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國小數學教案合集10篇

來源:文萃谷 2.77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需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國小數學教案合集10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的與要求

1、使學生知道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法則也適用於整數和分數相乘,把分數乘法統一成一個法則。進一步鞏固分數乘法的計算法則。

2、使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進一步培養觀察、比較、分析、推理的能力,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以前我們學習了分數的意義,下面請同學們看黑板上貼的長方形紙,塗色部分分別表示這張紙的幾分之幾?隨着學生的回答,教師繼續對它們進行操作,並引出新課

二、組織探究

1、教學例4 出現教材中的圖形

然後問:畫斜線部分是1/2 的幾分之幾?又是這個長方形的幾分之幾?

由此明確:1/2 的1/4 是1/8 ,1/2 的3/4 是3/8

啟發學生進一步思考:求1/2 的1/4 是多少,可以怎樣列式?

求1/2 的3/4 呢?

師問:你能列算式並看圖填寫出書中的結果嗎?

打開書p45完成

提示:根據填的結果各自想想怎樣計算分數與分數相乘?

學生進行討論得出:分數與分數相乘,分子相乘做分子,分母相乘做分母

2、教學例5

(1)讓學生説説23 ×15 和23 ×45 分別表示23 的幾分之幾?

你能用前面得出的結論計算這兩道題嗎?

學生試做

訂正完後問:你能用什麼方法來驗證你的計算結果呢?

(2)驗證比較

讓學生在自己準備的長方形紙上先塗色表示23

再畫斜線表示23 的15 和23 的45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對學困生進行指導

看看操作的結果與你計算的結果是否一致?

學生觀察比較

3、歸納總結

比較剛才計算的每個積的分子、分母與它的因數的分子分母,討論有什麼發現?

得出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分數乘分數,用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

三、練習

1、完成p46的試一試

提醒學生注意:計算分數與分數相乘時,能約分的要先約分在計算

通過交流進一步明確計算分數與分數相乘的計算方法

四、分數與分數相乘的計算方法的推廣

同學們,下面着幾道題你回計算嗎?

出示:2/11 ×3=

4×5/6 =

請同學們先完成p46的填空,提醒學生把整數看作分母是1的分數來計算

討論:分數與分數相乘的計算方法適用於分數和整數相乘嗎?為什麼?

學生分組討論

明確:(1)整數可以看作分母是1的分數,所以分數與分數相乘的計算方法也適用於分數和整數相乘

(2)實際計算時可以直接按以前學過的方法計算分數和整數相乘,而不必把整數改寫成分母是1的分數,這樣比較簡便

(3)也可以整數與分數直接進行約分後再計算。這樣更簡便

教師進行示範如p46

2、練習

完成p46的練一練

引導學生用直接約分的方法進行計算

五、綜合練習

1、做練習九的第1題

先在圖中畫一畫再列式計算

2、做練習九的第3題

説出錯的原因

3、做練習九的第4題

看誰算的最快

六、全課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疑惑?

七、作業

練習九的第2、5題

教後記:本課的目的是使學生知道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法則也適用於整數和分數相乘,把分數乘法統一成一個法則,進一步鞏固分數乘法的計算法則。基本達到教學要求。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鞏固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計算法則,通過對商末尾有零的除法的學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兩位數除法法則的認識.

2.理解商末尾添零的意義,掌握商末尾添零佔位的除法的計算方法,並能初步運用所學知識準確地進行計算.

3.培養學生分析、比較、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養成仔細觀察、認真思考、自覺驗算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商的末尾添零佔位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算理並比較熟練地計算這類除法題.

教具學具準備

幻燈片、小黑板.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口算.

52013= 90018= 24048= 75025=

720036= 910013= 64016= 96024=

在口算過程中説一説 52013 24048 910013是怎麼想的?

2.二人板演,其餘的學生在練習本上做.

訂正板演時,要求學生説一説計算過程.特別要強調,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後,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不夠商1,就對着那一位商0.

二、探究新知.

1.導入.

師:通過剛才的複習,説明同學們對除數是一位數商末尾有0的除法掌握得很好.

出示例 14 782023=

師:除數由一位變成了兩位數,仍然是商末尾有0的除法,你們還會做嗎?

