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國小數學教案集合八篇

來源:文萃谷 2.27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國小數學教案集合八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1.掌握小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2.能解決小數加減法的實際問題。

學習重點:

小數的`加減法(進位或退位)。

導學過程:

一、 課前預習

列豎式計算

386+241= 684-189= 48.2+10.4= 19.8-16.2=

二、 自主學習新知

1. 媽媽想買一桶油和一袋米,一共要花多少錢?

1)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計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據情境圖的條件提出相類似的數學問題,並試着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成課本p8的試一試。

二、合作交流

小數進位加法的豎式計算方法;先要把( )對齊。然後按照整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計算,最後在得數裏點上小數點,使它與橫線上的小數點( )。

三、 自我檢測

1.基礎達標

直接寫得數

2.4+1.7= 3.8+2.9= 5.6-4.2=

11.6+5.5= 9-5.1= 10.9-8.2=

7.7+3.4= 7.4+1.6= 7.4-2.1=

2.鞏固提高題

數學門診

7.8 14.5

+5.4 - 1.3

________ ________

12.2 1.5

一副乒乓球拍25.5元,一個羽毛球拍18.4元,一個籃球62.3元,一個排球54.6元。

a) 李老師想買一副乒乓球拍和一副羽毛球拍,一共要用多少元?

b) 李老師用100元買一個籃球和一個排球,錢夠嗎?

三、 拓展訓練

作文書: 12.5元 計算機: 24.3元 枱燈: 43.7元

王叔叔想買其中的任意兩種物品,他至少要帶多少元?枱燈比計算機貴多少元?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藉助實際情景和操作活動,認識直線、線段與射線。

2、會用字母正確讀出直線、線段與射線。會數簡單圖形中的線段。

3、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重點難點:

1、體會直線、線段與射線的區別與聯繫,會用字母正確讀出直線與線段、射線,會數簡單圖形中的線段。

2、理解三種線的特徵,掌握三種線的讀法

教具準備:

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誰能説一説生活中哪裏有線嗎?(黑板邊、書本邊、鉛筆盒的邊……)很好,看來你們觀察的非常仔細,在我們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線,剛才同學們説的這些線中,有直的線也有彎的線,在數學中也一樣,有直的`線也有彎的線,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研究直的線。(板書:線的認識)

二、探索活動,獲取新知

1、 認識直線

同學們,筆直的線裏也學問!

電腦出示鐵軌圖,引導學生觀察

師:圖中畫的是鐵軌,鐵軌很長,筆直的鐵軌,一眼望不到頭,像這樣兩端可以無限延長,沒有端點的線,就叫做直線。

(1)畫一畫 讓學生用直尺畫一條直線

(2)説一説 (直線有什麼特徵? 直 沒有端點 無限)

2、認識線段

電腦出示馬路中的斑馬線,引導學生觀察

馬路中的斑馬線大約有多長?(師:不管是幾米,他都有一定的長度,都可以度量出來,像這樣的線叫做線段,它是直線上兩點之間的一段。你能不能畫一條線來表示它?

(1)畫一畫

(2)説一説 (線段有什麼特徵? 直 兩個端點 有限)

3、認識射線

電腦出示夜景圖,學生觀察

師:這是一條什麼線?你什麼時候見過?它有什麼特點?(讓學生自由的説説)

你能畫一畫嗎?

(1)畫一畫

讓學生嘗試畫射線

(2)説一説 (射線有什麼特徵? 直 有一個端點 無限)

4、比較三種線的共同點與不同點

圖形 端點個數 延長情況 與直線的關係

直線 沒有端點 向兩端無限延長

線段 兩個端點 不能延長 是直線的一部分

射線 一個端點 向一端無限延長 是直線的一部分

5、認一認、説一説

(電腦出示各種直線、線段、射線)

6、線的讀法

(1)直線 一條直線有兩種讀法,可以讀作直線AB,也可以把字母倒過來讀作直線BA。如果用一個小寫字母l表示直線,它還可以讀作:直線 l

(2)線段 請你猜一猜,這條線段該怎麼讀?A B

(3)射線 誰來試一試,讀出這條射線 ( 射線只有一種讀法,它的讀法是從端點讀起。)

