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執業藥師臨牀藥理學考試輔導精華

來源:文萃谷 4.64K

2017年執業藥師考試時間2017年10月14、15日,為了方便大家複習備考,應屆畢業生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了2017執業藥師臨牀藥理學考試輔導精華,希望對大家考試有所幫助。

2017執業藥師臨牀藥理學考試輔導精華

鈣通道阻滯劑的療效

高血壓循證醫學的大量證據表明:更有效地控制血壓並使血壓達標,對減少心血管病事件十分重要。因此,2004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實用本)指出:“降壓治療的收益主要來自降壓本身,要了解各類降壓藥在安全性保證下的降壓能力”。

與其它抗高血壓藥物比較,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在降壓作用方面有如下獨特的優點:

1、降壓療效和降壓幅度相對較強,而療效的個體差異較小,以及只有相對禁忌證,沒有絕對禁忌證,這就有助於提高高血壓的治療率和控制率。例如新近公佈的由中國高血壓聯盟啟動的HOT-CHINA研究,在隨防10周後完成方案人羣的血壓達標率為86.97%,而治療期間按醫囑服藥者佔95.6%。在HOT的國際試驗中,亞洲人羣的降壓幅度也大於整體人羣。

2、對老年患者有較好降壓療效,收縮壓下降較明顯。將有關老年單純收縮期高血壓的SHEP、Syst-Eur和Syst-China這3項臨牀試驗進行薈萃分析,還發現二氫吡啶類使總死亡下降了32%、卒中發生下降了37%、心梗發生下降了25%。

3、幾乎可以與每類抗高血壓藥聯合使用而增強降壓療效。今年3月的ACC年會上公佈的ASCOT-BPLA試驗的初步結果表明,氨氯地平和培哚普利聯合治療,在改善臨牀預後方面優於既往推薦的β受體阻滯劑+利尿劑的標準治療方案。與標準治療方案比較,新藥聯合可使總死亡和總的冠脈事件平均下降14%、卒中發生下降23%、心血管死亡下降24%、新發生的糖尿病下降32%.

異煙肼的臨牀應用口服吸收快而完全,1~2h血藥濃度達峯值,廣泛分佈於全身體液和組織,包括腦脊液和胸水中。穿透力強,可滲入關節腔,胸、腹水以 及纖維化或乾酪化的結核病灶中,也易透入細胞內作用於已被吞噬的結核桿菌。異煙肼主要在肝內代謝,由乙酰化酶乙酰化為乙酰異煙肼和異煙酸等,最後與少量原 形藥一同從腎排出。由於乙酰化酶的表現型與人種有明顯關係,異煙肼的代謝分為快、慢兩種代謝型。前者尿中乙酰化異煙肼較多,後者尿中的遊離異煙肼較多。慢代謝型在白種人中佔50%~60%,在中國人中慢代謝型約佔25.6%,快代謝型約佔49.3%。快代謝型的`t1/2為0.5~1.5h。連續每日給藥情 況下,兩種代謝型療效無大差異,如用間歇療法,則快代謝型療效低於慢代謝型。慢代謝型不良反應較少見。鏈黴素不良反應 鏈黴素與雙氫鏈黴素均可和血清蛋白質結合形成全抗原,但所產生的抗體不同,因此無交叉反應,對鏈黴素過敏者可用雙氫鏈黴素。然而有對二者均過敏史,頗須注意。過敏反應包括:皮疹(0.3%~11%),可表現為斑丘疹、蕁麻疹、紅斑、麻疹樣皮疹、猩紅熱樣皮疹、天皰瘡樣皮疹、濕疹樣皮疹、紫癜及血管神經性水腫等皮膚表現。嚴重者可發生過敏性休克,嚴重過敏者反應還可併發急性溶血性貧血、血紅蛋白尿、休克、急性腎功能衰竭等。臨牀試驗的分期 Ⅰ期臨牀試驗:是在人體進行新藥研究的起始期,主要目的是研究人對新藥的耐受程度,瞭解新藥在人體內的藥代動力學過程,提出新藥安全有效的給藥方案。對象:健康人。

Ⅱ期臨牀試驗:為隨機盲法對照臨牀試驗,由藥物臨牀試驗機構進行臨牀試驗。其目的是確定藥物的療效適應證,瞭解藥物的毒副反應,對該藥的有效性、安全性作出初步評價。 對象:靶疾病的患者。

Ⅲ期臨牀試驗:是Ⅱ期臨牀試驗的延續,目的是在較大範圍內進行新藥療效和安全性評價。要求在Ⅱ期臨牀試驗的基礎上除增加臨牀試驗的病例數之外,還應擴大臨牀試驗單位。多中心臨牀試驗單位應在臨牀藥理基地中選擇,一般不少於3個,每個中心病例數不少於20例。各項要求與II期相似,但一般不要求雙盲。