2.教學例14

(1)學生試算例14 782023=

一名學生在黑板上計算,教師在下巡視,及時發現學生嘗試做題時可能出現的問題:

(2)教師提問:這道題的商是多少?為什麼?被除數十位上的商是4,已經沒有餘數,為什麼還要在個位上商0?(將問題寫在小黑板上.)

(3)小組討論,充分發表各種見解.

因為根據除法的計算法則,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就要對着那一位寫商;如果不夠商1,就要在那一位上商0,所以商的個位上就寫0.被除數十位上的商雖然是4已經除盡,但個位上的0除以23仍然得0,所以商的個位應寫0.

因為782023商的首位在被除數的百位上,商應該是三位數,所以應該是340.

因為除到被除數的百位商3,除到被除數的十位商4,表示商是34個十,也就是340,所以個位要寫0.

如果商的個位不寫0,商是兩位數34,不表示三位數340,經驗算3423不等於7820,所以商不是34.

教師對學生的各種見解充分給予肯定.然後指導商寫得不完整的同學把商寫完整,從而使學生再次體會到,做除法時除到被除數十位正好除盡,而個位是0,只要在被除數個位上補0就可以了.

注意:教師要強調這個0不能丟,並用紅色粉筆描一描這個末尾0.

(4)對比練習

把倒排的被除數改成7830並指名板演.其餘在練習本上試做.想一想這道題與剛才例14有什麼不同?做題過程中有疑問同桌可以議一議.

結合板演豎式提問:當十位上商4後,出現了餘數1,為什麼還要把被除數個位上的0移下來?

引導學生明確因為十位上的餘數1表示一個十,把個位上的0移下來,餘數則表示是10.

提問:商的末尾不添0行嗎?為什麼?

教師強調:商末尾不添0,商就不是三位數,也就不能表示3個百4個十,而只是34;若商末尾不添0,根據被除數=除數x商+餘數驗算結果也不等於被除數.

教師提問:比較兩道例題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學生口述:相同點都是商末尾有0的兩位數除法.

不同點前一道沒餘數,而後一道有餘數.

3.反饋練習.

918054= 577854= 374931=

全課小結

商末尾有0的除法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沒有餘數,商末尾的0必須寫上.一種是有餘數但不夠商1時,也要用0佔位.為了防止商末尾的0丟掉,可在計算前判斷商的位數.計算後進行驗算.

隨堂練習

1.筆算.

2.判斷.

(1)被除數的末尾有幾個0,商的末尾也就有幾個0.( )

(2)被除數的末尾有0時,得出的商末尾可能有0.( )

(3)下面的計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錯在哪兒,講清理由.)

佈置作業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比較抽象的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的數量關係。

2、掌握一般工程問題的結構特徵。

3、學會解題方法,會正確解答一般的工程問題。

教學重點:學會解題方法,會正確解答一般的工程問題。

教學難點:理解比較抽象的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的數量關係。

教學準備: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1、口答,並説出數量關係式。

(1)甲乙合做60件產品,甲每天做3件,乙每天做2件。他們要幾天完成?

60÷(3+2)=12天

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2)加工80個零件,甲用4小時完成。平均每小時加工多少個零件?

80÷4=20(個)

工作總量÷工作時間=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教材簡析】

1.教學內容分析:本節課是蘇教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認識圖形》的第一課時。這部分內容主要讓學生初步認識角的含義,體會角的基本特徵,並感知角的大小。這節課是從圖形到角的活動中學習新知,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圖形的過程,體會平面圖形與簡單幾何體的關係,初步體會“角在圖形上”。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加深他們對角的認識,為學習更深的幾何知識奠定基礎。

2.學生分析:由於學生已經具備有關角的生活經驗,而他們腦中的角既有數學上的角,也有生活中的角,教學時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從常見的物體出發,組織學生進行一系列操作活動,豐富學生對角的認識,正確辨別數學中的角與生活中的角,同時在實踐操作中體會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由實物上的角抽象為幾何圖形的角的過程,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知道角有大小,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學會畫角,會比較角的大小。

2.培養學生觀察、判斷、動手操作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體驗數學來源於實踐的思想。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知道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教學難點】

感受角有大小,初步學會比較角的大小。

【教具準備】

小棒、硬紙條、圖釘、長方形紙、吸管、毛線。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活引入

我們的校園美嗎?聽着音樂,感受着鳥語花香,讓我們稍稍地靜靜心。這裏熟悉嗎?我們共同學習生活的地方,温馨的教室。今天我們的研究就從大家熟悉的物品開始。

觀察這些物體雖然形狀不同,但上面都藏着我們今天要研究的,新的圖形朋友,你看出了嗎?