思考:“射線BA”和“射線AB”有什麼不同?(射線AB:端點是A,向B點無限延伸 射線BA:端點是B,向A點無限延伸)

三、課堂活動

1、完成課本第17頁的試一試第一題(小結:經過一點能畫無數條直線;經過兩點只能畫一條直線)

2、闖三關

第一關:填空

(1)______可以向兩端無限延長,它沒有端點

(2)直線上兩點之間的一段叫做 ______

(3)_______只有一個端點,它可以向一端無限延長。

第二關:數線段

第三關:從A點到B點,哪條路線最近?(課本試一試第2題)

(小結:兩點間的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

四、全課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對線的知識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畫角,初步比較角的大小。

★過程與方法:通過讓學生觀察、操作分析、比較等活動,幫助學生建立角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動手能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

★情感與態度:在富有挑戰的交流活動中,創設平等和諧、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互相協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畫角的方法,使學生直觀感知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教學工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老朋友,認識它嗎?

生:認識,是紅領巾。

師:紅領巾的形狀是什麼樣的?

生:三角形

師:這個圖形為什麼叫三角形呢?

生: 因為它有三個角

師:你可真聰明,紅領巾是國旗的一角,我們要愛護國旗,愛護紅領巾。

師:,那你能指出它的角都在哪裏嗎?

生:指角

(多媒體演示紅領巾的三個角分別閃爍幾下)

師:不錯,這就是它的角,其實在生活中還有很多角,這節課我們就來找一找角,認一認角好嗎?

生:好

(板書角的初步認識)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新內容——角的初步認識

(設計意圖 : 對於三角形,學生們在一年級就有了初步的認識,這裏設計意在喚起對已有知識的回顧,為認識新的幾何圖形做遷移鋪墊。同時,由學生自己動手上台演示,激發了興趣,調動了情緒,活躍了學習氣氛。)

二、探究新知。

(一)建立角的表象

1、找角

師:學校是我們的家,我們天天在這裏學習、遊戲、鍛鍊。看!我們的校園多麼整潔、優美。(電腦課件出示主題圖)請仔細觀察,你都看到了哪兒有角嗎?

生:(老師三角板上的角,老爺爺剪刀上的角,球門上的角,小旗上的角,做操的學生伸出雙臂形成的角……)

生:到前面指角(一定要讓學生指出角的具體位置。如果學生指不出角的正確位置,師説:“其實在我們數學裏,規範的角是這樣的。師演示”)

師:看來大家個個都是火眼金睛,這麼快就找出了這裏面的角,現在老師把圖形中的一些角標出來,我們一起看一下吧!(課件演示閃爍的角)

師生:欣賞角

2 、觸摸感知角的特點

這角可真多呀!可見,角在我們的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瞧,就連我們學習用的三角板裏也藏着不少角呢(課件演示)!現在,請同學們拿出你的三角板,觀察上面的角,找出其中的一個角,像這樣(教師示範摸角的頂點)摸一摸,有什麼感覺?

生交流:尖尖的,很扎手。

再摸摸這兩條線(教師示範摸角的兩條邊),感覺怎麼樣?

生交流:滑滑的,直直的。

師:我們給(三角板)脱去美麗的外衣,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三個角,想一想這三個角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和同桌説説。

生彙報:都有一個尖,兩條直直的邊。

3、認識角各部分名稱

師:剛才同學們看到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頂點。

看到兩條直直的,滑滑的地方叫做角的邊。

(教師邊指邊説,示範正確的指角方法。)

學生模仿老師邊指邊説正確的指角方法。

4、找一找角的頂點和邊

A.師指,全班説

B.一生指,其餘生説

C.師説,一生指,其餘生判斷

師:觀察這些角,一個角有( )個頂點和( )條邊。

5、想像角

師:現在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把角的樣子畫在我們的腦海裏。

6、判斷角

師:我從數學王國裏帶來幾個圖形,請同學們判斷一下,圖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7、折角、

師:我們班的小朋友果然名不虛傳,想難住大家還真不容易。老師這有一張圓形的紙片,圓形紙片有角嗎?

