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臨牀執業醫師《藥理學》考點:抗心律失常藥

來源:文萃谷 1.05W

抗心律失常藥是指能防治心動過速、過緩或心律不齊的藥物。但一般指防治心動過速及某些心律不齊的藥物。下面是本站小編分享的一些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2017年臨牀執業醫師《藥理學》考點:抗心律失常藥

  病理機制

心肌細胞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為工作細胞,包括心房及心室肌,主要起機械收縮作用,並具有興奮性及傳導性。另一類為自律細胞,具有自動產生節律的能力,也具有興奮性和傳導性。這些特殊分化的細胞同時組成了特殊的傳導系統,包括竇房結、心房傳導束、房室結(房室交界區)、房室束和浦肯野纖維。

  細胞膜電位

1.靜息電位 指心肌細胞處於靜息狀態呈現的膜內為負、膜外為正的電位狀態,又稱為極化狀態,其形是由於鈉通道關閉,鉀通道開放,胞內高鉀,靜息時主要對K+有通透性的結果。

2.動作電位 當心肌細胞受刺激而興奮時,發生除極和復極,膜電位升高,到達閾電位後,便產生動作電位。以心室肌細胞為例,整個動作電位可分為:

O相:為除極過程。膜快鈉通道開放,大量Na'陝速內流引起除極,甚至使極化動作電位從靜息狀態時-90mv迅速上升到+30mv.除極相很短暫,約為1~2ms.

1相:為快速復極初期,主要由於K+的短暫外流,C1-內流所致。膜電位由+30mV迅速下降型Omv左右。

2相:為緩慢復極期,膜電位基本停滯在0mv左右,又稱平台期。此期主要由於Ca2+和少量Na+緩慢內流,同時伴少量K+緩慢外流和Cl-內流所致。

3相:為快速復極末期,由於K+快速外流引起。

4相:復極完畢,心室肌細胞即為靜息期。此期由於Na+,K+-ATP酶的作用,細胞泵出Na+而攝入K+,恢復靜息電位的離子分佈。在自律性的心肌細胞如竇房結、房室結、房室束及浦肯野纖維,在達到最大舒張電位後,便自動地緩慢除極,膜電位上升,當達到閾電位時,再次產生動作電位和興奮。

  電生理特性

1.興奮性 興奮性是心肌受刺激後產生動作電位的能力。興奮性高低可用刺激的`閾值作指標,閾值大表示興奮性低,閾值小表示興奮性高。心肌細胞膜動作電位各時相中興奮性不同,可產生有效不應期、相對不應期及超常期等週期性興奮性改變。

2.自律性 竇房結、房室結和房室傳導系統均為自律性細胞,即達4相最大舒張電位後,能緩慢自動除極,達閾電位後即發生動作電位。這是由於此類細胞在4相電位時尚有K+緩慢外流,Na+或Ca2+緩慢內流所致。自律性受自動除極速度、最大舒張電位和閾電位影響。根據O相除極化的速度和幅度,又可將其分為快反應自律細胞和慢反應自律細胞,前者包括心房傳導組織、房室束及浦肯野纖維(非自律性的心房肌,心室肌細胞屬快反應細胞),後者包括竇房結及房室結。二類細胞最主要的區別在於快反應細胞的自律性主要由於Na+內流所產生,而慢反應細胞則由Ca2+內流所產生。

3.傳導性 動作電位沿細胞膜擴布的速度可作為衡量傳導性的指標。由於各種心肌細胞的傳導性高低不等,因此,興奮在上述各個部分擴布的速度也不相等。同一細胞傳導速度受多種因素影響,其中以影響靜息電位(或最大舒張電位)與興奮閾電位,使其差值改變的因素,對傳導速度影響最大。動作電位0相除極化速率決定傳導性,快反應自律細胞O相除極化是由Na-內流決定,慢反應自律細胞O相除極化是由Ca2+內流決定,一般膜電位大,0相上升快,振幅大,傳導速度快,反之,則傳導慢。因而阻滯Na+內流或Ca2+內流都可抑制傳導。

  電生理學機制

心律失常主要是由於衝動形成異常和衝動傳導異常,或兩者兼有。

1.衝動形成異常——自律性增高 自律性與4期舒張除極化速度、最大舒張電位及閾電位有關。4相舒張除極化速度加快,閾電位下移或最大舒張電位變小,即與閾電位的差距減小,則自律性增高。如交感神經興奮,4相K+外流減少,促進Na+、Ca2+內流,使4相舒張除極化速度加快;心肌缺血缺氧時,心肌能量供應不足,Na+-K+泵功能不全,使細胞內失K+,最大舒張電位變小,同時4相K+外流減少,自律性增高;洋地黃中毒時Na+,K+-ATP酶受到嚴重抑制,細胞內失K+,同樣也使自律性增高。可出現各種期前收縮和陣發性心動過速等。

2.衝動傳導異常——折返形成 折返激動是指_次衝動下傳後,又可沿着另一環行通路折回而再次興奮原已興奮過的心肌,折返激動是形成各種過速型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現以心室“浦肯野纖維-心室肌環路”為例加以説明。

正常情況下,竇房結下傳的衝動經浦肯野纖維A、B兩支,同時到達心室肌,同時消失在鄰近心肌的不應期內,衝動不能繼續傳導而消失(圖23-1a)。但在病理情況下,浦肯野纖維分支可能發生單向傳導阻滯,如B支發生病變,衝動傳導到浦肯野纖維分別向A、B二支傳導時,衝動只能沿A支下傳到心室肌,心室肌細胞發生激動後,該衝動可逆行經B支傳到A支;此時A支不應期已過,便再次產生興奮,形成折返激動。單個折返引起期前收縮,連續折返引起陣發性心動過速、撲動或顫動。折返不僅發生在心室,也可發生在心房、房室交界區等,產生各種過速型心律失常。

此外,當局部病變時,某分支纖維有效不應期(ERP)縮短或傳導減慢,或當鄰近心肌纖維ERP不均一時,也可形成折返。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