二、觀察探究,新知建構

1.觀察,初步感知

(1)三角尺上的角在哪兒?指給你的同桌看看,我找了其中的一個角,看看我指的和大家想的一樣嗎?你還能在上面找到角,你能像老師剛才一樣指給同桌看看嗎?我們來看看電腦上的演示。

(2)紙工袋上的角,誰上來指給大家看看?

(3)掛鐘上的角誰來説一説、指一指?(根據學生的介紹,閃爍課件)

2.抽象,建立表象

(1)剛才演示的這幾個角都藏在物體上,如果我們拿掉這些物體留下的角,會是什麼樣的?閉起眼睛,想到了嗎?一二三,看!和你想的一樣嗎?

(2)這些圖形都是角。角,我們用這樣的小標記標出。

(3)用數學的眼光仔細觀察這三個角,看看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又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4)數學上把這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邊。(板書:兩條邊)

(5)誰上來指一指這個角的頂點和邊?這個角的頂點和邊呢?一起説一説。

3.再認,建構認知

我們通過找一找、比一比,認識了角,現在你腦中的角是什麼樣的?(根據學生的回憶,教師畫角)完整板書。

4.練習判斷,鞏固認知

①學生獨立完成。

②全體核對,錯的起立。

(2)通過做這道題,在判斷角時,你有什麼要提醒大家的?

5.動手操作,感知角的大小

(1)帶着大家的提醒,現在如果我們要利用身邊的材料做一個角,你會嗎?把你帶的材料倒出來嘗試着做一個角吧!(放音樂)

(2)同學們成功了嗎?把你做的角高高地舉起來給別的同學欣賞一下。

(3)老師也做了這樣一個角,你看,還能變大變小。生活中有哪些物體上的角也像這樣可變大變小?(隨學生的舉例展示物體)

(4)下面咱們比比賽,比較我們角的大小(老師指導比較方法),對於角的大小比較你又有什麼想説的?

三、回顧總結,拓展延伸

看來同學們不僅認識了角,對於角的大小還有了很多珍貴的感受。

對於角,我們來些挑戰如何?一張長方形紙,看上面有幾個角,如果剪去一個角,還剩幾個角,猜想一下,自己實踐,看看我們的猜測是否正確。

角除了在我們這些學具上存在,生活中它們更是無處不在,扮演着各自不同的角色!你看!(播放視頻)……今天這節課對於角你都有了哪些認識與收穫?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教幼兒學習手口一致地點3以內物體的數量,並能説出點數。

2、學習按數量匹配相應實物,感知3以內數量。

活動準備:

1—3的數字卡片,顏色卡片(紅、黃、藍),糖果一盒,棒棒糖、泥工、玩具等物品各準備一份(3以內),多媒體遊戲(數量對應)。

活動過程:

1、複習1—3數字及顏色。

2、遊戲:送禮物。

逐個出示老師帶來的禮物(泥工、玩具),請幼兒數一數有幾個。請幼兒手口一致進行點數,並找到相應的數字。

師:為了表揚我們的小朋友,老師帶來了一些禮物。出示泥工,小朋友數數有幾個啊?

3、遊戲:撿糖果。

請幼兒按照老師出示的數字撿相應數量的糖果。

創設情境:老師帶着糖果準備發給小朋友卻不小心打翻了。師:哎呀!老師不小心把糖果打翻了,那請小朋友幫我撿起來好嗎?不過我們要按照老師手裏的數字來撿相同數量的糖果哦!