生搖頭:沒有

那現在就請你們給老師折出一個角,好嗎?

生:好

如果不會可以和同桌討論討論。(生折角,教師巡視。)

摺好後先和小組內的同學説一説哪裏是頂點,哪裏是角的邊,一會兒小組內派一名代表到前面進行彙報,把摺好的角展示給全班的小朋友,好現在開始吧!

生:折完後到前面展示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和創造各種條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學生通過找角、折角、等操作實踐,及觀察電腦的動態演示,使學生在動手操作中觀察,在觀察中動腦過程中,得到大量的感性認識,形成角的正確表象,掌握角的本質特徵。讓他們親身感受學習的樂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畫角

師:如果讓你畫一個角,你覺得應該怎樣畫呢?誰來説一説,可以用手錶示。

生:交流自己畫的方法。

師:看來大家的.想法各不相同,我們一同去看一下如何畫角才是正確的方法吧!

(課件出示畫角的方法)

師:現在就請大家在自己的本上用正確的方法畫一個角吧!老師在黑板上畫一個。

生:在本上畫角

師:現在請大家把自己畫的角各部分標上名稱吧!

生:標名稱

師:為了方便大家記住畫角的方法,老師還為畫角編了一首兒歌呢,我們一起看一看吧!(課件出示兒歌)大家讀一讀吧!記住這首兒歌就記住了畫角的方法,記住了嗎?

生:記住了。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採取先讓學生自己跟着多媒體學習畫角,鍛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初步掌握了畫角的步驟和方法,學生感覺很輕鬆民主,注意力強。)

(三)感悟角的大小

1、做一做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角,畫了角,那你們想不想動手做一個角呢?

請同學們拿出學具,用你靈巧的手做一個角,做好後説出它的頂 點和邊。做角時一定要注意尖尖的圖釘不要扎到手。

2、變一變

師:現在我們要變角了,變角的時候我們要用心噢。

好,我們先把角慢慢變大,用心觀察,角變大了嗎?

再把角慢慢變小,再來一次,慢慢變大,慢慢變小。

(所有學生操作)

通過剛才的觀察,你發現了什麼?我們是怎樣把角變大的,怎樣變小的?

小結: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張開的距離越大,角越大,張開的距離越小,角越小。

3、比一比

師:老師請同學甲上來,你能做一個比我的角大的角嗎?做好後就不許變了,想想有什麼辦法能知道我們的角誰大,誰小呢?

(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找到比較角的方法:重疊法——把頂點和一條邊對齊,看另外一條邊的位置來比較大小。)

師:請同學們想象一下,如果老師的角兩條邊張開大小不變,只拉長邊的長短,你們説,老師的角有沒變大?

生:沒有變大。

師:我們去看看紅角和藍角是怎麼做的?(播放紅角和藍角的故事)

師生觀看。

師小結:看來角的大小隻跟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跟邊的長短無關。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動手做活動角,使學生從認識靜態中的角過渡到了認識動態中的角,同時引出對角的大小的比較的認識,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變化活動角,動態體會角的大小變化與兩條邊張開的角度有關係,為了突破“與兩條邊的長短沒有關係”這一難點,教師通過一小節動畫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既使學生感受到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長短沒有關係,又增添了學習數學的趣味性。)

小結: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係,只和張口的大小有關。

(設計意圖:素質教育要求我們要面向全體學生。為此,我將根據問題的不同難度,教學時兼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使每一位學生都有所得。都有機會體會到成功的喜悦。)

三、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角,誰來説一説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結合板書回顧全課)

四、欣賞角

看來大家的收穫真不少,再讓我們去欣賞一下角吧!這些建築漂亮嗎?(漂亮)其實,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角無處不在,希望以後大家能夠了解角的更多知識,把我們的祖國和家鄉建設得更加美好,好嗎?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求相遇時間應用題的結構特點,並能正確解答求相遇時間的應用題.

