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人物形象分析

來源:文萃谷 2.77W

趙雲(?-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三國時期蜀漢名將。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趙雲人物形象分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趙雲人物形象分析

一、趙雲資料簡介:

趙雲(154—230)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功績卓著,有勇有謀,善始善終。卒於公元230年,死後追諡為順平侯。趙雲有兩個兒子,長子趙統繼承其爵位,官至虎賁中郎將,督行領軍;次子趙廣官至牙門將,在沓中追隨姜維時戰死沙場。

人們都説“勝敗乃兵家常事”,可趙雲是歷史上唯一一位常勝將軍,人們又説“人無完人”,可至今也沒有發現趙雲什麼缺點,不管是陳壽的《三國志》,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還是易中天的《品三國》都沒有説趙雲有什麼缺點。趙雲渾身是膽,他不僅是文武全才,而且忠勇仁義。

相貌堂堂的英氣少年形象出場的趙雲一登場即和河北名將文丑大戰。

汝南之戰時,力斬高覽,救了劉備性命。

長阪坡救阿斗時,連續殺死曹營名將五十餘員。

智取桂陽時,更是展現了他過人的機智和出眾的謀略

劉備招親,是趙雲護駕,我想如果當時讓張飛去恐怕事情就砸了。

諸葛亮借東風那時候接應他的也趙雲。

隨諸葛亮弔祭周瑜時,因趙雲帶劍相隨,吳將無人敢動諸葛亮。

建立蜀國以後,劉備想着分封諸侯,犒賞三軍,趙雲提出來應該以安定團結為主,安定人心,聽了他的建議以後使蜀國很快興旺起來。

漢水救黃忠時,讓魏國名將張郃、徐晃心驚膽戰,不敢迎敵。

關羽被殺害以後,劉備傾舉國之兵,東吳報仇,趙雲又站出來指出孫權是私仇,曹魏才是國仇。劉備不聽,一意孤行,最終火燒連營七百里,元氣大傷。還是由趙雲把他接到了白帝城,才有了“白帝城託孤”。

劉備去世之後,曹魏五路犯蜀,趙雲把守陽平關,一將當關,萬夫莫開。

七十幾歲時仍為蜀軍前鋒,陣前力斬被稱為“有萬夫不當之勇”的西涼大將韓德一門五將。

諸葛亮智收姜維還是派趙雲去接姜維老母,誘降姜維。

馬謖失街亭的時候也是因為趙雲獨自斷後,才不折一人一騎。

因此在《三國演義》中的趙雲,其形象是文武雙全、近乎完美無缺的。

二、詳細介紹:

1、劉、趙相遇:

公元191年,袁紹戰公孫瓚時,趙雲第一次登場即和河北名將文丑大戰五六十合,勝負未分。隔日,公孫瓚因趙雲新投未知其心,便把趙雲安排在後軍。不過公孫瓚並非袁紹對手,被殺的大敗,趙雲單騎衝入袁紹軍中,刺死麴義,視袁紹大軍如土雞瓦狗一般。此時,劉備、關羽、張飛亦率領軍隊前來相助。這是兩人第一次見面,或許是英雄惜英雄的緣故,兩人相見便有不捨之心。後來公孫瓚接受董卓的詔令,與袁紹講和,有表薦劉備為平原相,自此兩人灑淚而別。

2、劉、趙再遇:

公元194年,曹操興兵欲報父仇,兵發徐州。所過之處,殺戮百姓,挖掘墳墓。當時,因黃巾餘寇圍攻北海,孔融派東萊太史慈前往劉備處求援,劉備欣然前往。解北海之圍後,因陶謙以曹操殺戮百姓為由派糜竺前往孔融處求助,孔融亦邀劉備相往之故,劉備便前往公孫瓚處借的馬步軍兩千及子龍,前來支援陶謙。後來因呂布襲破兗州,進軍濮陽,曹操怕失其根本,遂接受劉備的講和,退軍。陶謙犒軍完畢後,趙雲辭去。

3、劉、趙重遇:

