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人物形象分析

來源:文萃谷 2.48W
  文學人物形象分析 [篇1]

襲人,中國古典小説《紅樓夢》人物,是金陵十二釵中“又副冊”的女子,是服侍賈寶玉的四個大丫鬟之一

文學人物形象分析

襲人本姓花,原名珍珠 。襲人先是老祖宗賈母之婢。“賈母因溺愛寶玉,恐寶玉之婢不中使,素日珍珠心地善良,遂與了寶玉”。寶玉知其姓花,便從陸游詩句“花氣襲人知驟暖,鵲聲穿竹識新晴”中,有花氣襲人 之句,取“花襲人”三字作她之姓名 。 心地純良,克盡職任

這八個字是曹雪芹給襲人最初的評語,然而,襲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性格和處世的方法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是隨着襲人年齡的增長,環境的變化而產生的,

襲人出身貧苦,家中艱難時曾一度揭不開鍋,為了不“看着老子娘餓死”,她小小年紀就被賣到賈府當了丫頭。歷來對她的評價貶多過褒。我從她身上看到的更多的一種生存的無奈。

開始,賈府的主子們並不喜歡襲人。賈府最高掌權者賈母認為寶玉的丫頭中晴雯甚好,一般丫頭“言談針線都不及她”,王熙鳳也曾説過:“若論這些丫頭,共總比起來,都沒有晴雯生的好。”襲人在賈府的小姐丫頭裏,無論長相,女紅,言談都不出眾。不僅如此,賈政還特別不喜歡“襲人”這個刁鑽的名字,甚至為此遷怒於寶玉。從種種跡象看來,襲人最初的形勢並不被看好。

她心思縝密,她清楚地意識到:寶玉至關重要的地位;賈母,王夫人,鳳姐起着決定性作用,丫頭平兒,丫頭鴛鴦,都要深相結納。

這就好像我們現代社會剛入職場的年輕人對公司的形式做出的理性正確的分析,對未來規劃。沒有一個好的起點就特別需要對自己的“出路”思考得很成熟。她把她在這兒的一切當做的她的全部來努力做好,她覺得她在做的不僅僅是一種工作,更是一種追求。 她不夢想得到鴛鴦或平兒那樣當權的地位,但她也不願下降,她努力上升,想在創造出自己的一片天來。

性格上:克盡職任(奴性的一種表現)

襲人應該算《紅樓夢》裏最敬業、最稱職的丫環。她的性格魅力,也體現在一個“忠”字。對賈母,對王夫人,對賈寶玉,都是忠心耿耿。雖是下人,但她心理上已與整個賈府榮辱與共。“吃穿和主子一樣,又不朝打暮罵”,她對賈府很感恩的,對賈母、賈寶玉很有感情的。

對上,服侍賈母時,心中只有賈母,跟了寶玉,心中就只有寶玉了。寶玉的吃飯、喝茶、穿衣、蓋被,無一不是襲人細心服侍。她無時無處不為她的主人擔着心,生怕他有一絲一毫的煩惱與災難。

她母兄想贖她出去,她哭鬧着堅決予以拒絕。和寶玉提及賈府時下意識地稱作“咱們家”。頗以自己是賈府裏的一分子為自豪。至於他不想回自己的家,其實許多人不能理解,不過這好比我們選擇是在一個高級公司裏當一個部門經理去工作,打拼還是回到自己的小公司當一個總經理?權衡之下,還是大的公司比較有前途。而且我們看一下襲人的成長經歷,就不難理解她的這種想法了。襲人從小就被賣入賈府,賈府是她從小長大的地方,比起狠心將她賣入賈府的父母來,她先後服侍過的主子對她都還不錯,這自然使她對賈府產生一種歸屬感。

正是這種歸屬感,當賈寶玉對她提出性要求的時候,她沒有表現出一個女孩子正常情況下應有的矜持,而是認為“素知賈母已將自己與了寶玉的,今便如此,亦不為越禮”。襲人“亦不為越禮”的想法,並不是因為她的無知,而是因為她對賈府,對寶玉的依戀之深,已經到了無可不為的地步。在她的內心裏,早將自己的當做了賈府的一份子,寶玉的這種要求,在她看來,是很合理,很正常,甚至襲人對寶玉的感情,有很大一部份也是因為這種歸屬感而產生的。然而,襲人這種歸屬感,其實從一開始就是一個幻象,在賈府主子們的眼裏,襲人再好,終究也還是個丫環。他們肯定她,為的是寶玉身邊有一個能幹的人來照顧他。