2.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大膽嘗試,勇於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

1.找到與求路程應用題的內在聯繫.

2.正確分析解答求相遇時間的應用題.

教學難點

掌握求相遇時間應用題的解題思路.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一)出示複習題

小東和小英同時從兩地出發,相對走來.小東每分走50米,小英每分走40米.經過3分鐘兩人相遇.兩地相距多遠?

1.畫圖,列式解答.

2.訂正答案

3.小組討論:試着改編一道求相遇時間應用題.

二、探究新知

例4.兩地相距270米.小東和小英同時從兩地出發,相對走來.小東每分走50米,小英每分走40米,經過幾分兩人相遇?

1.討論:複習題的線段圖該怎樣改一改.並試着畫一畫.

2.聯繫複習題的解法,嘗試解答

3.訂正思路

想法一:兩人相遇時,所走的路程是270米.幾分走270米,就是幾分相遇.

270(50+40).

想法二:根據複習題速度和相遇時間=路程,依據乘法的因積關係可得:

相遇時間=路程速度和.

三、反饋調節

兩人同時從相距6400米的兩地相向而行.一個人騎摩托車每分行600米,另一人騎自行車每分行200米,經過幾分兩人相遇?

1.學生獨立分析解答.

2.訂正答案.

3.質疑:對於求相遇時間應用題還有什麼問題?

4.教師提問

(1)要求相遇時間題目中需告訴我們哪些條件?

(2)例4與複習題之間有什麼聯繫?又有什麼區別?

四、鞏固練習

(一)從北京到瀋陽的鐵路長738千米.兩列火車從兩地同時相對開出,北京開出的火車,平均每小時行59千米;瀋陽開出的火車,平均每小時行64千米.兩車開出後幾小時相遇?

(二)兩艘軍艦同時從相距948千米的'兩個港口對開.一艘軍艦每小時行38千米.另一艘軍艦每小時行41千米.經過幾小時兩艘軍艦可以相遇?

教師提問:怎樣驗證結果是否正確?

(三)兩個工程隊合開一條670米的隧道,同時各從一端開鑿.第一隊每天開12.6米,

第二隊每天開14.2米.這個隧道要用多少天才能打通?打通時兩隊各開鑿多少米?

(四)長沙到廣州的鐵路長726千米.一列貨車從長沙開往廣州,每小時行69千米.這

列貨車開出後開往廣州,每小時行69千米.這列貨車開出後1小時,一列客車從廣州出發開往長沙,每小時行77千米.再過幾小時兩車相遇?

五、課後小結

我們今天所學的相遇問題與以前學習的行程問題有什麼主要聯繫和區別?通過學習你有什麼體會?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比例的意義、基本性質,比例各部分名稱,組比例。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認識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2. 能運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並會組比例。理解並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重點: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過程:

一、 複習

1、 提問:什麼是比?一輛汽車4小時行160千米,説出路程和時間的比。

2、 求下面各比的比值,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12:16 : 4.5:2.7 10:6

二、 新授

提示課題:這節課我們在過去學過比的知識的基礎上,學一個的知識: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1、 比例的意義

出示例1:一輛汽車第一次2小時行駛80千米,第二次5小時行駛200千米。列表如下:

時間(時) 2 5

路程(千米) 80 200

從上不中可以看到,這輛汽車:

第一次所行台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____;

第二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____;

這兩個比的比值各是多少?它們有什麼關係?

(1) 根據學生回答,師板書結果後,師指出:這兩個比的比值都是40,所以這兩個比是相等的,可以用等號將兩個比連起來寫成下面的等式。

板書:80:2=200:5 或 =

師:這樣的式子,我們給它一個名字叫做比例。

(2) 口答

A、把複習第2題中兩個比值相等的比用等號連起來。

B、用等號連接起來的式子叫做什麼?

C、根據剛才的回答,你能説出什麼叫比例嗎?

