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都國學小名士觀後感2016

來源:文萃谷 2.3W

中華民族有着悠久燦爛的文化,源遠流長的國學經典,築就了經久不衰的民族瑰寶。走進國學經典,讓優秀的民族精神在我們的血脈中流淌,讓民族文化的智慧陪伴我們成長。

桃都國學小名士觀後感2016

  觀"國學小名士"誦讀經典電視大賽有感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一名小選手飽含激情、不疾不徐、搖頭擺腦地在朗聲誦讀孟浩然的《春曉》。彷彿,眾人的眼前登時浮現出一副極致的畫面:好鳥相鳴,嚶嚶成韻;枝頭掛着幾朵花,樹下鋪滿了花,暗香幽幽。

另一名選手聲調高亢激昂、抑揚頓挫。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在他的吟唱下,回聲在全場徐徐盪漾開來。

看呢,一位位選手,年齡不一,但個個信心滿滿、勁頭十足、勝券在握。面對題目,他們鎮定自若,口若懸河。我不禁嘖嘖稱奇,誇讚他們國學學得太棒了!同時,這讓我對國學--我們中華民族的國寶,又有了新的認識和見解。

眾所周知,中華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燦爛文化。這些國粹,不僅在中國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獨佔鰲頭,而且在世界歷史長河中,也是無與倫比、登峯造極的。

一提及唐詩、宋詞,一説到元曲、明清小説,我們就不禁心潮澎湃、心花怒放。是呀,這些國學之精粹,是我們驕傲的資本、自豪的底氣。然而,時代發展到今天,有多少人能再次掛在嘴邊?有多少人再次輕吟低唱?有多少人再次揮毫默寫?難道是距離久遠了?韻味清淡了?意旨膚淺了?……

如今,時代進步了,科技發達了,人的思想也在與時俱進,可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國學之精粹,竟然被我們漸漸疏遠、冷漠,以至於遺忘。君不見,越來越多的人,痴迷於微博、微信、QQ,鍾情於八卦、自拍、遊戲,還有幾人喜歡讀讀書、看看報,尤其是誦讀那些堪稱經典的古代詩詞、散文小説?無怪乎,許多仁人志士憂心忡忡,夜不能寐,奔走呼號。

讀背這些經典的國學,不僅能把握作家的情,明瞭作者的義,透析作者的心,還能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藴,開闊自己的視野,讓自己"氣自華"、"志自強"。試想,若讀詩的多了,背詞的多了,閲經典小説的多了,人人都會變成一個名副其實的"文化人"!那時,九泉之下的李白、蘇軾、曹雪芹們將會如沐春風,扶須長笑的。

俗話説的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是打開人類文學的智慧寶庫的一把鑰匙,只有多讀書,多思考,養成良好的習慣,人人就會提高自己的修養,提升自己的能力。人人若能如此,那麼,這些國學精粹將會開啟人類社會的新時代。

經典,不愧是經典。讓它們流傳不衰、堪為經典的,不僅僅在於它們的詞句,更在於它們的"脊樑"。一首詩,一句詞,一段話裏,有讓我們奉為圭臬的傳統美德在。它們宛若顆顆明珠,閃耀在名詞佳句中,指引着我們每個人前進的方向。

文以載道。屈原在《離騷》裏寫"長太息以掩涕兮,愛民生以多艱",這是在要求我們要常懷一顆愛國之心。孟郊高呼"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是叫我們要懂得感恩,孝敬父母。"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諸葛亮在教育我們如何修身處世。《論語》中"民無信不立",在教導人們要講究誠信。……

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什麼?是仁義禮智信,是忠孝誠廉恥。純粹、單調的口頭説教,難以説己服人,難以傳久。我們研習有載道的文,就能如願。這些文在哪裏呢?就在眼前,俯拾皆是,那就快快牽手李白、杜甫,快快拜謁馬致遠、關漢卿吧,隨他們一起重温經典,唱響中國吧。

中國夢,是強國之夢,是修身之夢,是每個華夏兒女的共同夢想。我們只有勤奮學習,誦讀經典,讓國學伴隨春之暖風,再綠九州,方能圓你我夢,中國夢!

  國學小名士視頻觀後感

誦讀詩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華夏民族的精華。詩歌可以醫治人們心靈的創傷、淨化人們的心靈、使人們保持聖潔的思想、使人們的精神得到昇華。詩歌孕育着人類文明最深刻的祕密,教育這一代又一代人。國學小名士是對中華經典的又一次弘揚。

每一箇中國人從小就離不開詩歌,林語堂先生曾説過:“詩歌教會裏中國人一種生活的觀念,通過諺語和詩卷深切的`滲入社會,給予他們一種悲天憫人的意識,使他們對大自然寄予無限的深情,並用一種藝術的眼光來看待人生”。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就使用了很簡單的潭水的深度來表達汪倫和我的友情。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如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看國學小名士我明白了詩要朗讀更要品。品詩能陶冶情操、淨化心靈、有助養成良好的習慣,對個人的成長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我小時候從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一點點背來,長大後學習了《遊子吟》《史記》《陳情表》《滿江紅》……詩讓我懂得了孝順、友愛、熱血豪情。詩歌伴我們成長,我們理應學習傳統文化知識。我們不光要學,更要做到“誦讀經典、傳承美德、知行合一、學以致有”

首先要學才能用,國學小名士誦讀大賽首先進行的是我愛記詩詞,它激發了人們對古詩的背誦。名家對對碰則增加了人們對古代知識的理解能力。

古人云:“真誠所至,金石為開”現在人也説:“民無信不立,誠信是人的第二身份證。”誦讀大賽用考試來證明,來考驗人們的誠信。國學小名士中用無人的考場和同一考場的考生問你答案來檢驗人們的誠實。答案雖然多姿多彩,但是人們都堅守着不抄襲的本質原則做到以誠為本,贏得了觀眾和評委的認可。我通過這件事明白了我們要堅守誠信這一基本原則,堅信以誠做事則無是不成,以誠立業則無業不興。

導演組美德的大考驗還有借錢,在選手拿着導演錢,自己沒錢時,面對陌生人借錢會怎麼辦。通過了選手們的表現我明白了“惻隱之心,人皆有之”“人之初,性本善”“滴水之恩當湧泉之恩”“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道理。孔子説的以直報怨我認為很有道理。

現在社會的人們只顧眼前的利益、個人的利益。碰瓷現象不稀罕、老人倒在路上、孩子倒在路上無人扶、隨地吐痰隨地扔垃圾現象處處見,可憐、可悲、可歎?雖然每個中國人的生命中都蟄伏着詩意,人人你都知道“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更知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可又有誰真正實現哪。我們應該學以致用,讓這些陋習在我們消失,讓“中國式”不在。

我們骨子裏流淌着中華五千年文明的血液,詩詞正是五千年文明的沉澱。在世界多極化的今天,學一門外語固然重要,但詩詞古韻乃是中華文明之根,若捨本逐末,實為不智之舉。

誦讀詩詞經典,傳承中華美德。詩詞在今天,妙用無窮,等待您來發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