表一個人的純潔;紅色代表一家人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青色和白色代表一家人清清白白。

餈粑與瀏陽人過年是多麼的密不可分。餈粑是瀏陽人團結、文明、友誼、和諧的象徵,但願它與其他瀏陽文化一樣世代傳承,長盛不衰,餈粑凝聚了我濃濃的故鄉情。

餈粑作文600字 篇21

外婆走了十多年,我的嘴裏像是缺了什麼東西。最近,吃什麼也吃不香,總缺了一個味,甚至有時嘴裏有些苦澀,但還是想不起來究竟是什麼,雖然有的時候很清楚。

多年來,每天早晨總是吃的一樣東西,是外婆親手做的。那麼香,那麼脆,裏面還有香香的、甜甜的黑芝麻,但我依舊不知道那是什麼東西。有一天,我和爸爸來到農村玩,無意間來到外婆以前住的房子。進了房屋,裏面的蜘蛛網和灰塵到處都是。我便和爸爸一起打掃房間。我到了卧室打掃,突然發現一張陳舊的老照片,我用雙手擦乾淨了,且目不轉睛地盯着那張照片。上面是一個小男孩和一個小女孩,我仔細一看,呀,這不是我和表妹在一起玩耍的照片嗎?再細看,那碗裏不是我以前最愛的餈粑嗎?“我要吃餈粑。”我對媽媽和爸爸説,他們覺得我餓了,就在鄰居家買了兩個給我。

我咬了一口,香香的,脆脆的。黑芝麻也是濃濃的,但愛,已不在了。不,不是這個這個味道。我終於明白了,並不是,每個餈粑都是那麼好吃的。只有自己親人親手做的才是美味。虧我以前還説她做的不好吃。我哭了,我瘋了,達到了忘我的境界。我直奔家去,一邊平跑嘴裏還一邊喊:“外婆,給我做餈粑!給我做餈粑!”我又一次來到了熟悉的院子。剛進屋,我彷彿看見了外婆在做餈粑。“孫子,回來了。”我急忙向前看去,沒想到外婆真的在給我做餈粑。我衝過去,想擁抱一下外婆,卻一下子撲了個空。原來這些都是幻想呀。不,那不是幻想,一定是外婆在天有靈,讓我忘記過去,從現在起,做一個聽話懂事的好學生。我懷着感激的心情走出了小屋,見爸爸早已在門口等候多時了,我向爸爸説了我看到的一切,並承諾了我一定要做一個聽話懂事的好學生。

外婆的在天顯靈也時刻的激勵着我,讓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那份愛真的很濃、很深。

餈粑作文600字 篇22

説起揭陽的民風民俗,令我最難忘,最喜歡的便是:在冬至那一天,吃餈粑。

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楚國臣子伍子胥投奔了吳國,從吳國借兵討伐楚國。楚國被破後,伍子胥自知自己結怨甚多,難以容身。怕自己死後,國家有難,百姓受飢,便在相門城牆下藏了熟糯米。伍子胥去世不久,國家和百姓遭到危難。人們想起他的囑咐,暗中拆城挖牆,發現了許多糯米。大家將糯米磚石拙起,敲破,重新蒸煮,分而食之。後來,經過發展,便有了如今的餈粑。

餈粑的種類可以分為兩種:一為常見的餈粑,(用糯米粉加水,不斷的和,再蒸熟後鍋煎,用糖,花生,芝麻作料拌着吃)。一為粳做的尖米餈粑,(用粳米粉加水,揉成長條,用剪刀斜剪下,兩頭尖尖如白米)。

而餈粑的傳統制作過程也是相當複雜:先要將上好的糯米洗淨;用淨水浸泡二十四小時;然後濾幹上籠屜大火蒸;後放入木桶內,用木棍反覆杵打、攪拌成泥狀。餈粑一團一團的,身子雪白雪白的,就似嬰兒胖乎乎的臉蛋;最後下鍋煎。餈粑煎好以後,就是黏糊糊的,看起來色澤相亮,肥潤香糯,白得像雪;聞起來一陣陣濃香,就連空氣味道都不一樣。再蘸上花生、芝麻、白糖等配料,便更有一股糯米香;吃起來香甜可口,柔軟細膩,味道清幽淡雅,別具一番風味!真算得上是齒頰留香!

至今,餈粑仍是南方各地人民在每年春節前必做的美食。有的地方將餈粑製成圓形,大小不一,各形各色,各種各樣,色味齊全。象徵着豐收,喜慶和團圓,有這麼一句俗語:“食過冬節,就長一歲。”也有的地方稱之為年糕,這一名稱也寓意着吉祥如意,人們常説:“年糕,年糕,年豐壽高!”餈粑在民間十分受人們喜愛。

這便是揭陽的餈粑。在冬至時吃餈粑的習俗令我印象最深刻,餈粑更是令人久吃不厭。這正是揭陽民俗的重要體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