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國小數學教案合集八篇

來源:文萃谷 3.15W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國小數學教案合集八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設計説明

“噸”這個質量單位比較抽象,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接觸,不易直接感受。因此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主要突出以下兩點:

1.注重情境的創設。

在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了小象稱重這一故事情境。讓學生在看圖、講故事的過程中體會“噸”是一個很大的質量單位,適用於質量較重的物體。

2.注重用生活中的實例幫助學生理解所學內容。

在教學中,不僅充分利用教材資源,讓學生認識“噸”在生活中的應用,還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讓40名學生站在一起,體會1噸有多重,同時通過讓學生收集資料,豐富學生對“噸”的認識,鞏固學生對“噸”的理解。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課前收集的有關噸的資料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看圖講故事。

課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圖。

師:圖中的小象在幹什麼?你能講講這個故事嗎?

(學生看圖,明確圖意,並講述故事情節)

師:從這幾幅圖中,你對“噸”這個質量單位有了哪些認識?

引導學生討論,體會“噸”是一個很大的質量單位。

2.導入:“噸”究竟是多大的質量單位呢?1噸有多重?這節課我們就來解決這些問題。(板書:1噸有多重)

設計意圖:用小象稱重這一故事情境引入新課,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為接下來的學習打好了基礎。

⊙認識“噸”

1.掂一掂,想一想。

將準備好的重1千克的物品讓學生掂一掂,請學生説説體會。

師:重1千克的物品在我們手上已經感覺沉甸甸的了,你們知道1噸裏面有多少個1千克嗎?

課件出示噸與千克的進率:1噸=1000千克。

請學生想象1000個1千克有多重。

2.看一看。

(1)師:我們班有40人,每人約重25千克,現在請同學們站在一起,互相看一看,我們這麼多人的體重加在一起大約是1噸。

(學生站在一起體會1噸有多重)

(2)課件出示圖片:

師:從這些圖片中你瞭解到了什麼?説明什麼?

(學生仔細觀察圖片,説出每張圖片的意思,並明確物體質量很大的時候需要用“噸”作單位)

3.説一説。

(1)出示教材中的實例,請學生説説哪些地方用到了“噸”。

[橋樑承重50噸,吊車能吊起8噸重的物體,電梯限重1000千克(1噸)]

(2)請學生説説在哪些地方還見過“噸”。

(學生拿出課前收集到的資料,讀給全班同學聽)

設計意圖:通過大量的實例,豐富學生的感受和體驗,增加學生對“噸”這個質量單位的瞭解,幫助學生建立“噸”的質量觀念。

4.解決問題。

出示教材47頁下面的例題,請學生先理解題意,再與同伴説一説,最後集體交流,説説這樣選擇的理由。

(一卡車貨物重3噸;一桶食用油重2千克;一支牙膏重50克;一頭牛重250千克)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和基本方法,能正確地分析應用題的相等關係,列出方程並解答。

使學生能合理地選擇解答方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列方程解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寫出等量關係式

(1)二月份生產的洗衣機比十一月份的2.5倍少1500台。

(2)輛汽車每小時行70千米,另一輛汽車每小時行68千米,2.5小時相遇。

2、用X表示未知數,列出方程。

(1)一個數與7.6的和的2倍是24.8。求這個數。

(2)一個數除1.6等於2300減去2.8乘以450的積,求這個數。

一、根據題意列出方程。

(1)一輛汽車裝運大米和麪粉。大米裝了X袋,每袋重90千克,麪粉裝了52袋,每袋重25千克,共運大米和麪粉4噸。

(2)百貨公司進一批羊毛衫,進貨價X元,出售價是進價的1.2倍,每件得毛利36元。

二、複習指導。

1、紅星機械廠用9千克鋼材製造一種機器,每台用鋼材52千克,製造80台後,改進工藝,每台只用剛才45千克。餘下的剛才還可以製造這樣的機器多少台?(用兩種方法解)

(1)學生獨立解答。

(2)交流反饋。

A、算術方法。

(9-52×80)÷45

説出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B、列方程解答。

52×80+45X=9

請説出相應的另幾個方程,並説出數量關係。

(3)比較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有什麼不同?

2、按照解方程應用題的方法解答應用題。

(1)四、五年級同學工植樹187棵,五年級同學植樹的棵數是四年級的1.2倍。四、五年級同學各植樹多少棵?

(2)一輛汽車和一輛摩托車同時從相距175.5千米的兩地相對開出,汽車每小時行駛52千米,摩托車的速度是汽車的1.25倍。經過多長時間兩車相遇?