(3) 小結。

A、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兩個比的比值相等也就是這兩個比相等。

B、要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可以看這兩個比的比值是否相等。比值相等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比值不相等的兩個比就不能組成比例。

(4) 練習,課本第10頁做一做。

2、 比例的基本性質。

(1) 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引導學生觀察黑板上的例題:80:2=200:5

並自學課本

提問:什麼叫做比例的項?什麼叫前項?什麼叫後項?什麼叫內項?什麼叫外項?這四項分別在等號的什麼位置?

(2) 説出下面各比例的外項和內項?

6:10=9:15 8:3=3.2:1.2 1/3:1/6=16:8

(3) 計算:上面比例中的外項積與內項積。

(4) 引導學生觀察每個比例中的計算結果,發現這兩個乘積有怎樣的關係?

師:想一想,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形式,等號兩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的積有什麼關係?

(5)你能得出什麼結論?

三、 鞏固練習

1、 完成第2頁的做一做。

2、 完成第3頁的做一做第1題。

四、 總結

1、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是什麼?

2、 怎樣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五、 作業

1、 完成練習四的第1-3題。

國小數學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內容包括:位置,分數乘法,分數除法,圓,百分數,統計,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分數乘法和除法,圓,百分數等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數與代數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數乘法、分數除法、百分數三個單元。分數乘法和除法的教學是在前面學習整數、小數有關計算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分數四則運算能力以及解決有關分數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會解決簡單的有關百分數的實際問題,是國小生應具備的基本數學能力。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圓兩個單元。通過豐富的現實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經歷初步的數學化的過程,理解並學會用數對錶示位置;初步認識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基本方法,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在統計方面教材是安排扇形統計圖。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生活和解決問題中的作用,發展統計觀念。

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假設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體會用代數方法解決問題的優越性,感受數學的魅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材安排了兩個數學綜合應用的實踐活動,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數學的愉悦,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方面:

1.理解分數乘除法的意義,掌握分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比較熟練地計算簡單的分數乘、除法,會進行簡單的分數四則混合運算。

2.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倒數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義和性質,會求比值和化簡比,會解決有關比的簡單實際問題

4、掌握圓的特徵,會用圓規畫圓;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探索並掌握圓的周長與面積公式,能正確地計算圓的周長與面積。

(二)、過程與方法方面:

5、知道圓是軸對稱圖形,進一步認識軸對稱圖形;能運用平移、軸對稱和旋轉設計簡單的圖案。

6、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錶示位置,初步體會座標思想。

7、使學生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比較熟練地進行有關百分數的計算,能夠解決有關百分數的簡單實際問題。

8、認識扇形統計圖,能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表示數據。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

9、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0、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假設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2、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三、教學中需要準備的教具和學具:

在前面幾冊的教師教學用書中,已經介紹了許多教具和學具,其中的一些仍可繼續使用,如小棒、方木塊、量角器、三角板、直尺、計算器等。結合本冊的教學需要,介紹幾種使用效果較好的教具和學具,以供參考。

1.圓形紙板作為演示分數計算以及認識圓的教具。可以用硬紙板做成大小相同的圓若干個。拿其中的兩個圓形紙板做成如五年級下冊教師教學用書第14頁介紹的教具,用來演示不同的分數。作為教師演示用的教具要大一些,作為學生操作用的學具可小一些。

2.圓規教學圓的認識時用。教師要準備可以在黑板上畫圓的圓規。每個學生也要準備一套自己用的圓規。

3.説明圓面積計算公式用的教具可以仿照教材第68頁的圖用紙板製作,供教師演示用。另外在本冊教材的附錄中印有同樣的圖,學生可以剪下來貼在紙板上,作為操作用的學具。

4.方格作圖紙學習位置時用。在本冊教材的附錄中印有幾幅10×10的方格紙,可以讓學生剪下來用。

5.其他教具教師還可以根據各部分教學內容的需要自己準備或設計製作一些教具和學具。如教學位置時在本地區的簡易路線圖上畫上方格子作為教具;教學百分數時,可蒐集一些含有百分數表示含量或性能的商品標籤作為教具或學具等。教師還可以根據需要自己製作其他適用的教具。