公元200年,此時劉備已為徐州之主。但先前劉備依附曹操時,曾參與衣帶詔之事被揭曉。曹操起大軍二十萬攻打徐州,劉備不敵,被殺得丟妻棄子,兄弟失散,遂單騎前往投靠袁紹。後來因關羽解了白馬之圍,斬顏良誅文丑,被袁紹知道,袁紹愛其才,便遣劉備前往招回。劉備趁此機會脱離了袁紹,在古城劉備和關羽、張飛、趙雲重聚。自此趙雲便在劉備帳下效力。

4、汝南之戰:

公元201年,劉備趁曹操不在許昌時,偷襲許昌,但曹操迅速回援,劉備被困於亂軍之中,趙雲力戰許楮,殺死高覽,有三十餘合戰敗張邰。後因劉備敗給曹操,遂一起投靠了劉表。

5、博望坡之戰:

公元207年,劉備投靠劉表後,屯兵於新野。曹仁部將來犯,趙雲出戰,不數合刺呂曠於馬下。後曹仁引軍前來報仇,趙雲引五百軍破八門金鎖陣,數十合戰敗李典。後又因諸葛亮之計,與夏侯惇戰於博望坡。

6、長阪坡之戰:

公元208年,曹操引大軍欲報博望坡之仇,率大軍八十萬直撲新野。劉備不敵曹操遂棄樊城,攜民過江,取到襄陽。但此時劉表已死,蔡夫人與蔡瑁、張允等人假立遺囑,立劉琮為荊州之主。劉備過門而不得入。後曹操追擊劉備至當陽長阪,眾人失散。此時趙雲尋思:主公將甘、糜二夫人與小主人阿斗,託付在我身上;今日軍中失散,有何面目去見主人?不如去決一死戰,好歹要尋主母與小主人下落!”便衝入曹軍陣中。趙雲在此戰中七進七出,先後救出陷入敵陣的簡雍、糜竺、甘夫人、劉禪,殺夏侯恩得名劍青釭,斬殺曹洪部將晏明,夏侯惇部將馬延、張顗、焦觸、張南四將,唬退張邰。在曹操軍中往來衝殺,如入無人之境,此戰共斬殺曹營名將五十餘員,砍倒大旗兩面,奪槊三條,當時曹操亦贊曰:“真虎將也!”後因功遷為牙門將軍。同年,赤壁之戰爆發,趙雲在烏林小路埋伏,殺的曹操死命脱逃。諸葛亮借完東風后,也是讓趙雲接應到樊口。並且同年11月,趙雲智取桂陽。

7、截江奪阿斗:

公元211年,劉備入益州,留下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人留守荊州,並任命趙雲為留營司馬。孫權得知劉備西征,以其母病危為名遣人駛船接其妹回吳,欲以劉禪換荊州。幸得趙雲與張飛在長江截住東吳船隊,併成功奪回劉禪。

8、劉備入主益州:

公元212年到214年,劉備與劉璋決裂。召諸葛亮率軍入蜀。諸葛亮留關羽收荊州,自己與張飛、趙雲逆流而上分頭平定各個郡縣,直到江州、破巴郡。然後兵分兩路,諸葛亮、張飛走北路,趙雲則另領一軍走南路,趙雲從外水平定江陽。最後在成都會合,合圍成都,成都既定,任命趙雲為翊軍將軍。

9、漢水救黃忠:

公元219年,劉備率軍進攻漢中。七月,曹操自長安出斜谷,黃忠斬了夏侯淵之後欲趁勝追擊,便引軍前去劫糧。過期不還,趙雲便前往接應,半路中一槍刺死文聘部將慕容烈、魏將焦炳,殺的張邰、徐晃膽戰心驚,不敢迎敵。趙雲救走黃忠後又衝入曹軍重圍救出副將張著。漢水營前以寡敵眾,以弱勝強。劉備亦贊趙雲曰:“子龍一身是膽也!”稱趙雲為“虎威將軍。”

10、大意失荊州:

公元221年,關羽因恃才自傲,不聽諸葛亮連吳抗曹之計,被東吳殺害。劉備欲報關羽之仇,盡起大軍進攻東吳。趙雲諫,劉備不聽,留趙雲督江州。

11、火燒七百里:

