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業藥師《臨牀藥理學》講義:神經系統疾病的臨牀用藥

來源:文萃谷 3.61K

導語:神經系統疾病發生於中樞神經系統、周圍神經系統、植物神經系統的以感覺、運動、意識、植物神經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的疾病,又稱神經病。患有這種疾病應該如何用藥?

執業藥師《臨牀藥理學》講義:神經系統疾病的臨牀用藥

  神經系統疾病的臨牀用藥

1、抗癲癇病藥的作用機制:通過兩種作用方式減弱或控制發作,一是通過藥物對病灶神經元的'作用,減弱或防止異常放電;二是作用於病灶周圍正常腦組織,防止異常放電的擴布。大多數藥物是通過第二種作用方式改變腦對引起發作的各種刺激的反應性。

2、用藥原則:

一般儘量採用單一藥物治療,劑量按體重計算,從小劑量開始,逐劑增量。並監測所用藥的血藥濃度。

當藥物已用到通常的最大劑量,或血藥濃度已經達到高值,但療效仍不佳者,應考慮換藥。

換藥時應先加用新換藥,而原用藥物則應逐步減量撤出,不應突然停用。

如果療效滿意,則繼續治療數年,然後根據症狀及腦電圖檢查結果,慎重考慮是否停藥,如果決定停藥,則須逐步減量,病程越長,用藥劑量越大,用藥時間越長,則減量應越慢,最少者不應少於3個月;

一般不考慮聯合用藥。青少年患者最好在青春期以後在考慮停藥。

與癲癇病有關的遞質:

Y-氨基丁酸(GABA):抑制性神經遞質;

穀氨酸及其N-甲基-D-天冬氨酸

4、苯妥英鈉--- 治療癲癇大發作的首選藥,兒童不宜使用。對小發作無效

乙琥胺-- 是防治小發作的首選藥,對其他類型癲癇無效。失神性小發作首選藥。

丙戊酸鈉---有嚴重的肝毒性,一般不作為首選藥。肝毒性常見於用藥後6個月,該毒性可能為過敏反應,若使用,應定期檢查肝功能,若變化,及時換藥

5、藥物相互作用

1)保泰鬆、磺胺類和水楊酸類等可與苯妥英鈉競爭血漿蛋白的結合部位,使後者遊離型血藥濃度增加。

2)通過誘導肝藥酶而加速多種藥物如避孕藥的代謝和降低其藥效。

氯黴素等通過抑制肝藥酶而提高苯妥英鈉的血藥濃度;

苯巴比妥通過誘導肝藥酶而加速苯妥英鈉的代謝而降低其血藥濃度和藥效。

  抗帕金森病藥

1、劑末現象:又稱療效減退或劑末惡化,是指每次用藥的有效作用時間縮短,症狀隨血液藥物濃度發生規律性波動,是左旋多巴胺的常見現象。

2、左旋多巴

1)藥理作用與機制:本品為DA的前體,吸收後約有用藥劑量的1%可以通過血腦屏障,在腦內經多巴脱羧酶脱羧基轉化為DA,起替代作用。其餘大部分在外周脱羧轉化為DA,成為不良反應的主要原因。與外周多巴脱羧酶抑制劑合用,不僅可以減輕不良反應,而且可以增加通過血腦屏障的藥量。

2)藥物相互作用:

a、與維生素B6合用,不僅降低其療效,又能增加外周DA引起的不良反應。

b、與非選擇性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如笨乙肼和異卡波肼,由於可阻礙DA失活,因而可加重DA的外周副作用,引起高血壓危象,故禁止合用。

C、抗精神病藥與利血平都能使左旋多巴失效,不宜合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