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國小生學習數學主動性

來源:文萃谷 1.21W

一、突出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學有動力

如何培養國小生學習數學主動性

在備課中體現和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學有動力以學生為主體,突出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應是教學活動中心,教師教材、一切教學手段,都應為學生的“學”服務,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參與。數學教學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一旦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不會感到學習是一種負擔。孔子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讓學生愉快有效地學習數學,關鍵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學有動力。國中數學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抓住導人環節設下懸念,能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如在學習一元一次方程時,教師可以請學生想好一個數,把這個數經過加減乘除一系列運算後的結果告訴教師,教師很快猜出學生想好的那個數是幾,在學生百思不得其解時,教師指出奧妙所在,引入課題,十分生動有趣。又如:在學習“三角形三邊關係”時,教師提出如下問題:“三根木棒能組成一個三角形嗎?”大多數學生回答是肯定的。這時,教師拿出三根木棒進行演示,當學生看到居然不能組成一個三角形時,感到很驚奇。這時教師再演示把最長的木棒適當截去一段後,與另兩根組成了一個三角形。然後教師啟發學生自己動手用木棒去尋找三角形三邊長應滿足怎樣的關係才能構成一個三角形。這樣的教法既能促使學生探索,又能將思維引向深入,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加強學法指導,讓學生有“法”可依

“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這充分説明了學習方法的重要性,它是獲取知識的金鑰匙。學生一旦掌握了學習方法,就能自己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因此,改進課堂教學,不但要幫助學生“學會”,更要指導他們“會學”。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做到以下五點:

第一,教學生“讀一讀”。開始可以為學生編好閲讀提綱,並指導學生掌握“讀讀、劃劃、算算、寫寫”的預習方法,逐步學會歸納整理,善於抓住重點以及圍繞重點思考問題的方法。如學習“圓周角”一節時,可佈置以下三個問題讓學生預習:①圓周角是怎樣定義的?對比圓心角的定義兩者有何不同?②圓周角定理的證明為什麼要分三種情況進行。③圓周角定理有哪些推論,這些推論如何證明。

第二,讓學生“講一講”。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對於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難以掌握的內容,應積極引導學生去議,鼓勵學生去講。在講的'過程中,對於學生出現的差錯、漏洞,教師要特別耐心引導,幫助他們逐步正確地表述。

第三,帶動學生“做一做”。讓學生在動手操作、實驗中得出結論,鍛鍊學生的思維和動手能力。

第四,引導學生“想一想”。養成解題後反思的習慣。反思自己的思維過程,反思知識點和解題技巧,反思多種解法的優劣,反思各種方法的縱橫聯繫。適時地組織誘導學生展開想象,題設條件能否減弱?結論能否加強?問題能否推廣等等?

第五,引導學生學會複習。俗話説:“温故而知新”,這就是説,對我們以前學過的知識和技能要經常複習。複習有多種,根據複習的時間和內容,可以把複習分為兩種,一種叫課後複習,即每次上課後的複習,一般在當天進行;另一種叫系統複習,是在較長時間後,集中一段時間對整體性的內容進行系統複習,包括單元複習、階段複習、考前複習等,教師要多向學生介紹複習方技巧。

三、發展學習能力,讓學生學有創見

在國中數學教學中,我們不但要讓學生學會學習,更要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創造性地學習。

要注意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深入分析並把握知識間的聯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依據數學思維的規律,提出恰當的富於啟發性的問題去啟迪和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同時採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試驗、分析、猜想、歸納、類比、聯想等思想方法,主動地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其次,要引導學生廣開思路,重視發散思維.教師要精選一些典型問題,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大膽猜想、探索,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四、注重因人施教,讓學生有個性

教學本身就包括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學生的個性差異,也是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的一個重要方面。例如,在課堂教學中,可根據不同氣質的學生因人施教,對“興奮型”學生可採用以忙制動、以動制動等方法。根據他們反應快,願意表達自己看法的特點,多提問,多讓他們發表意見,多讓他們操作、演示。讓善於思考又不愛發言的“抑鬱型”學生髮表不同看法;讓積極發言又常丟三落四的“活潑型”學生講清算理,分析算式;讓機靈沉着又穩重內向的“安靜型”學生説一説別人講得對不對,並加以補充等等。這樣圍繞教學內容和要求,根據學生氣質差異因人施教,既有統一要求,又能發展學生的個性,使他們的長處得到充分發揮。

《如何培養國小生學習數學主動性》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