性格上:心地純良

對下,襲人她作為一個奴才,能夠體會到奴僕的處境,她對府中地位低下的丫頭、小廝、婆子們都很和善,從不亂用濫用“副小姐”特權。寶玉為李嬤嬤喝楓露茶、奶酪兩次發火,襲人都加以勸阻,她不計較個人得失,息事寧人;她不對晴雯的諷刺疾言厲色、反脣相譏,又;她給賈芸派來的送花的小子的銀錢,見到她能體諒下情。襲人忍受着來自周圍人的明譏暗諷和冷言冷語。面對這些冷嘲熱諷,襲人只有忍氣吞聲、暗自落淚,卻不敢做絲毫反駁。襲人不像寶釵那樣冷漠無情,尤其是在對金釧兒投井自殺這件事情上,襲人充滿了同情與悲傷。而寶釵卻説金釧兒“也不過是個糊塗人,也不為可惜”。

襲人最後嫁給蔣玉菡,與其他人相比,還算有個不錯的歸宿,在書中悲劇的色彩並不濃厚。但是如果想一想襲人一直以來都把自己當做賈府的一份子,早已進入了角色,最後卻落一個好夢成空,這一種結局比起黛玉,晴雯的煙滅雲散來,更有一種深刻的悲涼。只能説她一開始就錯了,她以為的能有一片作為的那個靠山只是一座冰山罷了。職業女性選擇的那個公司經營不善,破產了。她所有的努力也煙消雲散了。

在我眼裏,在她努力的這些年裏,確實苦心經營,處理好與上下的關係,但她沒有為了自己上升而迫-害誰,去踩着誰往上爬,她只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奮鬥和對她認為可靠需要的人去依賴,我覺得這不能算是多壞的一個女性,放到現代來看,她就是一個簡簡單單為了自己的事業和愛情去奮鬥職場的很真實的年輕人。

  文學人物形象分析 [篇2]

記敍文是國中生最熟悉的一種文體,而編入我們中學語文教材中的文本,大都是文質兼美、內涵豐富、具有一定審美價值的文學作品。這些作品,無論是敍事性散文,還是小説,都離不開人物形象的支撐。那麼,如何分析並把握記敍文中的人物形象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抓住文中的人物描寫,揣摩人物的內心情感,感受人物的思想性格。

記敍文中的人物形象都是鮮活無比的,這種生命的活力源於各種生動的描寫:外貌描寫呈現的是人物的外在形象;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活動刻畫的是人物的內在性格和思想。只要牢牢抓住人物的各種描寫,深入分析,揣摩人物豐富的內心情感,就定能把握住人物的思想和性格。

【例】 最後,帶着歎賞的舒心,他扔下刮刀,就象一個男士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那樣,温存關懷地把濕布蒙在女正身像上。於是,他又轉身要走,那身材魁梧的老人。 《從羅丹得到的啟示》

【分析】 句中,一個“扔”字傳神地刻畫出羅丹大功告成後的無比興奮的心情;而後句中的“披”、“蒙”二字則又生動地再現了羅丹對自己作品的珍愛;最後“又轉身要走”表明羅丹工作時的忘我和投入,他完全忘記了站在自己身後的 “我”。由此,羅丹專注於雕塑藝術併力求完美的忘我精神就讓我們瞭然於心了。