公元222年,劉備失利與秭歸,蜀漢大軍被陸遜一把火燒光。趙雲聽聞兩軍交戰,引軍出,救劉備至白帝城。

12、因功升遷:

公元223年,趙雲因功升為中護軍、徵南將軍,封為永昌亭侯,後再遷為鎮東將軍。

13、南蠻叛亂:

公元225年,南蠻叛亂,趙雲、魏延為大將隨諸葛亮征討南蠻,趙雲斬殺三洞洞主之首金環三結。

14、力斬五將:

公元228年,諸葛亮出師北化,在鳳鳴山與西涼猛將韓德一家作戰,趙雲刺死長子韓瑛,四子韓琪,射死三字韓瓊,生擒兒子韓瑤,後再刺死韓德威震諸軍,而趙雲此時已年近七旬。

15、單騎退魏兵:

公元228年,因馬謖失街亭,造成蜀軍全局被動,此時趙雲和鄧艾兩人為疑兵與魏帥曹真對陣,兵少敵強,在箕谷失利。但由於趙雲召集部眾,固守陣地,才不至於大敗而歸。其中趙雲抵擋郭淮、刺死蘇顒,殺退萬政,才全身而退。

16、趙雲逝世:公元230年,趙雲卒於成都。

三、《三國演義》有贊趙雲詩曰:

紅光罩體困龍飛,征馬衝開長阪圍,四十二年真命主,將軍應得顯神威。

八面威風殺氣飄,擎王保駕顯功勞。非幹後主多洪福,正是將軍武藝高。

血染徵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

昔年救主在當陽,今日飛身向大江。船上吳兵皆膽裂,子龍英勇世無雙。

昔日戰長阪,威風猶未減。

突陣顯英雄,被圍施勇敢。

鬼哭與神號,天驚並地慘。

常山趙子龍,一身都是膽。

鋼槍匹馬冠三軍,前後無雙勇絕倫。昔日當陽今漢水,子龍端的膽包身!

長阪坡前血戰時,皆言人馬似龍飛。今觀漢水全無敵,方表將軍有虎威。

憶昔常山趙子龍,年登七十建奇功,獨誅四將來衝陣,猶似當陽救主雄。

常山有虎將,智勇匹關張。漢水功勛在,當陽姓字彰。兩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書忠烈,應留百世芳。

  趙雲的主要成就

軍事貢獻

單騎救主

趙雲曾兩次救出了幼年時期的劉禪。長阪坡之戰,劉備在逃亡過程中,丟下了妻子和兒女,兩個女兒都被曹操帳下虎豹騎統領曹純擄走,劉禪及甘夫人賴於趙雲的保護才倖免於難。後來孫東吳孫權趁劉備入川時派遣船隊迎接孫夫人回吳,孫夫人趁機帶走了劉禪。當時劉備任命趙雲為留營司馬,駐守荊州的治所公安,劉備的'家眷及孫夫人等都是在公安。因為孫夫人驕橫跋扈,劉備又特命趙雲掌管內事,獲知孫夫人攜帶劉禪逃走後,趙雲及時追趕,與張飛一同在江面上將劉禪截回。兩次差點落入敵手的劉禪成為了後來蜀漢的皇帝。蜀漢後期,劉禪下令追諡趙雲時説趙雲當初跟隨劉備的時候不但功績顯著,更是在艱難險阻之中救了自己,姜維等認為趙雲當時救主行為的情義是可以貫穿金石的。

趙雲單騎救主的故事也在民間以各種形式流傳。但同時受民間藝術的影響,劉禪的形象逐漸被塑造成了“沒用的阿斗”,一些小説家卻為趙雲救主的行為感到不值,毛宗崗在點評《三國演義》長阪坡這裏的時候,認為“英雄趙雲”救“無用阿斗”,還不如不救。[48]

領土貢獻

劉備入川與劉璋決裂後,趙雲與諸葛亮、張飛等帶兵開始了對西川的掃蕩行動,在共同攻下巴東郡以及巴郡以後,趙雲與張飛在江州分兵,去平定江陽、犍為兩郡。犍為郡是當時蜀中的大郡,與蜀郡、廣漢郡號稱三蜀,也是蜀中賦税的主要來源。[49] 趙雲獨自率軍平定蜀中大郡後從成都南面與劉備等完成對成都的合圍。