4、多媒體遊戲

數量對應。

當槍聲響起,幼兒一起參加保護小鳥的活動,按照遊戲的問題數一數××顏色的小鳥有幾隻,並找出對應的數字。當幼兒找對了數量,遊戲裏會傳出表揚的聲音,當答錯時,遊戲裏的'聲音會讓幼兒再想一想。

延伸:數數小椅子下的禮物有幾個。

反思:數的概念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説是比較抽象的,因此我用送禮物的形式引導幼兒感知、學習數數的方法,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在活動中,由於糖果是幼兒特別喜愛的物品,所以一開始孩子們沒聽清要求就積極的幫老師撿糖果了。後來請幼兒注意傾聽要求後有所改善。當孩子按照數字撿相應數量的糖果時,有部分孩子開始出現錯誤,於是我引導幼兒與老師一起數數;通過錯誤的發現、討論、解決,使幼兒掌握一定的數數方式和技巧。然後再進一步的提升難度,多媒體的形式,讓孩子感覺在開動畫一樣,在愉快的活動中又一次增加難度學習到按照顏色的要求數相應的數量,這使幼兒能力的差異性的到了解決。

國小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會看鐘表上的半時。

2. 培養學生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良好生活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整時與半時的區別,半時的兩種寫法。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鐘錶模型、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整時的認識。

二、創設問題情境

師:同學們,聽聽這是什麼聲音,小紅什麼時刻起牀了呢?

生:7時。

師:你又是怎麼知道的?(分針指着12,時針指着7)

師:現在小紅都上學去了,麗麗還在睡覺,現在又是什麼時刻了?

這時,有部分同學已認識了半時,能説出七時半了。

導出課題,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新課,認識半時吧。

三、觀察發現,獲得新知

1.教授8:00—8:30

① 分針的位置

師:(課件出示8時的鐘面)這是什麼時刻?你是怎麼認的?

師:大家仔細觀察,分針現在發生了什麼變化?(課件出示)再看一遍,看仔細了,分針所在的位置發生了什麼變化?(分針以前指着12,現在指着6了)

師:你觀察得真仔細!還有誰能像他這樣説一説。(多請學生説一説分針現在所在的位置,有助於學生對半時的記憶)

師:當分針指着6時。我們可以用幾時半來表示。那到底這是幾時半呢?再接着觀察時針的變化吧!

②:時針的位置

師:(課件出示)時針所在的位置發生了什麼變化?現在的時針指着幾呀?(時針之前是指着8,現在指着8和9的中間)

師:你説的真好!還有誰能説?(多讓學生説一説,從而能更好的引導學生理解並能準確的認出半時)

師:是呀,指着8和9的中間,那這是8時半,還是9時半呢?(有人會説8時半,有人會説9時半)

師:過了8沒有?到了9沒有?既然過了8沒有到9那就是幾時半哦?

師小結:既然過了8沒有到9那它就是8時半。

③:半時的兩種寫法

師:説着説着,8時半也來到了我們課堂中間,我們一起把它請出來吧!

師:8時半時,分針指着幾呀?(6)時針過了幾呀?(8)就是8時半。(邊説邊把相應的文字貼在黑板上)誰能完整的説一説?和你的同桌説一説。全班齊説。

師:我們一起來寫一寫吧!先用漢字來寫8時半(學生書空)

師:再用電子錶的形式來表示,8:30(強調:它和我們學過的整時不一樣,我們用兩個0來表示整時,用30來表示半時)怎麼讀呢?聽清楚了,8時30分。(齊讀8時30分,書空8:30)

小結:8時半和8:30都是表示當分針指着6,時針過了8的這個時刻。

三.知識鞏固,動手操作

1. 練習鞏固

(課件出示三個鐘面)

師:和你的同桌説一説,分別是什麼時刻?並説出你是怎麼認的?(同桌合作討論)

生彙報。

2. 動手撥一撥

(課件了出示三個不同的時間)

師:請同學們根據課件的時間,分別撥出三個不同的時間,請拔的時候注意時針和分針的位置變動。

四.聯繫生活,討論合作

1. 師:經過上一次的遲到,麗麗也不敢遲到了,麗麗學會了每天都是按計劃做事的,什麼時刻做什麼事情。看看,她現在是怎麼合理安排時間的。(課件出示做一做麗麗的作息時間圖)