Ⅳ期臨牀試驗:也稱上市後監察。其目的在於進一步考查新藥的安全有效性,即在新藥上市後,臨牀廣泛使用的最初階段,對新藥的療效、適應證、不良反應、治療方案可進一步擴大臨牀試驗,以期對新藥的臨牀應用價值做出進一步評價,進一步瞭解的療效、適應證與不良反應情況,指導臨牀合理用藥。包括擴大試試驗、特殊對象臨牀試驗、補充臨牀試驗

 器官血流量

進出各器官的血管呈並聯關係,這些並聯血管的總截面的血流量是一定的,即等於心輸出量,而各分路血管的血流量是不同的,與該器官的動脈壓與靜脈壓之差成正比,與血流阻力成反比。當某一器官的動脈壓降低或微動脈收縮(血流阻力加大)時,血流量減少,反之加多。以該器官的靜脈迴流量來確定其血流量。

血流量:又稱血流的容積速度。指單位時間內流經血管某一截面的血量。常以每分鐘毫升數或升數表示。血流量的大小與血管兩端的壓力差成正比,與血管對血流的阻力成反比。心血管系統為一密閉的管道系統,流經動脈、毛細血管和靜脈各段血管的總截面的血流量相等,均等於心輸出量。但在並聯血管的各分路,即各器官的血流量是不同的。

靜脈血流量:血流的線速度與血管的總橫截面積成反比。所以,靜脈血流的線速度比毛細血管的快,比相應的動脈慢(主動脈18~22釐米/秒,腔靜脈7~8釐米/秒,毛細血管0.3~0.7毫米/秒)。而靜脈系統的血流線速度由小靜脈到腔靜脈逐漸加快。靜脈血流的容積速度(血流量)與外周靜脈壓和中心靜脈壓之壓力差成正比,與靜脈管內外對血流的阻力成反比;外周靜脈壓升高或中心靜脈壓降低,均使壓差加大,血流量加大。靜脈管徑縮小或受壓、阻塞、則血流阻力加大,血流量減小。

 酶抑制劑

酶抑制劑是指特異性作用於酶的某些基團,降低酶的活性甚至使酶完全喪失活性的物質。是很多外來化合物產生毒作用的機理。可分為:

①不可逆性抑制,抑制劑與酶活性中心的必需基團結合,這種結合不能用稀釋或透析等簡單的方法來解除。如有機磷農藥與膽鹼酶活性中心的絲氨酸殘基結合,一些重金屬離子與多種酶活性中心半胱氨酸殘基的-SH結合。

②可逆性抑制,有競爭性和非競爭性兩種,競爭性抑制是抑制劑爭奪底物與酶結合,增加底物濃度可使抑制減弱,如丙二酸抑制琥珀酸脱氫酶;非競爭性抑制可以降低酶的活性,如氰化物能與細胞色素氧化酶的Fe3+結合成氰化高鐵細胞色素氧化酶,使之喪失傳遞電子的能力,引起內窒息。

 抗菌藥降階梯治療策略

合理應用抗菌藥物有兩方面含義。一是不該用的濫用(如不分發熱原因都使用抗生素)。另一方面是該用的不用,該用廣譜強效的卻用普通的,或不及時使用而耽誤治療,影響預後。

適當的治療,在制定方案時應考慮到下列因素:

微生物學資料(體內外敏感性的差別);

單藥治療和聯合治療(抗菌譜要足以覆蓋可能導致感染的所有病原體);

劑量和用藥頻率;

穿透性(要考慮藥物是否能進入細胞內);

時機(要在發病後8小時內給藥);

毒性(要考慮到對各臟器的影響);

產生耐藥性的危險;

既往抗生素應用史(有用藥史者容易產生耐藥性)。

延遲治療是不適當治療之一。在獲得細菌學資料之前就進行早期適當治療可改善預後,而在獲得細菌學資料後才開始適當治療,則病死率與不適當治療無異。

對於重症感染,適當的治療方式是降階梯治療,即一旦診斷,就要儘快使用高效廣譜抗生素治療,以改善預後(降低死亡率、防止器官功能障礙、縮短住院時間);治療一段時間(如24~72小時)後,一旦獲得最初病原學培養和細菌敏感性試驗結果,就要換用窄譜抗生素或停止治療(減少耐藥發生,提高成本效益比),但在臨牀療效與實驗室檢查結果不相符合時,應以臨牀為準,可不理會實驗室檢查結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