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科班政治期會考試質量分析

來源:文萃谷 3.8K

一. 試卷結構和特點分析

高三文科班政治期會考試質量分析

1.試卷結構和內容:本次考試的內容包括高一經濟、高二哲學、高三政治學5本書中大學聯考大綱所要求的知識點。確定這樣的考查內容有如下考慮:一,會考臨近有會考前提早演練的目的;二,使高三文科班學生儘早進行綜合性訓練,以適應大學聯考要求(實際上,我們在第一次月考的時候就已經貫穿了這一思想)試卷結構:高一經濟佔26%;高二哲學佔36%;高三政治學佔38%。

2.試卷特點:

(1)緊扣教材、考綱,強調對基礎知識的考查。

試卷側重強調對基本概念、基礎理論的考核,瞄準大學聯考,符合大學聯考政治第一輪複習的特點和要求。選擇題命題大多着眼於基礎知識,主觀題的答案許多也直接來自於教材,例如第28題第一問,就直接考查了人大的職權;有的題目立意較新,設問較活,但答案還是直接來自課本,例如第26題考了關於青藏鐵路的問題;第27題關於如何確立“新的經濟增長點”所反映的哲學寓意。

(2)理論聯繫實際,有較強的現實針對性。首先是試卷中反映了許多現實中的熱門話題,如手機“彩鈴”所反映的經濟學道理;超級女聲娛樂節目和蒙牛酸酸乳廣告,提高木地板及其他高檔消費品消費税的問題。

(3)注重考查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在選擇題中,學生只有深入理解、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才能正確取捨。如第15題、22題、25題。簡答題也是這樣,例第26題、27題:26題從市場經濟角度看,青藏鐵路沿線各地政府應怎樣確保自然資源的科學、合理開發? 27題主管首長的“新的經濟增長點”違背了唯物辯證法的什麼道理?這要求學生要夯實基礎,關注社會,有較強的理解、分析、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4)試題難度適中,有一定的梯度。選擇題20、23、25題有一定的難度。材料分析題26題;27題第一問;28題的第二問;學生不易拿分。尤其是27題的第2問迷惑性強,許多學生答非所問。

二. 學生答卷情況及失分原因分析

從本次考試結果統計可以看出:單項選擇題錯誤率較高的有第13、14、18、19、20、23、25題。材料分析題錯誤率較高的是27題。

本次考試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分析:

1.學生對基礎知識及基本概念理解掌握不夠。如單選題第6題,關於貨幣職能一題只要學生理解並掌握貨幣的5種職能就能選出正確答案,但部分學生仍未能正確做答。

2.學生審題不細,分析能力弱。第11題關於郵政局政企分離的材料,問從政治角度看,反映出什麼道理,有部分同學未能審清題意誤選了a項,經濟學上的答案。

3.學生缺乏答主觀性試題的正確思路和方法。表現在:

⑴學生答題抓不住要害、關鍵,答案前後重複,生搬硬套,語言準確水平有待提高;如第26題:從市場經濟角度看,青藏鐵路沿線各地政府應怎樣確保自然資源的科學、合理開發?這一問題出錯反映出學生從材料中概括、提煉觀點的能力較差,本題答案本來從經濟學角度:市場和國家宏觀調控兩個角度去做答即可,但好多學生圍繞可持續發展贅述了很多沒有答到問題的'本質。

⑵學生對材料的理解不深刻,層次不清楚,語言不規範。不能把知識與材料結合,對知識的運用能力欠缺,對教材知識的有效提取能力不夠。如27題:學生不能針對材料,選擇恰當的觀點有層次地分析。一些學生答題時只是羅列觀點,未聯繫材料分析,或聯繫材料分析不準確;個別學生基本的哲學觀點表述不準確。

三.試卷給我們教學的啟示

(1) 注重基礎知識的理解,強化基礎,放低起點;重視抓主幹知識、核心概念的理解;

(2)做好複習檢查,經常檢查複習效果,督促學生自主複習,使複習檢查經常化、制度化,把基礎知識夯實。

(3)抓課堂,課堂中精講精練考點、熱點、能力訓練、單元測試、專題講解,增大課堂信息量,最大程度上發揮課堂的作用。

(4)重視知識網絡的構建

目前文科比較重視綜合能力測試,問題所用的知識大多超過某一知識點、某一冊書甚至某一學科。這要求學生必須從多角度和多層面去分析問題。因此在複習備考中要紮紮實實做好知識網絡的構建工作。不僅要圍繞核心概念,知識點、單元知識(或專題知識)建立單科內的微觀結構,而且要建立單科和學科的宏觀結構以及政史地之間的知識滲透,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知識整合能力。

(5)加強解題方法指導,提倡一課一題訓練滲透,從審題、分析答案結構、答題反思等方面提升學生答題能力;

(6)注重理論聯繫實際,關注社會熱點,關注社會生活。大學聯考試題一方面注重聯繫課本,另一方面注重聯繫實際。在複習中一定要準確地把握好聯繫的“度”,要讓學生知道一些社會熱點,並能運用課本知識去分析;真正培養起學生深入淺出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在以後的複習備考過程中,我們不僅要發揚拼搏精神,更要加強學習和研究,加強交流與合作,只有主動積極備考,才能爭取大學聯考中的輝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