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國小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來源:文萃谷 8.13K

一、做好準備工作,保證合作的順利進行

如何培養國小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1.有效分組

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在分組時為了方便,常常把同桌的兩個同學組成一個小組,或前後四個學生組成一個小組。但是,這種合作比較牽強,學生的參與度不均衡,合作的不夠深入,小組之間的差異明顯。那麼如何分組才能更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呢?

目前比較流行“異質分組”,也就是按學生的性別、知識基礎、學習能力、組織能力、性格特點的差異進行分組,認為在小組中保持差異可以有效的促進優勢互補。但也存在如下問題:

(1)小組合作學習往往變成一些成績較好、反應較快的同學的“一言堂”,其他學生缺少思考的空間和發言的機會。

(2)小組討論時,多數學生只表達自己的意見,不願意聽取其他同學的意見,或者認為小組其他成員的意見沒有討論的必要。

(3)成績較差的學生往往成為被動接受者,逐漸喪失了討論的信心和興趣。

為了避免如上問題,有些合作實驗中嘗試用同質分組。即按學生的性別、知識基礎、學習能力、組織能力、性格特點相近的進行分組。研究發現由於學生興趣相近,組內合作十分融洽,組內討論十分熱烈,組內競爭轉化為組間競爭和組間交流。

總之,異質分組和同質分組各有其優點,教學中根據實際而靈活地選用。一般來講,對於活動性、操作性較強的學習活動,宜採用“異質分組”,可以強化組內合作;對於思考性、探索性較強的學習活動,宜採用“同質分組”,可以強化組內交流,組間互補。在兩種合作的基本組織形式下,還可以進行組內分組、組間交叉交流、自由選擇合作小組等多種合作形式。因此分組應是靈活多樣的,需要根據班級學生情況、問題的類型、學習的內容、學生的興趣與能力特點,予以確定。

從理論上來看一般是以四人為一小組最佳,因為四人小組可變成兩人一對,能最大範圍實現學生的互動,一對學生討論完後可以及時與組內的另一對學生交流結果;一旦小組人數超過四個學生們就難以應付,而且小組規模越大,個別學生隱藏或被忽略的機會就越大。但在實際教學中班級規模、教室大小和設備多少等等都會影響分組情況,所以一般以6人為一小組。此外,小組形成後最好保持一段時間,有很多教師曾很成功地讓小組持續了一個學期或半個學期,這使學生有時間去學習怎樣與他人共同工作,有利於培養成員間的默契,經過探索建立更積極的相互依賴,進而研究更深入的項目,並讓他們在學習中結下深厚的友誼。。但若在合作期間出現什麼問題,需要老師及時協調,為每次合作的順利進行提供保證。

2.教學中要明確小組合作學習的任務

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他們需要知道為什麼要進行合作,合作學習有哪些要完成的目標,如果目標不明確,那麼合作往往就流於形式。如“分式的乘除法” 這一節課,涉及了13個問題,教師讓全班小組合作了13 次,每次小組都不知道要合作什麼內容,而且都是如閃電般幾秒後就讓學生進行彙報、展示,使學生無所適從,一堂課中是教師主導下的小組活動。

如果在小組合作學習之前就明確小組的任務,並在小組合作完成後進行考查,那麼就會增強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案例4-3:平行四邊形的性質

1、平行四邊形的邊有什麼特點?

2、平行四邊形的角有什麼特點?

3、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有什麼特點?

這樣學生在合作時就明確任務要求和個人的責任。

3.使學生明確合作的規範

讓學生坐在一起,並不代表他們能夠進行真正的合作學習。在合作中,除了知識方面的內容外,更多的是人際關係的,行為規範方面的等等,如果教學中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那麼課堂上吵吵鬧鬧,一堂課下來,學生什麼也沒有得到。如下面的情景就值得我們深思。

案例4-5:100萬有多大

“100萬有多大”這節課。

師:“同學們,老師已為大家準備各種材料,請各小組先挑選其中一種,然後在小組內合作完成‘100萬有多大’的活動。

話音剛落,各小組就忙開了。只見其中一組同學爭着去取材料,有的拿書,有的拿黃豆,有的拿 …一陣混亂之後,緊接着是“讓我先説!”。大約兩分鐘後,傳來了老師的口令“停”!只聽老師説:“請成功完成活動的小組交流你們的收穫……

[案例分析]

像上面的活動,教師過於重視小組合作的形式,而學生之間缺乏必要的合作技能。小組是一個情感構成的羣體,需要建立起小組成員合作的情感。那麼教師就需要教給學生一些合作學習的規範,規範小組成員的角色。

比如上例中,教師應先明確小組中的成員的分工,比如有的取材料,有的進行估計,有的記錄結果。教師還要求學生遵循一定的小組合作的規則。比如

《如何培養國小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