四、教學措施:

1、創設愉悦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提倡學法的多樣性,關注學生的個人體驗。

3、課堂訓練形式的多樣化,重視一題多解,從不同角度解決問題。

4、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使學生切實掌握好這些基礎知識。

國小數學教案 篇7

一、課題

填寫課題名稱(國小數學計算類課題)

二、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學生學到了什麼)認識、瞭解、掌握;

2. 過程與方法:通過……,學會/體會/初步瞭解了……技能;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習興趣;

體會與生活密切相關;

提高交流合作的意識;

發展獨立思考的能力等等。

三、教學重點

本章的知識點(宏觀的、具體的')

四、教學難點

易錯點

五、教學方法

1. 討論法

2. 情景教學法

3. 問答法

4. 實驗法

5. 講授法(一般從中選擇3個就可以了)

六、教學過程

1. 創設情景(以兩位數乘以兩位數為例)

通過設計懸念導入,以實際生活為例,運動會需要人手一面小彩旗,每面小彩旗五元錢,班級一共四十八名學生,如何計算;如果每人再加一個袖標,每個袖標七元錢,又如何計算。引出兩位數乘以兩位數,來探討問題。

2. 新課教學

① 通過學生討論,計算例題的兩種解題思路;

② 進行兩位數乘以兩位數的豎式計算;

③ 歸納總結出豎式計算方法,並通過練習題進行鞏固。

3. 鞏固練習

練習一:

練習二:

4.課題總結

採取師生互動的方式共同來回顧我們今天學習的兩位數乘以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並請學生代表來回答豎式計算的計算方法。

5. 作業

通過視頻展示/繪製卡片的方式給學生布置今天的作業內容。

七、板書

(有標題、圖形、例題、專業術語)

八、教學反思

國小數學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雞兔同籠”問題是我國古代的一道數學趣題,最早出現在《孫子算經》中。它集題型的趣味性、解法的多樣性、應用的廣泛性於一體,是實施開放式教學的好題材。

教材中要求掌握3種解題方法(逐一列表法、跳躍列表法、取中列表法),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小組合作,運用假設舉例列表等方法,尋找解決的結果。教學中,要求教師不宜補充其他解法,以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已經學了一些用列表法解決問題的策略,?還有一些學生在興趣小組、奧數等的學習中已經學過“雞兔同籠”問題。學生的程度參差不齊。學生的思維活躍?敢想、敢説,有一定的小組合作經驗。

教學目標:

1、瞭解“雞兔同籠”問題,感受古代數學問題的趣味性。

2、嘗試用列表、假設的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通過列表嘗試和不斷調整的過程,從中體會解決問題的一般策略—列表,讓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分析,掌握解題的策略與方法。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遷移思維能力。合作、交流等學習品質和能力。

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歷列表、嘗試和不斷調整的過程,體會解決問題的一般策略—列表。

教學難點:

運用學到的解題策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出示兒歌)雞兔同籠不知數,三十六頭籠中露,數數腳有一百隻,幾隻雞來幾隻兔?

師:這就是我國民間的三大趣題之一,最早記載在1500年前的數學名著《孫子算經》中(課件出示古書動畫打開書出現原題),原題是這樣的,請看: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誰知道,這是一個什麼問題?(雞兔同籠問題,課件出示雞兔同籠情境圖)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中國曆的數學趣題

“雞兔同籠”。(板書:雞兔同籠)

師:誰能用自己的話説説這道題的意思?(雞兔同籠,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共有94條腿,問雞、兔各有幾隻?)

師:這道古代趣題你能解決嗎?我們還是化繁為簡,從簡單入手吧!

二、探索新知

出示例題:雞兔同籠,有20個頭,54條腿,雞兔個有幾隻?

1、明確問題,獨立思考通過讀題你獲得了那些數學信息?這道題裏還有隱藏的數學信息嗎?

同學們先來猜一猜雞、兔可能各有多少隻?(找一兩個同學猜測)

到底是幾隻雞幾隻兔呢?

