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語文課堂教學實錄

來源:文萃谷 3.39K

一、期待對話 走進文本

《詹天佑》語文課堂教學實錄

師: 1909 年 8 月,第一條完全由我國自己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幹線 — 京張鐵路勝利竣工。這一消息,給飽受帝國主義欺凌的中國人民以極大的鼓舞,中國人民無不感到揚眉吐氣。(播放課件:通車慶典)

鐵路竣工當天,如果當時有一家影響很大的報紙,想在頭版頭條刊登這樣一則啟事 — — (大屏幕展示,隨錄音逐字打出)

徵集路名啟事

各位同胞:

第一條完全由我們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的鐵路幹線 —— 京張鐵路已勝利竣工。為了紀念這一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事件,本報編輯部特發起徵集鐵路路名的活動。具體要求如下:

1 、路名必須簡潔、明瞭,以三個字左右為宜。

2 、路名以體現中華民族的精神為原則,可以與修築這條鐵路相關的內容命名,可以體現這一鐵路修築成功的意義命名。

3 、來稿務請寫出命名的理由。

本報編輯部

1909 年 8 月

師:同學們,大家想不想穿越時空隧道,一起來參與這次活動,設計一個好的路名?

生:想,我來説!(一個學生迫不及待地舉起了手)

師:別急。要想設計一個好路名,你有什麼建議?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梳理。)

師:命名的理由從課文的具體語句中去尋找,找出最有説服力的語句進行深入研究。因此,要先仔細讀課文,再一起討論。研究文中語句的方法可以:劃一劃,劃出感觸最深 的語句;寫一寫,在劃出來的語句旁寫上批註;畫一畫,有些內容可以用簡筆畫來展示,還可以在簡筆畫上動手演示一下。當然,還可以用其它的適合自已的方法進行研究。在此基礎上,再概括出你認為最好的路名,等會兒我們召開新聞發佈會來展示大家的研究成果。

【賞析】作為學生與文本聯姻的 “ 介紹人 ”—— 老師,創設情景,用給鐵路取名這一新奇而巧妙的辦法,把文本介紹給學生,讓學生 “ 親近 ” 文本,激起他們 “ 擁抱 ” 文本的興趣與慾望。同時,在師生交流中,產生、形成並疏理出學生與文本的對話策略,為學生更便捷、更有效地 “ 傾聽 ” 文本,為與文本(作者)全方位、深層面的融合奠定基礎。

二、深入對話 叩擊文本

師:剛才同學們已進行了深入的研讀,給鐵路也取了很多有意義的'名字。

(在學生自讀自悟過程中,老師隨機讓他們到黑板上寫出路名:愛國路、爭氣路、自強路、揚眉路、天佑路、傑出路、才幹路、中國路、智慧路、回擊路 …… )。

師:下面我們來開個新聞發佈會,展示大家的研究成果。新聞發佈會怎麼開?我們請路名的設計者為主要發言人,説説這樣設計的理由。一個同學發佈的時候,其他同學都是參加發佈會的記者,可以向他提問、質疑。如果你的設計和他相似,也可以對他的發言進行補充。

【賞析】富有個性的路名,是學生深入文本 “ 傾聽 ” 與對話的收穫。是對文本語言和課文內容感悟、理解以及由此折射出來的思想情懷內化、昇華的結晶。召開新聞發佈會,把教材還原為生活場景,讓學生親臨這個現實的、生活化的情景,在平等合作、互動交往並伴有創新思維生成的平台上展開對話,基於他們的經驗和生活感受,解讀文本。

生:我取的是 “ 智慧路 ” 。詹天佑在開鑿隧道時,能根據居庸關和八達嶺兩座山的不同特點,採用不同的方法開鑿,體現詹天佑才智過人。

師:(黑板上畫出居庸關和八達嶺兩座山的簡筆畫)這兩座山,哪座是居庸關,哪座是八達嶺?

生:左邊那座山勢高、巖層厚的是居庸關,右邊長而低矮的是八達嶺。

師:誰來畫一畫兩座山不同的開鑿方法?

(一生上來,居庸關採用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方法;八達嶺用中部鑿進法)

師:(點擊出示:居庸關山勢高,巖層厚 …… 八達嶺隧道全長 …… 工期縮短了一半等兩段文字)仔細讀一讀這兩段文字,對照同學畫的,有沒有不同意見?

生:開鑿居庸關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可這個同學畫的兩個箭頭一高一低,到時候怎麼貫通呢?也太粗心了,應該在一條直線上,我來給他改一改。

師:是呀!這將給工程帶來多大的麻煩。嗯,改得好。還有不同意見嗎?

生:老師,八達嶺隧道上的兩口直井之間的距離靠得太近了,如果這樣,中間一段很快就能貫通,辛辛苦苦打了兩口直井,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我認為這兩口直井應打在八達嶺全長的三等分處,並且要選山的凹勢處。

生:對,選八達嶺全長三等分處且是凹勢的地方打直井,不但打得快,而且六個工作面之間的距離也差不多,既省時,又省力。

師:你來 “ 打一打 ” 這兩口直井。

生:我有一個建議,既然打直井能縮短工期,那為什麼不多打幾口呢?