3、引導

今天覆習了什麼內容?説説用方程解應用題的思路。

三、獨立作業。

複習五的其餘題目

四、佈置作業

作業本[81]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課通過實驗來發現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

學生們知道“兩點之間線段最短”,能對線段的長度進行基本的測量與計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三角形任意(較短)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

2、讓學生經歷探索數學的過程,通過猜想—實驗—結論的方式,感受數學在學習、生活中的作用。

3、通過學生動手操作、想像、猜測,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提高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教學重點:通過實驗發現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

教學難點:判定兩條線段的和等於第三條線段時能不能組成三角形。

預設過程

一、引入:

1、把一根吸管任意剪成三段,再用電線穿在一起,(這電線穿在一起做什麼用知道嗎?)頭尾相連,會得到什麼圖形?

2、首尾相連一定是三形嗎?(舉手表決)。剛才有的同學認為可能圍成,有的認為可能圍不成,那到底能不能呢?同桌合作,剪一剪,圍一圍。

二、展開:

1、學生操作:把一根吸管任意剪成三段,再用電線繞一繞。

2、反饋:

把具代表性的三種不同情況的貼在黑板上。為了便於研究,給標上序號。

(圍成的貼三個、圍不成的各一個,)

3、同桌討論思考:假如我們把吸管看成三角形的三條邊,也就是三條線段。同樣的一根線段,任意剪成三段,為什麼1、2、3號能圍成三角形,而4、5號卻圍不成呢?課件演示.

4、交流並作第一次。板書:三角形兩條邊的和大於第三邊。

5、嘗試:出示4釐米、10釐米、5釐米的三條線段。

符合兩邊和大於第三邊,能圍成三角形嗎?

6、第二次:板書:任意(較短)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

7、自學:書上是怎樣説三角形的三邊關係的,自學書本第82頁。

三、鞏固:

1、書上86頁習題,在能圍成三角形的各組小棒下面畫鈎。集體交流,能不能用剛才的算式來説明?有沒有用簡單的方法來判斷或你認為哪個辦法能快速判斷?

2、對習題進行變式練習

①3釐米4釐米5釐米:觀察邊有什麼特點?是不是所有的三個連續自然數都能圍成三角形呢?舉例:1、2、3或0、1、2或7、8、9。

想象一下,這三條線段圍成的三角形是怎樣的?(國中會學到勾三、股四、弦五)

②3釐米3釐米3釐米:三邊有什麼特點?圍成的圖形是怎樣的?(正三角形或等邊三角形)是不是所有的三條相等的線段都圍成正三角形?

③2釐米2釐米6釐米:怎麼變才能圍成?怎樣判斷呢?

④3釐米3釐米5釐米:用手勢表示一下圍成的樣子,知道是什麼三角形嗎?如果換掉其中5釐米的這條邊,可以怎麼換?討論一下。

交流:為了研究方便,我們都以取釐米的數。

331:搭起來的三角形會是怎樣的?用一個詞來説:細細的、尖尖的。。。

332、333(這是什麼三角形)、334、335。發現圖形有什麼變化?(扁了、胖了、矮了)

如果要換調3釐米的邊,可以怎麼換?

四、拓展

1、哪條路最近?請用今天所學知識來解釋。

2、抽象出三角形:用字母表示三角形三邊關係

3、根據三角形的三邊關係剪三段圍成三角形中的奧祕解析

4、。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觀念,知道1噸是1000千克,並能進行質量單位的簡單化聚。

2,培養學生對物體質量估計的能力,能在實際生活中解決一些相應的問題。

二、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初步建立1噸的觀念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1,(展示場景)水果貿易市場,一箱箱,一袋袋水果, 一個蘋果重200( )

一箱蘋果重15( ) (分別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一輛裝滿蘋果的大卡車)請學生估計這一車的蘋果的重量

(如:3噸)

2,請學生説説對"噸"的認識(同時揭示課題:"噸的認識")

(二),在實踐體驗中認識"噸"

1,直觀感知,初步認識"噸"

(1)請同學們找出教室中有沒有可以用"噸"作單位的物體

(如:桌,椅,電視機,書本等用什麼作單位比較合適 )

(2)那麼哪些物體用噸作單位呢

(請同學舉例)

(3)媒體展示:大象,汽車(輪船)的載重量,建築工地的一大堆石料等,用"噸"作單位比較合適

2,認識噸

(1) 請出4個同學站在一起,讓學生説説他們的重量。

A,4個三年級學生的重量大約是多少千克 (約100千克)