先請學生説出第一幅麗麗上學圖的時刻及認鍾方法,課件出示兩種寫法。

2. 師:請你完成書第93頁的做一做,根據鐘面寫出相應的時刻。看誰做得又對又快!(師巡視指導)

生彙報

五.拓展應用,昇華總結

1、出示課件趣味故事,小豬的一天。

國小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通過複習能比較熟練地口算一位數除整百、幾百幾十的數,能比較熟練地筆算一位數除三位數。培養學生估算能力和估算意識,養成良好的檢查習慣。

複習過程:

一、基本訓練

1、P15.1

出示口算題,學生先獨立口算,再指名口算,並選擇幾題要求説出口算依據。

2、P15.2

分組練習,組織比較。進一步掌握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方法。

評講,歸納計算的注意點。

3、P15.3

學生獨立完成計算。

組織評講。

總結歸納:你在計算中發現了什麼?

4、P15.4

引導學生理解題目意思。

學生獨立完成。

組織討論:本題的數量關係是什麼?

二、課堂練習

1、720是6的( )倍,它裏面有( )個4。

2、根據4606=784填寫算式:76( )+( )=( )

3、從300裏連續減去6,減( )次正好是0。

4、如果沒有餘數的除法中,商除數+餘數=128,被除數=( )。

5、最大的一位數除三位數,餘數最大是( )。

6、408是4的( )倍。

7、831是3的多少倍?9除927是多少?

三、全課總結

四、作業:P15.1~3

國小數學教案 篇8

教學內容: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69頁例1及相關練習題。

教材簡析:

本節課內容是在上冊學習了20以內加減法,和在本單元中學習了兩位數與一位數、整十數的加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既是對已學知識的進一步深入,同時又為今後學習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奠定基礎。本課在整個100以內減法中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教材中教學內容難度不大,很多學生對這類計算有過嘗試,但對於算理的理解比較模糊。本節課重點是引導學生利用舊知遷移,藉助學具,直觀操作,建立對減法過程中算理的表象感悟,能清楚用語言表徵出來,並能運用新知解決數學問題,為學習下一課時退位減法最好準備。

教學目標:

1.在掌握算理的基礎之上,熟練口算兩位數減一位數,整十數(不退位),並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思考,合作交流,理解並掌握“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直接相減”的算理。

3.通過分組學習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推理歸納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兩位數減一位數、整十數(不退位)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直接相減”的算理,能區分兩位數減一位數與兩位數減整十數算法的不同。

教學準備:

課件、情境圖、小棒、計數器等。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課件出示)

(一)撥一撥。(在計數器上撥數,比較每組數表示的意義。)

1.7和70

2.45和40

3.82和2

(二)口算。“開火車”形式進行練習。

90-70= 80-40= 70+5=

34+4= 5+32=

4+( )=66 60+( )=68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回憶舊知,梳理已有的知識經驗,激活學生頭腦中與本課相關的已有知識,為探究新知做好鋪墊。】

二、情境引入,初步體會算法

(一)結合情境圖,瞭解信息 提出問題

1.小小圖書館(課件出示主題圖)

教師:一(1)圖書館開館了,小小圖書管理員正忙着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2.瞭解信息,提出問題。(課件呈現)

教師:從圖中你知道哪些信息?

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出示相關信息。

(1)有35本故事書,借出2本。還剩下多少本故事書?

(2)有35本動漫書,借出20本。還剩下多少本動漫書?

學生提出問題,教師及時給予鼓勵,並選擇性板書本課所要解決的問題。可讓學生結合信息完整把問題敍述出來。

(二)列出算式,對比分析

學生説算式教師板書:35-2= 35-20

教師:這兩個算式有什麼特點?