師:有道理,老師也這麼想。贊同他的觀點嗎?

生:不同意,打直井能縮短工期,但並不是越多越好,因為打直井也要化工夫的,打兩口夠了,六個工作面同時施工,工期縮短一半。再説我們是開鑿隧道,又不是打直井。

師:請同學們齊讀這兩段文字,邊讀邊想像兩個隧道與眾不同的開鑿方法,體會詹天佑的智慧和才幹。

【賞析】以新聞發佈會為載體,以 “ 智慧路 ” 的命名為切入口,辨山名,畫鑿法,提意見,每一環都引導學生親近文本,在理解、品味、比較、判斷中,提高語言感受力。尤其是學生的質疑,充分發揮批判性思維潛能,憑藉文本語言,調用生活感受和閲讀經驗,展現個性化的感悟。

師:還有誰要發佈?

生:我取的是 “ 傑出路 ” ,其實跟 “ 智慧路 ” 是一個意思。詹天佑順着山勢上陡坡設計了 “ 人 ” 字形線路,他無疑是一個傑出的工程師。

師:(點擊在大屏幕上出示 “ 人 ” 字形線路)這就是詹天佑設計的 “ 人 ” 字形線路,請你根據課文第六節內容,對着大屏幕説説火車是如何在 “ 人 ” 字形線路上運行的?

生:北上的列車到了南口就用兩個火車頭,一個在前邊拉,一個在後邊推。過青龍橋,列車向東北前進,過了這兒就倒過來,原先推的火車頭拉,原先拉的火車頭推,使列車折向西北前進。這樣火車就上山了。

師:下面讓我們真切地感受一下火車在 “ 人 ” 字形線路上運行的場面。(課件演示)

師:看了以後,你有什麼感受?

生:我感到詹天佑太了不起了, “ 人 ” 字形線路是一個偉大的創舉。

生:我覺得也只有 “ 人 ” 字形線路、有兩個火車頭的火車才能解決這一難題。我一直在想,有沒有更好的辦法讓火車上這樣的陡坡?可是沒有,只有 “ 人 ” 字形線路最合適。詹天佑確實太了不起了。

【賞析】點擊出示 “ 人 ” 字形線路,形象引路,言語為本,在言説中感悟語言,理解語言,凸顯形象;透過語言挖掘、品味人文內涵,引發高質對話,生成獨特理解與體驗。

師:還有其它的路名嗎?

生:我叫它 “ 回擊路 ” 。因為這條鐵路不滿 1 年就全線竣工了,比原計劃提早兩年,給藐視中國的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

師:為什麼説這是一個有力的 “ 回擊 ” 呢?

生:因為在 1905 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負責修築這條鐵路時,帝國主義者認為這是一個笑話。有一家外國報紙還輕蔑地説: “ 能在南口以北修築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有出世呢。 ” 現在我們成功了,這是給他們一個有力的回擊。

師:(點擊出示一家外國報紙的話)你是如何理解 “ 還沒有出世 ” ?

生:這其實是他們對我們的嘲笑,嘲笑我們科技落後,人才缺乏。

生:我以為這回擊路取得太恰到好處了。帝國主義認為從北京到張家口修築鐵路,他們外國工程師都不敢輕易嘗試,至於中國人,是無論如何完成不了這樣的工程的。現在這條鐵路不滿 1 年就全線竣工了,而且還比原計劃提早兩年。這難道不是給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嗎?

生:我覺得這 “ 回擊路 ” 其實就是 “ 愛國路。 ”

師:説得好!(激情澎湃地)在帝國主義阻撓、要挾、嘲笑下,詹天佑毅然接受了這一光榮而艱鉅的任務。他滿懷信心、披荊斬棘,憑自已強烈的愛國熱情和傑出智慧成就這 一攸關民族聲威的歷史使命,這是詹天佑的驕傲,也是全中國人民的自豪!

賞析】如果説智慧路和傑出路的闡發是為了感悟語言,理解內容那麼回擊路的生成則是為了探究這一語言、內容背後藴含着的更深層的內涵。構建了一個以回擊路為核心,以智慧路和傑出路為兩翼的立體對話空間,讓對話更富人性,更顯靈性。

三、超越對話 內化文本

師:剛才的新聞發佈會,許多同學發佈了自已取的路名及其命名的理由,下面我們來評一評自己心目中的最佳路名。

生:評價(略)

師:(小結)是啊,大家給京張鐵路取的名字真好!分析這麼多路名,歸納起來,其實大家都是從讚頌詹天佑的傑出智慧(點智慧路)和愛國熱情(點愛國路)這兩個角度來命名的,在命名過程中,也表達了大家對詹天佑的懷念、崇敬以及自已作為一箇中國人的自豪。

師:最後讓我們肅立在詹天佑的塑像前,一起用飽滿的感情來朗讀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賞析】此時的對話,已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溝通,它意味着對學生生命的喚醒與欣賞,意味着以石擊石的火花迸射,以情激情的心潮相逐,以思引思的絲絲聯結;它意味着交流之後的認可,肯定之中的引導,意味着用心靈感動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靈魂塑造靈魂,以智慧開啟智慧的相互造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