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國小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

來源:文萃谷 2.41W

新課程理念下的素質教育重視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學習。在數學教學中必須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最大限度發揮他們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因此,數學教學最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學習,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我們數學組的成員們結合自己的教學認為培養國小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要從以下幾點入手:

如何培養國小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

一、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數學的興趣

興趣是一種魔力,它可以創造出人間奇蹟。學生對所學知識本身如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麼學習就變成了一種愉快的事情,學生在學習中就會充分發揮主動性,並能輕鬆、愉快地獲取新知。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即導課環節一定要設計好,這一點很重要。

二、與學生親近,多些“零距離”的接觸。

國小數學的一些內容,對於天真爛漫的兒童來説是有點枯燥乏味,為了讓學生學好數學,就需要我們與學生親近,多一些“零距離”接觸。我們平時多參與學生們的課餘活動,如:踢毽子、跳繩等。授課時,我們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彎下身去參與學生的討論、交流活動。 “零距離”接觸,縮短了師生間的心理距離,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認知水平,對教育教學活動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三、把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讓學生主動參與。

在我們的數學教學中,時刻注意把數學與生活緊密的結合起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感受到實際生活中處處充滿着數學

問題,如我在教學圓這一章節時讓學生藉助繩子和米尺去測量學校門口一棵古樹的直徑。通過各種實際例子,讓學生髮現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從而激發了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主動性。

當然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起來的,也不是我們教師單方面就能做到的。培養國小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做法還有很多很多,我們數學組的成員們將在今後的教學中還將繼續研究。

如何培養國小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 [篇2]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教學過程既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認知過程,又是學生能力的發展過程。因此教師要徹底掘棄和擺脱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把主要經歷放在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提供信息,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上,關鍵是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以下談談我在教學中的一些經驗和看法。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人積極認識事物或關心活動的心理傾向,是人學習活動的動力機制。孔子説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認為“好學”對教育非常重要。20世紀初,歐洲著名進步主義教育家德可樂利把興趣作為其教學法的中心,他指出:“興趣是個水閘門。藉助它,注意的水庫被打開,並規定了流向。”由此可見,讓學生產生興趣是多麼的重要。國小生的年齡特點、生理特點、心理特點決定了國小生在學習活動中穩定性、持久性和自制力比較差。為了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教師在講課時,要善於用生動的語言、恰當的比喻、直觀的演示、形象的畫圖、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啟發性的提問、形式多樣的遊戲活動、變化多樣的教學方法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願學、樂學、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如:在教學《租車》時,教師提出有幾種租車方案並説説哪種方案比較合理時,同學們的小手舉得高高的,爭先恐後的發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説要先考慮人數,要保證每人都有位子坐;有的説空位子越少越好,最好是沒有空位子;有的説坐大巴車比較便宜,大巴車多些……這時同學們的討論達到白熱化,有的還爭論得面紅耳赤,同學們都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這樣學生有了濃厚的數學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二、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課堂教學是師生多邊的活動過程。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優化課堂教學的關鍵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最大限度的參與,讓學生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表達。因此,教師必須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主動為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創設條件、創設情境,如教學“長方體的特徵”這一課,主要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首先教師出示若干個物體的包裝盒,讓學生先對他們進行分類,並敍述自己的分類理由。

2.教師拿起一個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的盒子讓學生觀察、觸摸長方體有什麼特徵。

3.通過學生的總結、教師的引到總結出長、正方體的所有特徵。

4.讓學生用橡皮泥做頂點、長短不同的細木棒做稜,四人一個小組合作製作一個長方體、一個正方體。通過這樣的設計,將操作、觀察、思維與語言表達結合在一起,不僅使學生參與教學的整個過程,而且還啟迪了思維發展,達到了數學教學使學生既長知識又長技能的目的。

三、因材施教,提高課堂參與度

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整個學習活動中去。同時,又要注意學生個性的發展,這是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個性差異畢竟存在,所以在課堂上必須做到“上不封頂,下要保底”。在教學中,我針對各種教學內容,如,在教學分數應用題時,出示了這樣四個題目:

1.車站堆放36噸貨物,運走了,運走了多少噸?

2.車站利堆放一批貨物,運走了,恰好是10.8噸,這批貨物有多少噸?

3.車站利堆放一批貨物。運走了,還剩25.2噸。這批貨物有多少噸?

4.車站利堆放一批貨物,第一次運走了全部,第二次運走了全部,共運了7.2噸,這批貨物有多少噸?在練習時,讓學習程度中下等的學生做第1、2題,中上水平的同學在做完1、2題後,再開動腦筋做第3、4題。這樣,不僅使多數學生能“吃得了”,而且是少數學生能“吃的飽”。這樣的分層練習不但在課堂上進行,在課後的練習中,我也採用這樣的方法。有能力、學習好的留一些難題,中、下等的學生留一些較簡單的習題。這樣讓每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把每個孩子的積極性都調動了起來,學生也願意學了,我們教師也覺得有成就感。這樣的作業不是很好嗎?

四、培養良好的學習方法

學生只有掌握了學習方法,才能由“學會”變為“會學”,並由“會學”變為“樂學、善學”。在樂學的基礎上,學生自然而然地產生內在的主動學習的動機。從而把學習轉化成為自身的自覺自願的行為,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教計算題時,可以引導學生提煉出“四步法”:一看,即看清運算符號和數的特點;二想,即想先算什麼,再算什麼(四則混合運算);三算,即按想好的方法、思路進行計算;四查,即進行檢查和驗算。在學習了“四步法”後,學生計算的能力有所提高,逐步做到“準確、迅速、靈活”,學生由於學習得法而嚐到了甜頭,有了成功的體驗,才會消除怕受挫的心理,從而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因此,教師要從小處着眼,從一道題、從一節課人手,引導學生探索、總結學習方法,真正由“學會”變為“會學”,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總之,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創造性,對學生在探索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出現的問題,適時有效地幫助和引導,並通過交流、討論、合作學習加以解決,就一定能實現學生由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轉變,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