學生可能回答:都是減法算式,第一題是減一位數,第二題是減兩位數,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課題。

(三)猜測結果,引發探究

學生互相説説算式結果。

教師追問:同學説的結果是否正確,我們一起來驗證。

(四)藉助學具,直觀感悟

教師:可以嘗試使用計數器和小棒幫助計算。

預設的方法有:

1.直接數數方法:35-2往前數2個,就是33;35-20是10個10個地數,往前數2個10就是25、15。

2.小棒操作,直觀呈現過程。

3.計數器撥數,位值思想滲透。

(五)回顧交流 理解算理。

教師根據學生表述過程,在算式中體現過程和方法,數形結合,由抽象向具象過渡。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中,教師不要束縛學生計算方法,可以讓學生藉助學具,選擇性進行操作,自主探索性學習,通過學生彙報不同方法,進行互相學習,交流,相互補充,既尊重學生個性的展示,有體現算法多樣化。教師則利用課件將直觀地操作圖口算過程對應起來,多途徑促進學生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

三、對比感知,明確算理

(一) 簡化思維突出重點(課件出示)

引導學生回顧剛才擺小棒和用計數器計算的過程。

先讓學生思考片刻,再利用課件把擺小棒和計數器撥數的過程動態演示,根據學具操作過程,課件出示算式計算過程。再次讓學生感悟算理。

(二)回顧比較,認識本質

1.比較“35-2”和“35-20”計算有什麼不同?

2.同桌交流,相互討論,回憶操作和計算過程。

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小棒和計數器操作過程中的捆數(幾個十)、根數(幾個一)及十位和個位的計算順序表述,突出算式的區別,同時內化位值概念。

3.概念小結: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直接加、減。

【設計意圖:學生利用已有知識經驗,再結合學具,課件輔助,回憶兩位數減一位數、整十數的計算過程。再將兩個算式的算法進行比較區分,在對比中感知算法和對算理的明確認識。】

三、拓展探究,深化算理

(一)我來試試。(分組撥數計算)

78-5= 65-4=

78-50= 65-40=

要求:分為男生、女生兩組,都先撥出“78”,男生組計算“78-5=”;女生組計算“78-50=”。彙報結果,比較兩組分別是在什麼數位上撥去珠子,再次明確算法。

(二)選蘋果。(改錯題)

出示蘋果算式,判斷各題計算是否正確。

同學們交流彙報,分析錯因。

師生小結: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直接相減。(課件出示)

四、鞏固應用,反饋練習

(一)完成教材第69頁“做一做”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交流彙報算法。

(二)完成練習十六第3題的“解決問題”。

運用新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創造算式。

出示卡片

教師:從中任選2個數創造一個算式。根據學生説出算式,教師板書。

可能會有:

56+30= 56—30= 30+3=

56+3= 56-3= 30-3=

以“開火車”的方式讓學生口算。

最後一題是退位減法,為下節課學習做孕伏。

【設計意圖:幾個層次的練習設計,既讓學生在計算過程逐漸熟練算法,明晰算理。又關注全體參與度,整體反饋,彙報結果。並把學生自評和互評融入其中,培養學生的評價能力。這個環節讓學生通過獨立計算,相互交流,創造算式進一步鞏固兩位數減一位數,整十數(不退位)的算法,又為下節課學習退位減法做孕伏。】

六、暢談收穫

這節課你有什麼新的收穫?

國小數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進一步認識連續比較多、少或幾倍的兩步計算應用題的結構和數量關係,進一步掌握這類應用題的分析推理過程,並能正確解答,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題能力。

教學重、難點:掌握應用題的結構,學會解答應用題的方法。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二、對比練習

1、一步應用題與兩步應用題對比

⑴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做下面兩題。

①小林語文得88分,數學比語文多得6分,數學得了多少分?

②小林語文得88分,數學比語文多得6分,英語比數學少得3分,英語得了多少分?

⑵提問:第①題怎麼做的?第②題怎樣做的?

⑶提問:為什麼第①題只要一步,第②題要用兩步算?

2、完成練習十九第6題

①指名板演,其餘獨立完成。

②提問;這兩題的條件和問題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③第①題是怎樣想的?第②題呢?第一步都是先求小汽車有多少輛,為什麼第①題先用加法算,第②題要先用乘法算?

三、綜合練習

1、練習十九第7題

指名板演,其餘獨立完成,集體訂正,指名説一説先算什麼,再算什麼?為什麼第一步用減法,第二步用加法?

