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上冊人教版詹天佑的教學設計表格式

來源:文萃谷 5.33K

六年級語文上冊人教版《詹天佑》教學設計(表格式)

六年級語文上冊人教版詹天佑的教學設計表格式

銅陵市銅官山區建設國小 陳曉雅 吳曉蘭




 一、摘錄學生提出的有代表性的問題:
  1、詹天佑和工人們在峭壁上工作難道不摔下來嗎?他們開鑿遂首不塌陷嗎?
  2、什麼叫中部鑿井法?什麼叫兩端鑿進法?為什麼要設計“人”字形線路解決火車爬坡難的問題?為什麼火車能兩頭開?
  3、為什麼以人名為題?詹天佑除了主持修築京張鐵路外還做過哪些大事?
 二、蒐集有關詹天佑的資料






設計理念
  新課程強調教師要改變“只見教材不見學生”的備課方式。我們課題組在設計本教案時,不僅備教材,而且“走進學生中”去,瞭解他們的興趣、已知和未知。師生共同備課,學生把讀懂的內容在書上做批註,把不懂的問題寫在小紙條上交給教師,學生再去搜集資料。教師再根據這些問題去鑽研教材、篩選信息,進行師生互動的教學設計。本教案中的某些環節不是預先設定的,而是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富有彈性地靈活調整。設計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
教學目標
 1、瞭解傑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的事蹟,學習他身先士卒、為國爭光、勇於創新的.精神。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作者的表達思路,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3、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並創造性地尋求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途徑
教學重點
  在讀、思、議、畫中瞭解詹天佑主持修築京張鐵路遇到的種種困難,從而體會詹天佑的“傑出”與“愛國”這一中心。
教學難點
 本堂課要解決的難點就是學生課前質疑的問題。
教學環境
 教學課件 多媒體教室
預設課時
 兩課時。本設計為第二課時的內容。
師生互動及教學反思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後總結與反思
一、揭題,整體感知
 1、指導學生寫題、讀題、檢查蒐集處理信息情況
 2、出示課件,補充介紹詹天佑的資料
 3、教師鼓勵、激趣

二、自主讀書,暢談感受
 1、組織學生分小組出聲讀文:你讀懂了什麼?讀完之後你的心情怎樣?想説點什麼?
 2、待學生讀過之後,有欲説不可的願望時再傾聽。
 3、指導學生找出中心句,圍繞中心句展開討論:課文具體寫了哪幾件事?組織學生設計板書。

三、依據學生自讀、發現,靈活組織教學(以下環節不分先後,學生説到哪兒,師生就互動到哪兒)
 ★引導學生圈畫令人氣憤的語句抓住“阻撓”、“要挾”、“嘲笑”去讀去談。
 ★理清第4自然段的寫作思路,從詹天佑怎樣説、想、做去體會他身先士卒、為國爭光的精神。
 ★探究開鑿遂道和“人”字形線路的原理。
  ①組織學生討論文中兩種開鑿遂道的方法,並動手畫出示意圖。
  ②詹天佑為什麼要設計這兩種方法開鑿遂道?你還能想出什麼開鑿方法,你認為哪種好?為什麼?
  ③出示課件,討論“人”字形線路的原理。誰能用不同的方法闡述?你還能想出什麼方法解決火車爬坡難的問題?
 ★組織學生讀第3、7自然段,併發揮想象
  1、當初外國人是怎樣嘲笑我們的?詹天佑怎樣用行動回擊他們的?
  2、如今外賓們是怎樣讚歎不已的?

四、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對課前的疑問都弄懂了嗎?

五、學了這一課,你還有什麼想説的?師表揚激勵。
 1、集體推薦個別板書課題
 2、讀題,並闡明要讀出自豪、讚美的語氣
 3、各自展示自己查找的有關詹天佑的資料。
  學生口頭小結。

 1、自由組合成若干小組,組合時可下位找合作者,可同桌一起讀議,還可找老師交流,形式不限。
 2、暢談自讀後的心情(或氣憤、或佩服、或讚歎)。
 3、在老師的指導下相互啟發、補充,設計板書。
  感情朗讀第2、3自然段,談感受。
  讀句,畫下關鍵詞,並在頭腦中再現詹天佑在狂風怒號、黃沙滿天的環境中如何勘測線路的。
  以小組為單位共同讀一讀、議一議相關問題,留給他們創造性想象的空間。
  學生通過觀看動畫,再結合課文第6自然段去讀、去想,激活創新思維(學生或手勢、或畫圖、或語言表達等)。





  1、分角色有感情地讀關於“嘲笑”“回擊”句。
  2、同桌相互扮演外國人、
中國人,用語言相互“攻擊”“回擊”。
  3、扮演外賓深有感觸地讚歎。
  學生在入情入境中説出自己的願望。
 本文課題組成員已教過多次,唯有這次感受最深,收效最大。因為本設計我們本着“以學論教”的模式,上課前關注學生的已知、未知,課堂上關注學生做了些什麼、想了些什麼、説了些什麼、學會了些什麼。整堂課的教學設計是開放性的。讓學生讀,教師給了充分的時間,在掌握學生興趣的基礎上與他們共情,讓他們談感受。當學生滔滔不絕地説起來時,教師再機智地把握。學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張揚,課堂氣氛空前活躍,整堂課熱鬧而有序,在相互啟發、共同探究中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被激活,出現了不少亮點:
  在議論兩端鑿進遂道的方法時,有位學生提出他的想法:還要在山頂的正中拉下一根繩子作為兩頭的中點,讓兩個施工隊比賽着進行開鑿,看誰先到達中點,這樣會使工程進展更快,可見他具有當代人的競爭意識。
  在議論“人”字形線路原理時,學生想出了多種闡述方法:用鋼筆、教鞭當火車比劃;用“老鷹抓小雞”的隊伍演示;在黑板上畫:“”字形講解等。
  在扮演外國人和中國人互相“攻擊”、“回擊”時,雙方很投入,外國人的輕蔑和中國人的揚眉吐氣味兒實足,在“爭吵”中學生深刻地領會了課文中心。
  另外,教師在板書設計上,由於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學生思路未完全打開,多少受到教師的牽扯,沒有出現多樣化的有創意的板書。這一點還有待課題組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實驗完善。
  附板書:
          勘測線路:説、想、做
   詹天佑    開鑿遂道: > < > <
 (傑出、愛國)  設計“人”字形線路:推< >拉

設計説明:

課堂教學是師生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達到共識、共進的目標。我們課題組進行《改進語文教學備課方式(包括教案格式)》的實驗與研究,就是讓教師在備課時做到心中有學生,教師要先了解學生再去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去鑽研教法與學法。因此,我們的教案格式中,最顯著的一點就是學生參與了備課,學生在課前大膽地提出自己的問題,然後去搜集處理信息。教師針對學情有的放矢地設計師生互動的教學程序。其次,我們的教案是開放性的,每一個環節不是預先設定不變的,而是教師根據學生課堂上的思考、發現、體驗,富有彈性地靈活調整。教師在實施過程中有得有失,我們還安排了“教後總結與反思”這一版塊,以便我們的實驗研究進一步完善。

熱門標籤