B,8個這樣的同學大約重多少千克

C,40個這樣的同學大約重多少千克

(2)為了簡便計量1000千克規定為1噸

聯繫班中40個同學,想象一噸的重量。

(3)媒體展示:看一看,算一算

A,一袋大米重100千克,幾袋大米的重量是1噸

B,100塊磚的重量是200千克,多少塊的重量約是1噸

(4)想一想,填一填(小組合作)

一箱蘋果的重量是10千克,一副啞鈴的重量是5千克,一袋麪粉的重量是25千克,1頭牛的重量是500千克,那麼( )個( )的重量是1噸。

(5)聯繫生活實際説説哪些地方要用到"噸"作單位

(6)填上合適的重量單位。

A:卡車載重4( )

B:小明體重35( )

C:一塊橡皮的重量是8( )

D:浙江舉重運動員,在二十七屆奧運會上以挺舉207.5( )的成績再一次獲得冠軍,為國爭光。(請學生聯想他能挺起幾個學生,幾個佔旭剛就可以挺起一噸)

一座橋的載重量是10( )(再請學生説説什麼是"一座橋的載重量")

(三):噸和千克的化聚。

1,請同學試一試例3.

(1)5噸=( )千克 (2)2450千克=( )噸( )千克

填好後分別指明學生説説怎樣想的

2,試一試

8000千克=( )噸 6噸20千克=( )千克

(四),課堂小結

學過的重量單位有那些?它們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

(五),練習

1,填空

4000千克=( )噸 3噸=( )千克

2噸600千克=( )千克

4200千克=( )噸( )千克

7噸38千克=( )千克

2,①一頭大象重5000千克,合多少噸

②一輛卡車能裝4噸500千克大米,合多少千克

③一個鴕鳥蛋重1500克,合多少千克多少克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掌握用豎式計算連加、連減的方法和簡便寫法,進一步鞏固兩位數加、減兩位數。能靈活、正確的計算連加、連減的題目。

2.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正確計算的能力和遷移的能力。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和數學應用的意識。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練習,在個性化及交流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用豎式計算連加、連減的方法和簡便寫法。

教學難點:

能靈活、正確的計算連加、連減的題目,提高計算能力。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創設情境:

今年農場的南瓜豐收了,同學去幫助收南瓜,他們分小組進行比賽,下面是他們比賽的統計,你能獲取哪些數學信息?

第一組 28人

第二組 34人

第三組 22人

二、新課學習

1.教師:三組一共摘了多少個?

學生:28+34+23

小組討論:怎樣計算?

彙報:先算什麼,再算什麼?如何計算?

教師:這個算式該怎麼算呢?

同樣是加法,它和我們前面學習的進位加法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引導學生説出:

前面我們學習進位加法只有兩個數相加,這裏有三個兩位數相加,是一道連加算式。

教師:再比較一下28+34+22這個算式和我們黑板上的8+4+2這個算式,你又有什麼發現?

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後回答出:

兩道都是連加,只是連加的範圍不同而已。

教師:那它們的計算方法是否一樣呢?

引導學生猜測它們的計算方法可能是一樣的,都要數位對齊後,從個位加起,相加滿10都要向前一位進1。

教師:同學們的猜測是否正確呢?

下面請小朋友們在小組內合作,比一比,看哪些小組想的辦法更多、更好!

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計算後再在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後全班彙報。

主要引導學生從以下幾種算法進行彙報:

整十加整十,個位數加個位數,然後再合起來:

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再把和與另一個數相加:

先把後兩個數相加,再把和與第一個數相加:

學生彙報後教師整理在黑板上並追問:

除了這些算法,我們可不可以用我們前面學過的豎式來計算呢?

用豎式又該怎麼算呢?

引導學生嘗試列出豎式後並抽其中的兩個同學投影展示。

主要引導學生列出右面的豎式:

2 8 6 2 2 8

+ 3 4 +2 2 +3 4

6 2 8 4 6 2

+2 2

8 4

如果有學生能列出豎式的第二種寫法就請學生列出後説一説他是怎麼想的,如果沒有學生列出豎式的第二種寫法教師則作如下的引導:

教師:其實這種豎式還有另外一種寫法,大家想知道嗎?

引導學生看書自學後再抽一學生投影展示。

教師:豎式的這兩種寫法是一樣的嗎?相比之下你更喜歡哪種?為什麼?

學生説出自己喜歡的豎式,其實計算過程是一樣的,但相比之下,第二種寫法更簡單一些。

教師:不管是用哪種方法計算,你覺得三個數連加與兩個數相加相比,有哪些地方不一樣呢?