2、練習十九第9題

讓學生解答,集體訂正。

3、練習十九第12題

讓學生先討論,再口答結果。

四、全課總結

解答兩步計算應用題,首先要先看條件去想能求的問題,確定先算什麼,再算什麼;然後再想每一步用什麼方法算,正確地列出算式解答。

五、課堂作業

練習十九第8、10、11題

國小數學教案 篇10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數學五年級上冊第14-15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嘗試運用“列表”、“畫示意圖”等方法發現規律,運用數的奇偶性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2、讓學生經歷探索加法運算中數的奇偶性變化的過程,發現數的奇偶性的變化規律。

3、在活動中培養等毛生的觀察、推理和歸納能力。

4、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發現規律,感受數學內在的魅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探索數的奇偶性變化規律。

教具學具準備:

數字卡片,盒子,獎品。

教學過程:

複習引入新課。(通過引導學生回憶、提問或列舉等形式,複習奇、偶數的意義。)

活動1:數的奇偶性在生活中的應用。

(一)激趣導入。

清早,笑笑第一個走進了教室,像往常一樣把門打開後就去開燈,結果燈未亮,於是,他自言自語地説了聲“停電了”就走到座位上坐下。不一會兒,同學們陸陸續續來到了教室,看到教室裏光線有些暗,都下意識地伸手去按電燈開關,卻都像笑笑一樣無奈地走回自己的座位。你知道第11個同學按過開關後,“開關”是打開的還是關閉了?

(二)自主探究,發現規律。

1、學生獨立思考後進行彙報交流。

方法:用文字列舉出開、關的情況

開、關;開、關;開、關;開、關;開、關;開、關……

讓學生數數,直觀地發現第11個人按過開關後,開關是打開的。

2、增加人次,深入探究。

如果是第47個同學或第60個同學進去,用列舉的方法判斷“開關”的開、關情況還方便嗎?你還能想出什麼好方法?

3、第二次彙報交流。

投影下表:

用列表的方法啟發學生總結規律並作答:當人數是1、3、5、7……的時候,開關處於開啟狀態,而當人數是2、4、6、8……的時候,開關處於關閉狀態。即,進來的是奇數個同學時,開關被打開;進來的是偶數個同學時,開關被關閉。因為47是奇數,開關被打開;108是偶數,開關被關閉。

(三)鞏固應用。

1、看書學習並解決小船的靠岸問題。

2、解決杯子上下翻轉,杯口的朝向問題。

3、舉例説説數的奇偶性還能解決哪些生活問題?

(四)活動小結。

當一個事物只有兩種(運動或變化)狀態時,運動奇數次後,狀態與初始狀態相反,運動偶數次時,狀態與初始狀態相同。

活動2:探索奇、偶數相加的規律。

(一)有獎遊戲。

1、出示分別裝有奇數卡片和偶數卡片的兩個盒子。宣佈遊戲規則:從自己喜歡的盒子裏任意抽取兩張卡片,如果卡片上兩個數的和為奇數,你就可以領取一份獎品。

2、遊戲開始。部分學生按規則抽取卡片,並將卡片上兩個數相加的算式及得數寫在黑板上。上來的同學無一人獲獎。

3、引發思考。

師:是你們運氣不好,還是其中隱藏着什麼祕密?想一想:如果繼續抽下去,你們有獲獎的可能嗎?

4、發現規律。

學生觀察黑板上的算式,很快發現其中的“祕密”:兩個奇數相加和是偶數;兩個偶數相加和也是偶數。如此抽取卡片,永遠無法獲獎。

5、舉例驗證。

6、修改遊戲規則。

(1)師:現在同學們已經發現了不能獲獎的原因了,那麼,你能不能修改遊戲規則,保證你們能夠獲獎呢?

(新規則:在兩個盒子裏各抽出一張卡片,兩張卡片上數的和是奇數可獲獎。)

(2)請學生按修改後的規則試抽幾次,併發獎以資鼓勵。

(3)舉例驗證:奇數+偶數=奇數

(二)總結奇、偶數相加的規律。

奇數+奇數=偶數、偶數+偶數=偶數、奇數+偶數=奇數。

(三)應用規律解決問題。

1、不計算,判斷下列算式的結果是奇數還是偶數。

10389+20xx 11387+131 268+1024

2、把5顆糖(全部)分給兩個小朋友,能否使每個小朋友都分到偶數顆糖?奇數顆呢?結果是什麼?

全課小結:説説這節課有什麼收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