漢水破曹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劉備軍處理好與東吳孫權的關係,並擊退了多次進犯巴西的張郃後,開始爭奪漢中,同年七月,曹操開始治兵,準備支援漢中攻打劉備,九月,軍隊進駐長安。[50] 次年,劉備軍將夏侯淵斬殺,而曹操的大軍到這一年三月份才開到漢中,劉備雖然很自信的説“我必有漢川”,但卻採取了佔據險要、固守不戰的策略。[51] 此時曹操運送幾千萬囊軍糧到北山下,黃忠提議並帶兵前去截取,但沒有在與趙雲約好的時間裏回來,趙雲便僅帶了幾十個騎兵前去尋找,途中遇到了曹操的大軍並與之交戰。趙雲利用騎兵的優勢,多次突擊曹軍的陣列,且戰且退,回到營中後,偃旗息鼓,曹操軍認為趙雲設有伏兵,不再進攻。趙雲趁曹軍撤退時,擂鼓吶喊,並用勁弩攻擊其後軍,致使曹軍大為驚駭,自相踐踏,潰不成軍,甚至有大量的士兵墜入漢水淹死。此戰趙雲在己方軍勢不利的情況大挫曹軍,給曹軍造成了不小的傷亡,也使得漢中戰局劉備軍變被動為主動,開始向曹操軍挑戰,而曹操軍卻按兵不出,[52] 致使準備了半年有餘的曹操軍,在到達漢中後,僅僅兩個月就敗走了。[53-54] 後世一些史書在記載漢中之戰中,直接記載曹操219年三月來爭漢中,被趙雲打的大敗而退走。[55-57]

內政貢獻

劉備在拿下成都之前,因為和將士約定,不會干預城破之後將士爭取成都府庫裏的財物,導致經濟上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幸虧在劉巴的建議下發行值百錢的銅板,並統一物價才解決。[58] 但就在此時,仍然有人向劉備建議將成都的房產、田產賞賜給諸將。趙雲引用霍去病故事對此事進行勸諫,他認為應該把房地產歸還給百姓,讓剛剛遭遇戰禍的益州百姓安居樂業,不但保障了農業發展,而且可以順利徵兵。該建議被劉備所採納。

  趙雲的軼事典故

常勝將軍

趙雲被稱作常勝將軍的稱號在民間廣為流傳,最早的出處難以考證,明清一些學者在自己私撰的個人作品裏有説到過,但也並未直接説“常勝將軍”四個字,而是用諸如“身經百戰未嘗敗”、“無敵之將”等來表述。[59-60]

1984中國曲藝出版社出版的評書《興唐傳》裏,羅成被比為是常勝將軍趙子龍。[61]

2008年由李仁港執導,劉德華主演的電影《見龍卸甲》裏,將趙雲塑造成常勝將軍。

五虎上將

五虎上將流傳甚廣,但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卻在百家講壇欄目裏提出了四虎將之説,併為趙雲叫屈。

陳壽在撰寫《三國志》的時候,將關張馬黃趙合為一傳,這五人雖然各自有着勇猛一類的評價,但還並未説有五虎上將,五人共同的評價是都被比作“國之爪牙”。[62-63]

五虎上將一説何時出現已不可考,元代戲曲裏他們被稱為“五將軍”或“五兄弟”,《三國志平話》稱其為“五虎將軍”,《三國演義》稱“五虎上將”。

除了民間藝術,五虎將也見於一些史料記載,如《山堂肆考》、《歷代名臣錄》等,至清代,五虎將一説被收錄於《四庫全書》。[64-65]

蜀主八劍

據《古今刀劍錄》記載,章武元年,劉備在金牛山採得鐵礦,鑄造八柄寶劍,一把劉備自己佩戴,其餘七把分別賜予劉禪、劉永、劉理、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每把劍都由諸葛亮在上面銘字,但劍名卻難考。一種説法是劍上刻的就是“章武”二字。[66] 諸葛亮那把劍後來被李師古所得,改名為師古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