要注意些什麼問題呢?

引導學生説出三個數連加比兩個數相加要複雜一些,特別是涉及進位的問題,因此要特別注意。

2.教學例2

多媒體課件出示例2情景圖。

教師:同學們已經會算連加的算式了,根據這個情景圖,你又能列出怎樣的算式?

引導學生列出算式:

教師:這是一個什麼算式?

學生:連減算式。

教師:這個連減算式和我們以前學的連減算式比有什麼不同?

引導學生説出:以前學的連減算式是20以內的,85-40-26是100以內的連減,並且需要退位。

教師:根據我們前面的學習經驗,你能試着計算這道連減算式嗎?

教師放手讓學生試着計算,教師巡視觀察,發現不同的算法,對有困難的學生儘量指導學生用豎式進行計算。

學生嘗試計算後彙報: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整理板書連減的算法,主要引導學生列出以下兩種豎式計算:學生列出豎式後請學生分別説一説計算的過程。

教師:在做這道題時哪個地方最容易做錯?能給其他的同學提個醒嗎?

讓學生髮現最容易做錯的地方就是兩次相減時都要退位,因此要按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一步一步地思考每步的計算結果。

教師:在做連加連減的計算時要注意什麼?

引導學生回答:在連加連減的計算過程中依然要注意進位和退位的問題。

三、結論總結

1.整十加整十,個位數加個位數,然後再合起來;

2.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再把和與另一個數相加;

3.先把後兩個數相加,再把和與第一個數相加;

四、全課小結

教師:同學們,在今天這節課上,你都學會了些什麼?有哪些收穫?

國小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理解乘數是整百數的口算乘法的算理,掌握口算方法,正確口算乘數是整百數的乘法.

2.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培養學生歸納、概括、遷移類推的能力.

3.培養學生主動探求新知,熱愛數學的積極的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乘數是整百數的口算乘法的算理,掌握口算方法,正確口算乘數是整百數的乘法.

教學難點

正確熟練的口算乘數是整百數的乘法,提高口算能力.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口算下面各題.説出每個算式表示什麼?你是怎樣進行口算的?

1004 20xx 3006 320 640 940

二、新授

1、1004表示什麼?用圖可以怎樣表示?

每行有100個方格,需要多少行?

觀察這副方格圖,你還可以怎樣列式?(4100)

這個算式表示什麼?(100個4是多少?)

2、比較1004與4100這兩個算式,它們之間有什麼聯繫?

(這兩個算式中的數都是一樣的,只是數的位置不同;它們表示的意義不同;它們都可以表示同一副圖;它們的計算結果是一樣的.)

歸納:1004與4100的計算結果是一樣的.

3、獨立試算: 10012= 19100=

12100= 10019=

説一説,你是怎樣想的?你有什麼發現?

(100乘幾,就可以算成幾乘100,他們的計算結果是一樣的;交換兩個因數的位置,積不變.)

4.試算:720= 7200= 7300= 7400=

説出你的想法.(7和2個十相乘,得14個十,是140)

根據上面的方法,計算下面的題目:

12300= 8500= 24600= 21500=

5.討論交流:通過上面的計算,你有什麼發現?

根據學生的發言,進行總結、歸納:(1)一個因數與整百數相乘,可以用這個因數與乘數百位上的數相乘,然後在積的後面添上2個0.(2)用這個因數與幾個百相乘,得多少個百.

6.同桌之間能互相出幾道這樣的題目,練一練嗎?

三、鞏固練習

1.口算下面各題,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1006 4002 30012 8700 15400

6100 2400 12300 20600 33700

2.列式計算:

(1)30個15是多少?

(2)25的200倍是多少?

(3)6乘400是多少?

(4)

3.四年級3班有學生50人,開學初每人交書本費及各種雜費共200元,四年級3班的老師共收多少錢?

4.一袋洗衣粉500克,一箱洗衣粉20袋,有多少千克?

四、質疑小結

1.這節課學習的是什麼內容?

2.怎樣口算一個因數與整百數相乘?如果是一個因數與整千、整萬的數相乘又該怎樣計算呢(補充板書)?請你舉例説明.

3.還有什麼問題?學生質疑並解疑.

五、課後作業

1.口算下面各題.

10017 20xx 60011 12400

17100 8200 11600 14200

2.口算下面各題.

6100 5060 13300

4220 12200 20400

6300 13100 34200

3.(1)20個17是多少?

(2)25的100倍是多少?

(3)40乘300得多少?