2、小組合作交流。

師:小組討論,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用什麼方法?

師:把你們的方法寫在紙上。可以使用桌子上老師提供的表格。

師:哪個小組説説你們的想法?

小組1:我們採用列表法得出的答案。(實物投影展示小組的成果)先假設有1只雞,19只兔子,腳就有78條。腳太多,然後又假設有2只雞,18只兔子,腳還是太多了。這樣試下去就得到了有13只雞,7只兔子。

師:腿多了,減少誰的只數,增加誰的只數?

師:你們是怎麼想到這種方法的?

生:在旅遊費用的租車、租船中,我們就是用列表的方法找出答案,這題的類型跟那差不多,我們想,也可以用這種嘗試列表的方法找出答案。

師:這種列表法有什麼特點?

生:雞一隻一隻地增加,兔子一隻一隻地減少。

師:誰能給這種列表法取個名字?

生:逐一列表法。

師:還有哪些小組採用不同的列表法?

小組2:我們也採用列表法得出的答案,我們發現雞增加1只,兔子減少1只,腿就減少2條,所以我們沒有一個一個的試,那樣太麻煩,而是從1只雞,19只兔直接跳到6只雞,14只兔。最後也得到了13只雞,7只兔。

師:腿的總條數多了或少了你們組是怎麼調整的.,也就是你們的調整策略是什麼?

生:腿多了,我們減少兔子的只數,腿少了我們增加兔子的只數。

師:我們也給這種方法取個名字,好嗎?

生:跳躍列表法。

小組3:我們小組也是列表法。我們是先假設雞有10只,兔子也有10只。這樣比較簡便。

師:你能給這種方法取個名字嗎?

生:取中列表法

師(展示台展示三張表格)同學們三張表格都能很好地求出雞、兔的只數,哪種方法最捷徑。

生1:取中列表法直取中間數減少了“試”的過程能更簡便、快捷地找到答案。

生2:我認為應該三種列表法結合使用,先用取中列表法減少一半的猜測數字,再用跳躍列表法加快猜測的速度,在接近答案時用逐一列表法。

生3::那是數字大時使用,數字小時,還是使用逐一列表法好,它答案不會重複、不會遺漏。

小組4:(展示台展示)我們組認為還是採用列方程法最簡便、快捷,先假設雞的只數為ⅹ,兔子的只數就為20-x。

列式是:2x+4(20-x)=54解得x=13兔子的只數是7.師:你們小組的同學很聰明,但這種方法我們暫不討論,有興趣的同學,課後和老師一起向他們請教,好嗎?

師:還有哪些組沒有彙報?

小組5:我們組也是用列式法算出雞、兔的只數(展示):假設全部是雞

(54-20×2)÷(4-2)求出兔7只,雞13只。

師:這種方法,我們也留在課後私下交流。

師:我們的祖先很聰明,為我們的祖先感到驕傲,其實老師也為你們感到驕傲,你們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想出了這麼多解決問題的辦法,你們很了不起!

四、方法應用,鞏固新知

過渡語:、“雞兔同籠”問題傳到日本,日本人稱它為“龜鶴問題”,你認為“龜鶴問題”與“雞兔同籠”問題有什麼相似之處?

1、師:除了“龜鶴問題”與“雞兔同籠”問題類似以外,我們在實際生活中還有很多類似的

問題。(出示)學校舉行乒乓球比賽,有單打和雙打。12張乒乓球枱上共有34人同時在打球。問:正在進行單打和雙打的台子各有幾張?

問:這題是否屬於“雞兔同籠”問題

2、師:我們班同學很聰明,會解“雞兔同籠”類型的問題,那聰明的你,是否會出一道“雞兔同籠”類型的題,考考其他組的同學呢?

3、(出示)一百個饅頭,一百僧,大僧三個更無爭,小僧三人分一個,大小和尚各幾人?

師:有興趣的同學,課後思考這一趣題。

四、小結交流

今天這節課,我們跨越了1500多年的歷史,即探討了中國古代的數學名題,又解決了我們身邊的一些數學問題。經過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