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倫式英雄形象分析

來源:文萃谷 2.56W

一個憂慮,孤獨,悲觀的:哈洛爾德。他們不滿現實,但是又找不到出路,不願與上流社會同流合污,但是也不能和人民羣總一起鬥爭,於是陷入悲觀失望之中,

拜倫式英雄形象分析

所謂的“,無不具有憤世嫉俗的思想,叱吒風雲的勇氣和各種狂熱而又浪漫的冒險經歷。這是些單槍匹馬的復仇者,有崇高的道德觀和狹義心腸,愛好自由,矢忠愛情,最後卻成為社會的犧牲品。這些形象發展了哈洛爾德所體現的拜倫主義---失望憂鬱的情緒和純粹式的個人反抗,而成為典型的“”。即高傲而倔強,憂鬱而孤獨,神祕而痛苦,與社會格格不入從而對之徹底反抗的叛逆者英雄性格---燙烙着拜倫思想個性氣質的深刻印記。

拜倫思想是19世紀西方精神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它體現了那個不朽時代的激情,代表了它的才智,深思,狂暴和力量。

長篇敍事詩《唐璜》可被稱為詩體小説。代表浪漫主義時代歐洲詩歌創作的最高成就。唐璜本是西方小説中的色鬼,惡棍,但是,拜倫將其寫成一個天真,熱情,善良的貴族青年,因與貴婦相愛暴露,故去國遠行。長詩就死以他的整個遊蹤及數次歷險為線索,加入作者本人的大量插話組成的宏偉詩篇。

唐璜有完全嶄新的性格,或者説“不屬於”。他順從天性,無視清規戒律,絕少虛偽做作,對戀人總是傾心想與,並不朝三暮四,倒常常是被-迫分離,依依不捨。他不怯懦,關鍵時刻還能表現出英雄氣概。然而他缺乏堅定信念,又意志薄弱,經不住誘-惑,故易於隨波逐流,隨遇而安,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這使他做出了一些越軌行為和蠢事。

此典型為詩人對人性的理性分析提供了一個生動的標本,因為性格的二重性再好不過地體現了現實世界裏生活的多樣性和道德的複雜性。

拜倫遺產中最有力的因素是辛辣的社會諷刺。詩人稱這部作品為諷刺史詩。

拜倫式英雄形象分析 [篇2]

拜倫式英雄

拜倫式英雄是拜倫寫作的一種特點,那麼什麼是拜倫式英雄呢?拜倫式英雄的特點具體是什麼呢?

“拜倫式英雄”是指在十九世紀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拜倫作品中的一類人物形象。他們具有高傲倔強的性格特徵,不滿現實,具有叛逆的性格。但同時又顯得憂鬱、悲觀。在拜倫的《東方敍事詩》中,出現了一批俠骨柔腸的硬漢,他們都是一些高傲、孤獨、倔強的叛逆者,他們與殘酷的社會勢不兩立,追求自由,但最後總是以失敗告終。拜倫通過他們的這些表現來反映出自己的憂鬱、孤獨和彷徨的苦悶。這些就是文學史上著名的“拜倫式英雄”。由於這些形象具有作者的思想特徵,因此被稱作“拜倫式英雄”。

“拜倫式英雄”是社會與個人相對立的產物,“拜倫式英雄”比喻的是悲劇性的高傲叛逆者,他們都有非凡的才華和力量,但在這個腐-敗的社會中卻無法施展,他們為自己的碌碌無為感到痛苦。

“拜倫式英雄”也是拜倫思想的特點的反映。這類人物形象陸續出現在拜倫的筆下,這對於當時英國的封建秩序和資產階級市儈社會進行的猛烈衝擊,是具有進步意義的。但是他們的無政府主義、個人主義和悲觀情緒,又往往會帶給讀者消極的作用。俄-國的文藝批評家別林斯基和詩人普希金都指出“拜倫式英雄”的思想具有弱點及其危害性。

拜倫的意志

《拜倫的意志》已經成為了國小生閲讀訓練中的一篇文章,這是一篇勵志的文章,那麼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什麼呢?

拜倫郵票像

《拜倫的意志》主要講的是拜倫從生下來就是跛足,他十分的自卑,經常被同學欺負。有一天,他在操場上看高年級的同學打球,一個名叫印斯的同學,一定要他一起打球。拜倫一再説自己是跛足不能打球,但印斯怎麼也不聽,硬將拜倫拖進球場,又找來一隻竹籃,強迫拜倫將一隻腳伸進去,要他在操場上繞一週。拜倫從沒有受過這樣的侮辱,於是發誓要戰勝印斯,洗刷恥辱。

就這樣,拜倫每天堅持鍛鍊,經過很長一段時間後,拜倫的體質強壯了,還掌握了拳擊的'技巧。於是他決定向印斯挑戰,正好碰到運動會,於是拜倫就要求與印斯一組,一決高下。最後,拜倫憑藉他的意志最終將印斯打到。拜倫以頑強的意志,精湛的拳技,洗雪了他的恥辱,同時也贏得了觀眾雷鳴般的掌聲。拜倫激動地喊道:“我勝利了,我終於勝利了!”

原本都看不起拜倫的人,但拜倫自己經過不斷的鍛鍊和努力改變了大家對他的看法,也不再瞧不起他,欺負他。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要向拜倫學習,學習他這種堅韌不拔的意志,不放棄的品質,最終憑藉自己的意志、力量和耐久力而勝利,大家也為他這種毅力而鼓掌。所以《拜倫的意志》給我們有很大的啟發。

拜倫的代表作

喬治·戈登·拜倫是英國19世紀初期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所以他的一生做了很多詩篇,其中拜倫的代表作有《恰爾德·哈羅爾德遊記》、《唐璜》等。那麼現在就來看看拜倫的那些經典代表作品吧。

拜倫的代表作——《恰爾德·哈羅爾德遊記》

《恰爾德·哈羅爾德遊記》是拜倫的代表作之一,這是拜倫在遊歷歐洲諸多國家之後所著的。《恰爾德·哈洛爾德遊記》主要是通過恰爾德和詩人自己的浪漫抒情,表現了對拿破崙的侵略、英國干涉民族獨立運動等各種暴-政的憤怒,另一方面對萊茵河、以及意大利建築和雕刻美的喜愛和欣賞,對盧梭、伏爾泰等歷史偉人的尊敬,對反抗壓迫爭取獨立與自由的各國人民的讚美和鼓動,以及對周圍環境的厭惡,這一詩篇有“抒情史詩”之稱。

拜倫之所以會創作這一鉅作的背景是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歐洲處於社會長期動盪不安的時期。一方面,封建勢力在法國大革命時期的衝擊和影響下遭到了嚴重的打擊,逐漸露出了衰落的形勢,同時也在作最後的垂死針扎。

另一方面,法國大革命所灌輸的革命思想解放了人民的思想,進一步促進了殖民地國家的獨立。在這樣的時代背景和拜倫的生活道路相結合,因此激發了拜倫對封建統治勢力的痛恨和了解。同時,他的貴族身份不實現他貴族生活方式,這也促使了他在他的精神世界中走得愈來愈遠。《恰爾德·哈洛爾德遊記》中的主人公恰爾德·哈洛爾德,實際上就婉轉地呈現出拜倫漂泊流離的生活和反對封建專制暴-政的思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