國小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學生通過數學實踐活動,初步接觸統計思想,初步認識事物發生的可能性,體會事件發生可能性的大小。學生初步學習根據事件發生的結果分析推理,培養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事情發生的可能性,體會可能性的大小

教學難點:

初步學會根據事件發生的.結果分析推理。

教具準備:

教師和學生各有黑、白子若干、每小組有一個小布袋、記錄表等

教學過程:

一、遊戲導入,揭示課題

(出示一個轉盤)

師:轉動這個轉盤,指針會指在哪裏?

生:可能在黃色上,也可能在藍色的上面,在藍色上面的可能性大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還有很多事情和這個轉盤一樣是不能確定結果到底是怎樣的,我們只能説可能會怎樣,這節課,我們就來做個遊戲:拿黑、白棋子(板書課題),看看事情發生的結果可能會怎樣,這種可能性有什麼規律。

二、組織活動

1、2白2黑

(1)猜測:取兩枚白棋子和兩枚黑棋子放入口袋中,猜猜看摸出來的棋子會是哪種顏色?如果摸很多次,那白棋子和黑棋子摸出來的次數會是怎樣呢?

(2)驗證:小組合作按照活動要求開始進行操作,教師巡視指導,活動完的小組把實驗結果填到黑板上

(3)分析實驗結果

(4)結論:兩白兩黑,拿40次拿出的次數大約是差不多的(如果出現相反情況教師則加以説明對於這種情況其實也是有可能發生的,是特殊的,所以我們這樣説在一般情況下)

2、3白1黑

(1)師:剛才我們研究的是兩種顏色的棋子數一樣,那如果棋子數不一樣去摸又會出現怎樣的情況?比如説,3白1黑,猜猜看?想證明自己的觀點嗎,那動手吧

(2)學生操作活動

(3)分析結論:3白1黑拿出來的情況是這樣的,拿出的白棋子的次數多,大約是黑棋子次數的3倍。

3、練習

從下面5個箱子中分別摸一個球,結果是哪個

8白2紅 可能是白球 10白

5白5紅 一定是白球 10紅

2白8紅 一定不是白球

很少是白球

白球的可能性很小

三、思維訓練

剛才大家通過摸出棋子的次數我們知道了可能性大小的關係,下面老師還想考考你,如果只告訴你黑白棋子一共有10枚你能根據摸出來的棋子的次數來猜一猜黑白棋子各有幾枚嗎?(這個活動由老師操作,學生記錄一共摸20次棋子的枚數為8白2黑)

四、拓展:

今天我們研究了什麼數學知識?(可能性及大小)通過活動,你學到了什麼?

練習:

兩個文具超市為了招攬顧客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凡在本店買任何一件文具(10元以上)即可參加開心轉盤的搖獎活動

國小數學教案 篇8

 教學內容:國土面積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活動,認識有些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

2.掌握數據改寫的方法。

3.引導學生關注較大數據的實際意義。

教學重點:體會某些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能用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

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解決問題。

1.教學時師可以出示一組改寫的實例,讓學生比較、討論同樣的數據為什麼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以讓學生體驗到數據改寫的必要性,體會數據單位的改寫是為了數據記錄的方便。

2.出示一幅中國地圖,並逐步引出一些各省市國土的面積,讓學生讀一讀。

(1)將上面的數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2)如果要記錄方便,這些數據可以怎樣進行改寫?

(3)可能學生會改寫成以“百”、“千”、或“萬”作單位,只要學生能改寫得正確,教師都應充分地肯定。

(4)將一些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據放在一起,讓學生觀察這些數據改寫中的基本特點,從中發現改寫的基本方法。

3.對改寫成以“億”作單位的數,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在改寫中逐步發現改寫的方法。

二、實踐練習。

第10頁“練一練”中第1題,數據單位的改寫是實際生活中記錄方便的需要,可以多選擇一些實際生活中的實例,而不要將數據單位的改寫成為單純的為改寫而改寫的局面。

練習本題時,先請學生説一説我國西部各省市的情況以及它們的地理位置,然後出示具體的各地區土地面積,在學生讀一讀的基礎上再請學生改寫成以“萬”作單位。收集一些西部地區的其他信息,以供學生間互相進行改寫。

第2題,在練習“海洋資源”時,先讓學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識,特別是我國海洋的區域等。接着出示有關的數據,讓學生讀一讀。然後討論這些數據如何進行改寫?在此基礎上,學生會體會到這些數據改寫成以“億”作單位比較方便。

板書設計:

大數的改寫

為了讀數、寫數方便,有時需要把整萬、整億數

寫成以“萬”或“億”為單位的數。

9600000=960萬

10000000000=100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