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教學實錄

來源:文萃谷 3.23K
  【1】詹天佑教學實錄

一、初步認識人物

詹天佑教學實錄

師: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課。(出示詹天佑)

生:詹天佑。

師:(出示詹天佑畫像)這就是詹天佑。有沒有同學瞭解詹天佑呢?

生:他是江西人。

生:它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

師:現在,我們就來輕輕地朗讀他的一個簡介。

(第一自然段: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從北京到張家口這一段鐵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築成功的。這是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幹線。)

師:這段中有一句話比較難讀,是(最後一句)。應該怎麼讀呢?

指名讀。

師:如果這樣劃分,你會停頓嗎?(引導讀長句子)

(出示:這是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幹線。)指名讀。齊讀。

師:從剛剛的簡介中,你瞭解到什麼?

生:詹天佑是一個鐵路工程師。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幹線,他是總工程師。

師:在第一自然段中,有一個詞語説明他是總工程師。這條鐵路就是在他的(主持)下完成的。

二、瀏覽課文 找過渡句

師:讓我們走進詹天佑這篇課文,更深入地瞭解詹天佑。請同學們自由的朗讀課文,畫出文中的過渡句。先讀一讀,再思考。

師:(講解過渡句的位置)在同學們的時候,發現一個問題,有部分同學認為過渡句在段落的末尾,其實,最常見的過渡句在每一段的(開頭)。而且,常常不會在文章的開頭或是中間,一般在文章的(中間)。

師:文中的過渡句在哪呢?

生:詹天佑不怕困難,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務馬上開始勘測線路。(校對)

齊讀過渡句。

三、感知課文

(一)2-4自然段:接受任務

師:過渡句的作用是?

生:承上啟下

師:過渡句告訴我們前面兩個自然段説了什麼呢?

生:有些人會嘲笑。(強調嘲笑)

生:困難。

齊讀困難、嘲笑這兩個詞。

師:接下來我們來讀讀第二、三自然段,看看詹天佑遇到了怎樣的困難,遭到了怎樣的嘲笑。

指名讀第二自然段。正音沒法子(法讀第二聲)。

師:讀了第二自然段,你知道小節最想説什麼嗎?

生:很多帝國主義國家想要控制我國的北部,爭奪這條鐵路的修築權。

師:當時的帝國主義國家主要是兩個國家——英國和俄國。這兩個國家派了使臣到中國來爭奪鐵路的修築權,爭了很久,沒有結果,課文中有一個詞來形容,是(爭持)。還有一個四字詞語來形容,就是(爭持不下)。

師:儘管這樣,帝國主義使臣還是想出了一個辦法,提出了一個要求。

生:清朝政府如果用本國的工程師來修築鐵路,他們就不再過問。

師:他們提出這種條件,其實就是一種(要挾)。

指名朗讀第二自然段。讀準詞語輕蔑。

師:能不能把長句子注意停頓之後,再讀一讀。

(出示:有一家外國報紙輕蔑地説:“能在南口以北/修築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有出世呢。”)

指名讀。能準確停頓了。

師:輕蔑的語氣沒有讀出來,輕蔑就是(嘲笑)的意思,就是外國人對中國工程師瞧不起。瞧不起是什麼語氣呢?

指名讀,老師範讀,體會輕蔑的語氣。

師:除了外國人對中國工程師的(輕蔑),還感受什麼呢?

生:修築鐵路很艱難。(師指出書上用:艱鉅)

讀高山深澗、懸崖峭壁。師範讀,生跟讀,體會修鐵路的艱鉅。

師:第二、三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呢?

生:清政府想要修建鐵路,讓詹天佑修築鐵路,外國人瞧不起,外國人嘲笑中國人。

師:剛剛我們找到了(過渡句),研究一下過渡句。其實,二、三自然段最主要的是兩個關鍵詞(困難、嘲笑)

生:詹天佑遇到了困難,受到外國人的嘲笑。

師:抓住過渡句的關鍵詞,自己組織語言,就能很好地概括了。

(二)4-6自然段:完成任務

師:詹天佑不怕困難,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務。毅然是什麼意思?

(板書:毅然接受任務)

師:外國人都在猶豫,可是他卻(毅然接受任務),毫不猶豫。

齊讀毅然接受任務。

師:毅然接受任務之後,他馬上開始(勘測線路)。第四小節重點就是講解(勘測線路)。那接下來兩個自然段,又講了什麼呢?瀏覽課文,找到相應的詞語。

師:第四自然段是勘測線路,第五自然段是(開鑿隧道),第六小節是(設計人字形線路)。

板書: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

第四自然段:精密勘測線路

指名讀第四自然段。

師:詹天佑白天(攀山越嶺,勘測線路),晚上(在油燈下繪圖),勘測線路要經過周密計算,哪裏要開山(哪裏要架橋,哪裏要把陡坡剷平,哪裏要把彎度改小),而且經常勉勵工作人員(工作要精密,不能有一點兒馬虎)。所以這段話可以概括為(精密勘測線路)。

(板書:精密勘測線路)

第五自然段:巧妙開鑿隧道

師朗讀第五自然段,提出問題:在哪兩座山上開鑿隧道。

師:在哪兩自然段開鑿隧道的呢?

生齊説:居庸關和八達嶺。

師:哪個是居庸關?哪個是八達嶺?(出示圖片)

生:高的是居庸關,另一個是八達嶺。

師:書上用什麼詞語形容兩座山的?

生:居庸關山勢高,巖層厚。

師:那怎麼知道是八達嶺的呢?

生:一個是居庸關,另一個肯定是八達嶺啊。

生:八達嶺隧道長約1100米,有居庸關隧道的三倍長。

師:每個隧道的開鑿方法都不一樣,用波浪線劃出居庸關和八達嶺開鑿的方法。

師:居庸關的開鑿方法是(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辦法)。

學生1用動作演示居庸關開鑿方法。

學生2邊講解邊演示八達嶺開鑿方法。劃出句子中的關聯詞“先、再”。

老師演示動作——先從山頂往下打一口豎井,再分別向兩頭開鑿。

師:你覺得兩種開鑿方法怎麼樣呢?(妙)用一個詞語形容(巧妙)。

第六自然段:創新設計人字形線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