二.聯繫上下文,關注作者的整體運思,全面把握人物的思想性

格。

文學作品尤其是小説中的人物,是作家源自靈魂深處的感情人格化的產物,他們支撐着整個小説的故事和主題。這些文學人物形象之所以能超越不同民族、穿越時間隧道、震撼人們心靈並最終留在了人們的記憶深處,完全在於作者的`精心塑造。因此,我們在閲讀這些文學作品時,一定要聯繫上下文,關注作者對作品及人物的整體運思和表現手法,全面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例】 那同志一隻手抖抖索索地打開了紙包,那是一個黨證;揭開黨證,裏面並排着一小堆火柴。焦乾的火柴。紅紅的火柴頭簇集在一起,正壓在那硃紅的印章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同志,你看着”那同志向盧進勇招招手,等他湊近了,便伸開一個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撥弄着火柴,口裏小聲數着:“—,二,三,四” (《七根火柴》)

【分析】 對於這段話,絕大多數學生都能理解,它表現了無名戰士對黨、對革命事業的無限熱愛和忠誠。但如果我們再進一步追問:它到底是如何表現出無名戰士的這種精神和品質的。恐怕學生就説不太清楚了。我們不妨回頭看看前文中有關無名戰士的一段描寫: 他倚着樹根半躺在那裏,身子底下貯滿了一汪渾濁的污水,看來他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挪動了。他的臉色更是怕人:被雨打濕了的頭髮像一塊黑氈糊貼在前額上,水,沿着頭髮、臉頰滴滴答答地流着。眼眶深深地塌陷下去,眼睛無力地閉着,只有齶下的喉結在一上一下的抖動,乾裂的嘴脣一張一翕地發出低低的聲音:“同志!——同志!——”

這段描寫,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個奄奄一息、瀕臨死亡的人物形象:即使身子半躺在污水中,也沒有絲毫的力氣來挪動;粘在額角上的頭髮、順着臉頰流下的雨水,他都無力去拂一下。要知道,雨水順着臉頰流下的滋味是極其難受的,就像蟲子在臉上爬行。然而,當他看到盧進勇時,卻要“伸開一個僵直的手指”,“ 撥弄着火柴,口裏小聲數着”。無名戰士使出最後一點力氣做出的這番舉動,意在告訴盧進勇:我交給你的是七根火柴,你可要一根不少地如數交給黨組織。這樣,無名戰士的高大形象不僅躍然紙上,同時也會深深地紮根於我們的腦海和心田。

三.調動自己的生活積累,品讀人物的言行表現,感受作品的人物形象。

文學源於生活卻又超越了生活,她是生活的集中化、概括化與典型化。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大多是生活中的典型,他們是我們中的某一類人物的縮影,他們也和常人一樣,有着豐富的情感和思想。因此,我們在讀文學作品的時候,千萬不能把文學和生活決然地割裂,而是應該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積累,真正走進文學人物的內心世界,以便於更加感性地認識並把握這些人物形象。

【例】 在一家小店鋪的門口,昏暗的燈光下站着一個男子。他的嘴裏叼着一支沒有點燃的雪茄煙。警-察放慢了腳步,認真地看了他一眼,然後,向那個男子走了過去。

“這兒沒有出什麼事,警官先生。”看見警-察向自己走來,那個男子迫不及待地説,“我只是在這兒等一位朋友罷了。這是20年前定下的

一個約會。你聽了覺得稀奇,是嗎?好吧,如果有興致聽的話,我來給你講講。大約20年前,這兒,這個店鋪現在所佔的地方,原來是一家餐館” (歐·亨利《二十年後》)

【分析】 這是描寫通緝犯鮑勃的一個精彩片段。文章藉助於人物的動作描寫,揭示了人物細膩的內心情感。首先,“他的嘴裏叼着一支沒有點燃的雪茄煙”,一個“叼”字,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他是一個慣抽煙者。按照常理,等人是最心焦的,男性一般都會用抽煙來打發時間,可他卻沒有。這隻能説明:他怕香煙的微弱火光引起他人的注意。

其次,“看見警-察向自己走來,那個男子迫不及待地説”。生活中如果一個人心底坦蕩,根本沒有必要去向他人解釋自己為什麼要呆在這兒的原因,而鮑勃卻還要迫不及待地説,這隻能説明他心虛。所有的這些,都生動地表現了鮑勃作為一名通緝犯,他內心的緊張和恐慌,為下文作了很好的鋪墊。所有的這些,如果我們不聯繫實際,不調動自己的生活積累,就不可能體驗到他們內心的細膩情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